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零一章 决定性一击
  对刚才万胜门城楼前的突破和反击,仅仅引起了西城守将田迹片刻的紧张。
  待弯刀队解决完登城秦兵,田迹命副将亲自带一队劲弩兵,堵住了被突破的缺口。
  城墙之上,迅速重新恢复了防守的秩序。
  这边厢,几支斩将弩,一直瞄着秦军阵中,那挂着“将”字棋的战车。
  只见那战车之上,旗语时而黄旗,时而黑旗,时而红旗的起落,显然在调动士卒,指挥队伍。
  西门守将田迹,一直盯着那战车,就仿佛在战场上的一对一PK。
  但田迹很聪明,他不会像秦将那样,在将旗下招摇。
  自从有了对斩将弩的认知,田迹由此谨慎了很多,万一秦军也弄出这么个家伙,如果自己在将旗下站着,分分钟会变成敌军的靶子。
  任何战场上,被斩首,可是最丢人的死法。
  所以,田迹没有一直呆在挂着将旗的城楼下面,而是把那里交给了副将指挥。
  他除了及时观察整个战场局势,指挥城墙守兵的防御反击外,他的一部分注意力,一直在万胜门二楼平台上的那支斩将弩上。
  今天,他要好好享受一下,亲自斩杀敌将的快感。
  这可能是战场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就像后世《亮剑》中的李云龙,要刀劈坂田大佐一样,任何战争,除了兵对兵的厮杀,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将对将的pk。
  相对于兵来说,将,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历史上,凡是著名战役,皆出自名将,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田迹要亲自指挥,斩杀敌将。
  田迹不时抽空转身上城楼,来到斩将弩阵地上。
  那支巨大的斩将弩早已弓弦拉满,巨弩上弦。
  “敌将在哪?”
  田迹问在此指挥的伍长。
  “报告将军,现在射程内只有几名百夫长。”
  “奶奶的,不要百夫长,找个万人将射一射,玩玩。”
  伍长用手一指,“在那,还在后面,离着太远。”
  “给老子盯好了他,务必一箭要了他的命。”
  “喏,将军。”
  终于,秦阵里,负责指挥攻城的万人将,见前方攻势受阻,驾战车,赶向阵前。
  他要亲自上前,鼓舞士气,指挥攻城,也给后面的蒙恬将军看看,他是多么勇敢。
  战况愈发胶着,秦军万人将已经把自己军中的预备队都派了出来,粗略估算一下,城墙前的秦军,已经达到万人的规模。
  虽然是试探性攻城,但明显地,他对眼前的现状不满意,看来,他是豁出去想表现一下了。
  敌将,战车,向前移动着,指挥着士卒向前猛攻。
  田迹指挥着守军,又打退了一波秦军的进攻,再次来到斩将弩旁,问伍长:
  “怎么样,秦将在哪?”
  伍长正紧盯着视线内的那面“将”旗下面的战车,头也不回地道:
  “马上进入射程了,对,再向前,再向前一点。”
  伍长注意力都在那敌将身上,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在和守将说话,别说军礼了,甚至理都懒得理。
  终于,只见这个伍长高高地举起右手,示意城楼上的旗语兵。旗语兵见状,举起一面白旗来。
  城墙上,其他五名负责斩将弩指挥的伍长,也齐齐举起了手。
  这就意味着,六台斩将弩,锁定了同一个目标,都准备好了。
  眼见得,秦将的战车进到距离城墙大约五百步的距离,这名万人将,高举着阔刃宝剑,大声激励着士卒,驱前指挥着秦军向前冲着。
  城楼上,田迹对无视于他,聚精会神盯着秦将的伍长,命令道:
  “靠边,让我来。”
  伍长一见,是守将田迹,慌忙让位给他。
  田迹代替伍长,站到指挥位,盯着敌将举起了右手。
  这一瞬间,田迹仿佛觉得与敌将是面对面,他举起的剑尖对着对手的鼻子,那种即将一击致命的快感,油然而生。
  田迹见秦将的战车已经进入射程,将右手,猛地向下一落,口中喊着:“射”。
  旗语兵的白旗,与此同时也快速落下。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中央城楼上的斩将弩发射的同时,早已瞄了很久的另五支斩将弩箭,也一起射了出去。
  “嗖……”“呼……”
  六只巨大的弩箭,撕破长空,带着尖锐的呼啸、裹着恐怖的气流声,从六个角度,直奔那辆战车,飞向那面将字旗下,射中了那个举着阔刃剑的秦将。
  可怜那名秦将,身经数战,斩敌无数,靠军功升任万人将还没多久,本想借攻下大梁再谋新功的家伙,耳边只听得箭羽撕破空气的啸叫,眼前几个黑点一闪,连同驭手、车右(注1),三个人哼也没来得及哼一声,甚至连箭尾都没看清,就被三只巨弩当胸穿过,牢牢地钉在了战车上。
  另三支巨弩,齐齐穿过战车,射穿了周围十几个士卒,钉在了不远的地上。
  城墙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射中了,是个万人将。”
  欢呼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在战场所有的声音中,是那样独特,响亮地在城墙上回荡着。
  城墙上,不论是刚刚发出一箭的弓弩手,还是投出标枪、砸下礌石、刺出长矛的士卒,都在完成自己的动作后,也顺势呼喊起来,传递着这欢呼,瞬间,变成一片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守军将士的士气大振。
  说来也奇怪,这就是战场上最独特的地方。
  哪怕是一个局部细小的变化,都可以左右甚至改变战局。
  秦将一死,战场形势顿时改观。
  随着城墙上的欢呼声,秦军身后是不安的惊叫声。见自己的万人将被钉在战车上,攻城的秦兵,战意顿挫,一时恐惧弥漫了整个前线。
  注1:车右:古时车乘位在御者右边的武士。一般情况下,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而兵车情况不同。主帅的指挥车,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车右都是有勇力之士,任务是执干戈以御敌,并负责战争中的力役之事,如地势险阻需下车助推等。


第一零二章 初战告捷
  兵法曰:“夫战,勇气也”。
