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敬的和亲政策,是不同政权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是开启中原王朝和异邦和亲的典范。
  汉初,天下初定,国力衰弱,士卒疲于征战,和亲之策寓攻于守攻防兼备。
  后世一直有人认为,堂堂大汉却要向匈奴蛮夷低头,甚至低三下四的送去汉家女子给匈奴单于为妾,有损大汉民族的声威。
  其实,评价和亲政策的成败需要多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汉朝内部而言,派遣的所谓“公主”即使不是皇室真正的公主,最多是皇室宗亲的小公主,更多的甚至就是民家选送的宫女。但即使是这样一些“和亲公主”,对于地处偏远的匈奴而言,其所代表的汉朝先进的宫廷文化以及优雅妩媚的汉女气质,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从这点来看,汉朝不需花费很大的代价,就能实现休养生息的内政目的,这个和亲计划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二,汉朝和亲大量的陪同人员,可以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更可以深入匈奴的腹地得到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汉政府的进一步战略决策,都是非常宝贵的信息。
  至于陪嫁物资,就像刘敬所说的,无非是汉朝多产而匈奴所无的东西,并不会对于汉朝造成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倒是大大加强了内地与匈奴的交流,同时,使匈奴对中原的手工业品和用品,更加依赖,加深了双方的互利共荣。
  第三,西汉政府对于匈奴的和亲,就像西方早期城邦和皇族之间的政治联姻一样,对于加深两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早期的汉朝下嫁“公主”,到后来各朝代的外番请嫁,和亲成为朝廷之间政治活动的纽带之一,而不应该看做是简单的谁主谁次。
  纵观西汉和亲政策的推行,有力保证了西汉对匈奴长期战略的实施,并且最终实现了双方攻防地位的根本性转变。这难道不是西汉和亲政策成功的证明么?
  从匈奴回来后,刘敬又上奏高祖道:
  “匈奴在河套的白羊、楼烦两个部落,离长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路,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刚刚经过战争还很凋敝,人丁稀少,而土地肥沃,可以大大加以充实。”
  “当初各地诸侯起兵发难时,若不是有齐国的田氏各宗族支持以及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参加,是不能兴盛起来的。”
  “如今陛下虽然把都城建在关中,但实际上缺少人口。北边靠近匈奴敌寇,东边有六国的旧贵族,宗族势力很强,一旦有什么变故,陛下是不能高枕无忧的。”
  “微臣建议,陛下应下诏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都迁移到关中居住。”
  “这样一来,即可以防止国内的各大氏族,伺机闹事,又可以对外防备匈奴和外族;若所封诸侯王有什么变故,也能率领他们东进讨伐。这是加强中央权力而削弱地方势力的方略啊。”
  刘邦说道:“卿的建议,好得很!”
  于是,高祖派刘敬执行他所提出的意见,把十几万的宗族人口,迁到了关中。


第434章 倨傲的代价
  吕后虽然阻止了高祖将女儿嫁给单于,但从长远看,终究不是个办法,说不准哪天,高祖就又把亲生女儿做了什么外交内联的工具了。
  情急之下,吕后想起了高祖与张耳早年的婚约。
  由于两人年轻时就是要好的朋友,所以,在鲁元还是孩提的时候,高祖和张耳就为两个孩子,订了娃娃亲。
  这次的事情,促使吕后下了决心,尽快为两个孩子完成婚事。
  经过一番筹备,鲁元公主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张耳之子,现任赵王的张敖妻子。
  其实,要说身份,张敖还是早于高祖有了君侯封号的。
  在高祖还没成为沛公的时候,张敖就被西楚王陈胜封为成都君,汉三年,高祖封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去世,张敖继承其父赵王爵位。
  此次,在吕后的主持下,张敖与鲁元成婚,珠联璧合,两情缱眷,小日子过得倒也快活,不曾想,没过多久,张敖就因谋刺高祖而锒铛入狱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前文说过,高祖自平城返回,路过赵国时,赵王张敖,出郊迎接。
  赵王将高祖接入王府,张敖脱去外衣,戴上袖套,从早到晚亲自端酒布菜、侍奉饮食,态度很谦卑,颇有子婿的礼节。
  高祖一向倨傲惯了,何况当着未来的女婿。就席地而坐,像簸箕一样,伸开两支脚丫子,一边享受着张敖的服侍,一边不停地责骂,非常傲慢。
  赵国的国相贯高、赵午等大臣,都已六十多岁了,原是张耳的宾客,他们的性格属于典型的燕赵大汉,生平豪爽、易冲动。
  见高祖对赵王如此,就愤怒地议论道:
  “我们的赵王是懦弱的国王,这真是一种侮辱啊!”
  贯高就劝张敖道:
  “当初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先立为王。您的父亲和您,资历不比陛下差,如今您侍奉陛下那么恭敬,而陛下对您却粗暴无礼,不如让我们替您杀掉他。”
  张敖一听,浑身顿时冒出冷汗来,便把手指咬出血,对贯高等人说道:
  “你们怎么说出这样的糊涂话。况且先父亡了国,是依赖陛下才能够复国,恩德泽及子孙,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赐予的啊!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动这样危险的念头,说这样的话。”
  贯高、赵午等十多人退下,私下又商议道:
  “这件事,都是我们的不对。我们的大王有仁厚长者的风范,不肯背负恩德,这件事,本来也不应该告诉他。”
  “况且我们的原则是不甘心我们的王受悔辱,正是因为怨恨高祖悔辱我们的王,所以要杀掉他,为什么要玷污了我们的王呢?”
