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默特人从一开始的策马相投,然后慢慢开始四散而逃,最后更是形成一个个规模不大的马贼团体,开始袭扰察哈尔人。
    这个转变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不到,速度快的令人咂舌。
    后院一乱之下,察哈尔人完全陷入了层出不穷的马贼漩窝之中,好不容易筹集来的粮草物资屡屡被毁,更是令性格自大又暴燥的林丹汗怒气直冲九重天。
    为了消灭这些马贼,只能加大对土默特人的剥削,而加大剥削则制造出来更多的马贼、
    虽然在表面上看,察哈尔人四处出击,消失一支又一支的马贼队伍,战果辉煌不说,而且还不断提升了他的威严。
    但事实上,林丹汗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大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草原上打的热闹非凡,李征这边也开始出现了状况。
    之前势穷的高迎祥部不得不翻越大山进入四川,但在四川晃荡了数月之后,又一次从四川杀入陕西,从阳平关奔向巩昌。
    洪承畴远在秦州抵御,大军来不及回防,闯营于是渡过两当,突袭占领了凤县,然后分兵两路:一路向汉中,抄小路进犯城固、洋县;一路由凤县奔向宝鸡、汧阳。
    这时在平利、洵阳间的贼兵有数万人,从四川进入西乡的有二三万人。进犯城固、洋县的贼兵又向东攻占了石泉、汉阴,会集在汉中、兴安,窥视商州和雒南。
    一时之间,整个陕西又乱成了一锅粥。
    更不妙的是,老回回并没有跟随高闯杀入陕西,而是趁隙突破四川官军防线,再一次杀入湖广腹心。
    另一路张献忠鬼使神差的避开了老恩客左良玉,自湖广西北直接突入了信阳府。
    沉寂还不足四个月的流寇又一次开始燎原,还是从三个方向同时起火,顿时将大明朝廷原本的注意力,从草原上拉回了现实。
    好在张献忠部,在信阳快速发展之下,开始膨胀起来。居然挥军数万,再次攻打襄阳城。
    在这里,他与他人生的克星左良玉第一次相见,场面上是出现了满天火花。
    张献忠不出意外的被左良玉按在地上疯狂的摩擦了,然后张姑娘来不及整理已经被撕的粉碎的衣衫,就这般狼狈的逃回信阳,开始专心在河南搞风搞雨。
    临危受命的左良玉果然不愧鬼眼候恂的赏识,立即率军南下,将正洋洋得意在恩施卫与岳州府肆虐的马回回等人敲的满头包,赶的急急如丧家之犬满地图的逃命。
    只用了三个月不到,革左五营的兵营便被左良玉剥了一层皮,折损过半的革左五营,狼狈窜入徐州境内,再不复之前的光辉。
    陕西方面,更是出现一位盖世狠人,受洪承畴压迫,高闯在陕南站不住脚,不得不一路向北流窜。
    在延州,高闯经历了人生的又一个低谷。
    数万人马被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物陈奇瑜,带着万余官军,通过一系列的騒操作,成功将其逼入一处山谷处,打了一个绝望的战役。
    延州一战,高闯不仅新拉的老乡伤亡惨重,就连一直小心保护着的老营也折损大半,真真正正的元气大伤!
    这一战也成全了陈奇瑜,大明朝廷第一次拿到了高闯的战旗,外加数个高闯心腹大将的头颅,这还不算,还有十数股在朝廷中有名号的流寇头目,也一并在内。
    这样辉煌的胜利,大明朝廷可谓从来没有经历过!
    再加上左良玉在湖广的精彩表演,更是一扫之前官军作战萎靡的现况,各路官军军心士气都提了起来,朝廷上下更是齐齐道贺称圣。
    如今高闯被压缩在陕西北部山区,洪承畴,陈奇瑜两路大军左右包夹,眼看就要覆灭在即。
    海内形势似乎一夜之间便即要好转了,无论崇祯皇帝还是朝廷文武百官,都在等待着陕西的最后捷报,等待着肆虐大明最大的一股流寇怆然伏诛的那一刻。
    崇祯皇帝心情极好,整个人都显得荣光焕发,平日三餐都是随便对付的他,今日午膳更是多加了两碗饭。
    不过崇祯皇帝的运气似乎已经用完了,还没等到晚上再多加一碗粥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便八百里加急送至了京城。
    一直在草原上征剿越来越多的马贼的林丹汗,竟然悍然出兵张家口,大肆抢掠物资,更是要求大明立即赐下市赏,而且还是要是平常年景的两倍!
    ‘啪!’
    这封奏章被崇祯皇帝怒不可遏的拍在御案之上,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239章 誓师出征
    所谓的市赏便是大明朝廷为了安抚北方的强敌,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
    每年定期开一次互市,与关外互通有无。
    虽然大明朝廷规定了数种战略物资在互市中的数量,但在吏治崩坏的崇祯朝,这条禁令完全就是名存实亡。
    每一次互市,关外的蒙古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巨量的物资。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交易获得必须品的蒙古人,就不会冒险通过刀箭去抢夺,毕竟那是会死人的。
    关外活着就不易了,面对着坚城利炮,和打了几百年也没分出高下的敌人死磕,只要还有其他选择,战争这手段就不是首要选项。
    但为了面子,从来都是蒙古人低头上书连续申请数次,大明朝廷才会顺着台阶下令互市。
    这种方法,蒙古人得了实惠,大明得了面子,双方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很愉快了。
    但林丹汗这种如同威逼的做法,却是直接伸手打脸了。
    崇祯皇帝还年轻,完全不能忍气吞声接受打脸这种耻辱,而自大惯了的大明朝廷文官集团们,更是不能接受这种侮辱。
    而且现下随着全国剿匪形势的大好,这些有了依仗的朝廷大员们腰杆子也直了许多。
    大明朝廷给林丹汗的回书措词是极严厉的,先谴责林丹汗这种背叛同盟的道德问题,更是以受害者的名义要求林丹汗给出解释和赔偿,否则就在大同与林丹汗来个全武行!
