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九千岁[重生]-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前世就罢了,今生他与谢蕴川尚未有交集,这人又在酸什么?

    薛恕抿起唇,似不想说。

    但被那双漂亮的眸子定定瞧着,他最终还是败下阵来,闷声道:“殿下与谢蕴川吟诗作赋烹酒煮茶,引为知己。连每年生辰都记着要送去赏赐……”

    一开始是不想说,但开了口,却又打不住了,一桩桩一件件地控诉起来。

    “臣的生辰,殿下随便拿些小玩意儿就打发了,但谢蕴川的生辰,却每每都用心挑选,那些礼瞧着不甚名贵,却样样贴心……”

    更别说他予谢蕴川的那些荣宠了。

    即便他与谢蕴川不对付,但也不得不承认谢蕴川此人不论是容貌还是才能都无人能出其右。

    殷承玉欣赏他、信任他。而谢蕴川报之以忠义。

    每每瞧见两人并肩而行时,薛恕总打心底里生出一股恐慌来。

    志趣相投,理想相同,他们就仿佛史书中所载的明君良臣,相得益彰。而他站在暗处,满手血腥,若是后人著史,他只能是被明君所弃、万人唾骂的奸佞。

    他们一个天一个地,即便他用尽手段短暂得到了他。但百年之后故人成土,史书之中他们一个是明君,一个是佞幸,仍然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而谢蕴川的存在,仿佛时时刻刻提醒着他那道鸿沟不可跨越。

    “就只因为这些么?”殷承玉注视着他,洞悉的目光几乎要看到他心底去。

    薛恕别开眼,不肯再说。

    “帝王之术在驭人,谢蕴川是好友亦是臣子,孤需笼络他。”指尖缓缓描摹他的唇形,殷承玉在他干燥的唇上印下一吻:“至于你……哪还需要孤去笼络?”

    薛恕眼珠动了下,似半信半疑。

    殷承玉低笑一声,以唇辗转研磨:“况且你和他比什么?”如玉石般沁凉的手指自后颈探入衣襟:“除了你,还有谁能与孤如此……?”

    后背的肌肉绷紧,薛恕如一头蓄势待发的野兽,终于忍受不住猎物的邀请,将人按住掠夺。

    身体往后陷入圈椅之中,殷承玉仰起脸迎合。

    许久之后,唇。瓣分开,殷承玉舔了舔殷红的唇,拢了拢凌乱的衣襟,看着他笑:“这回不酸了?”

    薛恕默默调整气息,哑声道:“殿下何时去翰林院?臣也一道。”

    殷承玉神色一顿,难以言喻地瞧着他,最后到底答应了:“去便去罢,莫给孤添乱。”

    *

    晌午时分,二人一道去了翰林院。

    翰林院位于南熏坊,出了承天门往左行一段便是。

    谢蕴川是新科状元,已经被授了修撰之职,入国史馆中修书。

    大燕历来就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上一世谢蕴川的升迁之路便是由此开始。

    若是按照默认的升迁之途,他会在翰林院熬上个三五年,待熟悉了政事又有了资历之后,便会入朝为官。若是政绩好受看重,便会放到地方磨砺几年,等再调回京时,便能在朝中担任要职。如此一步步熬过来,积攒了足够的政绩与资历,到了四五十岁时,便有可能入内阁。

    但上一世的隆丰十九年,并不太平。

    十九年冬,疙瘩瘟在北直隶大名府等地相继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了望京。

    疙瘩瘟死人无数,朝中官员亦有许多染病而亡,人手严重不足,是以翰林院这一批尚未经受历练的新进进士,便被赶鸭子上架顶了空缺。

    这是危难也是机遇。

    谢蕴川因着表现出色,很快便被破格擢升入了吏部。当时已是首辅的邵添正是吏部尚书,他对谢蕴川十分赏识,有心提拔之下,谢蕴川在短短四年间,便靠着出色的政绩,由吏部侍中升为户部侍郎,之后升任礼部尚书。直到殷承玉回宫之时,他已经成了大燕史上最为年轻的阁臣。

