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贲又道:“不仅要运粮,马上派出一百斥候,沿甬道,对四周的魏城进行侦察,务必查清这股骑兵的来历,查清他们的落脚点,以及他们的所有情况。然后,派部队,一举将其剿灭。”
  “喏,将军。”
  王贲意犹未尽:“甬道安全,事关大军的粮草补给,是我大军的***,一旦粮草接济不上,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这次再有闪失,本将军将一并治你贻误军机之罪。”
  “喏,在下亲自去办。”说着,辛胜急忙告退。
  王贲喊道:“回来。”
  辛胜赶紧回身,返回王贲面前:“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王贲压低声音,严厉地说道:
  “十日军粮之事,军中万不可走漏风声,动摇军心。一旦泄露,本将军定斩不饶。”
  辛胜赶紧一躬身,叉手道:“喏,将军。”
  看着辛胜远去的背影,王贲陷入沉思。
  魏军的这股骑兵,出现的好蹊跷,按作战区域来看,应该就在魏国边境的几个城池,具体情况,只能等探马回来禀报。
  而这弯刀,又是什么鬼,上次攻城时,城头上的白刃格斗,据说也出现了弯刀。
  这魏国,近期频繁出现新式武器,又是弯刀,又是巨弩,都在一股脑的时间冒出来,实在令人迷惑。
  王贲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心下暗道:
  “管你有多少新式武器,你骚扰我粮道又何妨,待我军的地道挖通之日,就是大梁和魏国覆灭之时,到时候,纵然你有万般手段,也难抵我大军雷霆攻势。”
  想到此,王贲传令,通知各军将,来大帐议事。


第一一七章 土山
  众将闻招,迅疾来到中军大帐。
  王贲升帐,众将列立两厢。
  王贲开口说道:“自围困大梁至今,已一月有余,各军地道进展如何?”
  蒙恬报告:“报告左将军,我军在北城的一条地道,因挖到地下水,水涌进地道,中途放弃;西城有一条地道似乎方向有误,正在调整中,其他五条进展正常。”
  章邯报告:“报告左将军,我军在南城的地道,有一条已经抵达护城河下,因护城河处下挖太深,影响了进展;其他三条,正接近城下。”
  王贲又问:“各军预期掘进到城下的时间若何?”
  蒙恬:“我部预计三到五日抵达城下。”
  章邯:“我部也预计五日内抵达城墙下。”
  王贲听完各城报告,沉吟片刻,说道:“南、北、西三城,地道进展不是很顺利,多因遇地下水造成,说明我们对此估计不足,比预期的工期有所耽误。好在大多数地道,已接近城下。”
  “为了保证地道进攻的有效性,已逼近城下的地道,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谨慎使用掘进工具,控制掘进过程中的声响。宁可失去时间,不要过早暴露,否则,达不到突然性,我们的地道掘进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越是接近城墙,越要小心操作,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城墙下。在大部分地道抵达城墙下后,我们再统一发起进攻。”
  王贲又问辛胜:“攻城设备准备情况怎样了?”
  辛胜道:“回左将军,攻城车、临车、箭屋俱已组装完毕,冲车、愤輼、修橹也已经派给各军。弓弩也已分配到位,只待下令攻城。”
  王贲点了点头,总结道:“各军加紧准备,现在的焦点是地道进展,总攻时间以地道进展为依据,初步选择五日后发起进攻。”
  “在实施进攻之前,明日开始,各城的土山垒筑可以加大兵力投入,制造出我们的重心在土山垒筑上的假象,吸引魏军的注意力,掩护地道的掘进。”
  “在地道抵达城下之日,也即攻城前一天,各军要将土山垒成,分派兵力把守,防止魏军夜间出来破坏,为次日攻城做好准备。”
  “请大家记住,地道是我们的突击重点,土山是我们的障眼法,各种攻城装备是我们的攻城手段,攻城之日,三者齐动,不分轻重,先攻进大梁城者,记首功,晋级封爵。”
  “明日起,各军将阵营前移,攻城装备的使用要全部训练到位,为五日后发起总攻,做好准备。”
  “喏。”众将领命去了。
  随后,王贲叫过一个偏将军,在他耳边嘱咐着,这员偏将,领命带兵去了。
  …………………………………………………………………………………………………
  大梁城内。
  自秦军开始垒筑土山之日起,周印的弯刀突击队,晚上就没闲着。
  白天,秦军冒着城墙上的弩箭,人拉肩扛,将远处的土,运到离城墙二百步左右的地方,垒土筑山。
  晚上,秦军收工回营后,周印就带领弯刀突击队,悄悄开了城门,摸到土山下,对留守的小股秦军发起进攻。
  每次,土山下,秦军丢下十几具尸体后,便退回营寨。
  早已等候在城门处的民工一拥而上,肩扛车推,将白天秦军垒起的土堆荡平,或者运回城里。
  天一放亮,秦军士卒再次开进,运土堆山。
  城上魏军劲弩封锁,你来我往。
  白天,秦军堆个几米高,夜晚,魏军出兵破坏。如此往复循环。
  后来,城外的秦军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将远处的泥土,装到土篮子里,快到进入魏军劲弩的射程范围内时,将土篮拴在一根绳子上,由土山下的秦卒,将土篮拽过去,然后倾倒在土山上。
  这样的操作,避免了魏军劲弩的射击。如果动用斩将弩,射击一个提着土篮的士卒,也实在划不来。所以,城外的这种拉绳土篮的运土模式,很快在城外普及起来。
  而魏军,仿佛也不着急,白天,任凭秦军运土垒土,到了夜晚,魏军突击队一个冲锋,将守土山的秦兵赶回去,城里的民夫便赶着牛车,担着担子,再把那些土运回城里。如此这般,每天城里城外进行着拉锯战。
  局面就这样你来我往,僵持住了。
  魏军自公孙敖以下一致判断,看样子,秦军做好了长期围困大梁城的打算。
  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基于秦军自上次损兵折将后,没再发起像样的进攻。而纵观战国期间的攻城战,也不乏围困日久,甚至长达一两年,迫使城中粮绝,出城投降的例子。
  对此,魏军上下又一致地放心。原因是,大梁城里的粮食足够多,多到可以支撑五年的地步,这也是魏王早已做好的守城打算。
  所以,面对秦军的围困之策,大家反而觉得轻松下来。
  这天晚饭后,陈平自中军大帐出来,沿着步道,信步往西城门走去。
  月色皎洁,星光黯淡。
  战前的夜,是平静的,平静得异乎寻常。
  来到西城门,转了一圈,正遇到巡城的田迹,遂在田迹的陪同下,陈平登上了城墙。凭城远眺,观察着城外的敌情。
  “田将军,今夜有什么不同吗?”
