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九千岁[重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已经多少年没有听到过了?

    西厂乃是孝宗时期设立,全盛时期地位犹在东厂和锦衣卫之上。管辖范围更是上到朝廷命官,下到市井百姓,统统囊括其中。每每西厂番役出动办事时,百姓甚至吓得闭门不出,足可见其凶恶。

    后来隆丰帝继位,为了安抚人心,才逐渐削弱了西厂权力。

    这些年来西厂如同虚设,唯有经历过孝宗时期的老臣,才知晓当初的西厂是如何横行无忌。

    如今西厂又出,隆丰帝竟是要复用西厂了?!

    这一日的朝会上,接连数个大臣弹劾薛恕和西厂行事张狂,不分青红皂白抓捕朝廷命官云云。

    总而言之便是反对皇帝复用西厂,让西厂放人,并严惩薛恕。

    侍立在龙座旁的高贤低着头,嘴角勾起个阴冷的笑。

    他就说薛恕张狂不了几日了。

    隆丰帝听着这些大臣挨个弹劾薛恕,脸上没什么表情。等一班大臣义愤填膺地说完了,方才将一叠信件扔下去:“薛恕不过奉命行事,倒是你们,一个个为了陈河义愤填膺,莫不是也和盐引案有牵扯?”

    站在前列的次辅邵添捡起信件看完,脸色顿时就变了:“陛下息怒,我等并不是为陈河开脱,只是薛恕行事实在太过张狂。”

    与邵添亲近的官员也附和道:“孝宗时期设立西厂激起民怨,险些酿成大祸,陛下万不可再重蹈覆辙啊!”

    然而他们越是弹劾薛恕,隆丰帝越是铁了心要保。

    他瞥了边上的高贤一眼,心里想的却是这些年来东厂行事不比西厂低调,可这些人却从未弹劾过高远,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身边的人,早就与这班朝臣勾结到了一处。

    隆丰帝脸色沉下来,抬手制止了大臣们的劝谏:“朕意已决,不必再说。”

    他唤了大理寺卿上前,将薛恕给的名单交由大理寺卿,让大理寺挨个去查与盐引案有牵连之人。

    长芦盐使司的职缺乃是肥差,这十年间经手过长芦盐政的大小官员不知凡几,更别说还有每年一度的巡盐御史巡视盐课。此刻站在朝堂上的官员,便是自己没机会,也总有相熟的同窗亲朋等沾染过。

    如今隆丰帝列出了名单来,摆明是要翻旧账了。

    一时间众人无心再争论西厂之事,心里都打起鼓来。尤其是曾染指过盐政的官员,俱是心内惶然。

    就连大理寺卿看着那名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里也颤了颤。

    这朝堂,怕是要有大动荡了。

    这日的朝会匆匆便散了,一班朝臣出来时脸色阴沉,如丧考妣。

    等殷承玉收到确切消息时,已经有一批官员下了大理寺邢狱。

    “大舅舅还好吗?”殷承玉问。

    “虞侍郎叫属下给殿下带了口信,叫您不必担忧。”

    薛恕呈给隆丰帝的那张名单里,自然不可能漏了虞琛。

    虞琛乃是长芦盐使司上一任转运使,他在任期间,私盐并未如此猖獗,盐课亦无缺漏。只不过长芦盐政积弊已久,非他一人能改,便只能抓大放小。直到万有良接任,贪心不足,长芦私盐才猖獗自此。

    真要细究起来,虞琛自然不是全无责任,但至多也就是个失职不查罢了。

    这也是他早与大舅舅商量好的计策。

    隆丰帝对他和虞家早有不满,既然如此,不如激流勇退,暂避锋芒。

    外祖父虞淮安已是内阁首辅,又身兼户部尚书之职,虞家权势已是一时无俩,虞琛自长芦盐使司调回京中之后,为了避嫌便只入了工部,至今只是个工部侍郎。

    趁着这次机会,能退出来也好。

    殷承玉思索了一番,道:“以孤的名义,送些被褥去大理寺,就说孤担忧大舅舅旧疾复发,不必避嫌。”

