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进士-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姨娘坐下后,含笑着说:“我们家老爷让奴家过来跟夫人通报一个好消息,周老爷因政绩突出,又要高升了,最迟五天后就能回到京城。”

    “我们家老爷的意思是,你们先别急着前往睢州,免得白忙活。”

    薛宝钗都听傻了,周润泽这才去睢几天,怎么会因政绩突出而升官?这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抑或是同名同姓之人?

    当然,这个念头也只是在她的脑海中闪了一下。

    她笑着问道:“这消息从哪听来的?准确吗?”

    赵姨娘颔首道:“好叫夫人知晓,咱们家老爷的岳父在吏部为官,消息绝对准确,不准确老爷也不会让奴家特地过来通报消息的。”

    薛宝钗点点头,想了想,好奇道:“既然如此,可知道咱们家老爷是因何事而升官的吗?会升什么官?”

    赵姨娘回道:“听说是因剿匪得力,防洪有功而被升迁的,但具体升任何职,我们老爷却也不知道。”

    既然李兴不知道,薛宝钗也不再多问,岔开了话题,跟赵姨娘聊了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又留她中午在家里用饭。

    宁荣街,贾迎春和贾探春带着一群丫鬟往贾府走去。

    按道理来说,她们已经成了别人的小妾了,也就没有再随随便便回娘家的规矩,别说小妾,就连薛宝钗这样的正妻,也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

    有道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姑娘一出嫁,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娘家就不得过问了,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回去。

    当然,规矩是规矩,如果关着家门不讲规矩,不让别人知道,那又另说了。

    就像薛家就在隔壁,薛宝钗回娘家就跟从厨房到客厅那般容易。

    推己及人,薛宝钗想着去睢州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所以就主动提出,让贾迎春和贾探春都回贾府看望一下自己的亲人。

    夫人大度,贾迎春和贾探春自然也不会拂了夫人的好意,千恩万谢,然后喜气洋洋的携了礼物往贾府而来。

    贾府在望,贾迎春却有些踌躇,她小声跟贾探春说:“妹妹,以前惜春和咱们一起作伴嬉闹,你说我们走了后,她可还习惯?”

    “肯定是不习惯的,估计偷偷抹泪也不一定。”贾探春想了想,回道。

    贾迎春叹了口气:“真可惜不能在一起生活一辈子。”

    贾探春闻言,不由好笑道:“说什么糊涂话呢,她还这么小,嫁人还早着呢,就算能嫁人,也不会再嫁给咱们老爷啊!”

    “为什么不能嫁给咱们老爷啊?惜春到嫁人的年龄后,咱们家老爷岁数也不大啊!”贾迎春不服道。

    贾探春不由噎住了,想了想,觉得贾迎春说的也没错,突然又想到贾府的几个姑娘竟全都被周润泽纳了妾,心里不由的有一种荒唐感。

    正想着事儿,又听贾迎春格外小声问道:“妹妹……老爷……碰过你吗?”

    贾探春回过神来,皱了皱眉,意外道:“老爷也没碰你吗?”

    “还没有呢,那天晚上把我们接过去后,听丫鬟说就只让元春姐姐伺候,第二天一早就走了,我……我一晚上都在等他,他却没来。”贾迎春有些落寞道。

    贾探春闻言,叹了口气道:“妹妹我跟你一样,守了一晚上的空房……”

    贾迎春抬头眨了眨眼,突然一笑,说:“估计妙玉也跟咱们姐妹差不多,也是一夜未睡,嘻嘻……”

    “呵……噗呲……果真如此,那还真是有趣儿的紧呢!”贾探春想了想,笑嘻嘻道。

    说笑间,两人从贾府角门进去,先去拜见了贾母。

    贾母因贾宝玉的死,受到很大的打击,精气神都快没了。

    原本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如今却颜色憔悴,面容枯槁,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不说,连说话都没了精神。

    贾迎春和贾探春回来,倒是让贾母高兴,老了的人就喜欢热闹,说到底她跟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

    贾母一左一右抱着贾迎春和贾探春,泪流满面道:

    “我的乖孙女儿果然都是有孝心的,知道回来看我这个老太婆,今儿高兴,让厨房多备几个好菜。”

    贾迎春和贾探春受到感染,也流着泪,贾探春哽咽道:“孙女儿可想老祖宗了。”

    贾母慈爱道:“莫说你们想老祖宗,老祖宗也想你们啦,自打你们去了对面,老祖宗天天念叨你们,担心你们受委屈了,吃不好,穿不好。”

    她叹息一声,道:“要换成往些年,你们就算是被纳为妾,老祖宗也会给你们一笔厚实的嫁妆,老祖宗可不是这会儿放马后炮,那些嫁妆早就是备好了的。”

    “可谁让近两年咱们府上走背字儿呢,为了还清户部欠银,老祖宗不得不把压箱底的银子都拿了出来,为此,咱们贾家还背上了几十万两的外债,哎!”

    贾探春抹了把泪,红着眼说:“老祖宗别担心,我们过去后,却也好过,不管是夫人,还是家里的姨娘,倒也很好相处。”

    “家里的日子过的也不差,不说天天山珍海味,却也是顶富贵的日子。”

    认真说起来,贾探春和贾迎春去了周润泽家,却比贾府还要好过不少。

    原因很简单,她们现在是领的姨娘的月例,可不是贾府这边赵姨娘那种每人二两银子的月例,而是如贾府王夫人一般,姨娘的月例标准是二十两。

    可以说,两人不光是经济方面,还是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在贾府这边过的快活和轻松不知道多少。

    ……

    凤姐院儿,王熙凤半靠在床上,见平儿提着一个篮子进来,面露好奇之色。

    平儿将篮子提到桌上放下,看了看门外,小声道:“我以为周夫人唤我去做什么呢,原来是好事儿。”

    凤姐眼神一亮,刷地一下坐了起来,问道:“什么好事儿?”

