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文举不答,只是目光炯炯的凝视着李征。
    他很明白李征的提议是什么。虽然财富重要,但此时若是做的不隐秘,走露了风声,他自然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末将觉得这个机会五五开,末将赌赵家在地窖中会有秘道通向别处,其人早就不在此地了!”
    李征被谢文举逼视之下,最后只能无奈的说道。
    “咱家今晚没有来过这里!只是李将军,你要想清楚后果。须知拿贼兵脏银与明夺他人产业可是后果完全不同的!”
    巨万的家财,可能的后患,谢文举在二者之间不断的天人交战,最后还是拿定了主意,决定不躺这次的浑水。
    “末将明白,若是赵家人在,自当以礼相待。”
    李征目前也不想造反,当然不会自己染上麻烦。
    谢文举点点头,便带着几个护卫远远退开,但却丝毫没有回府的意思。摆明就是想看看结局,也打着事态紧急可以及时处置的意思。当然,若是有白拿的银子,他也不打算放过。
    李征没有办法,只能在谢文举的监视之下命令士兵直接推倒矮墙,直接进入隔壁的院落。
    院墙一倒,数十官兵便直接进入院中,寻找几个可疑之处,便即奋力挖掘。
    不多时,一个黑幽幽的地窖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一个士兵拿着火把第一个便走了进去,不多时便快速回来禀报,里面发现了一处深的地窖,里面堆满了大银冬瓜!
    等确认了里面并无人之后,李征与谢文举便并行走了进去。
    李征这才明白那个士兵说大银冬瓜是什么意思,里面的冬瓜个个都有半人多大,一个起码也有两百余斤重。
    而且这些银冬瓜又打磨的极为光滑,很难有下手的地方。
    也难怪赵家人这般放心将银子放置于此,而不派人专门看管。
    这些银冬瓜就算有人摸到这里,等闲也别想顺畅的将东西带走。
    不过如今人力已经不成问题了,数十名官兵几人合力协作,完全不成问题。
    在军士们搬运银冬瓜之时,李征也没有闲着,打着一只火把,不断向前探索着。
    也不知道行了多久,这才在眼前出现一道台阶。
    台阶很窄,单人行走都有些困难,台阶尽头是一块已经有些发霉的木板,李征用力向上一抬,‘吱呀’一声,木板抬起,李征走了出来,这才发现竟然是一处民房的柴房处。
    走出院落,他发现这里竟然已经是西城墙脚下,走上十几步便能到达城梯处。
    出口处并没有血迹,这处破烂的小院也没有被毁坏的迹象,种种发现已经可以证实,赵家人估计在乱军席卷全城之前便已经安全的出了城。
    李征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的望族委实有忧患意识,只是他们没有将眼光用于正确的地方。
    他们家中的少量财富,若是拿出十分之一供养官军,民乱又怎么会燎原至此?
    此时的城外,也是火光点点,那是被挡在城外的缙绅之中的漏网之鱼们。
    此时听说官军收复泽州,便如同闻到血的鲨鱼,纷纷逆流而回。
    不过他们显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直接被守军按照禁城令而挡在城外。火光点点,便是他们露宿在城外的篝火。
    对于这些人,李征是毫不同情的。
    李征一行数人突然出现于这段城墙,也惊动到正来回巡逻的潞州营官兵,十数人顿时大踏步而进,口中大喊着口令。
    其中数个火铳手更是半蹲于地,若是口令回应不对,或者几人有动手的迹象,就会第一时间扣动板机。
    好在口令是李征下达的,并没有出现误击之事。
    答对口令后,再表明了身份,十几人顿时吓的跪下请罪。
    李征不可能难为这些忠勇的将士们,称自己只是巡哨至此,令他们各自执行自己的任务,便直接而去。

第213章 巧取豪夺
    繁忙的搜索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夜,才在拂晓之时宣布落幕。
    天亮之后,几乎熬了一夜只睡了半个时辰的谢文举,便在清晨时分便又一次带着几个心腹锦衣卫,不断的巡查着口供上所有地点,害怕会有遗漏之处。
    面对这种丝毫没有以土豪自居,一心扑在淘金大业上的谢文举,同样彻夜未眠的锦衣卫们,也不得不强撑着不断打架的眼皮,忠实的护卫在侧。
    精神极为亢奋的谢文举在这种精益求精心态中,终于于中午时分完成了他的核查工作。
    交待左右看好自己的银子后,这才直接倒在银箱上呼呼大睡。
    谢文举终于心满意足的睡了,但是李征却不能睡,谢文举要的只是银子,但李征要的却更多。
    无论银子,粮食还是布匹,盐巴,铁料甚至一切都用的到的东西,李征都不打算轻易放过。
    这也使得他的工作量大了数倍有余,目前的泽州城内,百姓和商贩已经逃亡过半,正是千载难逢的唯一机会。
    许多东西李征已经不准备带走了,原本李记商行在这次动乱中损失惨重,但短短一天内,就已经恢复如初。
    而且在物资储备上,更是达到了满负荷的程度。
    几个临时的仓库也被堆的满满当当,这一次是李征这一年多来,收获最大的一次。
    在战争中获利,才是他的军队发展的根本,一次收获直接便将之前的几次支出完全弥补了回来。
    这场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三日下午,当一切全部收拾停当之后,泽州城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
    心惊胆战回到泽州城的缙绅幸存者们,却是愕然的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穷光蛋。
    不仅家中浮财为之一空,甚至地契都全部消失不见,许多人闹到府衙时,却是惊奇的发现府衙中也是为之一空。
    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吏员衙役们也几乎为之一空,甚至连帮闲都十不存一。
    当军队拿出一大堆破铜烂铁让缙绅们检选各自失物后,所有人都愤怒了,这简直就是将他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
    至于乱军,之时估计已经到达潞州的各个矿洞中了,没个十年八年的时间,他们是见不着了。
    当他们吵着让军队归还各家被掳掠的钱财时,更是被粗鲁的军士直接给赶了出来。
    开玩笑,这些缴获可是有着他们三成的,哪能就这般还给这些平日喝人血的混帐们?
