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上这些,可以说,都是项王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作者在同意以上观点的同时,有一个最根本的看法是:
“项羽不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在输不起这一点上,甚至可以说,他是个‘狗熊’。”
我们看,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一直打胜仗,而且很多仗胜得很漂亮,就像彭城之战。
刘邦被项羽追击,连两个亲生骨肉都不敢要了,狼狈如此。
还有在荥阳,在广武等等,刘项对阵十几次,每次都以刘邦失败告终。
而每次,刘邦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了,哪怕面对丁公的刀尖,哪怕面临亲身父亲和儿女的生死,都能忍辱负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东山再起。
而项羽,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每战必胜,仅仅垓下一战,输的比较彻底,面对乌江亭长的渡船,面对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面对几十万江东父老,最终拒绝了跨过江东。
这是什么呢?典型的输不起,典型的爱面子,好“沽名”。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也好,看一个人的成功失败也好,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怎么样,更要看他在逆境时怎样对待。
如果只能成功,不能受挫折,只能打别人满世界跑,自己输一次都不能忍受,抹脖子走人,死给你看,那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为英雄呢?
当然,说项羽是“狗熊”也不公允,毕竟以一己之身,用三年时间,取得天下之主的成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但如果,项羽渡过乌江,重整旗鼓,那我国的历史,是否该重写了呢?
最后,以一首伟人的诗,作为这段楚汉相争的结束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三卷 楚汉完)
第四卷 大汉名相
第408章 大汉初立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杀,四年楚汉战争结束,汉王最终赢得胜利。
汉王礼葬项羽,不连带其宗支,并封项伯等四人为侯,赐姓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王的大度,其中不免惺惺相惜之情。
也确实,自刘项两人薛城相见,一见如故,到联手并肩与秦军作战,楚怀王的一个政治策划“先入关中王之”的诱饵,致使两人为了争夺那块诱人的骨头,反目相向,四年的争斗,终于以兄弟开始,以一方身灭而告终。
此时的汉王,环顾左右,天下已经没有强大的对手,是时候该解决心中的隐患了。
这隐患来自于阵营内部,自广武夺军、到请立齐王,还有这次垓下会战,使汉王领略了韩信的军事艺术和才能的同时,对他的担心也是与日俱增。
如果不是韩信,到底垓下之战打成什么样子,实在是不好说。
当今世界上,也只有韩信可以与项羽对垒。
现在,项羽已经死了,这韩信。。。。。。?
此时的汉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汉王带领大军,还至定陶,吩咐将张良、陈平二人请至中军大帐,三人密议多时。
随即,汉王带着护军,直接驰入韩信营中。
韩信见汉王车驾驾到,急忙迎出营门。
汉王进到中军大帐,坐在主座上,对韩信道:
“大将军屡建大功,终于按照计画,取得了灭楚平项的战略构想,对此,寡人当始终不忘。”
“现在,天下已平,正应该休兵息民,不复劳师。既然暂时没有仗可打了,将军可缴还大将军的军符印绶,回到封国就任为好。”
这就是汉王近几天来,一直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难题所在。
如果仍由韩信执掌汉军的兵权,汉王是无法睡安稳觉的。
在汉王的经验里,只要手里有了兵,难免不会生出其他想法来。
从陈胜失败的教训上,汉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不时刻抓住军队,不牢牢把握军权,那任何一个君主之位,都是坐不牢靠的,随时都有被架空或者取代的风险。
作为行伍多年的刘邦,是不会让自己处于这样危险的境地,更不会将自己的江山基石,交到一个不信任的将军手里。
所以,在前思后想,又征求了两大谋士的建议后,汉王决定再次夺回韩信的军权。
算上代城、广武,再加上定陶,汉王已经是第三次夺韩信军了。
汉王很有把握,因为不管韩信的军权多么大,统帅的军队如何多,也不管韩信的军事指挥艺术多么高超,在战役中,多么步调一致,服从号令,但汉王一直保持着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韩信军中的军事骨干,但多出自汉王身边信任的将领。
就像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周勃之流,始终保持有沛县军功集团的若干人,在韩信身边听命。
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汉王需要亲自掌军,基本可以水到渠成。
其实,这也是蒯通劝韩信自立时,韩信最不自信之处。
即使韩信想反,但身边时刻有汉王的人,说不定在护卫中,就会突然跳出一个人了,当场斩了韩信的头,这样的老谋深算,在汉王处,那是毫不意外的。
所以,此刻,仗已经打完了,让韩信交出兵权,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韩信无话可说,只好把军符印信取出,交还汉王。
汉王取了印信,对韩信道:
“楚地幅员广阔,虽然已经平定,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镇守。”
“怀王被害后,又没有后人继承,你原本就是楚人,生长在楚地,了解楚地的风俗,特改封你为楚王,镇定淮北,定都下邳。”
韩信对这一连串的变化,有点意外,但转念一想,这齐王是自己要来的,估计汉王心中一直耿耿,这次封自己为楚王,也是衣锦还乡,足以显扬故土。
想到这儿,韩信下拜谢恩,随即缴出齐王印,改封楚王。
汉王起驾还宫,随即传出指令,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魏相国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依旧,赵王张耳病故由其子张敖继任。
各诸侯王分封已毕,接下来就是汉王自己的身份问题了。
于是,在张良和陈平的主导下,由韩信牵头,率领诸侯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联名上折子,请尊汉王为皇帝。
折子中写道:
先时秦为无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无上下之分,是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宜。谨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伏乞准行!
