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帅案前,端坐的并不是韩信大将军,而是汉王。很多人,张开嘴巴,好久合不上。
  众将先不管下巴了,赶紧依礼下拜参见。
  汉王待众将拜罢,直接拿起兵符将印,发布命令,把诸将的位置进行换防,并改换了部分将尉的职守,诸将一一领命。
  正在这时,韩信和张耳才慌慌张张地赶来。
  两人整衣进见,伏地请罪道:
  “臣等不知大王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汉王微笑道:
  “这也没有甚么死罪,不过你们也算久经战阵了,军营里应该如何严备,方免不测?”
  “何况天已大亮,你们两个主将还在睡懒觉,连将印兵符等要件,都随意摆放在那里。”
  “倘若敌人突然来进攻,你们如何抵御?如果刺客诈称汉使,混入营中,恐怕你们俩的首级,亦难自保,这岂不是危险万分么?”
  韩张二人听着,禁不住满面羞惭,无地自容。
  【作者题外话】: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84章 敖仓的重要性
  汉王让二人平身,然后对韩信说道:
  “大将军在修武逗留日久,寡人来此,正想要问一下伐齐之事计画如何。”
  韩信答道:“禀大王,此事一直在臣的计画中。只是这赵地现今尚没有完全平定,若立即移兵东向,保不住赵人蠢蠢欲动,如不安定,恐怕会成为后患。”
  汉王道:“大将军可以与张耳分兵,你去伐齐,张耳将军安赵。”
  韩信又道:“即使由张耳将军驻守赵地,恐怕兵力分开后,也难免有些单薄,不足以支持。”
  “何况臣率领的士卒,转战魏、代、赵地,兵势已经过度疲劳,骤然东出的话,一旦齐兵在前面阻挡,后面赵地再乱,腹背受敌,兵不堪战,将处于危险的境地。”
  “所以,臣与张耳将军商定,先利用这段时间,平定赵地,既可修整军卒,补充兵力,又可免蹈危机。”
  “上个月接大王的指令,临近黄河岸边,遥遥支持荥阳战局,同时,抓紧训练新兵,熟悉阵法。”
  “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初步完成前一阶段的计画,正打算整顿军旅,择日伐齐。没想到,今天正好大王驾到,得以面陈。”
  “臣请大王且屯兵此地,伺机攻复成皋、荥阳。臣即当引兵东去,得仗大王威力,一鼓平齐,然后再依前计,乘胜西向,与大王会师击楚。”
  听韩信说完,汉王这才和颜悦色道:
  “此计甚善,二位将军可听令。”
  韩信、张耳叉手:“臣在。”
  汉王:“命张耳带着本部军马,速回赵都镇守。”
  张耳:“臣遵令。”
  汉王:“命韩信大将军再行募集赵地丁壮,东往攻齐。”
  韩信:“臣遵令。”
  汉王又道:“所有修武营中的军兵,原地驻扎,听候将令,再出击楚。”
  众将齐道:“喏。”
  韩信、张耳两人,不敢有违,只好就此辞行,分头去了。
  汉王坐拥修武大营,得了韩信军中的人马。
  不到半日,又见成皋的诸将,带着兵马陆续赶了过来,汉军在修武的军势复振。
  次日,汉王召集诸将,商议如何夺回成皋和荥阳。
  正商议间,忽然接到探马飞报,称项王已经从成皋分兵,向西进攻了。
  汉王连忙派周勃带一支部队,立即赶往巩县,堵住楚兵西进。
  随后,汉王继续与众将商议道:
  “项王现在派兵西进,无非是瞄着咱们的关中。关中乃我根本重地,万不可失。”
  “寡人的想法,实在不行,不如将成皋以东的地盘,一律舍弃,索性屯兵巩县、洛阳一带,与楚军对抗,免得关中震动,诸君以为何如?”
  未等众人说话,郦食其急忙应声道:
  “臣意以为不可。”
  汉王问道:“广野君有何见教?”
