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祖生前最为担心的就是外戚集团专权的问题,考虑到儿子刘盈太过懦弱,其生母吕后又太过强势,所以高祖就与大臣们搞了一个“非刘氏不能称王”的“白马盟誓”。
  但现实的情况是,外戚不仅要防,而且还要防以曹参、周勃、灌婴等人为代表的军功集团,因此高祖希望在他死后出现一个外戚集团与军功集团强强制衡、对抗的局面。就像让萧何和曹参两人对立一样。
  可实际的结果是,军功集团很快向外戚集团低头,让吕家势力很快掌控了朝政。
  一方面,高祖去世后,吕后四天不发丧,想将军功集团一网打尽。虽然最终没有实施,但是军功集团每个成员的脖子上,都感到了刀锋般的凉气。
  另一方面,吕后在处置韩信、彭越问题上的杀伐果断,以及对待戚夫人的凶残,直接导致了包括曹参在内的所有人,都丧失了制衡吕后的胆量。
  所以曹参上任后,马上就认清了形势,并没有帮助惠帝刘盈施政,或渐次从吕后手里夺权,而是以胡吃海喝混完了余生。
  曹参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所以尽管为相三年无所事事,实则参透了治国理政的天机。
  其实这都是一些表面现象,以为曹参知道,吕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主,高祖去世后,掌权人是吕后。
  从吕后的内心来说,她肯定不希望被儿子刘盈与丞相曹参联手驾空。
  而从刘盈的内心来说,他急切地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皇帝,但是要达到目的,需要借助丞相的力量向母亲夺权。
  事实上,惠帝指望不上萧何,因为萧何亲吕,所以他寄希望于曹参。
  但是,曹参有自己的考虑,他不仅要给自己留路,更要给后辈留路,所以,他在不能挑战吕后权威的前提下,才用喝酒去敷衍惠帝的期盼。
  这样一来,刘盈孤掌难鸣,一个人自舞就很尴尬,越发觉得没劲,最终,失望变成自暴自弃,了草了事。
  所以说,曹参的“顺势而为”,揣着明白装糊涂,保全自己,却坑了汉惠帝刘盈。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曹参不失睿智,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曹参的行为并不值得传诵。
  而曹参之所以很少受到后世的谴责,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发挥丞相的作用,什么事情都没做,这也是他被普通大众传诵的逻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多错的就多,平庸也是一种智慧。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也仅仅三年时间。
  曹参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
  从曹参身后的评价,可以透射出曹参的一生。
  众臣一致认同道:“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司马迁:“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之。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司马迁对曹参的英勇善战和治国方略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曹参施行的政策,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也使他受到了天下人的称颂。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古今曾有几人?”
  汉初的风云人物中,许多人的后人在朝堂斗争中溃败,连累了整个宗族,不仅爵位和财富被收回,就连族人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不得不被时代所抛弃。
  两相对比下,曹参的不问朝政便显得极其聪明了,这种选择既保障了新建立的汉朝能够在萧何的治国策略辅助下平稳运行,也能让自己和宗族远离权力风暴的中心,充分证明了知进退的曹参的守业选择是理智而高明的。


第466章 高祖发小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二月,高祖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后又改以周勃代之。
  卢绾与高祖是邻居,而且两家是世交,卢绾的父亲与刘太公十分要好。
  更加巧合的是,高祖、卢绾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当时,乡里主动出面,“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高祖、卢绾自幼就在一起玩耍,然后一起求学,因此两人感情就更好了。
  高祖家里兄弟四人,当时大哥刘伯早逝,二哥刘喜每日务农,小弟刘交年龄尚幼,而高祖放荡不羁,引起家里人反感,因此与自家兄弟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
  卢绾就不一样了,他始终跟随着高祖。当时,高祖犯了官司被迫逃亡,卢绾不避险危,常随出入上下。因此可以说,高祖、卢绾之间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
  后来卢绾跟随高祖起兵,虽然他没什么能耐,也没有什么战功,但一直忠心耿耿,深得高祖的信任。
  在与项羽在垓下交战的时候,卢绾官至太尉,还被封为长安侯。
  当时,高祖已经是帝王级的人物,由于卢绾与高祖的关系,他得以出入高祖的卧内。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
  虽然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得到高祖的礼遇,但若轮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后来,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汉五年九月,高祖率军平定了燕王臧荼的叛乱,他下诏要群臣推举新任燕王人选。
  在此之前,高祖已经做出暗示,他打算册封卢绾为王,但卢绾的功劳根本无法与萧何、曹参这些人相比,才搞了这么一招。