  “假使事情成功了,功劳归王所有,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
  等他们计画商议已定,高祖已经动身返回长安。
  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高祖出巡东垣回来,路过赵国的柏人县。
  借此机会,贯高等人在柏人县馆舍的夹壁墙中隐藏武士,就等高祖住在这里时刺杀他。
  高祖路经柏人县的时候,天色已晚,就打算在此休息,次日启程。
  这里距离赵国都城邯郸只有十几里地,贯高与赵午安排布置好了一切,只要高祖睡上一晚,就难逃一死。
  张敖讨好岳父,为高祖献上了自己的美人赵姬。
  刘邦酒足饭饱之后,携赵姬玩起了鸳鸯戏水,尽兴之后,浑身困乏,昏昏欲睡。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在高祖睡意朦胧的时候,突然心有所动,产生了一种不详预感,就问手下道:
  “这个县叫什么名字?”
  左右回答说:“柏人。”
  高祖惊道:“柏人,岂不是被别人迫害啊,此地不可久留,快走快走。”
  也是天意,或者真的有天人感应,高祖睡意全无,马上起身,带着随从侍卫匆匆离去。
  高祖的突然改变主意,导致贯高与赵午的计划落空。
  高祖一走了之,不曾想,赵姬怀上身孕。
  张敖知道后,不敢将赵姬送入宫内,那他的岳母吕后,不得怎么收拾他这个女婿呢,就为赵姬专门建筑外宫居住,并派人悉心照料,同时奏报高祖知晓。
  但高祖同时接到另一个情报,这时,有人来告密,说夜宿柏人当晚,确实有贯高等人设下埋伏,准备取高祖性命。
  高祖大怒,正好借此机会,再剪除一个异姓王,于是,一声令下,要将张敖、贯高及其亲信全部捉到京城问罪。
  赵午等十多人,见事情败露,争相要刎颈自杀。
  贯高见状,怒骂道:
  “谁让你们自杀?如今这事,大王确实没有参予,却要一块逮捕;你们都死了,谁替大王辩白、洗清罪责?”
  于是,十几个人,被囚禁在栅槛密布而又坚固的囚车里,和张敖一起押送到长安。由于赵姬也是当事人之一,所以也被关入了长安城的大牢。
  高祖令廷尉审判张敖的罪行,并向赵国发布文告,群臣和宾客有追随张敖的全部灭族。
  赵国的一些臣属们,自己剃掉头发,用铁圈锁住脖子,装作赵王的家奴跟着赵王来到长安。


第435章 贯高的气节
  贯高一到,廷尉立即提审,几经审问之后,贯高始终就是一句话:
  “这件事,只有我们这些人参予了,赵王确实不知。”
  廷尉当然不肯就此放过,严刑审讯。
  皮鞭一顿猛抽,用烧红的铁条去烙,经过一番酷刑,贯高的身上,已经没有一处皮肤是完好的,但他始终没变过口供。
  受鲁元公主托情,吕后几次向高祖说情,张敖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不会参与这种事。
  高祖愤怒地说道:“若是让张敖占据了天下,难道还会考虑你的女儿吗。”
  高祖不听吕后的劝告,继续要求廷尉严审。
  到最后,廷尉把审理贯高的情形和供词报告高祖。
  高祖听完后,也不由赞叹道:
  “真是壮士啊!谁了解贯高,通过私人感情,去探探他。”
  中大夫泄公说道:“我和他是同乡,一向了解他,他确实是个为了赵国树名立义、不肯背弃承诺的人。不过,我还是有信心从他那里,探到实情。”
  于是,高祖派泄公拿着符节,到监狱的床前探问贯高的口风。
  贯高仰起头,用模糊的双眼看着他问道:“是泄公吗?”
  泄公道:“是我,老朋友,没想到你受了如此的苦。”
  于是,泄公慰问、寒暄,像平常一样和贯高交谈,问张敖到底有没有参予这个计谋。
  贯高说道:“人都是有感情的,有谁不爱他的父母妻子呢?”
  “如今我的三族都因为这件事,被判处死罪,难道我会用亲人的性命去换赵王吗!”
  “但是赵王确实没反,只有我们这些人参予了,这是实情啊!。”
  随后,贯高详细地说出了,他们之所以要谋杀高祖的本意,和张敖不知内情的情状。
  于是泄公进宫,把了解的情况详细地作了报告。
  高祖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深以为然,就赦免了赵王。
  汉高祖赞赏贯高是讲信义的人,就派泄公把赦免赵王的事告诉他,并说道:
  “赵王已从囚禁的监狱中释放出来了,陛下已经下旨,对你们这些人,也全部赦免。”
  贯高抑制不住激动,问泄公道:
  “我们赵王确实被释放了吗?”
  泄公说:“是的,千真万确。”
  随后,泄公又说道:“陛下称赞你的气节和信义,所以也赦免了你。”
  贯高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我被打得体无完肤而不求死的原因,是为了辩白赵王确实没有谋反,如今赵王已被释放,我的责任已经尽到。”
  “因我们的冒失举动,造成的灾难已经得到补救,死了也不遗憾啦。”
  “况且为人臣子有了篡杀的名声,还有什么脸面再侍奉陛下呢。纵然是陛下不杀我,我的内心不惭愧吗?”
  于是,贯高仰起头来,卡断咽喉而死。
  张敖被释放不久,高祖念及张耳的旧情和鲁元公主的缘故,将他降封为宣平侯。
  考虑到贯高的气节,高祖又称赞张敖的宾客,凡是以钳奴身份跟随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