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返抗日战场-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朝鲜。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军事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先河呀,搁谁身上他也得紧张啊。”

    李爱国主任的一番话,使刘剑锋的心情宽慰了许多,他点了点头说道:“你的话不错,我们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不知老李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回想一下来到这个时空以后做过的事,自己都感到十分地不可思议,我们啥时候有了这么大的能耐啊!”

    “当然有,既感到惊讶,又感到自豪,历史把我们推到了前面,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更没有辜负中华民族。”

    刘剑锋总参谋长和李爱国主任两个人,正在推心置腹地发泄着诸多感慨,一群人推开休息室的门走了进来。原来是mzd总统和国防部zd部长,还有何应钦、李宗仁两位副部长,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两个人忙起身,向几位领导敬礼问好,张罗着上茶敬烟。

    刘剑锋总参谋长便给mzd总统点烟便笑着问道:“总统都忙活一白天了,到了晚上怎么还不休息?有我们盯在这里就够了,有什么事我们及时请示汇报就是,您还用得着亲临现场吗?”

    mzd总统吸了口烟笑道:“你这个小刘啊,弄出了这么大的一档子事,你还想让我们睡觉?根本就不可能的嘛!睡不着的可不是我一个,你问问他们几个,哪一个不是这样!真有点当年同倭国华北大决战的气氛,甚至比那时还要令人揪心呐!”

    李宗仁副部长也笑着说道:“就是,我在家里像丢了魂似的,又不好意思左一次右一次地打电话询问,所以干脆与部长一串联,我们几个就别在家里遭那份洋罪了,便一起结伴来到你这里。没想到,在门口刚好遇到了总统,真是心有灵犀呀!”

    何应钦副部长指着刘剑锋笑道:“我们心里急得要冒火,你小子却四平八稳地抽烟喝茶,和小李在这聊得不亦乐乎,压根像没事儿人似的,这叫什么事嘛!”

    “我急不急难道还要向诸位领导汇报不成?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紧张的都快要晕过去了。这不,老李在这里宽慰我呢,你们来了我就更放松了,从来也没有干过这么大的事,大家在一起互相壮胆儿呗!”刘剑锋总参谋长笑道。

    “小刘啊,快跟大家说说现在的情况,也让我们的心里落点底!”zd部长端着茶杯说道。

    “是这样,目前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也是我们最难熬的时刻,一旦行动开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得接受了。这个东风就是等待德黑兰方面的消息,我们在德黑兰的特种部队同伊朗国王的部队,按照计划时间控制机场和电台,由巴列维国王发布请求中国,派驻维和部队的声明以后,我们各路人马立即开始行动。其实,难度最大的是空降部队,必须要等到伊朗方面得手以后,总参谋部才能正式下达命令。刚刚接到华北军区第10集团军,王志勇军长的报告,他们已经同伊朗边境的守备部队接上了头,伊朗边境驻军已经接到国王的密令,命令他们引导中国的地面部队进驻伊朗。我已经给王志勇军长发了命令,第10集团军已经提前开始了行动,估计现在已经深入伊朗境内至少有30公里了,报告说那一带由于没有英苏的部队,所以一路顺利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mzd总统同中国军界的几位大佬,就伊朗维和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只要英国和苏联的驻军不抵抗,我军应为英苏部队离境提供方便。对于英国援助苏联的通道,中国军队本着不介入不干涉的态度,由英国和苏联方面同伊朗政府洽谈,由伊朗政府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在伊朗境内的外国军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撤出伊朗,否则将视为入侵伊朗的武装,国际维持和平部队将动用武力予以驱逐。

    长篇写作很枯燥,很孤独,很费神,只有您的鲜花、打赏才是动力。如果您认为写得还算入眼,请慷慨给予作者鼓励。
………………………………

287 中东维和之德黑兰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内的古列斯坦王宫内,紧张的气氛不亚于中国的总参作战部,除了荷枪实弹的王宫卫队士兵之外,又调来了两个营的忠于国王的士兵。整个王宫内已经实行了戒严,在每一处的进出口和主要通道,都用装满沙子的麻袋垒起了工事,架起了重机枪和迫击炮,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毫不留情地开火。

    列斯坦王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又称玫瑰宫,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古列斯坦王宫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明镜殿、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明镜殿更是堪称伊朗建筑精华中的精华,宫殿内的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此外,宫殿墙壁上还有著名画家克马尔·穆鲁克创作的数幅名画,使宫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流光溢彩。

