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骑”的两次冲锋,也折耗了秦军二三百的士卒,单靠现在手里的人马,要想全歼对面“胡骑”,那是绝不可能的。
  虽然已经消灭了近两千敌人,战损比可谓傲人,可毕竟对手还有近八千骑。
  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大部队了。
  但如果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军中的弩箭一旦用完,那只能靠兵器格斗了,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非到最后时刻,不能采取。
  好在军中的水源,在上山安营前,取了足够三日饮用,就是希望能坚持到第三天。
  等大部队一到,李信就可以率领骑兵,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了。
  只是,必须坚持到那一刻。
  想到此,李信集合部将围成一圈,战地开会。
  李信表情严肃,众将们也感受到了一丝紧张,大家看着自己的主将,静静地等着他发话。


第一五九章 弓弩将尽
  李信看着众将,开口说道:
  “很明显,胡将改变了强攻的打法,看来这是一股很难对付的敌人。”
  “不过,不管胡将多狡猾,至今我们已经打退了‘胡骑’的两轮进攻,消灭了近两千敌人,我大秦锐士们表现英勇,真正的以一当十。”
  “各部将回去后,要鼓励士卒,继续发扬这种勇敢顽强的作风,准备痛击下一轮胡人的进攻。”
  “告诉锐士们,我们需在此坚守两天,等待后军大队人马赶来,对这股‘胡骑’进行围歼。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冲下山去,给他们来个中心开花。”
  “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弩箭消耗过快,照此下去,明日将无箭矢可用,所以,我要求各部将回去后,马上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件,命士卒多收集石块,堆在营栅前面,越多越好。”
  “第二件,每个防守面,组织几十人的小队,出营沿山坡,回收我们的箭矢和标枪,但要在其后派出一队弩箭手警戒和保护,防止‘胡骑’突然冲上山来。”
  “第三件,将原来的五排弩箭阵改为三组,撤回后的两排,一律编入戈戟长矛队,待‘胡骑’突至前沿时,进行中距离进攻。”
  “第四件,砍伐一些树木,将营栅加密加固,防止敌弩箭施射和刀剑冲击。”
  “最后一件,今夜组织两支百骑突击队,分两路下山,携带火箭、火油等引火之物,突袭敌军营寨,烧掉敌军穹庐帐篷和辎重粮草。让其无觉可睡,无草喂马。”
  “喏。”众将领命,分头准备去了。
  李信纵马山顶高坡,极目四望,见山脚下,密密麻麻的“胡骑”,正在频频调动,似有再次进攻的打算。
  李信吩咐,在山顶处点起狼烟,给后续的大部队发出位置信号。
  局势到此,李信必须做两手准备了。
  如果“胡骑”不频繁进攻,他就可以在山顶守住,一伺大部队赶到,在外围实施反包围,即可来一个中心开花。
  一旦弓弩用尽,他也做好了冲下山突围的打算。
  不过即使突围,他也会组织强力骑卒,对着山脚下,那个最大的穹庐帐篷猛突过去。
  那里,一定是胡将的大本营,只要斩杀了胡将,那时的局面也会迅速改观。
  只有这样的突围,才有意义,他不想像个丧家犬那样,落魄逃命,他要攻击性突围,那样才符合他李信的性格。
  想到此,李信回头令人打理一番后营的战马。
  那些战马,现在乖乖地聚拢在山顶处的一处巨岩下,那里有个平坦处,正可以集中管理、饲喂战马。
  李信吩咐打理战马之将卒,将马背上的鞍鞯和装具,都检查整理一番,以保证锐士们,随时可以骑上战马驰骋。
  此时的秦军骑兵,已经被那次褚布骑兵的教育,全部备上了双马镫。骑在这样的马上,锐士们上山下坡如履平地,一旦成排冲击下去,坡下的“胡骑”,一时也难以抵挡。
  还有一点,令李信放心。即使在马上使用兵器,秦锐士的戈戟加短剑的配置,也比“胡骑”更加得心应手。
