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好悬,要不是陈平踢了我一脚,险些坏事。”
  张良道:“好在大王机智,这样做是对的。”
  “在咱们的军中,韩信可谓文武全才,手握重兵,并且远在三齐,我们没有人有能力阻止他称王。”
  “目前的局势下,这件事倘若处置不当,楚、汉之争就又多了很多变数,天下大事谁胜谁败就更难以预料了。”
  汉王点头道:“是寡人刚才疏忽了。”
  随即对张良说道:“择日还须子房亲自走一趟,好生安抚一下韩信,才妥当。”
  张良道:“但凭大王差遣,敢不尽力。”
  汉王遂道:“好了,这件事就这样吧,还是说说怎么和项王和谈,营救我的老父亲吧。”
  陈平说道:“既然齐地已平,我料项王一定惊慌,心内必有退兵之意,趁此机会议和,提出释放太公的条件,应该可以实现,只是需要一个好口才的人,去楚营走一趟才行。”
  汉王道:“项王情性暴戾,一语不合,动不动就发火,即使要去说服他,也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去。”
  “只可惜,郦食其死了,现在军中还有何人可以替我走这一遭呢?”
  张良道:“大王何不派陆贾去一趟呢?”
  汉王醒悟道:“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个‘有口辩士’呢?”
  “陆贾追随寡人多年,一贯的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当年咱们大军进关的时候,就是郦食其和陆贾前去游说,用私利诱惑秦军将领,趁机攻破了武关。”
  “寡人怎么把他忘了呢?快快去给我把陆贾找来。
  很快,陆贾来到汉王面前。
  汉王将与项王议和,并将释放刘太公和吕雉等人作为条件,详细与陆贾说了一遍。
  陆贾领命,亲自前往项王营中。
  汉王等人,苦苦等了一天,天快黑的时候,陆贾回来了,带回一个令汉王沮丧的消息。
  项王不同意撤兵,也不同意释放太公和吕雉,议和未能成功。


第395章 楚河汉界之侯公说…
  汉王接到陆贾谈判失败的消息,心情很是失落。
  连汉军中的首席辩士陆贾,都没办法说服项王,这让汉王愈加怀念起郦食其来。
  若是郦食其在,或许能够凭其三寸不烂之舌,说动项王。
  正在汉王忧愁之际,有人通报,说谋士侯公求见,汉王命进。
  侯公施过君臣之礼后,起身道:
  “大王所忧虑的事情,臣有所了解,臣申请往楚营说服项王。”
  汉王眼睛一亮,试探侯公道:“侯公为什么要去说服项王呢?”
  侯公说道:“大王为诛秦无道而起兵,几年来奋不顾身,建大义,除残贼,为万民请命。”
  “现在天下大致已定,百姓的父老亲人都得到完聚,功劳比天大。”
  “大王本也应该像百姓一样,与太公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不幸的是,太公被项王羁押到现在,使大王日夜思念,并为其安危担忧。”
  “臣听说这样一句话:‘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大王的忧虑,就是做臣子的失职,大王受辱,臣子就该赴死。”
  “如果不能尽快请回太公,作为大王属下的臣子,都应该视为耻辱。恐怕天下的人,也会议论说:汉国实在是没有人啊。这是做臣子的罪过,那样,还不如直接杀了我为好。”
  汉王坦然笑道:“侯公能有此心,寡人就很开心了。寡人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是父母所生,也是讲究忠义孝道之人。”
  “老父亲被项王拘押,已经三年了,寡人为了天下大计,不能向项王妥协,不得不全力争取胜利。但,每天日夜都在想念老父亲,就是没有好办法,立即请回太公。”
  侯公说道:“臣虽然不才,愿大王派遣臣出使楚营,只需车一辆,骑卒十人,臣早晨到楚营,晚上一定请回太公。”
  汉王谩骂道:“腐儒,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前几天,‘有口辩士’陆贾都白跑了一趟,就凭你,没有名气,也没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寡人怎么相信你能成功。”
  侯公道:“大王用人历来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今天如此说呢?陆贾虽然有名,但项王未必肯认真听取他的意见,臣虽然没有名气,但臣可以让项王听进去,而且,臣还可以说服项王就此退兵。”
  汉王盯着侯公看了许久,方道:
  “好吧,那就让你去试试吧,把车辆和侍从给你加倍,免得项王小瞧你。”
  于是,派了十辆豪车,骑卒一百人,随着侯公去往楚营。
  这天一大早,侯公的车驾和人马,就来到楚营。
  在通报了汉使的身份后,项王命进。
  侯公见了项王,施过礼后,项王问道:
  “汉使此来又是为何?”
  侯公道:“我听说汉王的老父亲刘太公被大王俘囚在此,大王似乎认为这样就赢了汉王,前几天汉王派遣使者请求归还,而大王没允许,甚至还想烹了他,我认为大王这样做,是有损于楚国利益的。”
  项王一听,又来请求太公的,两眼一瞪,大声怒斥道:
  “你在这胡说八道什么,你来这,无非是为你们汉王请求归还太公,至于我放不放回去,那是我的事,怎么和楚国利益挂上边?”
  侯公道:“我作为汉使,前来拜见大王,不管说得对不对,大王先听我把话说完。如果我说的对,则楚汉两厢皆大欢喜;如果我说的不对,大王您尽可以用锅把我烹煮了,那时您再发火,也不晚啊!”
