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信大军出蓟,向西经怀来,再沿洋河谷地向西南,进入代境。
  迎面就是涿鹿,代国的一个小城,坐落在桑干河谷地,是前往代国的必经之地。
  这涿鹿城内只有数千守军,墙不甚高。
  李信督军向前,强弓劲弩齐射,步卒当先,一鼓而下,守军四散奔逃。
  李信也不追赶,安顿三千兵马守城,其余大军沿着桑干河谷,径往代郡杀来。
  沿途,早有代国的线报,将警情报入代王宫。
  “秦军十五万大军,已过涿鹿,向代郡杀来。”
  一时间,代郡城内外,传言四起,代国上下,人心惶惶。
  代王赵嘉闻报,紧急召集属下大臣们,来代王宫计议。
  说是王宫,其实就是代郡最宽大的一处五进大院。
  因代国立国未久,财力有限,代王嘉又颇为体恤民情,对王宫的建设,本着因陋就简,朴素实用的原则,临时搭建了这么一处君臣们议事的场所。
  进得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影壁,按照周制,这是唯一能显示这座大院主人诸侯身份的规制,除此之外,其余建筑,实在看不出这是一个诸侯国的王室。
  两坡屋顶下的一座高大的五间大屋,廊下立着七根涂着青色的柱子,表示这就是王宫了。
  虽然王宫显得寒酸了点,但代王赵嘉的庭前议事,还是颇有君王的气派。
  这也难为了现在的代王,能有今天,也是命运多舛。
  其实,赵嘉是赵悼襄王嫡长子,原本为太子,如果真能后继为王,或许赵国会是另一番样子。
  可命运捉弄他的是,赵悼襄王偏爱于倡后(会唱歌跳舞的娼女立为后,可见赵国之亡也是必然),改立其子赵迁为太子,以无宠废。悼襄王死后,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
  赵幽缪王荒淫无道,诛杀战神李牧,自毁长城,遂使秦军攻克邯郸,赵幽缪王投降并被流放。
  赵幽缪王降秦后,公子嘉带领宗室贵族们,逃到北方的代郡,被跟随而来的官员、宗亲、百姓共同拥立为代王,作为赵国王室的延续。
  赵嘉虽然做了代王,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国已不国,江山残破。
  但赵嘉不想就此放弃,他的身上还流着赵武灵王等先辈的血,不甘心自己的国家就这样灭亡了。他想凭靠自己的努力,复兴国家,将秦军赶出邯郸、赶出赵国。
  赵嘉为了笼络赵人之心,为被赵王冤杀的李牧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表彰其功,复其官爵。并适时发动被秦军占领的赵国地区的民众起来反抗,响应和支持代郡的奋争。
  这就是所谓的“做给别人看”。
  赵国遗老遗少,蜂拥至代郡,士卒也多有归附,一时聚集了六、七万人马。
  赵嘉择其能者为将,日夜操练,企图复国。
  此时,只见代王赵嘉在当中一张高椅上坐定,这样可以使他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十几个文武大臣位列两厢。
  代王赵嘉,沉稳地开口道:
  “诸位爱卿,边关传来警报,秦军十五万已下涿鹿,正往代郡开来,七日内即将抵达。诸位爱卿,这抗秦之计,该当若何啊?”
  与其他诸侯国不同,代王上来即议抗秦,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投降这个词。
  上大夫苏昌率先奏道:“启禀我王,秦军兴师,必是为灭我代国而来。秦军挟刚刚灭燕余威,来势汹汹。臣以为,当闭城清野,动员全国军民,共同守城抗敌。”
  将军乐辛出班奏道:“上大夫此言差矣,若坚壁清野,城外百姓势必蜂拥入城。代郡城内,本有十余万居民,再加上我军七万士卒,城内所存粮草仅可供一年之用。”
  “倘若四边百姓涌入,恐怕城内用度,仅能维持半年之久。万一秦军围而不攻,半年之后,恐怕我们就得饿死。”
  乐辛说的实在是实情。
  代郡地处半山区,四周农田很少,即使在赵国时,农业也不甚发达。
  代郡南部面向中原的地势是高山,北面的河谷之外,再向北即是赵国的长城。
  作为边城,历来是以防守匈奴为主,粮草不能完全自给自足,需要从外部易货或购买,这也是这个城市历经几百年无法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代王赵嘉闻听,深以为然,对将军乐辛说道:
  “以将军之见,我们当如何抵抗秦军呢?”
  乐辛说道:“启禀大王,自我赵国国灭以来,归附士卒谁人没有与秦的刻骨仇恨,谁家没有被秦坑杀和屠戮之人,现在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战意坚决,正可一战。”
  “自古道:兵以气为先,士气是最好的武器。俗话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堰,末将不才,愿率军出城,迎击秦军,与其决一死战。”
  代王赵嘉赞许道:“乐将军言之有理。代郡守是守不住的,我赵国历来不乏痛击秦国的历史,亦有斩将杀敌的将军,曾经秦上将军蒙骜,也成我们箭下之鬼。”
  “当此时,唯有对战,方可杀退秦军,保代郡城池安全。”
  随后,代王嘉起身道:“乐辛接旨。”
  乐辛忙上前:“臣在。”
  代王嘉道:“孤命你为代国大将军,授虎符,行大将军事,统领代郡,全力抗秦。”
  乐辛以头触地,再拜道:“臣当肝脑涂地,誓死保卫大王,保卫代国。”
  代王嘉亲将调兵虎符授予乐辛,手抚其背道:
  “此次抗秦,责任重大,卿当勉力而为。若战不利,本王将亲率宗族子弟向前,与敌同归于尽矣!”