    既然要让隆丰帝安心,自然做戏要做足些才好。

    *

    这场风波持续了近十日,才将将平息下来。

    大理寺抓了一大批官员,每日朝会上,一班大臣都要颤颤巍巍地确认一番,今日朝上又少了谁;更别说还有些品级低、没资格参与朝会的官员们,被大理寺官吏带走时,甚至无人得知。

    一时间,大理寺邢狱人满为患。

    大理寺上下忙得团团转,接连审了数日,罪证确凿者直接扣下,无罪者便放回去。

    直到殷承岄满月宴前一日,虞琛才被放了回来。

    而隆丰帝看着大理寺卿呈上来的折子,再看看薛恕抄家呈上来的账目,气得心口一抽一抽的疼。

    这班大臣,可真是胆大妄为!

    平日里倒是会端着架子劝谏他,大道理一个比一个多,结果一个盐引案,牵扯出了多少人?

    他修个园子都要被整日整日地念叨,结果这些人贪的钱,加起来都够他修上十个园子了!

    隆丰帝勃然大怒,当即召回了方正克,命他领十名御史,前往两淮等地巡盐,彻查盐政。

    与此同时,又自西厂调拨了八百番役,由卫西河任大档头,随行护卫方正克等人。

    ——原本隆丰帝属意薛恕亲自前去,但薛恕以陈河一事未审理完为由,举荐了卫西河顶替自己。隆丰帝如今对高贤龚鸿飞等人生了疑,自然不会再派东厂和锦衣卫之人前往,便同意了薛恕的举荐。

    四月初五,卫西河带着西厂番役,护送方正克一行出京。

    也是同一日,殷承岄的满月宴,在蕉园举办。

 第27章 第 27 章

    满月宴并未大肆操办; 一切规格仪制都从简。除了后宫妃嫔外,虞皇后还邀了各家命妇入宫。

    虞皇后那一边都是女眷,男客自然便都在另一边同殷承玉饮酒。

    想到另一边安然无事的虞皇后和殷承岄; 殷承玉的心情就极好,凡是有上前来敬酒的,他都来者不拒喝了; 眉眼间盈满温和笑意,再不见半分阴霾。

    二皇子殷承璋同三皇子殷承璟的位置挨在一块儿,见状低低哼了一声,低声道:“皇兄最近可真是运道好; 朝堂内外发生了这么多事; 他愣是半点没沾身。”

    先是虞皇后平安诞下一子,虽然如今还小,但若是日后长成了; 必是太子助力;之后盐引案又立了大功; 就连向来忌惮太子的隆丰帝都夸了几句;更别说后头盐引案将虞琛牵连进去; 原以为虞家怎么也得折进去一个; 谁知道竟然毫发无伤地从大理寺邢狱出来了。

    听说太子还大大方方地命人给送了被褥用具进去,虞琛在里头吃好喝好睡好; 半点苦头没吃。

    殷承璟不紧不慢地晃着酒杯,并未接他的话; 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只道:“我去敬皇兄一杯。”

    殷承璋那个蠢货只以为太子是运道好才避过一劫,熟不知这分明是太子心机深沉,早有所料。不仅跳出了他的陷阱; 还反将了他一军。

    这么看来; 太子也并不似表面上那般清风朗月。

    殷承璟掩下眼里的深思; 上前对殷承玉举杯道:“皇兄此次破了长芦盐引案,实为我辈楷模,臣弟敬皇兄一杯。”

    殷承玉扫他一眼,笑容敛了敛,举杯回敬,意味深长:“不过都是仰仗方御史罢了,孤并未出什么力。”

    两人相视一笑,对饮一杯。眼底俱是笑意浅薄。

    之后殷承璟便借口要醒醒酒,出了焦园。

    到了无人处,殷承璟脸上的笑容便淡下来,转为阴沉。他站直了身体,脸上并无半分醉意:“可都安排好了?”