    明镜殿的一间宽敞的侧室,是伊朗巴列维国王的书房,也是巴列维国王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里面现在坐着五个人。年轻的巴列维国王,巴列维国王的父亲礼萨汗老国王,王宫的汉语翻译,还有两位是中国人。这两位中国人分别是,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武官杨青田中校,中国特种部队指挥官穆祥斌少校。命令已经下达了,九点整准时开始行动,我军的特种部队配合伊朗部队,占领德黑兰的机场、电台、邮局、车站等要害部位。

    同时在伊朗的其他要地,如阿巴斯港,加兹温,伊斯法罕,控制当地的交通枢纽,为我空降部队创造条件。得手后立即向国内总参作战部报告,我军的空降部队将在包括德黑兰在内的,三个战略要点实施空降。为了避开英国和苏联特工部门的耳目,参加行动的伊朗部队都是忠于国王的亲信,整个行动的保密工作十分成功,苏联神通广大的克格勃也被蒙在鼓里,就连礼萨汗老国王随同我特种部队,提前秘密地潜入伊朗的消息都不知道。

    巴列维国王和礼萨汗老国王,两人都是穿的整齐的礼服,正在一起推敲即将发表的,请求中国维和的声明。两个人用阿拉伯语,高一声低一声地讨论着,还不时地通过王宫汉语翻译,向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武官杨青田中校询问。

    中国特种部队指挥官穆祥斌少校,则忙着通过对讲机,了解各个特种兵分队目前的状况,直接给各个分队下达命令。

    穆罕穆德。礼萨。巴列维,伊朗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1919年生于德黑兰,前国王之子。1931年在瑞士接受教育。1936年入德黑兰军官学校。1938年毕业后任少尉衔皇家军队检察官。1941年9月继位。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苏联入侵中立的伊朗,是大国侵略小国最野蛮无理的丑恶行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

    尽管当时的英国,已通过附属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着伊朗的石油资源,礼萨汗却尽量避免与英国和苏联打交道。他比较倾向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获得技术支援。在1939年后,德国和英国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对头,这对伊朗寻求技术支援造成了障碍。(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礼萨汗宣布伊朗是中立国,但英国坚称在伊朗的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是间谍,企图破坏伊朗西南部的英国石油设施。英国要求伊朗驱逐所有德国公民,但礼萨汗予以拒绝。

    1941年8月25日,苏军分三路入侵伊朗,开始了*裸地武装干涉。

    第一路,在伊朗最北部的,与苏联阿塞拜疆南部相接壤的边境,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渡过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先后占领了马库和霍伊,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

    第二路,由伊朗北部,从苏联阿塞拜疆入境的苏军,又分出一部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

    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德黑兰东部的铁路枢纽塞姆南和沙赫鲁德。

    而英国军队则在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卡仑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后世的霍梅尼港),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1941年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而港内的伊朗舰队却毫无防备,英澳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各种口径的炮火近距离地轰向伊朗舰只,打得伊朗海军毫无招架之力,纷纷跳水逃命去了。在一边倒的混战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虎”号炮舰被重创。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港口。

    天亮以后,英国空军的一队“布仑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英军的地面部队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仑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

    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

    伊朗军队很快便停止了抵抗,得手后的英国和苏联,要求伊朗将境内的德国侨民,必须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并且无耻地威胁伊朗政府,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否则英苏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1941年9月16日,英苏联军向首都德黑兰压去,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礼萨国王退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全国的抵抗行动都停止了。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挑去,流放到西伯利亚;另外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1941年9月17日,21岁的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成为国王。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与英国和苏联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从此伊朗全境的一切公路、铁路、江河、机场、港口、输油管、电话、电报和无线电设施,全部移交给了英国和苏联人管理。

    同盟国占领给伊朗带来了极其糟糕的后果。同盟国自己有上万辆的军用卡车,但是伊朗为数不多的4000辆卡车和铁路货车仍被盟国无偿征用。伊朗北部生产的小麦、稻米和棉花也被苏联人大肆征收,运回国内。为了给英国和苏联驻军发饷,同盟国强迫伊朗国家银行,增发7亿里亚尔的纸币,致使伊朗货币在一夜之间贬值了20%。在盟军命令下,大米、砂糖、茶叶、棉毛织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配给,英国和苏联将配给票证发给各部落酋长,这些票证在伊朗的黑市上,为其牟取了大量的现金,为其今后发动武装叛乱提供了资金。

    其实开战前伊朗的军力并不算弱,在英国和苏联军队入侵前夕,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编为两个配备105毫米斯科达火炮的皇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9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5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4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5个宪兵旅,以及1个独立的机械化旅(装备捷克制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