  群臣明白高祖心思,一致推举卢绾,“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六年后,西汉王朝发生陈豨的叛乱,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之地。
  当时,叛军、卢绾同时向匈奴派出使者,想让匈奴别帮助对方。
  不过,卢绾的使者张胜被臧茶的儿子臧衍给忽悠了,暗地里让匈奴帮助陈豨袭扰燕地。
  卢绾怀疑张胜私通匈奴,向高祖上报,请求诛灭张胜,到这个时侯,卢绾的做法仍然没毛病,可接下来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张胜说服了卢绾,而且卢绾还认同了张胜,居然为张胜开脱,这样卢绾就走上了不归路。
  张胜的说法就是唇亡齿寒的那一套。后来卢绾又派了使者联系陈豨,结果被陈豨的降将告诉高祖,高祖就派人调查卢绾,并派人召卢绾入朝。
  卢绾因心里的“非刘氏而王”政策,心生恐惧。
  现在,唯独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是异姓王。前年春,朝廷灭了淮阴侯的三族,几个月后,又把彭越剁成肉酱,这些,都是吕后所为。
  现在皇上身体有病,朝中大事小情,都是吕后说了算。
  吕后这个妇人,心思歹毒,专门以杀戮异姓王以及朝廷的各大功臣,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不能回朝廷。
  于是,卢绾称病不往。
  高祖平定了六个异姓王,可那是对高祖及大汉王朝有威胁的异姓王,而卢绾既没战功,又没能力,只要低调行事,不勾结叛逆,高祖理论上不会对卢绾下手。
  在卢绾来说,看到高祖及吕后对异姓诸侯王一个一个下手除去,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已,心里自然十分害怕。
  勾结匈奴也好,暗通陈豨也好,只不过是卢绾的保命方法,要说造反,卢绾绝无此心,最多也是被逼自立。
  卢绾的最大错误在于高估自已的能力,而误叛形势,加上卢绾身边没什么智囊,最终,只好在错误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其实,卢绾与两个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不同,在看到非刘姓王的下场时,卢绾以为自己难以幸免,这与高祖命他驻守燕国对外抗击匈奴,对内牵制诸侯国的委任初衷相违背。
  卢绾之所以反叛,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估计了“非刘不王”的形势,以为自己功高震主,所以采取纵横之术谋求自保,对内可以与陈豨交兵为理由拥兵自重,对外可引匈奴为外援避免汉朝的军事打击。
  卢绾过于了解高祖,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高祖所谓铲除异姓诸侯王的举动,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其实所有的军事打击行动,都是在确信诸侯王谋反的事实后进行的,未牵涉谋反的诸侯王相安无事。
  卢绾了解高祖也了解吕后,因为知道高祖百年后将是吕后独大,而吕后素来存有诛灭开国元勋之心念。故认为自己难以自保与后世,便自行其是了。
  高祖派军征讨,卢绾带着部众和家人跑到长城附近躲避,想等到皇上病好了后,入朝谢罪。
  可是高祖却病死了,卢绾知道自己归汉无望,被迫投靠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
  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死于胡人之地。
  在吕后执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逃出匈奴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相见,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准备在病好之后再设宴相见。
  但吕后最终去世了,没来得及见面。卢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东胡王的身份向汉投降,被封为亚谷侯。


第467章 悲哉戚夫人(…
  高祖去世后,汉惠帝羸弱,内外大权,都掌握在吕后手里。
  原本高祖在世,还有所顾忌的吕后,开始撕去满不在乎的面纱,对那些因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全部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
  而对于恨之入骨的戚夫人,终于下了狠毒之手。
  戚夫人也称做戚姬,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高祖宠姬。
  戚夫人一族,本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因卫国孙林父受封于戚邑而得姓戚氏。
  戚夫人家族因对汉朝有功劳而成为汉王室的亲属,戚夫人的父亲戚鳃本是秦朝将领。
  当高祖于彭城兵败时,被项羽部卒追杀,过睢水沿西渭河而逃,时天将黑,追兵近,高祖走投无路,见河岸边苇丛中有一眼枯井,便弃马入井而藏。
  待高祖一入枯井,即刻便有蜘蛛结网。追兵至,见井口盘丝错结,蛛网纵横,料定无人,遂继续前追。
  待追兵已远,四境无声,居住在此的戚氏父女将高祖救起。
  戚父见高祖相貌奇伟,必有大贵,欲将戚女相许。
  高祖见戚女端庄秀雅,清丽脱俗,心甚喜欢,欣然应允,解随身珍爱佩玉为礼,定下婚约。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1年),高祖于定陶登基,戚女随父前往与高祖相聚,情意绵绵,相伴相守,终成恩爱眷侣。
  高祖对戚姬,十分宠爱,戚姬为高祖生子刘如意。
  吕后之子——太子刘盈为人仁爱懦弱,高祖认为他不像自己,常常打算废掉太子改立如意,说“如意类我”。
  戚姬经常跟从高祖出征关东,时时进枕边言,希望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吕后年纪大了,常常留守在关中,很少见到高祖,就越发被疏远了。
  如意被封为赵王后,留居长安。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汉高祖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