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洛阳虽有这些天然的险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贫瘠,而且容易四面受敌,属于四战之地。”
  “陛下请看当年的魏、韩之国,皆是因为处于此中原之地,而受困受限,所以,洛阳非用武治国之都。”
  “而关中之地,则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农产,北有可牧放牛马的大草原。”
  “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又可向东方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
  “如果诸侯有变,就可顺流东下以运送粮草,足以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
  “所以,娄敬所说,不为无见,请陛下决议施行。”
  张良的分析全面而深刻,加之素负重望,又深得信赖,高祖听罢,频频点头,随后道:
  “子房此一番见识,才使朕得豁然开朗,如此,就定都关中。”
  随即,高祖说道:
  “这次主张建都在秦地的是娄敬,娄’就是‘刘’啊。”
  于是赐娄敬改姓刘,授给他郎中官职,称号叫奉春君。
  当下,高祖决定择日迁都,命有司整备行装,不得迟延。
  文武百官见皇帝已经决定下旨,也忙不迭地遵旨办理。
  准备停当,到了迁都日期,排齐仪仗,摆好法驾,请高祖登程。
  高祖奉着太公及后妃太子等出宫就辇,向西进发,文武百官,依次跟着随行。
  车驾到了栎阳,丞相萧何,率领值守官员接驾。
  高祖与萧何说起迁都的事宜,萧何道:
  “秦关雄固,形势最佳,只是自从项羽入关以后,咸阳的宫室都被他烧毁了,即使剩下了一些房屋,也是残缺不全的。陛下只好暂时住在栎阳,等臣等带人前去修整宫室,尽快竣工,那时陛下再迁居过去,岂不是更好。”
  于是,高祖就暂时在栎阳住下,派萧何等人,西入咸阳,监修宫阙。
  高祖正在栎阳暂住,北方却突然传来警训:燕王臧荼反了。
  这是汉初,诸侯中第一个造反的异姓王。
  高祖怒道:“臧荼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功,我因为他见机投降,仍然让他做燕王,他不知感恩,竟然胆敢反叛。”
  “传朕命令下去,朕当亲自带军出征。”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高祖带领十万大军,亲征臧荼。
  太尉卢绾、将军樊哙、周勃随军出征。
  大军浩浩荡荡,星夜兼程,突入燕境。
  臧荼刚刚宣布不服汉朝管制,还没等进行充分备战,汉朝的大军就到了。
  听说高祖亲自带军前来,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得臧荼脚忙手乱,魄飞魂散。
  燕地的居民,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人心思治,大多不服臧荼。
  臧荼至此,也没其他办法,既然说了造反,那就硬着头皮冒险一战吧。
  当下,臧荼带着五万军马,出了蓟城,迎敌汉军。
  此次征燕的军队,是汉帝国的精锐,周勃与樊哙又是高祖的能战之臣,皇帝陛下亲征,部卒的士气高昂。
  再加上十万对五万,那臧荼的杂牌军怎么能跟帝国的正规部队抗衡。
  两下里,交战不到半个时辰,燕军已经溃散。
  臧荼只好率余部逃回蓟城。
  高祖挥军大进,也不搞什么“围三阙一”,直接把蓟城四面团团围住,一副拼死拿下臧荼的气势。
  蓟城城中军民,皆无战心,勉强支持了三五天,被汉兵攻入城门,蓟城宣告失守。
  臧荼来不及逃走,为卢绾所擒。
  臧荼的儿子臧衍,开了北门,化妆成老百姓,混在人群中逃脱,投奔匈奴去了。
  卢绾将擒获的臧荼押到高祖面前,高祖痛骂一番,把他枭了首级,悬示燕民,燕民自然降顺,燕地遂平。
  高祖见已经平定了燕地,就想另立燕王,诏命将相列侯,推举合适的人选。
  在平定天下后,诸侯不是刘氏而封王的有七人,高祖早有封卢绾为王的想法,又担心群臣不服气,就趁机暗中密嘱心腹遍告群臣,让大家保荐太尉卢绾。
  前文说过,卢绾与高祖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一起光着腚长大,是最要好的朋友。
  两家本来就通好,少年时的高祖和卢绾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为铁子。
  等到高祖起兵,卢绾就一直跟着,虽然不如周勃樊哙能打,也不如萧何擅于管理,更没有张良、陈平的智谋,但却是高祖最信得过的人之一。
  到了灭了项羽后,高祖立即封其为太尉,而且可以出入高祖卧室,不必避嫌,一切衣食赏赐,格外从优,就是萧何曹参等人,也没办法与之相比。
  但卢绾的战绩也确实过于平庸了,连年征战,也没有多少功绩。
  出彩的只有与刘贾征讨临江王,把共尉生擒,再加上这次随高祖出征臧荼,擒了臧荼。
  有了这两个功劳,高祖于是终于找到理由封卢绾为王了。
  群臣知道高祖的想法,于是一起上奏说:
  “太尉长安侯卢绾,常常从征平定天下,功劳最多,可以封燕王”。
  高祖于是下诏批准。同年九月,卢绾被封为燕王,成为诸侯王中最受宠信的一个。


第414章 韩信荣归
  征讨完臧荼,已经到了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高祖还军回到洛阳,庆贺元旦,大宴群臣。
  看着与诸将们一起痛饮的季布,高祖忽然想起另一个项羽的部将来,那就是钟离昧。
  季布归顺了,而钟离昧却下落不明,高祖不得不惦记起这件事来。
  转过年来,高祖立即命有司再次通缉捉拿钟离昧。
  没过多久,有人通风报信,说钟离昧现在下邳躲避,被
  楚王韩信收留了。
  高祖听到报告,心里那丝隐隐的担心,不由得强烈起来。
  灭掉项羽以后,高祖最大的心病,就是韩信。
  与韩信想比,什么臧荼、什么这个王那个侯,都不算个事。
  在韩信身上,可不能生点什么乱子。
  高祖本来一直小心提防着韩信,这次他的手下又添了一个钟离昧,这让高祖怎能放下心呢?