  郦食其道:“我听说能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可以成就统一大业;而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
  “作为成就统一大业的王者,必然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
  “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各地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那里是中原地区的粮仓。现在那里贮藏的粮食非常多。”
  “楚军攻克了荥阳,却不守敖仓,而是带兵向西而去,只是让一些末流军将分守成皋,这是上天要把这些粮食资给汉军。”
  “当前楚军不难击败,而我们却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认为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
  “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可能一直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不下,百姓骚动不安,全国混乱动荡,农夫放下农具停耕,织女走下织机辍织,徘徊观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
  “所以请大王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夺取敖仓的粮食,占据成皋的险要位置,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紧要关口,把守住白马津渡,让诸侯们看看今天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
  “所以,大王不能后退,而应该夺回荥阳、成皋。”
  汉王听罢,环顾左右,目视张良、陈平,想听听他们的建议。
  张良上前一步道:“广野君所言极是,敖仓是天下的粮仓,两军交战,都急需粮草,守敖仓则必守荥阳。占据成皋之险可以守护三川谷地,屏护函谷关及关中大本营,此为兵家必争之要。”
  陈平也上前道:“大王既然已经命韩信将军,自北路取道攻齐,此时更应该在荥阳之地,拖住项王。臣还有一计,可使项王左右无暇顾及。”
  汉王道:“爱卿请讲。”
  陈平道:“汉王忘了还有彭越这张牌了吗,何不趁此机会,令彭越在项王身后,攻取梁魏城池,截断楚军的粮草,这样,敖仓为我所有,楚军后续粮草不济,项王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汉王点头道:“善,诸位爱卿一说,寡人就明白了。”
  这时,郦食其又上前一步说道:“汉王,老臣还有一计。”
  汉王期待地看着郦食其道:“噢,广野君,请讲。”
  郦食其说道:“如今燕国、代国、赵国都已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
  “齐地幅员千里,齐王带领二十万大军,屯兵于历城,他们背靠大海,凭借黄河、济水的阻隔,南面接近楚国,齐地的各支田氏宗族力量历来强大,自古就是东方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齐国人又多诈变无常,您即使派遣韩信的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把它打下来。老臣请求奉您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而成为东方的属国。”
  汉王说道:“如此甚好,若果能说服齐王归汉,当记首功一件。”
  于是,命郦食其出使齐国。
  随后,汉王命刘贾、卢绾率军二万、骑兵数百,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人楚后,协助彭越,烧毁楚军屯积军粮,以破坏楚军的根基,使无法供给项羽军需粮食。


第385章 再夺成皋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八月。
  在派出刘贾、卢绾协助彭越在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后,汉王决计复出敖仓,路经小修武,进到黄河岸边备战。
  刘贾,作为汉王的堂哥,卢绾,是汉王发小及同窗,二人都深得汉王的信任,此次统军潜入楚地,会同彭越,断截楚军粮草。
  彭越与刘贾、卢绾汇合后,三人商议具体战术。
  彭越事先已经侦知楚兵的辎重粮草,都屯积在燕西,于是与卢刘二将议定,趁夜深时分,偷袭燕西。
  做为楚军后方的燕西,未曾防备,半夜被彭越等率军悄悄潜入,在楚营放起火来,不到一刻钟时间,烧得满地皆红。
  正在睡梦中的楚兵,被一片哔哔剥剥的声音惊醒,连滚带爬地起来看时,满营已是烟焰逼人。
  正慌乱之际,彭越、卢绾、刘贾三将,带着汉军从三面杀入。
  一阵刀砍剑斫,杀得一塌糊涂。
  楚兵除被杀外,四散窜去,不到一个时辰,逃得精光。
  楚营的所有辎重粮草,一半被焚,一半归了汉军。
  彭越会同卢绾、刘贾,乘势攻占城池,共取睢阳、外黄等十七城。
  梁地连接楚腹地与楚军前线,一被攻下,楚军的补给线即被切断。
  项王在成皋,刚刚得到西进军队受阻的消息,正在烦恼之际,紧接着,收到燕西粮饷,被彭越等焚掠一空,又相继失去十七座城池的急报,恼得项王怒火透顶。
  项王召进大司马曹咎和将军司马欣,嘱咐道:“彭越又在后面捣乱了,劫了我军粮草辎重,可恨至极。”
  “彭越伙同汉军,攻占了魏梁十七城,猖獗异常,看来非得我亲征,才能扫平此贼。”
  “我计画留下大司马守住成皋,司马欣将军协助,紧守城池。刘邦诡计多端,你们只管在城内驻扎,切勿出战。”
  “你们只需阻挡住汉王,使他不得东来,便是有功。”
  “我料此番围剿彭越,大约十五日内,就可平定梁地,到时,再来与你们相会。你们须要谨记我言,毋得有误。”
  项王的一番叮嘱后引兵自去。
  楚国的大司马曹咎,与塞王司马欣,都是项王信得过的人,此番授予守城重任,格外倚重。
  曹咎一开始,倒也依命守着,不敢轻举妄动。
  汉王见项王东去,带领大军,逼近成皋城下。
  见楚军固守不出,汉王问陈平:“楚军间壁不出,为之奈何?”
  陈平问道:“守成皋的楚将为何人?”
  旁边有人回答说:“楚大司马曹咎。”
  陈平笑道:“原来是蕲县狱掾啊,此事易尔。”
  以陈平对曹咎的了解,顿时心生一计,与汉王细说只需如此如此。
  汉王立即下令在成皋城边四周,搭设数座高台,令汉军士卒,每日在台上骂喊羞辱曹咎。
  汉军乐得如此,每天派数十名高门大嗓的兵士,在高台上,反复问候曹咎、司马欣的八辈祖宗和女性亲属。
  很多话,难以入耳,污秽不堪。
  城中守兵,听得无地自容,懊恼异常,纷纷向曹咎请战。
  曹咎按捺不住,也准备开城厮杀。
  司马欣急忙谏阻道:“项王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你我,只管坚守,不要出战。”
  “现在汉兵前来挑战骂阵,明明是一条诱敌之计,请大司马万勿气忿,静候项王归来,与汉军会战,不怕不胜。”
  曹咎听了,只得勉强忍耐,命令兵士静守,不准出战。
  汉兵换了数拨人员,骂了一天,不见城中动静,方才退去。
  第二日天刚亮,汉军又到高台处,人数比前日更多,骂声更高,四城之外,一起痛骂。
  汉军从早上一直骂到中午,骂累了,就解开上衣敞开怀,取出干粮水袋,饱餐一顿,接着又精神勃发,叫骂不绝。
  直到暮色笼罩,才收队回营。
  第三、四天,继续加大叫骂的力度。
  到了第五天,汉军的叫骂升级了。汉兵各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上挑着大大的白布幡,上面写着曹咎的名字,下面画着猪、狗等畜生,惟妙惟肖,描摹丑态。
  众汉军士卒,一起叫骂曹咎,声音直贯四城。
  曹咎登城观望,不由的怒气填胸。
  再看那些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