    当这些缙绅们要求监军给个说法时,监军则是冷笑一声,直接回复军队拿命来剿匪,所得缴获历来便归军队所有。
    这样的说法当然不会让缙绅们满意,已经气炸了肺的他们又一次找上知府衙门要求主持公道。
    可惜知府大人一心待罪,根本就没有心情也没有欲望为他们出头,尤其是得罪的对象还是,两个刚刚立下大功的对手。
    当地求告无门的缙绅们纷纷开始手书飞向京城的故旧,但是这种官兵迸害缙绅的案件,在越来越依重于武将的朝廷上,能够有多大作用先不提,就算有人出头,双方扯皮之下效率也会低的吓人。
    虽然知道这些缙绅已经开始状告自己,但李征却丝毫不害怕。
    毕竟泽州府先失陷于乱军之手,所有的事情都有人背锅,自己又十分神速的三天就平叛了乱军,有这战功,再加上谢文举的背书还有种种打点,这些受损的缙绅根本无足轻重。
    他目前的目光已经开始转移到地方上,因为他大规模抽调地方驻军,各地原本已经积累下的民怨,此时已经隐隐有爆发的趋势了。
    之前李征的方针是先纵容民乱,等乱民将缙绅们祸害一遍后,再收拾已经有了蜕变的流寇下手,既有功劳,又有钱粮可赚。
    但泽潞二州经过这两年的民乱摧残,缙绅阶层已经十去六七,剩下的都已经躲入雄城大府之中。
    尤其是已经安定了一年以久的潞州府城长治,这一年来搬来的缙绅已经多不胜数。
    李征可是从后世各路猴精猴精的大神纵横年代而来,当然不会没有这个眼光。
    靠着之前在长治府大肆购买房契,李征成功在潞州干上了后世一直没有能力干的房地产商,狠狠的割了一大波的韭菜。
    虽然各地赶来的缙绅们无不在背后咒骂,李征这个摆明坑你没商量的黑心地产商,但李征却毫不在意。
    各地的油水已经被撸的差不多了,若是再行刀兵,已经不是李征所愿了。
    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安定人心,否则刀兵一起,本来就人口不多的泽州势必更加的荒凉。
    在泽州城打开的第一天,各地驻地便开始返回驻地。
    这一躺差事委实太过于轻松,甚至大家什么都没干,但却人均至少拿到了五两银子。
    这种突然紧急召集,却又快速遣散各地的虎头蛇尾战事,本来应该是人人牢骚满腹的。但有了大把银两在手,全军上下没有一个有所报怨的,人人眉开眼笑的打道回府。
    不过单靠军事压力是不够的,毕竟无数已经破产还欠着官府一屁股债的百姓,不给他们一条活路,单靠威压是不成的。
    李征已经给这些百姓准备好了退路,他们可以向自己控制的田地流动成为佃户,或者进入他名下的矿洞中成为矿工。
    当然这都是靠这些百姓的自愿原则,若是他们非得选择在老家等死,李征当然也毫无办法。
    经过几轮残酷的洗牌,身为棋手的李征自然在其中占尽便宜。如今他明里暗里的产业已经十分庞大,需要的人手也是相当的多。
    容纳几万的百姓还不成问题,尤其是这一次泽州之行,更是让他的物资储备极为充足。
    至于那些兼并田地的缙绅们,李征这一招算是釜底抽薪,没有了人,他们要那么多的地根本就是无用的荒地。
    而且李征也不打算让这些缙绅们有苟延残喘的机会,若是这些缙绅们能够乖乖的将田地卖于当地驻军那就罢了。
    若是死抱着不放的,李征也会令他们明白,我过不了舒心生活,你也别想过什么安生日子!
    而目前一个刺头也是出现在李征眼前,那便是盘踞在阳城的李半城李老爷。
    这个神宗朝吏部员外郎致仕的李老爷,绝对是阳城一霸,自从其在朝中为官之后,家乡的田产便以雪崩似的速度不断的膨胀着!
    十数年间,便从默默无闻做到如今的阳城县大半田地姓李。
    若说这些田地都是他合法所得,那就是自欺欺人了。他积攒这么多田地的过程,到底有产生了多少家破人亡的孤儿寡母,有多少冤魂在哭泣,谁也说不清。
    因此动他李征毫无心理负担的,理由也很好找,这人随地吐痰,背后骂自己,大便完不洗手诸如等等,理由只要深入挖掘,那总会十分的充分。
    最重要的是,李征想要他的田地,最巧的是,李征也是和他一样,是喜欢巧取豪夺的人。

第215章 轻入
    李家堡。
    李家堡的气氛十分的凝重,数百庄丁都是恐惧的望着堡外那无边无迹的人流。
    流寇四面围堡,眼看大战在即,李员外也是大方的宣布,因为今年的流民肆虐,堡内佃户们的租子,可以延迟一年再上缴不迟。
    而且,李员外心慈人善,也是愿意将今年的佃子减去三成,让佃户们能够度过难关。
    当然,李老爷都已经损失不少了,那这次流寇犯堡之时,大家都要奋勇向前,多杀贼寇,就当为李老爷稍稍弥补一下巨大的损失。
    这条唯一的好消息,却是让堡内佃户们根本高兴不起来。
    堡外无数的流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