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何见高祖责怪,心下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奏道:
  “启奏陛下,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役卒和物资来营建宫室。”
  “况且天子虽然以四海为家,但只有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耗费金钱来重建。”
  刘邦见萧何回答既有道理,又贴近自己的心意,便转怒为喜道:
  “如此说来,朕未免错怪你了。”
  萧何听出高祖明显在安慰自己,想起曾经的送子从军往事和鲍生的建议,就借机说道:
  “微臣跟随陛下日久,此事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事务颇多,难免会有些失误,尚望陛下,一旦有这样的事时,随时警醒教诲微臣才是。”
  汉帝见萧何如此说,心知肚明,微笑着说道:
  “你做事一向颇有远见,朕记得当年攻破此城时,诸将乘乱入宫,未免有所携取,唯独你只取书籍表册而去,有了这些典籍,眼下办起事来才有条不紊,方便了很多。”
  萧何也笑道:“臣也无所长,一生为吏,对于前朝典籍,视为至宝,平日得以借鉴。今为陛下一语道破。陛下天资聪慧,事事留意,真非臣下可及万一也。”
  高祖笑道:“这一阵子,丞相也辛苦了,主建宫室,还要制定颁布很多条律。”
  萧何见说,连忙奏道:“秉陛下旨意,微臣已将诸多律条拟好,随后将一一奉上御览。”
  高祖道:“都有哪些呢?”
  萧何道:“按照陛下的旨意,汉将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部分沿用先秦的分封制,将两者结合,实行郡国并行制,同时废除秦朝的苛刻法律。”
  “在律法上,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倡导‘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效果。”
  “另外,根据陛下的旨意,臣等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已拟就“汉律九章”(注1)。
  高祖听了大喜道:“丞相所为,可谓为大汉立下了根本规矩,甚善甚善。”
  随即,高祖又在萧何的陪同下,参观了未央宫的四周。
  高祖指着眼前的一片空地,对萧何说道:
  “此处可以添筑城垣,将六国的诸侯子弟和后代,都迁到京城,这里作为京邑,就叫长安吧。”
  于是,咸阳便更名为长安。
  至此,西汉建都长安,历时两百余年,萧何成为该城的最早规划和设计者。
  长乐宫即成,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十月的朝会。
  高祖就命叔孙通,按照既定的仪式,培训所有官员,准备朝会时实行。
  朝会的这一天,终于到了。
  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万众瞩目的新年朝会,正式开始。
  首先,数十名谒者在前方导引,领着诸侯大臣们按次序进入殿门。
  大殿的院子里,早已排列着宫廷的仪仗骑兵、步兵,个个身着新式军装,盔明甲亮,戈戟鲜明,各种旗帜迎风飘扬,一派严肃整齐的气氛。
  待诸侯大臣们都列队站好,只听台阶上傧相喊道:“趋。”
  于是,殿下的郎中们,依次站到了台阶的两旁,每个台阶上都站着几百人。
  在谒者的导引下,功臣、列侯、将军,以及其他军官们,依次站在西边,面朝东;丞相以下的名种文官们依次站在东边,面朝西。
  这些人,一共排成了九行,九行人设立了九个傧相,专门负责上下传呼。
  大家都肃立静待。
  随着鼓乐响起,皇帝高祖的车辇从后宫慢慢驶了出来。
  皇帝贴身的侍卫拿着旗子,传话叫大家注意。
  高祖从车辇下来,登上御座。
  谒者高喊:“贺。”
  傧相领着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们,依次向皇帝朝贺。
  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
  群臣行礼过后,又按着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
  那些有资格陪同高祖坐在大殿上的人们,也都叩伏在席上,随后,一个个按着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给刘邦祝酒。
  等到酒过九巡,谒者传出命令道:“停止。”
  于是,酒宴截止。
  整个仪式过程中,大殿前肃立的御史,依次前后监督。
  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去。
  整个朝会从始至终,井然有序,礼节肃然,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
  朝会才罢,高祖心满意足地说道:“太爽了,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
  于是,高祖立即提升叔孙通作了太常,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又趁此机会对高祖奏道:
  “我的那些弟子们已经跟我好多年了,是他们和我一块儿制定的这套礼仪,请陛下也能给他们一些官做。”
  高祖一听,立即准奏,任命那些人都当了郎官。
  叔孙通出宫后,把高祖赏给的那五百斤黄金都分给了那些儒生。
  儒生们这才知道,叔孙通是个守信用仗义的人,一改之前的论调,称赞道:“叔孙通可真是个圣人,能把握住形势的需要,又能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儒生的理想。”
  叔孙通借机,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法规,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没过两年,高祖又调任叔孙通为太子太傅。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汉的主流政治思想,而法家的思想,则保留在萧何的《汉九律》中。
  注1:汉律九章,萧何根据刘邦的要求,依照秦法,在前魏国李悝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


第425章 韩王信与匈奴
  高祖刚刚接受完新年朝贺,就接到韩王信将都城马邑献给匈奴投降了,并带领匈奴前来攻打太原的警讯。
  高祖接报,惊怒,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这韩王信,虽然与淮阴侯韩信同名,但却是另外一个人。
  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比淮阴侯更加高大魁梧。
  当年沛公带军队西进关中,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并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韩信带领他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
  沛公被立为汉王后,韩信就说服汉王道:
  “项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区,只把您封到这偏远的地方,这是一种贬职的表示啊!”
  “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就可以争夺天下了。”
  由此,汉王对韩信颇有好感,汉王回军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封他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项羽杀掉韩王成后,听说汉王派韩信攻取韩地,就命令自己游历吴地时的吴县县令郑昌做韩王以抗拒汉军。
  汉二年,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
  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
  此后,韩王信经常带领韩地军队跟随汉王出兵。
  汉三年,汉王撤出荥阳,命韩王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
  等到楚军攻破荥阳,烹周苛杀枞公时,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
  此后,韩王信一直跟从汉王,直到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
  汉高祖五年春天,高祖就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
  汉高祖六年春,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韩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向北建都马邑。”
  高祖同意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
  到了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马邑的韩王信,韩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
  汉高祖得到消息后,派人带兵前往援救。
  由于接到情报,说韩王信多次私派使者与匈奴勾勾搭搭,有背叛汉朝之嫌,于是,高祖就派人去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被杀,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献出来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
  说完韩王信,再说此时的匈奴。
  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发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
  《史记》一书不仅称华夏人为炎黄子孙,也将秦人、楚人、吴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鲜说成是炎黄子孙。
  太史公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
  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时大时小,时聚时分。各分散居住在有草有水的河畔或溪谷,部落的人,从小就学会骑马射箭,往往一声令下,可以聚集百余骑,但没有人能把部族统一起来。
  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
  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河南”地附近的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时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此时,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我国东北等地区。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五万、弓箭手十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就在秦灭六国之际,匈奴部落也逐渐开始了统一的步伐,而将匈奴归为统一,演变成为一个国家的是头曼单于。
  头曼是匈奴国家的创立者。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东部的东胡部落比较强,而西部的月氏部落比较盛,此时的匈奴单于称为头曼。
  头曼单于姓挛鞮(luándī)氏,匈奴人称之为“撑犁孤涂单于”,意思是“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
  头曼单于统一了草原部落后,南下占据阴山地区及河套的一些地方,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虽然势力还被局限在阴山至河套以北一带,但逐渐开始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