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记织造’查起。如果‘石记织造’私自将官府专用的绢帛售卖给秦国,就是通敌之罪。”
  廷尉右监设问道:“可如果是魏国内奸买了这绢帛,书写了这信笺,会不会冤枉了‘石记织造’呢?”
  廷尉左监看了看廷尉的脸色,转向右监道:“右监大人,卑职以为,在此非常时期,为了魏国的安危,宁肯错杀三千,不可纵枉一个,在国家社稷面前,区区一个小作坊,又何足道哉?”
  廷尉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道:“左监大人说的对,此事干系重大,尽快把绢帛的出处,调查出眉目来,当机立断,施以雷霆手段,方可保无虞。”
  廷尉右监跟着补充道:“还有这牛皮袋和字体,也是查勘的方向,顺着这几条线追查下去,就能查个水落石出。”
  众人正在商议,下人来报,“安邑边关郡守和守将,用驿马快递来两个公文,现已投到府上。”
  “快呈上来。”廷尉吩咐道。
  很快,两份公文便呈了上来。
  待两个公文袋一打开,座位上一干人等,立时面面相觑。
  原来,边关的驿马快递,也是两份劝降书,和他们手里的一模一样,甚至连牛皮袋,都如出一辙。
  “又来了两件,真能凑热闹啊。”
  廷尉将牛皮袋交给属下查看,自己接过呈上的郡守报告公文,阅读起来。
  公文上详细汇报了接到劝降书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与廷尉府和相府的一致。
  接下来,是边关郡守报告中提供的一个信息,引起了廷尉的注意。
  他问旁边的廷尉史:“前日,你们听到街上的小儿歌谣,是怎么唱的?”
  廷尉史翻找到记录,念道:“石梁三十里,辛苦在山前;返照楼台上,鬼委各半边。”
  廷尉:“边关报过来的也是这首歌谣。奇怪了,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忽然到处传唱如此奇怪的歌谣呢?”
  “要我看,这小儿歌谣,和这劝降书,应该有关系,两案并做一案调查。”
  廷尉吩咐右平道:“右平,马上给我查一下这绢帛上的石记织造是什么背景。”
  “喏。”右平下去了。
  这时,一旁的廷尉左监,嘴里反复念叨着那四句儿歌,似有所悟,对廷尉道:
  “大人,可否借我笔墨一用。”
  廷尉左监拿过笔墨,在一个竹简上,挥笔写下那四句儿歌,说道:
  “廷尉大人,您看,这分明是一首藏头诗。”
  “噢?”众人忙围了上来,细听观看。
  “‘石梁三十里,辛苦在山前’,这前两句诗的开头第一个字,分别是‘石、辛’。”
  “第三句‘返照楼台上’的‘返’可当‘反’用,而这第四句‘鬼委各半边’的‘委’、‘鬼’,拼起来不是个魏字吗?”
  廷尉史读道:“石辛反魏,这石辛指的是什么?”
  廷尉右监分析道:“看来,这秦国已经在我们边关和各郡县,暗自通联了一些势力,这石辛,或是地名,或是人名,或者是一个什么组织。”
  廷尉说道:“这石辛怎么这么耳熟,难道是阳武县那个石县丞?”
  廷尉史道:“大人说的可是阳武县县丞?”
  这时,廷尉右平回来了,“禀廷尉大人,经查,这绢帛确为石记织造出品,产自阳武县,作坊主人是阳武县丞石辛。”
  廷尉立起身来,吩咐道:“通知大梁卫,调百名武卒,连同廷尉府二十名捕快,明日随本尉去阳武县走一趟。”


第73章 石府的覆灭
  阳武县,石辛府。
  此刻,大梁的百名武卒和廷尉府的二十名捕快们,已经将石府围了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几个平日里为非作歹,残害良家性命的石家子弟,见势不妙,躲进夹壁间里,意图逃避惩罚。
  让他们没想到是,除了正门,外边的每一道门,都已被用木板,钉了个严严实实。
  直到查抄完打开,那都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结果,不出意料地多了几具尸体。
  在廷尉左平的指挥下,廷尉史带人先行记录人口,按主仆分为两队,逐个登记姓名、身份。
  廷尉捕快们,则分头查抄财物、细软,籍录房屋、财产。
  这边厢,当天下午,在简单审讯县令,排除了共同作案可能性后,廷尉及左、右监,带着武卒押送着装有石辛、石涧,以及石府主要男丁的十几辆栏车,启程回大梁。
  此刻,整个阳武城早已轰动了,大街小巷,都在疯传着这一消息:
  石家被查抄了,马上要递解大梁了,快去看啊。
  听到这一喜讯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没有锣鼓的,就拿出家里的铁器、盆、釜敲打着,整个县城,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街上的人们见了,纷纷以手加额,相互道贺。
  “谢天谢地,恶有恶报,总算老天有眼,替百姓除去了这个祸害。”
  “石家鱼肉百姓多时,早该收拾他了。”
  “听说这石家,暗通秦国,还想着有一天秦兵过来,他照样作威作福呢。”
  “这石家两父子,为非作歹,坏事做绝,早就该报应了。”
  “正义终于来了。”
  廷尉大人,坐在驷马高车上,听着耳边的议论,心里涌动着说不出的成就感。
  看来这石家,在阳武早已是民怨滔天,即使不通秦,按魏国的《法经》也早该绳之以法了。
  既然百姓如此痛恨石家,办案时就要把民意考虑进去,无论如何,也得把这个谋逆案子办成“铁案”,何况还能为魏王的府库里,增加不少罚没收入呢。
  人们涌在街头,围着栏车四周,隔着维持秩序的武卒,纷纷指着石家父子骂着。
  “祸国殃民,千刀万剐。”
  “你们做坏事的时候,可想到有今天?”