  马上进攻,讲究的是距离和速度。
  远距离是弓弩,这是秦弩的强项所在。
  驰到近处,第一击,就看谁的兵器长了。
  如果一击中的,对手也就没有下一次机会了。这是秦军的戈、戟、矛等武器,在长度占先的优势。
  而如果躲开第一击,那么第二击开始,恐怕秦卒就不是胡骑的对手。这就是所谓格斗中的反应速度。
  毕竟胡人们常年马上生活,格斗技术娴熟,胡刀又比秦卒的阔刃剑长,所以,如何能在第一击时,制胡人于死地,是秦军锐士们决胜的关键。
  李信叫过几个骑将,将自己对“胡骑”作战特点的分析,详细讲解给大家。
  随后,李信叮嘱诸将,一旦对“胡骑”近距离格斗时,一定要形成局部二打一的优势。
  兵器使用上,也要一长一短进行配合,长者突刺吸引“胡骑”注意力,另一人持阔刃剑,从侧面快速击杀之。
  众将一一领会,逐级吩咐下去。
  申时时分,“胡骑”的第三波攻击开始了。
  这次又像第二次一样,“胡骑”列队向山顶发起冲击。
  过程和结局都很类似,上顶处石块、弩箭、标枪、戈戟矛剑,轮番用过,经过一个时辰的苦战,“胡骑”的第三次进攻,在丢下数百具尸首后,又被打退了。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布满胡人和战马尸体的山坡上,双方暂时收兵息战。
  转眼,夜幕在山顶与山脚的对峙中降临了。
  胡骑们搭起穹庐帐篷,点起篝火,距山脚不远处宿营。
  山顶上,李信军亦埋锅灶饭。
  夜半时分,秦军悄悄开了营门,两队骑卒,马裹蹄,人衔枚,摸下山去。
  胡骑们正在穹庐帐中酣睡,猛听得平地里喊杀声四起,无数支带着火焰的箭弩,射向他们的穹庐帐篷,射中囤积草料的马车,顿时,营地里烟火四起。
  胡将慌忙跳起身,一边组织人手扑灭火势,一边命骑卒上马反击。
  火光中,只见秦军锐卒骑马纵横,四周里到处都是呐喊声,一时分不清有多少秦军杀来。
  骑卒们四下反击,又不敢出击太远,只好往来驰骋施射。
  折腾了半宿,损失了数十车粮草,折了百十骑卒,也射死几十秦卒,俘获三人,其余秦卒尽皆返回山顶。
  这一宿,山下胡人基本没睡成觉。
  田刚蒙蒙亮,愤怒的胡将,就组织起“胡骑”们,再次向山顶冲杀过来。
  这次,“胡骑”们明显气势汹汹,摆出一副不拿下此山,誓不罢休的架势。
  李信和将士们知道,眼前的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了。
  所有锐士们严阵以待,弩箭上弦,石头举起,只等“胡骑”靠近到攻击范围内。
  “胡骑”依旧是纵队战法,不过,此次不是十几队,而是几十队,全军出动,在胡将的督战下,漫山遍野,尽望山头涌来。


第一六零章 千钧一发
  “胡骑”们排成几十列纵队,从空中看,就像是一群群的蚂蚁,密密麻麻,向山顶爬了上来。
  看看快要靠近山顶,在距离秦军营栅百米左右时,“胡骑”突然加快了速度。
  这次,骑在光光马背上的东胡骑卒们,已经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教训,顶着秦军如雨般的箭弩,接近到距离营栅几十米处,突然散开,向斜刺里猛突。
  这样,原本成一纵列的骑队,就变成了一个扇面,马匹由单纯艰难地昂首向上攀爬,变成了面对相对平缓的斜坡,速度也一下子提了起来。
  骑在马背上的胡骑们,顺势持弓发箭,一阵弩箭对射。
  “胡骑”们的弓弩准度确实厉害,秦军营栅后,不时有人中箭倒地。
  秦军的弩箭,由于只剩三轮攒射,无论是射箭的速度还是频率,都较以前明显减弱。
  营栅后,列好了森森的长矛戈戟,严阵以待。
  终于,秦军中的弩箭似乎将尽,原本密集的箭矢,变得稀疏起来。
  趁着这个功夫,“胡骑”们冲到了营栅前,在闪躲、格挡、削砍刺过来的标枪和戈戟矛的攻击后,手里挥舞的胡刀,已经纷纷落在秦卒的头上。
  这次的攻击,太猛烈了,营栅前,人喊马嘶,足足战斗了半个时辰,局面呈胶着状态。
  这次的“胡骑”明显铆足了力气,无论前面倒下多少马匹士卒,也不管秦营中的抵抗多么激烈,就是死战不退,玩命地前赴后继向上冲。
  昨夜下山突袭的锐士心想:“不就是烧了你的穹庐不让你睡觉,值得这么玩命么?”