  项王说道:“接太公回去,门都没有,你有什么话,说吧。”
  侯公见项王这样说,也不着急,不慌不忙地说道:
  “汉王被封在巴蜀,将士们思归,收豪杰,还定三秦,平定魏赵,又攻下齐国,与大王决一死战,大王您看汉王的志向,是为了一统天下,建立万世的基业。”
  “这样的汉王,难道是一般的匹夫之志,是像曾参那样讲究孝的人吗?”
  “况且,汉王统兵与楚百战以决雌雄,现在已经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大王您现在后院已经起火,齐地也为汉所有,大王的局势日益困难,这是眼见的事实吧。”
  “以上这些,岂能是一个放不放刘太公所能改变的。一个刘太公,仅仅是一个人而已,他的生死,与楚汉两国的局势,丝毫没有影响。这个道理,即使是普通人,也看得清清楚楚。”
  “大王虽然俘虏了太公,实际上对于您来说,即是福,也是祸。就看您怎么利用这件事了。”
  “大王之所以拘押太公,不放其归,无非是觉得他有用而已,如果没有用,那对大王来说,拘押他就太失败了。”
  “但大王您看,当初您把太公放在砧板上准备烹煮了,那汉王说什么来着?”
  项王道:“愿分一杯羹。”
  侯公道:“还是的啊,汉王对待父亲的感情,与我们常人想象的,差得太远了。他连其父亲的生死都不顾,那大王拘押他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还听说,当初汉王在彭城被大王的军队追击的时候,两个孩子被他从车上推下去,对孩子的生死都不顾,如果是大王您,能做出来这样的事么?”
  “何况,大王您拘押太公三年多了,如果汉王真的爱他的父亲,恐怕早就解除武装,跪在您的辕门前,为他父亲请求了。”
  “既然汉王的志向在天下,眼里没有亲情,而大王却将这张废牌拿在手里,借此挟制汉王,致使楚汉两军交兵日久,死伤无数,这不是楚国人民利益的损失么?”
  侯公说到此,项王怒气少息,略作沉吟,说道:
  “你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其实,我们两个相争,与他老父本来就没有关系。”
  “而且,汉王有多少次,都在我的手中,想杀他,很容易的事,我都心软,放了他一马。”
  “现在,汉王出关,明摆着要灭亡西楚,所以,我才痛恨他,讨伐他。我所说的要烹煮他父亲,也是逼他与我决斗,不是真要烹了他。”
  侯公见项王已经动摇,趁热打铁道:“很高兴大王能这样说,我还有一言,说与大王。”


第396章 楚河汉界之侯公说服…
  见项王态度有所缓和,侯公就说道:“我现在给大王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能杀太公。当初,首先倡议诛灭暴秦的,是咱们楚国。世间以贤明闻名于天下的,还是咱们楚国。天下豪杰争相归附的,还是咱们楚国。”
  “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没有人能赶上大王。兵强将勇,百战百胜,没有人能比得上大王。诸侯畏惧,遵从号令,也没有人超过大王。”
  “大王占据这些优势,分封诸侯,号令天下,为什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仅仅才三年时间,大王就从天下之主,落到今天与汉王争天下的地步,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项王见侯公说到要害处,不免点头说道:
  “你说说看,到底是为什么?”
  侯公深深提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秦之所以被天下反对,是因为其**,汉王入关后,秋毫无犯,解秦之苦,约法三章,百姓欢呼雀跃,无不担心其不做秦王。”
  “而大王您所到之处,烧杀屠戮,残酷不比秦差,秦人都很失望,这就失去了仁。”
  “大王当时与诸侯受约怀王,先入关者为王,汉王先入秦关,降俘秦宗室,而大王背约,将其迁之南郑,这又失信于天下了。”
  “大王世代为楚将,共立怀王为义帝,天下刚定,就放杀了他,这又失去了义。”
  “以范增的忠诚,陈平的智谋,韩信的军事才能,都是人杰。然而范增死了,陈平、韩信都被汉王重用,这又怎么能称为智慧呢?”
  “大王和汉王在这几个方面相比,都不占上风,如果仅凭手里握有太公这一件事,同汉王争天下,大王又有多少胜算呢?”
  项王嗔目说道:“即使这样,我宁肯一战,一决雌雄。”
  侯公说道:“即使交战,大王就保证一定能胜利吗?何况双方相持已久,兵力都已经疲惫不堪,不如罢兵息争为好。”
  项王说道:“我对待汉王,也算仁至义尽,但汉王却背叛我,攻打我,现在太公我这儿,汉王都不在乎,一旦归还了太公,不是白白增加汉王的气势么?”
  侯公说道:“不能这样说,大王对于汉王,有足够多的军事优势制约他,而不在于太公一人身上。”
  “如果大王能够派人护送太公归汉,并对汉王这样说:‘在战乱中,偶然见到太公及家属,为了不使他们受苦,所以,我在把他们安置在军中三年。现在为了表示两军和好,特意把太公送还,并愿意从今日起,与汉王捐弃前嫌,结为友好。’”
  “如果这样,汉王不解甲罢兵,以回报大王的深明大义的话,那么,过错和不义就在汉王。那时,大王可以用这个理由,号令士卒攻打汉王,那样,大王就是大义之举。”
  “现在,我听说大**中粮草不济,士卒疲惫,后方的城池多被夺去,而韩信征服齐地后,也将回军来攻,大王的处境将日益艰难。”
  “自古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等局势再度恶化,大王再与汉王媾和,恐怕就更不利了。”
  “为今之计,大王不如利用归还太公这个机会,与汉王订立和约,就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大王解甲休兵,登坛建号东帝,用以镇抚东方的诸侯,使天下休兵。”
  “汉王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