  “秦军垒土山,好像加快了速度,往常只垒几尺,今天一天垒下来,都快接近城高了。而且,土山下,好像增加了看守的秦军,看样子有几千人,似乎是来对付咱们出城偷袭的。”
  陈平不禁警觉起来,“噢,这可是新情况,马上派人报告大将军。”
  此刻的陈平,似乎嗅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气息。
  很快,公孙敖闻讯赶来,身后跟着几员将领。
  公孙敖看到陈平,问:“陈司马,你也在这?城外什么情况?”
  陈平指着城外月光下黑黢黢的秦军道:
  “秦军出来护土山了,看来,明天要有动作了。”
  公孙敖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问田迹:“还有什么情况?”
  “自今天下午,垒土山的士卒明显增多,我们的箭矢虽然不断射过去,但他们在天黑下来以后,明显加快了垒土的速度,看样子,他们是打算连夜垒起土山来。”
  公孙敖道:“组织强弓劲弩,射,将斩将弩也全部开动,给我射,决不能让秦军垒起土山。”
  “喏。”
  公孙敖接着命令道:“各城,今晚组织突击队,出城突击,不能让秦军垒起土山。”
  “慢。”正在这时,陈平开口阻拦道。


第一一八章 发现破绽
  陈平急忙拦阻道:
  “大将军,天色已黑,外边秦军情况不明,况且已有所准备,我军若再出城,偷袭变成强攻,失去了突击的意义,会无谓的增加损失,还是另做打算。”
  公孙敖道:“陈司马,难道就这样看着秦军将土山垒起来不成?”
  陈平听出公孙敖话里的不满,竟不以为意,说道:“大将军,土山垒成垒不成,不是重点,关键是如何防止秦军的下一步动作。”
  公孙敖道:“以司马之见,秦军意欲何为呢?”
  陈平道:“据我的判断,秦军似在做攻城的准备。”
  公孙敖带着问号的眼睛看着陈平。
  陈平接着问道:“大将军,如果你是秦军,是否一直围而不攻?”
  公孙敖没有回答,作为上级,他不会回答下属的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
  “陈司马,依你之见,秦军是想怎样攻城呢?”
  陈平道:“上次秦军硬攻吃了亏,这次肯定不会像上次那样,我们得做多手准备。”
  “第一,对于土山,把强弓硬弩都用起来,不让秦军安安稳稳地筑土山。无非是多费些弓弩箭矢,以弓弩换秦兵的性命,我们也划算。”
  “第二,城墙上,我们的箭楼要连夜增加密度,达到十步一座,箭楼的高度,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对付土山。”
  “第三,今夜要严密监视秦军,时刻注意秦军的动静。大将军,我断定,近日秦军要大举进攻了。”
  公孙敖:“何以见得?”
  陈平道:“因为,刚才在城墙下,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公孙敖问:“什么东西?”
  “走,大将军,到下面看。”陈平前头带领,引着公孙敖和众将领,来到城墙的一个土堆旁。
  借着月光,陈平抓起一把泥土,“大将军,请看。”
  公孙敖一见,忙命令道:“取火把来。”
  很快,火把举了过来。
  公孙敖看着陈平手里的泥土:“这泥土,有什么特别吗?”
  陈平见公孙敖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便道:“这不是一般的泥土,是城外秦军筑土山用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颜色。”
  “颜色?”公孙敖接过陈平手里的泥土,仔细观察起来,旁边的将领,也纷纷抓起一把泥土,研究起来。
  陈平接着说道:“我们城外泥土,都是黄土,而且很有黏性。你看,这些泥土是褐色的,含有沙质。”
  “据我所知,大梁方圆几十里表面的土,都是黄色,而这褐色的土,只有地下才有。我在家里打井的时候,需要打到五尺深后,才见褐色土。”
  公孙敖看着陈平,若有所思地道:“你的意思是,敌军在挖洞?”
  陈平肯定道:“如果这土来自于地下深处,那就说明秦军垒土山,是在做表面文章,借此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在挖洞。”
  “而且这地洞距离太长,所以,他们挖出来的土方,如果都堆在洞口,势必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他们就把它堆在土山上。”
  公孙敖恍然道:“怪不得秦军这一个月来,默不作声,既不进攻,也不着急垒土山,原来憋着劲当地老鼠啊。”
  陈平点点头,提议道:“大将军,我们是不是到大帐,商议一下。”
  公孙敖道:“好,马上回中军,升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