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国手捋须髯道:“若此,不仅大梁城池可保无虞,就是魏国,也当有救了。”
  公孙敖也道:“陈平君此十计论策,本将军茅塞顿开,诚如此,何惧秦军呢。”
  公孙敖说完,与相国魏陉耳语了几句,魏陉点了点头,公孙敖对陈平道:
  “陈平君,本将军暂任命你为大将军府参军一职,伺后,相国大人将会将本次帐议结果,禀告魏王,以君之才,魏王必当另有重用,那时再正式拜将。”
  陈平施礼道:“大将军抬爱,参军一职足矣,末将只想追随大将军帐下,抗秦杀敌,官职不是陈平所愿。”
  相国魏陉道:“哎,陈平君不要推辞,没有职务,怎能便于参议军机,即使稍后向魏王进言,也不能白身而进啊。”
  随后,转向公孙敖道:“大将军阁下,刚才陈参军所言甚是,有几项举措,应当即行。比如,这坚壁清野,紧急募兵,打造兵器等内政管理,老夫回府后,当立即安排。”
  公孙敖也道:“相国所言极是,刚才所议,立即停止武卒向大梁集中,咋听起来,似乎毫无道理,但细一琢磨,用意颇深。”
  “大梁武卒现已有五万,按照刚才所议,守城绰绰有余。既如此,何不将一些能征惯战的武卒,拉出去,跳到外线,伺机打击秦国的甬道运输线,偷营骚扰敌军,疲惫敌军,这样不仅能削弱秦军的斗志,而且能鼓舞和激发魏军的斗志,这实在是一步绝妙的奇计。”
  “如果大梁周边的各郡县,都能及时组织队伍,袭扰甚至攻击秦军,那秦军别说是十五万大军,即使五十万,也不能奈我何。”
  “此计实乃千古奇谋,应该即刻奏明魏王,当即令行。”
  相国道:“这事交给老夫,我立即进宫奏明魏王,当即施行。”
  “多谢大人,有劳大人了。”


第九十三章 面见魏王
  (人就是这样,没有期望,就不在意失去,不在意失去时,就无所畏惧。)
  从校军场出来,相国魏陉立即赶往魏王宫,拜见魏王,将陈平之计,如数申奏。
  魏王假听罢,不由得击案叫好:“好,这真是奇计,相国能有此计,堪称救世之举。”
  相国道:“启禀大王,此计非老夫所出,实为大将军账下陈参军所献。”
  “噢,大将军账下陈参军。”
  相国于是将如何去校军场,车马受惊,偶遇褚布及陈平,以及献计过程,详细叙述了一遍。
  魏王听罢,站起身来,来回踱着步道:“天佑魏国,天佑魏国。魏国有如此奇才,竟然埋没不知。”
  魏王转向魏陉道:“相国大人,速召大将军及帐下参军来王宫议事。”
  当陈平随着大将军来到魏王宫的时候,已是申时时分。
  望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往来穿梭的侍者,陈平心里暗自感慨:几代魏王打下的江山基业,表面上依旧辉煌,实则已风雨飘摇,可惜可叹。
  陈平随大将军穿宫过院,很快来到魏王宫门外。
  待侍者通报进去,不一时,魏王宣进。
  公孙敖带着陈平,来到魏王大殿之内。
  “臣公孙敖奉命拜见大王。”
  “臣陈平拜见大王。”
  魏王假:“平身,赐座。”
  公孙敖心里不免惊讶,魏王赐座,这对于他这个上将军来说,都是罕见的。
  顿时,对魏王如此看重身边的这个陈平,公孙敖也不免暗自吃惊,隐隐升起一丝妒意来。
  “公孙大将军,听相国说,你们在军帐,商议了守城十策,不知可否与孤详细道来呢?”
  公孙敖起身奏道:“启禀大王,臣等所议十策,实出自属下陈参军之谋,臣等以为,此计可行。”
  魏王道:“噢,陈参军,愿闻其详。”
  陈平不慌不忙,上前施以君臣大礼,立道:
  “启禀大王,如相国大人、上将军大人所言,此十策实为二位大人所谋,在下只是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罢了。”
  陈平之所以如此说,也是官场的基本为人之道。
  作为引荐的相国和上将军,位置远在陈平之上,只有把功劳推到领导头上,才能使领导开心,这样,因为这些计策归属于领导,今后执行起来,也能得到顺利推行。
  而如果冒冒失失地自领功劳,不仅魏王不以为然,还会得罪自己的领导,那后面的日子就甭想好过了。
  今后自己还要在大将军帐下,凭借他实现所制定的战略。通过这些所谓的顺水人情,尽快拉近彼此关系,取得其信任,才是当务之急。
  何况,陈平对于在魏国谋个什么位置,也无太大的兴趣,他此来出山助魏,实在是顺势而为。
  人就是这样,没有期望,就不在意失去,不在意失去时,就无所畏惧。
  何况,陈平以挽救魏国为目的,自然不想借魏王器重之机,越位而上。
  果然,魏王频频点头,公孙敖和相国在一旁也如饮甘怡,这一句话,说得大家都舒坦,陈平的情商可见一斑。
  世界上最不为人知的成功定律是:成功之人的情商一定高,只有情商高,智商才有用武之地。
  魏王假道:“陈爱卿,不必拘礼太谦,值此举国抗秦之际,卿能踊跃而出,实乃有志有为之举。现相国和大将军举荐爱卿,爱卿尽可将所学尽请施展,孤当洗耳倾听,一伺可行,当举国从之。”
  相国魏陉也道:“魏王如此器重参军,卿当知无不言,但说无妨。”
  客套话既已至此,陈平也不再推辞,以免虚伪之嫌,他再次施礼后,直身道:
  “大王容禀,今秦国兴兵而来,志在亡我大魏,而不仅仅是攻城割地。”
  “韩国、赵国、燕国已经是实例,对此毋庸置疑。但,我大魏有历代魏王打下的坚实基础,若能举全国之力,坚决抗秦,即使秦军暴虐,也无奈我何。”
  魏王:“计将安出?”