  乐辛慨然道:“臣及以下,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让秦兵看见这座大殿的屋顶。”
  一旁的苏昌接着奏道:“除了乐将军出城应敌外,臣恳请大王,仍需动员全城百姓,登城守卫,军民齐心,何惧秦军。”
  代王赵嘉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即日起,动员全城百姓守城。”


第165章 李信的诱敌(今日五更之四更)
  代郡这边,上下紧急动员,全民备战。
  宁静的边城,霎时间忙碌躁动起来。
  乐辛点将、校军完毕,留一千老弱士卒带百姓守城,领七万军马,出城十里,安下营寨,单等秦军到来。
  另一边,李信带领的秦军,经过跋涉,终于开进了代郡北的壶流河谷地,距代郡城,仅半日路程。
  为何李信军行动如此迟缓,实在是山路难行,尤其是那些大型攻城设备,行动起来破费功夫。
  眼看不远处,代郡城楼遥遥在望,斥候来报,前方距代郡十里,发现代军营寨。
  李信接报,抬头看了看正当午的日头,吩咐道:
  “命令前军,距代军十里处安营扎寨,等候大军到达。”
  斥候纵马,飞也似的去了。
  前军接到李信命令,遂扎下营寨。
  不到半个时辰,李信率中军到达。
  李信纵马山坡,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
  此处正处于一个依山傍水的平坦处,背后是一座峻岭,一条小溪从营前流过。
  李信点了点头,对前军选择的扎营位置,表示满意。
  随后,安排各军,按序列扎营。
  左、右、前、后各军分列,李信居于中军。
  命各军分别派出二百名斥候,向方圆五十里的范围放哨,随时侦查周边敌情。
  再派出十支二十人的巡逻队,沿方圆五里的范围内,日夜交叉巡逻,随时监控敌情,以防敌军偷袭。
  又命加强后军警戒,保护大军粮草安全。
  这一切安排妥当,方命中军,击鼓升帐,聚将议事。
  众将闻鼓声,纷纷赶到中军。
  李信当中端坐,又一通鼓声,副将点过名后,李信方开口说道:
  “各位将尉,本将军奉左将军之命,带军伐代,号令既出,各军需依令奉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军规森严,各宜遵守,不得违反。”
  众将齐声道:“喏。”
  开场白过后,李信接着说道:“本日各军先安营扎寨,整顿士卒,检点军务,休息警戒。明日,五更灶饭,晨起向代郡发起进攻。”
  “大军初到,今夜需衣不解甲,马不离鞍,务必谨防敌军偷营。有失军机者,定斩不饶。”
  众将齐声道:“喏。”
  李信接着说道:“明日之战,是双方的首战,我的要求是。。。。。。”
  说到这儿,李信停了下来,环视了一下众将方道:
  “只许败,不许胜。”
  “什么?”
  众将以为听错了,怀疑是李信的口误,齐声质疑。
  只听李信继续一板一眼地说道:
  “是的,再重复一遍,是只许败,不许胜。”
  这次众将听得清清楚楚。
  “可是,可是,这到底是什么将令?”
  众将将疑惑的目光,一起投在李信的脸上。
  打了这么多年仗,秦军的将尉们,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命令。
  在大秦的军令中,一直都是“前进、前进、杀敌必胜”之类的,前进,意味着斩将杀敌,胜利,代表着爵位和荣耀。
  “可这,这败退,是怎么回事?”
  众将一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见大家不解,李信解释道:“按照王贲将军的部署,我们此次进攻,要连败三日。”
  “什么,还要连败三日?”众将尉一阵嘈杂的议论声。这种声音,在军纪森严的秦中军帐中,是不多见的。
  李信继续说道:“是的,连败三日。而且要有秩序的败,每天败退三十里。”
  没等大家再议论,李信对后军将领说道:
  “明日,后军无需随大军进攻,见前军后退时,后军即变为前军,先行退后三十里安营下寨。”
  “喏。”后军将领领命。
  李信接着命道:“前军明日去代营挑战,遇敌出动,可用强弓劲弩尽量杀敌。待敌军与前军接战后,即可边打边撤。后退五里,交由左军再行接敌交战。”
  “喏。”前军将领领命。
  李信接着命左军道:“左军明日进攻时,要注意与前军保持适当距离,前军撤退时,你军可快速后退,退到五里后,再翻身接替前军接敌。边打边撤,撤至五里处,交由右军接敌。”
  “喏。”左军将领领命。
  李信接着命右军道:“右军明日进攻时,要在左军身后,前军撤退时,你军可快速后退至十里处,等左军退到后,翻身接替左军接敌。边打边撤,撤至五里处,再交由前军接敌。”
  “喏。”右军将领领命。
  李信继续说道:“如此这般,轮番接敌,一直退到后军预先扎好的营寨为止。”
  李信最后命道:“骑将听令。”
  骑将道:“在。”
  “命你骑兵部,明日向后撤至三十里处,寻山林处埋伏,遇大军后撤至营寨处,分两队左右齐出,杀退敌军,保证大军安营即可,不得穷追敌军。”
  “喏。”骑将领命。
  这边李信吩咐已定,众将纷纷去了。
  李信吩咐随军长史,拟战书,约代将明日会战。
  随后,派信使,将战书投递到代军去了。
  代军大将军乐辛见战书,提笔在书上批道:“来日会战。”交付信使带回。
  李信见回书,微微一笑。随即招过骑将,在耳边轻声低语,吩咐已毕。
  是夜,乌云遮月,天黑凤高。
  一群人马,悄悄出了代营,马摘铃,人衔枚,望秦军前营摸了过来。
  近到营前,代军发声喊,一起杀入营垒。
  为首的代军将尉带人马拨开鹿角营栅,冲入寨中,发现营内旌旗虚立,空无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