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军投降了。”
“魏军帅旗没了。”
欢呼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所谓的斩将夺旗。
那面帅字大旗,是一军统帅的象征。
统帅依靠那面飘着帅字的大旗,通过不停地变换下面的令旗旗语进行指挥。再通过适当的号角声、鼓声和锣声,进行军队调度。
而各军也是不断看着旗语,听着号角,进行战术动作,执行主将的战术安排的。
一旦帅字旗降下来,那就意味着主将战死、逃走或被俘了。那么,各军只能各自为战,而大多数情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没有了命令,下面最多的动作是:逃跑。
现在,魏军的情况就是这样。
一见中军的帅字旗降下,令旗也不见了,这仗还怎么打。
尤其是,各军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军队,唯一依靠的就是中军的指挥,本来进攻就不利,很多与秦军接战的军中伤亡近两成,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此刻,各军的将领终于顶不住了,纷纷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双方攻防正紧绷着弦的时候,就像两个旗鼓相当的人在扳手腕,此刻一方稍一松劲,败局即无法挽回。而军队之败,就像河堤里奔涌咆哮的潮水,瞬间一个小缺口,都会造成巨大的溃堤。
魏军的中军率先崩溃,这崩溃的传递,比我们文字表述的时间要快得多。
此刻,正所谓的兵败如山倒,不,应该用败势如雪崩,更确切些。
原本势均力敌的一场战斗,瞬间变成了秦军的追逐屠杀。
魏军士卒们,很多干脆扔下武器,丢掉盔甲,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如果可以,他们甚至更愿意变成四只脚的动物,因为,那样他们能跑的快一些。
而一旦,上一秒钟还手持武器与你格斗的对手,转瞬间,丢下武器,扭头就跑,那种滑稽的场面,只有现在的秦军可以见到。
于是,司马迁《史记》里描写的状况出现了:
一个秦锐士,左手提着一颗人头,右胳膊底下夹着一个将官俘虏,在拼命地追赶另一个魏军士卒,他盯上了那颗魏卒项上的人头。
此时,最清闲的应该就是王贲了。
那时候,香烟还没有传播进来,我们无法使他的手指上夹上一根“事后的香烟”,或者说,此刻他也没什么好消遣的,原本站着一直观察全局的他,现在,可以轻松地靠在战车的车辕上,欣赏着眼前这道风景,或者说是他主导的一部恢弘的战争剧。
当这幕战争剧落幕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
打扫完战场后的安阳邑外,这个叫平阴的地方,是一片腥风血雨后的安静。
魏军以六万多人被屠杀,全军崩溃的结果,宣告对大梁的勤王解围的彻底失败。
消息不知如何传回了大梁,公孙敖面如土灰地看着王座上的魏王假。
魏王假手扶着额头,挥挥手,示意大臣们都退下,然后闷声不响端坐在那里,一直到掌灯时分,仍在王座上一动不动。
他知道,魏国完了,大梁也完了。
不知怎地,他脑海里泛起了陈平的话,那个准确预言了这一切的家伙,他现在在哪?
可是,这一切都已晚了。
第一三八章 易守难攻的大梁
清晨,朝阳再次升起在安阳邑以及那片被称为平阴之地的上空。
正如昨日许多在这片土地上列阵的士卒所想的那样,今天,只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这轮太阳。
阳光下,秦军的兵器甲盔闪烁生辉,点点精芒,漫布在城外的平原和山坡上。
这场会战,秦军以近两万人的伤亡,全歼魏军,取得完胜。
昨日漫山遍野的逃兵,早已没了踪影,除了少部分做了俘虏,大都逃回家去了。
秦国兵将们,除了对方的将领以外,很少抓俘虏。
一来没有这个传统,因为俘虏在商鞅颁布施行至今的奖励军功政策里,没有人头值钱。
二来管理俘虏也是一个麻烦,那时没有优待之说,抓回去都是奴隶,充到官府或去做杂役,往来押运也耗费人力物力。
关键是,军队接下来还要继续征战,哪有那么大精力和口粮伺候他们。
这些,也是长平之战,白起之所以下令坑杀四十五万俘虏的原因。
所以,对于溃散的魏军,秦兵们拼命追上去,是为了割下那项上的人头。至于那些腿快的,就只能任凭他们都做鸟兽散了。
既然魏兵都溃散了,王贲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魏国全境各个城市的接防了。
之所以称为接防,是因为各城的守军悉数被公孙敖征调而来,即使像安陵这样的城池,也不例外。
除了大梁以外,现在,全魏国的城池,几乎无兵可用,无城可防。
对于这些不设防的城市,哪怕派上一千人的秦军,就可以顺利接手,几乎就等于换防一样。
尽管如此,取得大胜之后的王贲,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禀报咸阳,派出城吏,自己派了一支五千人马的秦军,一路下去,接收魏国的十几座城池。
至于像安陵这样的魏公子封地,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用使用什么离间计了,直接城池接管,魏氏宗族废为平民,异地安置。
在这一点上,秦王嬴政可算是胸怀大度,充满自信。
秦王不像很多前辈后世那样,对国破的国君,实行族灭的残酷手段,而是将这些宗族们迁往异地进行流放。
离开了原宗主国的领地,失去了原来的群众基础,秦王不相信那些娇生怪养的宗族后代,还能有什么作为。
即使有,那好,你们闹一个试试,尽管放马过来。