    而且大明朝廷还不是只说说而已,调兵的命令已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向山西。
    在几乎一致通过的情况下,在山西严防高闯窜入山西的虎大威与李征两部山西官兵便成了他们的打手。
    这两支最能打,而且距离最近的官军,也成了唯一的选择,而且还是最佳的选择。
    但收到回函的林丹汗则更是硬气,这位从来将面子放在第一位的家伙,绝对没有放低姿态的基因。将一众劝他暂时低头的心腹,统统臭骂一通后,也回了一封书信。
    在信中,他不仅再次要求互市,更是头铁的将市赏改为互市。
    而且信中更是推翻之前的要求,以平等的姿态要求大明朝廷从今日起放开边市,更是不得以任何理由关闭边市。
    最后更是赤果果的威胁大明朝廷,一旦不同意自己的要求,那边境自此之后,就再无宁日。
    他会先行消灭大明山西驻军,然后尽灭敢来援的所有明军援军,最后更会效仿先辈,跃马入关,来这南边的花花世界好好赏玩一番。
    尤其是最后那一句‘北京城下,朕将与大明皇帝会猎’,更是将满朝文武全部激怒了。
    先不说林丹汗有没有这个本事做到兵困北京,甚至他能不能过的了大同镇这一关都值得商榷。
    但这姿态却是放的极高,态度更是嚣张的令人恨不得直接拿鞋子抽他!
    这种狂妄的姿态真的很气人,尤其是对大明朝这些自视极高的文官们,那更是如同骑着头上拉屎一般的羞辱!
    这真是叔能忍,婶子也忍不了啊!你当你也是野猪皮啊,真当我堂堂大明无人了?就算野猪皮,也不敢说这种大言啊!
    无数愤怒的文官们,甚至连回应都不屑再回了。至于里面提出的互市,更是根本无从谈起。
    若非这些文官还自认为是君子,没有斩杀使者的习惯,那这名使者估计连点碎肉都别想出了京城!
    在逐退使者之后,无数加急的文书也如雪片一般涌向山西,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命令虎大威,李征二人,速速集结兵马,与大同镇共同破敌!
    当命令传达至山西时,已经是崇祯六年的十一月初了。
    李征二话不说就开始调集军队,说句心里话,这几年一直在打流寇,李征打内战已经打的有些厌烦了。
    对内作战之时,李征往往会手下留情,一直收敛着军队的兽性,并没有发挥出潞州军全部的战斗力。
    而这次是对外作战,李征的积极性那是创军以来最高的,不仅仅是国战,更重要的是,塞北的牛他是真的迫切需要啊!
    一直以来,困扰李征治下的问题很多,但最多的便是耕牛数量严重不足。
    同样一亩地,若是有耕牛,那可能节约数个成年男丁,而且效率还会高上许多。
    在泽潞二州,人拉耕田是主要的耕田手段,效率低下不说,人员的消耗更是极大。
    干这种体力活,吃的不足根本干不下来,粮食的消耗在这方面极大。若是有了牛,每年能够省下来的粮食数量,总合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今有了抢劫牛羊成海的游牧民族的机会,李征哪里会不把握住。
    谢文举此时却是喜忧交加,李征积极的备战姿态,令他这个监军最重要的督促工作过的十分惬意。
    但再一想到要去与塞外游牧民族争战,他却顿时觉得前途危险重重,两股都有些战栗了。
    不过这种场面,不是他害怕就可以不去的,因此他内心更希望李征拖拖拉拉,最好拖到林丹汗退出边墙才出兵才最安全。
    这个想法却不能胡乱的说出口,若是传到皇帝老儿耳中,甚至无须实锤,只要有这个风声,那他这脑袋可就要搬家了。
    但是无论谢文举如何暗示李征,李征却是一副完全听不懂的意思,甚至还弄得李征是觉得他嫌弃自己动作太慢,更加提升了筹措物资和集结兵员的速度。
    暗示了几次,谢文举也息了这份心思。
    只看李征那恨不得明日便出发的模样,就知道这坏东西肯定是听懂了自己的暗示,只是故意装作听不懂而已。
    对于李征这种战争狂人,谢文举完全想不明白。
    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对外作战,为何这李征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
    也许这就是古之名将的作风吧。
    想了半天想不通的谢文举,也只能将李征看成历朝历代那些名载史册的将军们了,似乎也只有这些人对于决战异族时,完全没有想过退缩吧。
    崇祯六年十一月十一,一个很光棍的日子。
    今日李征便要誓师出征,前往大同,与盘踞在那里丝毫没有挪动意思的林丹汗来一波正面刚团战。
    令谢文举郁闷的是,今日天气晴空万里,别说可以吹断旗帜的大风,就算平日里刮面如刀的微风也不见了踪影。
    抱着些许希望,但直到李征命令前军出发时,平地起雷震断旗杆的玄学事情依旧没有发生。
    当轮到中军开赴之时,谢文举也只能哭丧着脸,坐上轿子,向着未知的北方而去。

第二四零章 形势突变
    这一次李征集结了近五千兵马,另外还有新组建的炮兵营。
    但是还未等李征兵马走出潞州府,陕西境内的局势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崇祯六年十月,气温陡然降低。
    一夜之间,黄河便被封冻了起来。
    在延州苦苦支撑数月的高闯,连夜从冰冻的黄河逃出包围圈,直接窜入了山西汾阳府。
    已经在集结军队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