  大梁城西城下,正在进攻的秦军士气猛然受挫,再加上没有了统一指挥和后续梯队,城墙前的攻势顿时弱了下来。
  守将田迹一见,立即传令,“弓弩手齐上,一起攒射。抛石机,加快频率,速射。”
  这是战场上善于抓时机的正确决策,在敌溃败前,再压上那最后一棵稻草。
  但秦军的反应却出乎他的预料,攻势虽然力不从心,但攻到城墙下的秦兵,在密集的箭雨面前,依然死战不退。
  在魏军密集的攻击下,护城河与城墙之前,简直成了秦军的坟场,不断有秦兵倒下。后面的再冲上来,再倒下。
  更有甚者,一名身中数箭的秦锐卒,坚持向前冲,直到又中了致命一箭,才不甘心地停了下来。为了不使自己倒下去,那名锐卒,手拄着宽刃阔剑,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冲着城墙的方向,怒目圆睁,简直就像一尊战神雕像般,挺立在一群倒下的秦兵之间。
  秦锐卒的战斗意志可真不是吹的,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令守城的魏军都胆寒。
  其实,无论是现在的魏武卒,还是赵边骑、齐技击,之所以被秦锐士碾压,除了武器和训练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这种独具的战斗精神。
  在这方面,秦锐士可以说是冠绝天下。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秦锐卒的战斗精神,影响了中华猛士们几千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魂魄之一,并辐射到整个东亚地区。
  这也是大秦之所以能打败六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而形成秦锐士武士精神的根源,正如陈平所说的,源自于秦国一套先进的奖励军功制度。
  为了便于理解,作者权且在此小解一下:
  秦国的奖励军功制,是具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相当于早期的军衔制雏形。
  这套商鞅首创,秦孝公以后一直在秦国推行的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战斗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比如:秦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这比任何创业途径都更容易致富。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也就是说,需要把敌人的头砍下来,作为证据带回军营。——敌军人头成了进爵的硬通货。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儿子有军功,父母就可以为非作歹了,这孝道?
  同样,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世界上最优秀国家的秦国绿卡啊。
  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用脚想一想,那可是五个仆人哦!
  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输。
  正因为如此,才有《史记》上记载的,一个秦锐卒,左手提着一颗人头,右手夹着一个降将,追着敌军漫山遍野跑的场面。——这简直就是一部战争机器。
  在秦锐卒眼里,敌军的人头,就是一切,多砍一个,就多一份富贵。你想想,在这样的军队面前,死,又算个什么?
  所以,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从根本上,使秦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成为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从而使秦国,超越山东六国,一跃而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什么大梁城下,有这么多不怕死的秦国勇士了吧。
  但即使再不怕死,这战场形势又是另一回事。总不能用不怕死的气势,赢得冷兵器之间的对话吧。
  秦军的几个百夫长,见形势不妙,指挥着盾牌手,遮挡着如雨般的箭矢,靠前掩护撤下来的士卒,渐次向后退去。
  此消彼长,战场上就是这样,一旦一方取得心理优势,或者在局部取得胜果,可以在瞬间,改变整个战局。
  这边,田迹命令将斩将弩,对准射程范围内的百人将,逐个追逐着,射着。
  蒙恬在山坡上,将战场上的情景看了个一清二楚。
  他心里好一阵纳闷,事前没有接到任何情报,这魏军哪来这么大射程的弩箭,竟能射杀五百步以外的战将。
  同时,他也明白,前面的攻势,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他决定先收军,整顿兵马再做打算。
  蒙恬急命副将去中军大帐,请求主将王贲鸣金收兵。
  还没等那副将的马,驰骋到中军帐前,中军已经传来鸣金的声音。
  原来,更远更高处,王贲已经将战场上的一切,看了个清楚。
  本来今天就是试探性进攻,能达到什么效果,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既然守城的兵力和守备布置情况已经摸清,进攻的目的已经达到,何况战场上,又出现了折杀战将的不利情况,及时收兵,是一个指挥官必须做出的明智选择。
  虽说,枉送了几千秦锐卒的性命,但,这也是进攻一方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好在,这一切都在王贲的预料之内。
  即使鸣金收兵,秦军也毫不慌乱,而是劲弩齐射,步卒按照节奏,交替掩护着,有顺序地向后撤退。这是一支真正有战斗经验,而又训练有素军队应有的素质。
  看着颇为不甘、脚步沉重、渐次退回来的秦军,王贲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