  陈平决定再次语出惊人,从战略的高度,实施他的计划,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奏道:
  “当务之急,魏国首先要废除几百年来的武卒军制。”
  陈平此言一出,座上的相国魏陉和大将军公孙敖都大吃一惊。
  公孙敖惊得眼珠子瞪得好大,要不是在魏王面前,他几乎要从座位上跳起来。如果在军帐内,就凭这句话,他都能手刃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相国魏陉,现在真后悔,推荐陈平出来,恨不得找个地缝,把陈平塞进去才解恨。。
  也难怪二位反应如此大,武卒制,那可是自魏文侯的吴起开始,辉煌至今的军制。
  曾几何时,魏国武卒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为魏国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成就了魏国的霸业和辉煌。自那以后,几百年来,魏国一直在军中沿用这一根本制度。
  一个参军,竟无视这一辉煌的历史,枉言废除武卒军制,这在所有人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无疑直接触逆到了魏王的底线,简直就是神经病,狂人呓语。
  两位肱骨之臣,看着魏王的脸色,担心接下来的雷霆之怒。
  魏王到底是魏王,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沉稳和睿智还是足够充分的,不然,祖先英明的血,岂不是在他身上白白流淌着。
  魏王假不动神色,颇为平静地道:“噢,说说看,怎样废除呢?”
  见魏王没有发作,这让两位大臣暗自长出了一口气,相国大人甚至轻咳了一声,提醒陈平,下面的说话要小心了。
  这也难怪,相国举荐的小小参军,上来就要改革军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对于相国这一举荐人来说,一旦魏王怪罪,干系不小。
  陈平眼睛的余光,已经观察到了两位大人的不安,心里暗笑道:如果魏王连这个建议都不能采纳,那魏国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想到此,他不慌不忙地说道:
  “武卒制,虽然曾经是魏国称雄诸侯的先进体制,但随时间推移,各国尤其是秦国的军功制度实行后,战法和武器也几度改良,魏国以重装步兵武卒打天下的战法,已经不适应现今的战争形势。”
  “尤其是面临秦军进攻,我魏军全面防守的局面下,单纯依靠步兵战法,已不足以抗衡秦军。如果先王和吴起有知,恐怕也会顺应形势,做出可行的调整。而不是一味地抱着旧有的体制,以不变应万变。”
  陈平铺垫完毕,继续说道:
  “夫战者,取胜为第一要务。只要能打胜仗,任何机制和战法都是先进的,优秀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魏王问道:“如你所说,这军制究竟怎样改革呢?”


第九十四章 小魏王大气量
  陈平道:“简单说,就是依靠武卒,扩军训兵,一个月内,即可建立起一支五十万规模的魏军。”
  公孙敖心里暗暗尴尬:五十万,一个月,真是痴人说梦。
  陈平继续说道:“首先,臣恳请大王施洪恩,大赦天下,释放牢狱之人以充军。取得民心,同仇敌忾,共同对付秦军。”
  公孙敖心里嗤之以鼻:即使全国牢狱囚犯都充军,也不过几万人。
  “其次,凡有军籍者,一律赐爵一级,所有博籍者,立即就近郡县参军,动员全国所有力量,充实军队。”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所有武卒,俱升为伍长,伍长升为什长,什长升为属长,属长升为闾长,以此类推,现有军官,全部官升一级,将博籍士卒拨给伍长,由其训练和统领,如此,上下士气顿时提高,人人皆望力战矣。”
  “我大魏武卒,早已严格训练,素质极高,这样下来,现在的八万武卒就是八万将官,由这些将官带兵,不仅训练能保证,而且专业性和战斗素质,就会很快贯彻到所带兵士中。”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这八万武卒,作为种子,让他们在全国遍地开花,恰恰用平时最低的养武卒成本,在战时迅速扩建出五倍的军队,这样,一个月内,五十万之军即可形成。从而进入到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局面。”
  “即使如我大梁这样兵临城下之际,也可以将守城之外的武卒,率先改编,投入训练,及时替换补充守城之卒。如此,可做到万无一失。”
  陈平说到此,魏王假的面上已经露出喜色,公孙敖和魏陉两人,也放松了下来。
  公孙敖心里虽然还在暗怪陈平的唐突,但对于这一做法,倒是心服口服。心想:这计策太大胆了,但又可行,怎么之前没想到呢?
  陈平接着说道:
  “接下来就是‘两快’。因敌情紧急,所以必须快速成军,快速投入战斗。”
  “军队扩建以后,还应命各城各郡县尽快组建轻骑兵部队。为此,恳请大王,对大梁之外的城邑守将,拨给银钱,购买战马,多则千骑,少则数百,快速训练成军。”
  “轻骑兵部队组成后,尽快投入到袭扰秦军甬道,打击秦军的后勤补给线上来,因护卫粮道的都是秦军轻装部队,我军可进行夜袭和偷袭,快打快撤,不与秦军纠缠,以烧毁粮草和掳掠敌军为主,使秦军对我军‘抓不着,打不起’。”
  “这些城郡骑兵,就近作战,作战给养都很方便。而秦军劳师远征,最薄弱的就是供给线。秦军的十五万大军,最少要调动三四十万民夫运送补给,这恰是我们打击的对象。一旦围城秦军断粮断补给,他们离溃散之日就不远了。”
  “在此期间,命沿途城郡,分片包干,破坏道路桥梁,不使秦军有转运之便。秦军白天修,我军晚上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