    他是邵添的左膀右臂,邵添甚至有意将嫡女嫁给他,培养他当自己的接班人。

    只不过邵添死也没有想到,自己悉心培养的接班人,最后却成了要他命的阎王爷。

    谢家满门为邵添所害,谢蕴川卧薪尝胆,一直在暗中搜集邵添一党的罪证。后来他登基之后,设法取得了谢蕴川的信任,两人联手,旧案新罪重重压下来,才扳倒了邵添,剪除了邵氏党羽。

    上一世若没有谢蕴川倒戈,他要将树大根深的邵党连根铲除,恐怕要伤筋动骨。

    好在重来一世,虞家并未覆灭,邵添尚不是首辅,也没有几年时间经营壮大自己的势力。眼下又被他抓住了狐狸尾巴,对付起来倒是容易许多。

    只不过没了疙瘩瘟与邵添这两块跳板,谢蕴川想入内阁,恐怕不如上一世那么轻易了。

    太子驾临翰林院,掌院学士得了消息,匆忙领着人前来迎接。

    殷承玉免了礼,只说来翰林院寻几本古籍,顺道想挑几位新科进士去东宫侍读。

    “孤近日读史,有不少疑惑难解。与太傅讨教,太傅却言孤走进了死胡同,孤便想寻几位日讲官为孤读史,或许能得些许启发。”

    掌院闻言自是喜不自胜,连忙引着人去了国史馆:“今科一甲三人皆是惊才绝艳之人,太子殿下可去试一试。”

    国史馆清幽,殷承玉过去时,不少学士正在埋头修书。

    掌院请殷承玉在待客的厅室稍坐,亲自去点了四人过来,其中正有谢蕴川。

    “殿下,这乃是今科进士中学问最好的四人。”

    几人忽被掌院唤出来,茫茫然间得知是太子要来挑选侍读,都是既惊又喜。唯有谢蕴川瞧着平静一些,神色似有些诧异,目光隐晦地瞧着坐在主位的殷承玉,以及侍立在殷承玉身侧的薛恕。

    不论是太子还是太子身边伺候的薛公公,他都曾见过的。

    尤其是那位瞧着不太好惹的薛公公,还曾救过他一回。

    谢蕴川很快收回了目光,凝眉思索。虽然可能有些自作多情,但他总觉得这二人似乎格外关注他。尤其是当初薛公公将他与其他几个书生从诏狱带出来时,半路遇见出宫的太子,太子看他的目光十分奇怪,就好像认识他一般。

    太子莫不是知道了什么?谢蕴川思索着这个可能,又很快否决了。

    当年他身体弱,自幼就被父母寄养在观中,外人并不知道谢家还有一个小儿子。后来观主病逝,他被老师收养,便是有心人想查,也查不出什么来才对。

    谢蕴川略微放了心,听闻点到自己的名字,神色恭敬地上前一步,回答太子的问题。

    虽然挑选侍读只是个借口,但殷承玉还是认真将四人考校了一番,并未区别对待谢蕴川。

    结果很让他满意,除了谢蕴川外的三人,学识竟然都十分不错,都是可造之材。

    他原本只打算挑选两人做侍读,但却临时改了主意,将四人都要了,让他们自明日开始,轮流到东宫侍读。

    第一日到东宫侍读的人正是谢蕴川。

    殷承玉并未因为上一世的旧识就格外优待他。毕竟人总是善变的,这一世的谢蕴川与上一世的谢蕴川中间足足隔着四年时间,他还需要时间慢慢了解这几年的差别,再图谋后续。

    所以第一日他只让谢蕴川为他讲史。

    谢蕴川确有才学,即便是早就已经被读透读烂了的史书,他也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来。

    殷承玉与他互相探讨,倒真得了不少启发。

    侍读时间不过一个时辰,到了时辰之后,谢蕴川便规规矩矩地告退。

    退出去弘仁殿之前,他又小心抬眼看了太子一眼,觉得自己之前的感觉或许只是错觉,今日太子待他并没有什么特别。

    倒是半路上又遇到了薛恕。

    入宫之后,他才知道这位曾救过他一命的薛公公,如今竟已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督主。

