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夜之间,黄河便被封冻了起来。
    在延州苦苦支撑数月的高闯,连夜从冰冻的黄河逃出包围圈,直接窜入了山西汾阳府。
    已经在集结军队准备北上的虎大威,促不及防之下,顿时被高闯在背后敲了一记闷棍,汾阳府南边的大宁、吉州乡宁相继失守。
    等到虎大威恼羞成怒,全军调头南下之时,高闯早就带着数万复起的人马向南冲去。
    十数日后,河津,万泉等小城又相继被攻下,山西流民山匪相继来投,高闯声势复振。
    当消息传至潞州时,李征也顾不得北上了。
    眼看高闯又要一路推到泽州府了,李征只能恨恨的再次掉头南下,急行军赶向泽州坐镇。
    军队上下几乎都松了口气,监军谢文举甚至都快乐的哼起了小曲。
    能够不与塞外游牧民族打架,谢文举觉得安全顿时有了保障,整个人差点就要飘起来了。
    好在他还知道什么叫做政治正确,虽然心中窃喜,但面子上还是发出八百里加急文书。
    文书中,对于不能北上痛击林丹汗,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惋惜与愤怒!除了痛骂高闯贼心不死,祸害大了局面外,更是弹劾了不作为的陕西文武。
    这些不念圣恩的家伙们,明明已经围困住了流寇,却又不够警惕,放了这些流寇东窜,令得他谢文举报君报国之梦破碎,委实是大明的罪人,臣子的反面典型!
    就是这些废材大臣们的拖累,这才让他有负圣恩,不能督军向北,解圣天子之忧。
    这种能甩锅就甩锅的作风,对于谢文举来说,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行为,这数十年来,甩别人身上,被别人甩身上,可谓数不胜数,已经甩出境界来了。
    不过这锅也不是胡乱甩的,谢文举觉得自己甩的完全是理直气壮。自然都已经做好身死的准备了,陕西方面不拿来垫背,那还得了?
    李征完全没有心思做这种事,这一次高闯虽然远不比不上上次的声势,但自己也是基本抽空了泽潞二州的兵力。
    虽然各屯田地,民兵团练的训练始终没有停过,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李征也不敢随意起用这些团练。
    毕竟一个地方总兵下面都已经有数千兵力了,却还在地方上维持了一支数千上万人的团练,任谁都会对这总兵的动作产生一番联想了。
    这几日来,消息更是如同雨点一般的传来,临绮城在流寇数次攻击之下不克,高闯便向东攻向了闻喜城。
    这里是高闯数次肆虐之地了,无论地形还是民间,他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闻喜城两年内被连破了三次,防御力量更是差强人意。
    在高闯还未逼近,闻喜县令便先一步的弃城而逃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高闯再一次轻松拿下闻喜县,轻松的卷起大批的追随者,声势更强盛许多。
    在已经一片残破的闻喜,高闯并没有停留多久,便向东挺进至垣曲,立即分兵四处掳掠。
    垣曲距离泽州府已经是咫尺之遥,若是泽州府内潞州营主力还在,那上下都还能沉的住气,不会有什么慌乱。
    但如今潞州军主力向北挺进,泽州府内所有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两三千人,这其中大半还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卫所兵,这就让人安心不起来了。
    数日内,泽州府因为高闯的动向,一日三惊。
    到了十月底,李征带着五百骑兵火速出现在泽州城外,人心这才稍稍安定了少许。
    但是面对着数万随时可能扑来的高闯大军,泽州上下却觉得这数百兵力怕也济不得什么事。
    地方上的缙绅们,许多人更是将嫡系的子侄,先一步送去潞州府城长治。
    长治因为有李征这个黑心的地产商,房价一直维持着高位,但为了家族不被一锅端了,这个价钱还是可以咬着牙拿出来的。
    不过闻喜的闯军却是一连数日都没有东进的意思,反面疯狂的在地方上攻营拔寨,几乎将当地的缙绅大户全部扫荡一空。
    当十一月中,两千急行军而来的潞州军到达乌东岭,闯军依旧没有向这个方向进攻的意思。
    崇祯六年十一月底,当潞州军主力到达泽州城外,高闯却对于乌东岭这个伤心岭丝毫没有多看一眼。
    在虎大威大军滚滚而来之前,便先一步向南挺进,沿途不断扫荡各个坞堡城寨。
    在李征休整潞州军数日后,与虎大威一东一西夹击到来之前,先一步从白浪渡口踏着结冰的黄河,进入河南境内。
    汾阳府一片糜烂之下,李征与暴跳如雷的虎大威却只能在黄河边停下了脚步,无令越过自己防区,那可是造反的罪名。
    几日间河南府便处处狼烟,绳池城被流寇四面围困,不到数日便即告破,流寇前锋甚至再一次到达洛阳城下,整个河南府人心动荡难安,告急文书更是如同雪花一般飞向京城。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湖广的左良玉,因为之前极为亮眼的拳打张献忠,脚踏革左五营的功劳,刚刚因功升为总兵,可谓志得意满。
    但这人一旦开始飘了,就会迷失自己。
    当张献忠再次将脑袋探入湖广境内,已经开始有些骄狂的左良玉便即再次全军出动,准备好好宠幸一番张献忠。
    结果也毫不意外,面对左良玉之时,张献忠就根本没有在正面作战时赢过。
    这一次也不例外,接战数个时辰,八大王便成了八方逃。
    不过这个时候,情况却是稍稍有了些变化。在信阳和汝宁府,张献忠部上下都发了不少财,这次亡命逃窜之时,许多人都是恨不得爹妈多生两条腿。
    至于金银这些向外之物,更是逃跑的累赘,沿路被扔的遍地都是。
    追击的左军哪里能受的了这种满眼金光的诱惑,追击便成了哄抢,阵势和建制更是全部都全去了天外。
    张献忠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理,小心翼翼的带着还能控制的老营数千人来了一场逆袭。