    小太监恭敬垂着头回:“都安排妥当了,必不会出岔子。”

    殷承璟这才满意地笑起来:“甚好,大哥如此春风得意,我这个做弟弟的,合该送上一份大礼庆贺。”

    说罢,他又迷离着眼,歪歪斜斜倒在了小太监身上,声音含糊不清地说:“去遣人和皇兄说一声,就说我醉了,先寻个地方歇息去了。”

    *

    殷承玉听了小太监的传话,并未多在意殷承璋的去向。

    他又应付了一会儿,感觉酒意上涌时,便先离了席,去外头走廊上醒醒酒。

    焦园就挨着太液池,沿着池边建了条长长的囚雪浮廊,廊外遍植柳树。人行其中,看廊外树影婆娑,水波粼粼,别有一番意趣。

    殷承玉刚寻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醒酒,就瞧见另一头一道身影聘聘婷婷走来。

    对面看到他似乎也楞了一下,之后在侍女的搀扶下快步上前,福了福身:“太子殿下安。”

    她穿得极朴素,淡青色袄裙越发衬得她弱质芊芊。身量虽高,却如同这春天里的柳条一般,柔弱里透着苍白。

    望着面前的人,殷承玉有一瞬间的陌生,之后才恍惚着想起来,这是他的长姐,殷慈光。

    “皇长姐怎么不在焦园吃酒,来了此处?”殷承玉的目光有些复杂,不着痕迹地打量着殷慈光。

    殷慈光的相貌无疑是极盛的,瓜子脸柳叶眉,尤其一双眼睛十分出挑,只是眼里总盈满郁色,再加上满面病容,看着病恹恹没什么精神,便让她看起来减色几分。

    她比殷承玉大了一岁,是隆丰帝第一个孩子。

    按理说她是大燕第一位公主,身份是极尊贵的,但却直到十九岁都没有公主封号,也至今尚未议亲。

    殷承玉记得上一世虞皇后还同他说起过殷慈光的亲事。

    说她和生母容嫔都不得隆丰帝喜爱,又一直遭文贵妃针对,殷慈光自己身子更是不好,根本说不到合适的人家。曾有几次有命妇倒是提出过想要尚公主的意思,但容嫔都哭着求皇后拒了。

    虞皇后向来心肠软,打听后知道那都不是什么好人家,也就顺水推舟拒了。

    只是这么一直下去,总归不是个事儿。

    当时殷承玉还说,若是寻不到中意的也便罢了,堂堂皇室也不是养不起一个公主。

    谁知道世事多变,后来虞皇后身亡,虞家覆灭,他被幽禁皇陵。

    等他五年后回宫,再听到殷慈光的消息时,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皇室的丑闻。

    殷承玉的目光落在殷慈光的脖颈上,那修长的脖颈被上袄的竖领遮挡的严严实实,但若有心去瞧,便会发现微微的凸起。

    那是男子才有的喉结。

    上一世他被幽禁皇陵,许多事都是后来回宫后才听说,其中最令他诧异的莫过于殷慈光了。

    ——殷慈光并不是大公主,而是大皇子。

    容嫔不知何故,竟然有意瞒住了殷慈光的身份,将他当做女孩儿养大。

    据说容嫔当年生产时年岁轻,胎像不稳,一度差点流产。后来好不容易将孩子生下来,自己伤了底子不能再生育,孩子也落下了先天不足的毛病。

    殷慈光自小到大身体都极差,几乎是日日汤药不离。若非必要,几乎不会现身于人前。就算偶尔出现,也总是低垂着头颅,一副恭顺模样。

    上一世容嫔去后,他没多久也跟着病死了。

    后来宫中嬷嬷替他整理尸身遗容时,发现了他生前掩藏的秘密,此事才报到了隆丰帝面前。

    隆丰帝对殷慈光母子本就没什么爱惜感情,乍闻此事更是震怒,一顿发落下去,母子二人甚至连皇家陵寝都没能入,草草下葬了事。

    殷承玉对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姐”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上一世更是直到他死,都未曾说过几句话。

    但大约是物伤其类,如今再看他,殷承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