这就是秦王嬴政。一个身上流着世代国君帝王的血脉,有着宏图大略,善能治国的千古一帝。
不似后世那些泥杆子造反,突然坐上王位,十足的不自信和小家子气,看谁都不放心,想想哪一个都像要反叛,包括对一些功臣,动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甚至不惜找些莫须有的罪名,灭十族,方才心安。此是后话。
在王贲派出军队的扫荡下,半月之内,魏境内所有城池,包括原魏国在籍的三百多万人口,悉数收归秦国所有。
却说当日,王贲检点队伍,汇总战果,犒赏三军已毕,率得胜兵,回军大梁。
此时围城的大梁秦军,已达二十余万,又值刚刚歼灭了魏军主力,士气正盛。
王贲借得胜之兵威,希望能顺势拿下大梁城,于是,又发起了一轮对大梁的强攻。
一时间,城墙处,乱石纷飞,羽箭无数,各种攻城器具齐用,士卒们踊跃争先。
双方你来我往,经过一天的苦战,无奈,秦军再次以损兵折将而告终。
这一失利,就像一瓢凉水,当头浇在王贲头上。
收军回营,王贲一个人独坐中军帐内,一筹莫展。
这夜,天空飘起了雨丝,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望着不断飘落的雨丝,王贲想起临出征之前,老父王翦曾特意交代他的事情。
王翦叮嘱他,大梁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守城史,数百年间,曾有外军多次攻到城下,却再也进展不得。所以,要攻取大梁,还得多费费心思,动动脑筋才行。
看来,魏王假还真得感谢祖上魏惠王当年营建大梁时的苦心。
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强攻不易,而围城,也不像其他城那样简单。
只要城内粮食充足,周围纵横交错的水网,使其守起来是游刃有余。
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让王贲此番攻打大梁,吃尽了苦头。
虽然歼灭了魏军主力,但大梁围城,也已三月有余。眼看着秋天渐近,若再消耗下去,恐怕这二十几万大军,就要在这里过冬了。
而过冬,是在外行军打仗的将士们,最不喜欢的事情。
先不说天气滴水成冰,那冰冷的兵器盔甲,操持起来,很不容易。就说这衣物和取暖,也是军中的大问题。
“必须想办法在冬天之前,拿下大梁。”王贲心里默念道。
可默念容易,真正要做到,却必须实实在在找到可行的办法。
自从围城以来,秦军先后几次攻城,除了损失些兵马,那次地道之法,是最接近成功的机会,此外,就是典型的消耗战了。
但,王贲不想这样一直消耗下去。这二十几万大军在外,人吃马嚼的,每天的后勤供应,一直都是庞大的开销。
虽说,魏境拿下后,没有了骚扰截粮,颍川郡也开始为前线供应粮草,缩短了运送距离,使后勤的压力变小。
可一个大梁城,迟迟拿不下,可以想象,在咸阳的朝堂上,渐渐地,会生出多少质疑的声音。
虽说秦王是个宽宏大量,对事情有着明智判断的君主,但时间久了,一旦有人在他耳边天天叨叨,难免生出疑虑来。
所以,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实际上是政治角力。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尽快拿下大梁。
王贲在中军帐内,正苦思破城之策,帐外侍从报,月前派出的偏将回来了。
王贲一听,连忙将其唤进帐内。
只见此偏将,一身便装,浑身雨透,王贲连忙吩咐热茶伺候。
待偏将饮过热茶,王贲急切的问道:
“怎么样,调查的事情,可有结果?”
第一三九章 王贲的水利工程
见王贲询问,偏将随即将事情的详细情况汇报上来。
原来,为摸清大梁附近的水网情况,王贲半月前,派此偏将带人,沿几个水路,向上游查探水情。
此偏将根据查探结果,连同沿途走访的一些农夫问询的情况,一五一十的汇报上来。
据偏将介绍,大梁周边共有三大水系,黄河、济水和鸿沟。其中黄河和济水,分别在大梁城北十几里的地方,自西向东而过;鸿沟在大梁城西五里,自北向南,一直连接到楚境内的陈,注入淮河。
除了这三条外河,城内有三条水系自西向东穿过,分别是汴河、金水河和五丈河。其中,金水河是为了开挖护城河造的人工渠,自西北处引济水,从城东南出。除此之外都是自然河流。
根据历年的经验,大梁附近的水系,逢夏秋季节的七到八月,会有汛期,此时河水会上涨,冬季和春季是枯水期,水位会下降。
附近农田,多引河水进行灌溉,这里的土地肥沃,农田因为灌溉充分,收成良好,产量比关中地区的高出一半以上。
王贲听后,沉思良久,问道:
“七到八月中原多雨,附近河水会上涨,此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吗?”
偏将回答道:“据说十年有八年是这样,偶尔也有旱年,秋季枯雨,但那是少数年份。”
王贲接着问道:“河水上涨情况呢?”
偏将道:“那得看雨量的大小,如果上游连着下三天雨,会有小汛,如果下五天会有中汛,如果连下七天就是大汛,大汛有时河水会漫上堤岸,甚至会发生水患。而黄河上次决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次是上中游连着下了十多天的大雨,河坝才决堤的。”
听完这些报告,王贲吩咐偏将下去好生休息。
王贲在中军帐内踱了一会儿,随后,走出帐外,来到雨里,抬头仰望着漫天的雨丝。
王贲在雨里,一直站了很久,卫士们给他撑起雨布遮雨,也被他拒绝。
此时此刻,他太喜欢这雨了。其实王贲从小就喜欢淋雨,这淋雨的感觉,实在是久违了。
他只怪这雨下得不够大,如果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