  “还我田宅,还我死去的父母。”
  “残害百姓,天理难容。”
  “这回你们的风光劲哪去了,怎么不猖狂了?”
  “呸,你们也有今天。”
  “对,丢他,丢他。”
  路旁不时有人冲着栏车吐口水,将砖瓦块丢到石氏父子身上。
  鉴于县令对石辛的所作所为不知情,廷尉临时决定,暂将县令革职待查,留在当地,协助廷尉府做好查抄石府的工作。
  事后,经过一个月的抄家,共从石家得黄金三千镒,银五万余两,布币三十万钱,土地一千多亩,房产一百六十余间,奴婢、仆人五十六人。
  回到大梁,石家父子被押入昭狱。
  经廷尉府严刑拷打,反复审讯,石涧不堪重刑,最后在按过押的供状上写道:
  本人石涧,在秦国咸阳行商期间,受不住秦国威逼利诱,暗中与秦将互通款曲,递送边关守卫等情报,约定在秦攻魏之时,里应外合,夺关献城,并提供绢帛为秦王贲书写劝降书等,云云。
  这也难怪,石涧没有受过皮肉之苦,平日里,只有他殴打别人的份,面对诏狱的二十八般刑罚,仅仅上了拶指、夹棍两项,石涧就彻底崩溃了。
  他宁愿廷尉要什么招什么,甚至不惜求得痛快的死,也不想在这黑暗的刑房里,遭受这些折磨。
  廷尉府将这一“谋逆”案状,审结后的,呈给魏王假。
  在古时,“谋逆”即指“叛国通敌”,在当时属于最严重的罪行,列为通常说的“十恶不赦”罪之一。
  魏王批示:依《魏令》《法经》,将“谋逆”主犯石涧车裂处死,县丞石辛免官赐死,石府男丁、女眷俱充发边关给驻防兵丁为奴,所籍没财产一律充公。
  说起《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制定者是魏国著名的改革家李悝,分《盗》、《贼》、《囚》、《捕》、《杂》、《具》6篇,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判决一下来,石辛不堪其辱,在诏狱中自缢身死。
  比及入秋,首犯石涧,被牵到十字街口,五匹马,分别拉着头颈和四肢,一起使力加鞭,当街施以车裂大刑。
  曾经横行一时的阳武县恶霸石家,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就像臭河沟里的水波,没有留下一丝浪花。
  阳武县偶尔谈及,每每以此告诫后人,不可嚣张跋扈,恃强凌弱,为非作歹,石家即为警示。
  对此,有诗道:人生富贵本无凭,一点浮云万缕藤;只待青山遮断尽,白头何地著书灯。
  …………………………………………………………………………………………………
  这边厢,陈伯听到石府被抄家,石家父子因谋逆罪,被押往大梁审讯的消息,连忙找到正在院中低头看简书的陈平:
  “弟,你听说了吗,石家父子被抓了。”
  “噢,是吗?”陈平抬起头来,平静地说道。
  “可不是,满大街都在疯传,现押在城关示众,听说后晌就要递解大梁昭狱了。”
  “怎么,听到这么好的消息,你怎么不是很惊喜呢?”
  陈伯看着自己的兄弟,心里纳闷,这么大的喜讯,都掀不起弟弟心中的波澜,这定力也太强了吧。
  “惊喜,怎么能不惊喜呢,很惊喜。”
  陈平尽量使自己表面看起来很惊喜的样子。
  他知道,这“谋逆”之罪,面临的是什么,心里暗道:这次出手好像重了点。
  转瞬一想,对于石家这样的恶霸,一日不除,不知有多少百姓受其凌辱,被其侵害,更不知有多少像兄长这样的人,被他们霸占田园,甚至剥夺生命。如此,为阳武除去了一害,也是一件善事。
  陈伯不知陈平肚子里的文章,只是抑制不住地兴奋:
  “这回,咱们就可以放心地做乳脂生意,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来强占和捣乱了。”
  听见陈伯的这句话,陈平的眉间才展出笑来,看得出来,这次是发自内心的笑。
  “是啊,兄长,这次咱们就不用再提心吊胆的了。正好,我还有点新的想法,可以大干一场了。”
  陈伯拦住道:“你先别说什么想法,你还是让我先开心开心,好好享受一下恶人遭恶报的快乐吧。”
  “好好,那你先享受一会儿,我看会书。”陈平又低下头,准备看书。
  旁边,已经听了一会儿的嫂嫂王好,上来一把夺走了陈平手里的竹简。


第74章 兄弟情谊
  (男人大多这个德行,一说起喝酒,就仿佛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了似的。)
  王好上前,夺走陈平的书简:“好了,平弟,你可真沉得住气,这么大的喜事,你竟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真是入定了不成。”
  陈平笑道:“只要你们开心,我就开心,这些外边的事,很难让我高兴或不高兴。”
  王好看着陈平探究道:“我觉得这事儿,肯定和你有关,你和嫂嫂说说,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搬倒这一窝遭天杀的蛇鼠,就算是吕公在世,姜子牙重生,也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
  陈伯也恍然大悟:“噢,对对对,我说呢,你一点都不吃惊,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之中,对吧。”
  陈平笑了笑,摇了摇头道:“这事儿确实与我无关,就到此为止,我倒是在想另一件事。”
  “什么事,你说。”陈伯问道。
  陈平望了望院子,问道:“雍瓜出去收豆子还没回来吧?”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陈伯和王好似乎明白了:
  “平弟,你是说,既然石家的威胁解决了,这内奸叛徒也该清理出去了,对吧?”
  陈平点了点头:“鱼都没了,我们还留着鱼饵干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