    效果也极好,毫无建制的左军也开始满山放了羊,被败兵倒卷完全占不住脚的左良玉,便一路大败退回承天府。
    在收拢了残兵之后,左良玉还未喘口气,之前被追的满地图跑的革左五营,也嗷嗷叫着扑来趁乱报仇。
    一时间左良玉也只剩下凭坚城节节抵抗的份儿,被揍的脑袋嗡嗡响个不停的他,也只能哭喊着向京城求援。

第241章 这个人叫陈奇瑜
    山西、河南、湖广全部乱成一锅粥,大明朝廷如同当头挨了一棒,整个人都有些蒙圈了。
    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然后在朝堂上,便是永无休止的谩骂指责。
    这个时候,文官们全部选择性的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如何义愤填膺的支持山西军向北挺进,给林丹汗一个教训的慷慨陈词。
    御史们更是疯狂的弹劾温体仕为首的内阁,做事不瞻前顾后,只顾出眼前一口恶气,调动山西兵北上的决策。
    在这些事前猪一样的家伙眼中,动摇山西黄河防线,只为了北上出一口气的内阁,完全就是见小利忘大义的幼稚之徒,完全上不了台面。
    京中更是再一次流传‘猪瘟’一说,明里暗里影射温体仁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这种猖獗的反革命攻击,自然是惹怒了温体仁,这位爷本身就是整人的高手,对这种一有事就甩锅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是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一连数日,攻击御史最疯狂的家伙背后的大佬,数人被牵制出往日的旧案,无论是科举舞弊,还是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罪名怎么惊悚怎么来。
    一连数日,朝堂上根本没有拿出任何的对策。完全是一场疯狂的互相攻诘和两难,至于如何应对,则根本无人提起。
    在这两难混蛋中间的崇祯皇帝,则被这铺天盖地的相互攻诘完全陷了进去,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不过几日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却是碾转而来,硬生生将这场风波直接压了下去。
    十一月中,建奴出兵朵颜草原,大肆会盟了十数部蒙古部落,双方在朵颜草原上歃血为盟,共讨人憎鬼厌的林丹汗!
    近两万八旗骑兵,外加十数部蒙古骑兵,总兵力高达八万有余的庞大军队,开始滚滚向西开动。
    虽然这个情报上显示,后金伪汗皇太极盟誓共讨林丹汗,与大明无关。
    但是吃过崇祯二年末建奴大亏的大明朝廷,完全不敢轻易视之。万一再如崇祯二年那般,半路转向,再次攻入大明京畿,那就是祸事至矣!
    这个事关各位京城大佬们利益的消息,自然是将其他烦恼事情全部压了下来。
    许多人甚至不无庆幸的想到,若非前十几日争吵不休,万一周边的官军被派去南边增援,那如今京城是不是就要无兵可守了?
    为了避免自己京城周边的物产被破坏,朝堂上下倒是快速的形成统一意见,立即下令蓟府上下戒严,严密监视后金动向。
    更是八百里加急警告遵化、蓟州各地坚守城池,人在城在,后退者后果自负云云。
    不过眼下建奴入寇也只是可能而已,无论从面子上还是从成本上看,崇祯皇帝都否决了调集方圆五百里内的官军勤王的建议。
    只是从应天府将卢象升的天雄军调入京畿加强防卫,并勒令京畿地区戒严。
    在大明朝廷上下战战兢兢的等待中,消息不断的传来,后金联军并没有如同崇祯二年那般转而入关,而是大军越过朵颜草原,直接冲入张坝草原,已经开始与林丹汗东部的军队开始了战斗。
    而林丹汗的表现也一如即往的稳定,面对后金的挑战之时,他选择了战略性的转移,大军直接向北迁移,转移到漠北草原,试图通过瀚海沙漠,阻挡后金的兵锋。
    眼看着双方一逃一追,距离大明国境越来越远。
    松了一口气的大明朝廷,顿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部,刚刚才停火的弹劾再一次热烈起来,对于河南、湖广等地的军情,又一次选择性的失明。
    以御史为代表的东林党,从心底深处觉得,不将这些朝中奸佞全部清理掉,根本无法分心他顾。
    面对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东林党斗士。
    无论温体仁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全力应战,若是官职脑袋都没有了,操心那边的战局还有什么意义?
    在双方战火开始越发激烈之时,林丹汗的使者也再一次的出现在大明京城之中。
    这一次林丹汗再没了之前的狂妄,不仅言语间显得极为诚恳,而且态度也十分的谦卑。
    不仅历数双方盟好之前事,更是讲喻共抗大敌的唇齿道理。
    虽然正打的火热的大明朝廷,但是交战双方对于这个道理倒还算是很认同的。
    不过对于林丹汗要求提供的武器钱粮,大明朝廷上下几乎都是一个态度,我们可以在精神上支持大汗正义的事业,但是物资上,对不起,这些一丁点也没有。
    对于大明这种摆明站在一边看笑话的态度,使者不断的泣血哀求,直言之前的入寇,只是因为林丹汗钱粮吃紧,在数次求告无门,这才会有这种误会。
    蒙古骑兵不缺勇士,只是武器不如人,粮草更是吃急,这才屡战不胜。只要钱粮武器到位,林丹汗愿与后金一决生死,为大明扫除这心腹之患!
    崇祯皇帝毕竟还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听到有扫灭建奴的可能。虽然心中恼怒,但考虑到双方确实是同盟关系,还是觉得应当给予一些帮助。
    但他这个想法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