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意被封为赵王后,留居长安。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高祖,赵王如意常被抱在高祖面前,高祖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
张良劝谏,高祖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
太傅叔孙通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高祖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
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高祖大惊。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
高祖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
“我想更换太子,有他们四个人辅佐,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今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了听了,哭泣起来,高祖说道:“你为我跳支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吧。”
高祖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
高祖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高祖起身离去,酒宴结束。高祖最终没更换太子。
戚姬的儿子如意年纪十岁,立为赵王,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
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高祖。
有一天,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听从了赵尧的建议,任命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
并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
“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如意这个孩子太小了,你要替我好好照顾他。”
后来高祖的病更加重了,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
“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
高祖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把樊哙斩首,最终因为高祖去世而作罢。
高祖去世,太子刘盈即位,吕后做了皇太后。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吕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非常气愤,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
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命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可怜戚姬的万缕青丝,尽被宫役拔去,卸下宫装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
而且每日有定量限制,必须完成。
戚姬只懂得歌舞弹唱,从没干过粗活,一双柔荑的玉手,怎能禁得起一个米杵?
如果戚夫人逆来顺受,也就罢了。
偏偏没有受过苦的戚夫人,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只有十几岁的儿子身上,舂一回,哭一回,又编成一歌,一边哭一边唱着《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舂歌》又称《戚夫人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后四句是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
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
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能采用的仅有的呼救方式。
不料,此歌被报与吕太后闻知,愤然大骂道:
“贱奴,你还想倚靠儿子么?”
说着,便使人赶往赵国,召赵王刘如意入朝。
第468章 悲哉戚夫人(二…
汉使一次往返,赵王不到,二次往返,赵王仍然不来。
吕太后越发愤怒,详细询问使者,才知道,这其中,都是由于赵相建平侯周昌一人阻拦。
周昌对朝廷使者说道:
“先帝嘱咐臣服事赵王,赵王年龄还小。现听说太后召赵王入朝,明明是不怀好意,所以,臣不敢送赵王入京都。”
“再说,赵王近日身体有病,不能奉诏,只好等到其他时间再说吧。”
吕后大怒,暗想这其中只有周昌作梗,本应该将他拿问,只因前时力争太子之事,毕竟有功,此番不得不略为顾全。
于是,想出调虎离山的办法,征召周昌入都,周昌不得不来到长安。
等到了周昌拜见太后,太后怒叱道:
“你难道不知道我怨恨戚氏么?为什么不让赵王前来?”
周昌直言答道:“先帝把赵王托付给臣,臣在赵一日,应该保护一日。”
“况且,赵王是皇帝的幼弟,是先帝特别喜爱的。臣前面力保皇帝的太子之位,后面又蒙先帝信任,无非是希望臣再力保赵王,避免兄弟相残。”
“如果太后怀有私怨,非要报复,臣怎敢参预,臣只知道有先帝的遗命在,不敢违背。”
吕太后无言可驳,只好叫周昌退下,但却不再让他回赵国。
一面派使臣,快速赶往赵国,再召赵王。
赵王已失去周昌,无人为他出主意作主,只得应命到来。
惠帝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宽厚仁慈,见戚夫人受罪舂米,已经觉得太后未免过甚。
此次又听说太后召赵王来京,知道太后发怒,必不怀好意,于是,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
惠帝和赵王一起回到宫里,与赵王同饮食,共起居。太后想要杀害赵王,一时找不到机会。
赵王提出想见亲生母亲,经惠帝婉言劝慰,慢慢设法相见。
毕竟赵王年幼,遇事不能自主,况且唯恐太后动怒,只好含悲度日。
太后时时惦记着害死赵王,只是不方便和惠帝明言,惠帝也不便明谏太后,只是随时防护赵王。
俗语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惠帝虽然爱护少弟,格外注意,究竟百密也有一疏,终究要被暗算。
转眼已是惠帝元年十二月中,惠帝趁着隆冬,要去射猎。
天气尚早,赵王年龄小,不能早起,还睡着未醒。
惠帝不忍心叫醒弟弟,就想让他多睡一会,以为只是离开半日,谅也无妨,就带人外出了。
等到惠帝射猎归来,赵王已七窍流血,呜呼毕命。
惠帝抱定尸首,大哭一场,不得已吩咐左右,用王礼殓葬,谥为隐王。
后来暗地调查,有的说是毒酒鸩死,有的说是扼死,想要继续深究,一想,背后一定是太后娘娘,做儿子的不能罪及母亲,只好深深懊悔叹息。
只查出助母为虐的人,是东宫门外的一个官奴,于是,惠帝密令官吏搜捕,把他腰斩,才算稍稍泄了一些恨。只是瞒着太后而已。
过了几天,忽有宫监奉太后命,来请惠帝去观看“人彘”。
惠帝从未听说过“人彘”是什么,心中纳闷,就跟着太监,出了皇宫。
宫监在前引路,曲曲折折,进入永巷,到了一间厕所中,打开厕门,示意惠帝道:
“厕内就是‘人彘’。”
惠帝向厕所里一看,只见是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又无眼珠,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还稍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甚么声音。
惠帝看了一眼,又惊又怕,不由得退回来,问宫监究是何物?