  于是,派遣使臣,下诏给韩信,令其将钟离昧押解入都。
  到底钟离昧是怎样投奔韩信的呢?
  原来,韩信赢得垓下之战,在定陶交出兵权后,受封楚王,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
  当年那个落魄寒酸的少年,如今一跃为一方的诸侯,成了整个楚地的王,这一经典逆袭,无疑是当地最大的新闻。
  人们奔走相告,拥挤到下邳的大街上,争相目睹新晋楚王的风采。
  韩信到了王府,安顿下一切,择日,回乡找到了曾经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那位伸出援手的漂母,履行了自己“吾必有以重报”的诺言,赏赐给她千金。
  漂母做梦也没想到,曾经的善举,那个落魄少年的诺言,竟然成真,心里自然很开心,自此,漂母陡然而富。
  韩信又找到当年的南昌亭长,尽管曾经在他家蹭饭几个月,被扫地出门的韩信,此次并没有对他心存多少感恩。
  南昌亭长的老婆,望着前呼后拥的楚王,肚子里的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当年的势利之举。
  但韩信还是赏赐给他百钱,对南昌亭长说道:“你啊,成不了君子,好事不做到底”。
  南昌亭长自然对当年的行为追悔莫及,待韩信走后,这位亭长,就将他的老婆,扫地出门了。
  人们最期待,也是韩信回乡来的重头戏,是如何对待当年的“胯下之辱”。
  曾经的屠夫之子,现在已经子承父业,也做了屠夫了。
  听说韩信做了楚王,回乡找自己算账来了,这个屠夫吓得浑身像筛糠一样,颤抖着来到韩信面前。
  立马就给韩信跪下了,磕头如捣蒜,口口声声请求楚王饶命。
  韩信冷眼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屠夫,昔日从其胯下屈辱地爬过去的一幕,历历在目。
  但现在的韩信,已经不想杀他了。
  经历过生生死死,战阵无数,杀敌如麻的韩信,忽然可怜起脚底下这个人来。
  当年,自己在其胯下的时候,之所以恨不得杀了他,是因为屠夫的地位在自己之上,那种仇恨是真真切切的。
  正是这种东西,激励着韩信参与军旅,使他从此走上飞黄腾达之路。
  而现在,自己贵为楚王,为了当年的一己之私,动用手里的权力杀掉他,虽然轻而易举,但却因为地位的巨大差异,而显得自己心胸的狭隘,令人不齿和非议。
  想到此,韩信对屠夫说道:“起来吧,有话慢慢说。”
  屠夫哪敢起来,兀自在地上磕头不止。
  韩信令人劝住屠夫,说道:
  “你侮辱我的时候,难道我真的不能杀了你吗?当时我若真的选择了冲动,就会搭上自己的命,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还要感谢你呢。”
  屠夫一脸懵逼:“感谢我?”
  韩信道:“对,感谢你。”
  随后,韩信对自己的部下说:“此人胆子大,是个壮士,就让他做个中尉吧。”
  屠夫听到此话,下巴都快砸到脚面上。
  本来以为必死无疑,能饶了性命,已经是万幸了,没想到,韩信竟仇将恩报,赐给他一个中尉,这令他万万没想到。
  当即,屠夫跪下谢恩。
  何止屠夫没想到,就是韩信的部下也很吃惊。
  韩信对那些瞠目结舌的手下说:
  “我封他,因为他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难道我真的不能一剑将他刺死吗?杀了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才忍了下来。”
  其实,韩信这是在做给别人看。
  当年的忍辱是一种无奈,表面上看是懦弱,其实是另一种勇,是顾全大局的勇。
  而今天他的不杀,更是一种仁,是一种格局,籍此更能显示出其胸襟的广大。
  但接下来,韩信对待钟离昧的问题上,却不像他行军打仗那样,充满了智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自我否定,授人以柄,为自己的悲剧结局,开了一个坏头。


第415章 陈平献计伪游…
  钟离昧和韩信,曾经是一起相约投项梁军的伙伴。
  当年在项梁军中时,由于两个人很谈得来,慢慢的,渐渐成为一对好友。
  闲暇时,韩信也会与钟离昧谈论一些兵法,钟离昧也会教授韩信一些武艺。
  在楚军中,武艺高超的钟离昧,很快就因战功得到提升,而韩信,却被看做是夸夸其谈的人,仅仅让他做了一个执戟郎。
  在定陶一战,项梁战死之时,两人正在项梁军中,在章邯的进攻中,钟离昧冒死救出韩信,两人连夜冒雨逃回彭城。
  到了后来,韩信离开项羽投奔高祖之后,两人就成为了对手。
  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两人并未在战场上直接交手。
  等到了垓下之战时,作为汉军统帅的韩信,用十面埋伏阵对付项羽的时候,钟离昧正在项羽的身后,这是第一次面对面领教韩信的厉害。
  直到那晚,四面楚歌,楚军士卒四散,钟离昧和季布两员大将,无力回天,也只好乔装夜遁。
  季布去了濮阳,钟离昧逃到下邳。
  不久之后,传来韩信加封楚王的消息。等楚王就位后,钟离昧就躲过耳目,秘密求见韩信,请求庇护。
  韩信见老朋友在走投无路时来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