汉王如愿接到诸侯的劝进折子,召集群臣,当庭展示宣读了这道劝进折子。
随后,汉王说道:
“寡人听说,自古以来皇帝的名号,只有贤明的君王才可以当得起,皇帝名称虽好,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呼的,还是慎重为好。”
“现在,各位诸侯王硬要推高寡人,寡人德能有限,如何敢当此尊号?”
群臣纷纷上奏道:
“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您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
“大王平定海内,功臣们都得以裂土分封,可见大王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现在,大王德加四海,诸侯王不足以相提并论,理所应当身居帝位,实至名归,天下幸甚!”
汉王再次推让,内外臣僚,再次集体上奏。
三次以后,才命太尉卢绾及博士叔孙通人,择定良辰吉日,确定了礼仪流程。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就在汜水(今山东定陶县北)南,郊天祭地,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即汉皇帝位,定都洛阳,史称汉高祖。
第409章 洛阳南宫论得…
文武百官,排列两厢,分别觐见,一齐朝贺。
高祖颁布诏令,大赦天下。追封尊先母刘媪为昭灵夫人,立王后吕雉为皇后,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为了稳定南粤,高祖立即下旨,分封无诸为闽粤王,文云:
先前的粤王无诸,是越国勾践的后代,世代供奉越国的宗祀。秦侵夺了无诸的封地,使其社稷,不得延续。在诸侯讨伐秦的时候,无诸亲自率领闽粤的部队,帮助灭秦。项羽无视其功没有封立,现在,特封无诸为闽粤王,在闽粤地为王,勿使失职,以酬王庸。
至此时,诸侯王受地分封的一共计八个国家,依次是楚、韩、淮南、梁、赵、燕、长沙及闽粤王。以上即是所谓的封建。
除此之外的各地,都沿用秦朝的郡县,为中央直属,派遣官吏管理,如秦制相同。
高祖命诸侯王全部解除武装,罢兵归国,所有军队的部下士卒,除了根据能力,授予官职的以外,其余的都遣散回原籍,所有军武人员,一律免除税赋。
高祖随即令萧何起草并颁布了《复故爵田宅令》、《以有功行(分赐)田宅令》,规定:士兵可以复原回家,给以优惠待遇;又公布了《释放奴婢令》,从根本上,解决历代的奴隶制残余,体现了重农、奖励耕战的治国初衷,有利于维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和官员的封建特权,极大地缓解了原来基层社会的矛盾。
五月,高祖率领群臣,回到国都洛阳。
一面派大臣赴栎阳奉迎太公、吕后及太子盈,又派人到老家沛县,召入二哥刘仲,侄子刘信,以及同父异母的少弟刘交。
当然还有做亭长时的那个情妇曹氏,以及爱妾定陶人戚氏父女。曹氏生子名刘肥,戚氏生子名刘如意。父子兄弟,妻妾子侄,陆续到齐,欢聚皇宫,个个喜出望外,人人额手称庆,汉高祖也开心得不得了。
连年的征战终于告一段落,天下重新归于安宁,从一介布衣,逆袭成为大汉皇帝,这样的功绩,自古以来还不曾有过。
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连日大宴群臣。
酒席宴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
高祖显得特别高兴,酒过数巡,高祖对一众大臣们说道:
“各位爱卿、列侯诸将,几年来,各位帮助朕取得了天下,今天在这里宴会,君臣同聚,是最开心的事情。”
“正好借着酒兴,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不必拘束,尽管直言快语,实话实说,不必忌讳。”
众臣属诸将,停箸住斛,齐齐望着高祖。
高祖继续说道:“朕的问题是,朕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失去了天下?”
听到高祖此问,诸将都陷入沉思中。
稍待片刻,有两个人起座,异口同声回答道:
“臣等有感言: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人谩人,不拘小节,不像项羽那样宽厚仁慈。”
“但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每当攻下一城,立即将这城作为封赏,从不拖延。”
“说明陛下能与天下的人共同分利,人人效命,个个立功,才得有天下。”
“反过来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即使战胜了也不赏功,获得土地也不分利,致使人心思去,没人愿意跟着他干,所以失去了天下,这便是得与失的帐,项羽没算清。”
众人听了,确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