宫监不敢说明,直到惠帝回宫,硬要宫监直说,宫监方说出“戚夫人”三字。
话音刚落,几乎把惠帝吓得晕倒,勉强按定了神,想问个底细。
宫监附耳惠帝,说是戚夫人手足被斩断,眼珠挖出,熏聋两耳,药哑了喉咙,才令人投入厕中,折磨至死。
惠帝不等说完,又急问他“人彘”的含义,宫监道:“这是太后起的名字,宫奴也不知道。”
惠帝不禁失声痛哭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竟令我先父爱妃,死得这般惨痛。”
惠帝边哭边走入寝室,躺在龙床上,满腔悲愤,无处可伸,索性不饮不食,又哭又笑,成了一种呆病。
宫监见惠帝神色不对,赶紧回复太后去了。
惠帝一连数日,不愿起床,太后闻听,前来探视,见惠帝就像傻子一般,急召医官诊治。
医官报称,惠帝是患了怔忡症,投了好几服安神解忧的药剂,才觉有些清爽,想起赵王母子,又是呜咽不止。
吕太后再派宫监探问,惠帝向他发话道:“你替我奏明太后,这不是人所做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配治理天下,请太后自行主裁罢。”
宫监返报太后,太后并不后悔杀戚姬母子,但悔不该令惠帝往看“人彘”。
旋即,把银牙一咬,爱咋招咋招吧,不再顾及惠帝了。
惠帝由此得了病,一年多不能起来。从此,惠帝天天饮酒逸乐,不去听理朝政。
戚夫人蒙冤惨死,这是古今人们的公论。
史臣道:“悲惨啊!古代楚怀王时,有郑袖掩鼻的谗言,古代号称为狠毒;汉高祖的吕后残酷的人彘刑法,世上认为是最残酷、最不人道的。”
戚夫人能受宠于高祖十余年,不仅在于她的美貌,更在于她能歌善舞。以其艺术才华安抚了高祖晚年疲倦的心灵。
高祖固然宠爱戚夫人,但出于现实等因素考虑,最终并未依戚夫人所愿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古代妇女对于命运走向不能自主把握,只能依附男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卷入宫廷斗争中。
戚夫人政治上的单纯与天真,是使其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惨败,从而导致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戚夫人虽早吕后残害致死,但其艺术成就却远远高于吕后。
戚夫人《舂歌》的后四句,据考证为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
诗的形式灵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可以和《垓下》、《大风》媲美的千古绝唱。
在舞蹈方面,戚夫人是汉代女舞蹈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高祖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
所谓“翘袖折腰之舞”,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而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
在围棋方面,戚夫人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比南北朝时代的娄逞早了六百多年。
只是戚夫人下围棋,是一种具有巫术作用的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
据《西京杂记》记载,每年八月四日这一天,戚夫人总要陪高祖下围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八月四日下围棋成了汉宫中的风俗。
轶事:
文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