  一个时辰过后,秦军阵中的石块早已投掷完毕,弩箭已尽枯竭,标枪也全部投了出去。
  现在双方就剩下兵器相交,近身格斗了。
  刀剑戈戟相交的金属铿锵声,秦语胡语交杂的咒骂声,马匹痛苦的嘶鸣声,在山顶营栅上空回荡。
  几番折冲过后,有两处营栅,已经被“胡骑”冲垮,马军在缺口处冲踏,双方的士卒,前仆后继,在缺口处战作一团。
  没有了远程火力的压制,“胡骑”如潮水般冲上山坡,冲到营栅前,嗷嗷怪叫着,抽刀挥砍着。
  整个营栅,眼看就要被“胡骑”攻破。
  最后的时刻到了。
  高坡上的李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百余预备队,缓缓抽出腰中的宝剑,深吸了一口气,猛然大喊道:“上马,跟我杀。”
  他要亲自率预备队,向“胡骑”冲杀过去。
  至于结果,作为一军之将,七尺男儿,已不在他的思维内。
  后人有诗曾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在李信准备纵马,冲入敌阵厮杀的千钧一发之际,忽见山脚的转角处,一阵呐喊声扑面而来,“胡骑”的身后,尘土飞扬,马蹄声震地,一大队人马像海啸般,汹涌而来。
  李信举起的宝剑,停在了半空中。
  久在军中的李信,从那漫天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判断,这支赶来的骑兵,足有数千之众。
  这分明是一支生力军,简直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个大象,无论注入到哪一方,胜利的天平立刻就翘上天了。
  站在高处的李信,努力挣了睁眼睛,定睛观看。
  远远地,他看到了黑色的战旗在迎风招飐。扑啦啦,是那般耀眼。
  瞬间,李信的鼻子一酸,眼睛立刻蒙起了一层水雾。
  他知道,那是大秦的战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无比感动。
  平日里,在旗下,训练士卒,指挥征战,是将帅的象征。
  此刻的战旗,意味着希望,代表着力量,就像给了他又一次生命,令他心中激动澎湃。
  李信的胆气瞬时爆涌,刚才喊出的“跟我杀”,仿佛还在空中飘荡,他的再次怒吼,紧跟着在空中爆响:
  “大军到了,全体上马。”
  身边的锐士们纷纷大喊:“大军到了,全体上马。”
  此时,山脚下,大队秦骑兵,已经像旋风一样,向山脚下的“胡骑”营地席卷过来。
  半山腰上的“胡骑”们,已经看到了山下的情况,这是要包馅的节奏,不待胡将下令,纷纷拨转马头,往下山跑去。
  山顶的攻势,瞬间土崩瓦解。
  秦军锐士们,奔向自己的战马,解缰绳上马,操起兵器,向山下追杀过来。
  边冲边想:“老子是骑兵,被这群胡狗堵在山顶,憋了两天了,这回要让你们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