    平儿将篮子里面盖着的布打开,从里面拿出两个十两重的银锭递给王熙凤道:“这是不是好事儿?”

    “银子?”王熙凤接过银锭后,一头雾水,抬头看向平儿道:“别卖关子,说,这银子是什么意思?”

    平儿含笑道:“这是周老爷给咱们准备的月例银子,你今后每个月都有二十两进帐喽!”

    王熙凤展颜一笑,说:“算他还有点良心。”

    顿了顿,她问平儿:“你有多少?”

    “我哪有这么高?我每月就二两银子,不过也不错,我倒挺满足的。”平儿笑着说。

    王熙凤闻言,满意的点点头,要是平儿跟她的一样,那就没什么成就感了!

 第145章 宝钗 回来就没个正形儿

    文德殿,乃陈周皇帝办公场所。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

    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

    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四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文德门相连。

    大礼之后,周润泽起身。

    乾康帝陈熠见周润泽虽然洗漱过,换了干净的朝服,却难掩倦色,便让戴权取了凳子过来,让周润泽坐下说话。

    这可是只有内阁等老臣才有的待遇,周润泽连称不敢,在陈熠几番示下后,才将屁股坐到凳子一角。

    乾康帝言语和气道:“爱卿不要拘谨,因事关重大,才招你回京,你将详情捡紧要的说给朕听听,奏章上写了的就不要说了。”

    周润泽起身一礼,沉吟道:“微臣自去睢州赴任,就对粮食特别关心,是以才在上任第一天,就去检查常平仓和义仓,于是就发现了知州贪腐粮食的事情。”

    “这个时候臣倒没有怀疑什么,直到当剿灭山贼那夜,搜到黄老三和睢州五大家族相互来往的私信后,才心生疑惑,却也只当知州是为了钱财贪婪。”

    “然而等案子深入调查后,结合种种迹象显示,知州显然不只是贪财那么简单,他似乎在为某些势力搜刮钱财。”

    “从锦衣卫那边儿调查反馈来的结果也是如此。”

    “而睢州五大家族之所以会急着和黄老三分道扬镳,似乎是早就和知州身后的势力搭上了关系。”

    “加上知州卷入了贪腐案中,他们也急需更强硬的后台庇护,所以就急着将黄老三踢出局。”

    “黄老三此人虽然敢打敢拼,却性格急躁易怒,容易坏事儿。”

    “五大家族的势力本就不容小觑,撇开黄老三轻装上阵,不管是贩卖私盐,还是垄断经营睢州各行生意,都要安全许多。”

    乾康帝沉吟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蹊跷的?”

    “是去搜查五大家族别院后,没有找到他们和黄老三来往的丝毫痕迹,州府和锦衣卫才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后来锦衣卫便扩大范围深入侦察,才发现开封府那边儿有诸多官员跟睢州五大家族交往频繁……”

    乾康帝叹了口气,目光炯炯的看着周润泽,斩钉切铁道:“地方糜烂至此,查,狠狠的查,一定要将那些胆大包天的乱臣贼子全部缉拿归案。”

    周润泽得了皇上的首肯,心里松了口气。

    之前就是有所顾虑,才不敢放开手脚,哪怕他头上有鲁同敬顶着,没有皇帝的旨意,许多事情也都不好办。

    回过神来,乾康帝让戴权上了茶和点心,笑着问周润泽道:“爱卿跟朕说说,你打算怎么安置睢州那边的流民?”

    自周润泽三天前从睢州启程那会儿,已经有了八万多流民进入睢州,并被州府妥当安置,暂时还没有发生什么混乱。

    周润泽沉吟片刻,在心里组织了一番语言后,道:“睢州灾后重建,用人的地方倒是挺多的,黄河引流是个大工程,少不了十万八万的人。”

    “原睢州城被淹没在水中,需要另择一地修建新城城墙、官署、学堂、粮仓等重要基础设施,至少也要五万人以上。”

    “睢州这次受灾严重,许多道路、河堤、沟渠、桥梁都需要修缮,这也是需要人的。”

    “另外微臣还准备将四通会馆引入睢州,新建各种工坊,再联系全国各地的商帮入驻,到时候工坊多了,百姓生计应该很好解决,当然这只是长远规划。”

    乾康帝满意道:“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流民还不够用了,要不将京城这边的流民迁移一部分到睢州去?”

    周润泽干笑一声,婉拒道:“微臣感谢皇上这么看重,可睢州再怎么能折腾,体量也只有那么大,等各种工程一结束,就养不活那么多的人了。”

    接着,又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务,比如四通会馆入驻睢州后,将大力发展丝绸、陶瓷、茶叶、米粮等产业。

    毕竟四通会馆有六成股子是内务户和户部的,值得乾康帝惦记。

    除此之外,周润泽安置流民,编户齐民,为免去百姓负担与转运粮饷的困难,又向皇帝要了军屯政策。

    乾康帝想了想就答应了,并将周润泽官品提了半级,让他继任睢州正六品知州,让他真正当上了睢州的一把手。

    对周润泽来说,自己升了官,是值得高兴的。

    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他这次来京述职可是带了两百万两银子来的,乾康帝要是一点表示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