    从前他对这些阉人的观感并不好,尤其是被牵涉进孙淼案中,在诏狱见识过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后,对于这些以权谋私祸乱超纲的阉人愈发没有好感。

    但那日在诏狱里,薛恕一刀给了孙淼一个痛快,却叫他有所改观。

    更不提后来薛恕将他与其余几个书生从诏狱带出来,也算是间接救了他们一命。

    谢蕴川停下脚步,瞧着走过来的薛恕,主动拱手问好:“薛督主。”接着又弯下腰郑重一揖:“当日刑部一别,还未谢过督主相救之恩。”

    正准备与他擦肩而过的薛恕脚步一顿,诧异地挑起眉来。

 第117章 第 117 章

    上一世时; 谢蕴川可没少参他。

    谢蕴川是文臣,自诩清贵之流从来不屑与他这等弄权的阉人为伍。更何况他手掌大权足以挟制帝王,几乎是谢蕴川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前朝与他斗法争权不说,后宫也要掺上一脚。每每上奏请求殷承玉纳妃立后的折子总有他一份。

    那时殷承玉羽翼已丰; 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便总想效仿前朝; 将他这奸佞拉下马来,成就自己万古青名、

    直到后来殷承玉病逝; 两人同为辅政大臣; 在许多政见上不和; 依旧势同水火。即便在殷承岄这个小皇帝面前也没少争锋相对。

    但现在; 这位自诩清贵的未来首辅; 却在他面前弯下腰来,语气真挚地同他道谢。

    薛恕将人从内到外将人打量了一番,确定他并不是虚情假意地做戏。

    谢蕴川竟也有今日。

    也对; 这时候他还不是浸淫官场纵横捭阖的首辅; 表现得再老成也只是个初触权势的年轻人罢了,尚且生嫩得很。

    薛恕展眉笑起来。他抬手将人扶起; 模仿着郑多宝的神态语气,摆出十足平易近人的姿态来:“谢大人不必多礼,咱家向来见不得那些权阉祸害平民百姓; 不过是顺手为之; 不足挂齿。”

    大约没想到堂堂东厂督主竟如此好相与,谢蕴川明显愣了一下; 就听面前的人又和气道:“咱家幼时没进过学; 最是仰慕读书人。谢大人日后若遇到了难处; 尽管来寻咱家; 能帮得上忙咱家都会帮。”

    谢蕴川闻言愈发诧异; 暗暗打量着他的神色,却瞧不出破绽来。

    他心中有些警惕,怀疑薛恕有所图谋。可转念想想,自己身上除了未报的血仇,实在没什么能够图谋的东西。

    谢蕴川行了一礼,同薛恕辞别,带着满心的疑惑离开。

    薛恕站在原地,瞧着他走远后方才收起虚假的笑容,嗤了一声。

    欠了他人情,他倒是要瞧瞧日后谢蕴川还有没有那个脸皮去参他。

    弘仁殿内。

    隔着一扇窗户,殷承玉早早就瞧见了薛恕与谢蕴川两人撞上了。他本是担忧薛恕又胡乱拈酸吃醋针对谢蕴川,但瞧着瞧着,却发觉这两人竟好似相谈甚欢的模样。

    他定定瞧着薛恕面上的笑容,缓缓皱起了眉。

    待薛恕进殿时,他不动神色地批着案上的折子,嘴上却问道:“方才与谢蕴川说了什么?”

    薛恕想了想,没有吐露自己的小算盘,而是道:“没说什么,谢大人就是感谢臣之前在孙淼案中出手搭救。”顿了顿,他又意味深长笑道:“从前臣倒是没发现,谢大人竟是位好人。”

    实在好骗极了。

    殷承玉盯着他看了片刻,又淡淡收回目光,似并不太在意:“是么?”

    薛恕颔首说是,想起来意,转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