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诏书。
    追封曹文诏为镇远件,加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并命令有司为他立了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
    说实话,这份哀荣已经算是极尽优厚。
    但李征看完之后,却只是冷冷一笑。人死如灯灭,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曹文诏的儿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名头,看起来挺好,但实际上屁用也无。
    因这个这个职务并不是现职,而是一个虚衔。
    李征之所以如此清楚,那是因为他儿子也是有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名头,但每年的俸禄却是令人想骂娘。
    听起来每年数百两的俸禄挺不错的,但他娘的发的是大明的宝钞,没错,就是那些一文不值,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
    虽然李征知道这是大明财政危机的原因,但拿废纸糊弄人,还想别人有个屁的忠心。
    武人虽然没有文人圈子那么广大和复杂,但基本上的交流还是有的,只要有人得知了这一点,哪里还会有人能升的起为朝廷卖命的心思,不心寒就已经是比较忠心的了。
    大明末年,武将遍地汉奸的现象,完全就是大明朝廷自找的。
    毕竟武将没有地位就算了,没有尊严永远矮文官一头也可以忍受,但战死后子孙后代被人这般愚弄,那就忍无可忍了。
    不过李征并没有想为武将讨一个公道的想法,他还没有蠢到现在就与士大夫扳手腕。
    眼下他所观注的是,是另外一个极其重要之事。
    那便是曹文诏死后,大同镇已经空虚,卢象升马上就要来山西大同了。
    对于卢象升到来,李征其实并没有什么紧张的情绪,毕竟一直以来,两人合作的一向顺畅,卢象升也算这个时代文官中难得的还肯讲道理,肯倾听武将声音之人。
    不过他来之后,却是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事情,那便是虎大威被压爵之后,也被迁往大同守边。
    而他空出来的位置,朝堂之中让他出任的呼声一直很大。
    对此,李征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相反他从朝堂中几乎一面倒的提议声中,敏锐的嗅到一丝阴谋的气息。
    他实镇两府,治下生活的水深火热的缙绅们可没少弹劾于他,绝对已经给朝堂上的大佬留下不尊重士人,嚣张跋扈的印象。
    他可不相信,朝廷中的那些大佬会对他有丝毫的好感。
    只是镇守地域狭小,山多地少,更兼民风剽悍,又扼守三省要道的泽潞二州,估计文官们是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的。
    毕竟这两府之地不算什么,治下的百姓数量更是远低于周边的平阳府,沁州,汾州,根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但若是实镇一省,数府之地在手,这就已经隐隐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和地盘了,这让朝堂上的人怎么可能睡的了安稳觉?
    这种明显的抬他上位的事情,捧杀的意味似乎更加的明显一些。
    尤其是李征打听到杨嗣昌已经开始慢慢上位之后,李征更是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一股子阴谋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朝堂之上的事情,李征虽然担忧,但却也没有丝毫的办法。
    唯一可以做的,或许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力,以不变应万变。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李征是绝对不可能做岳飞的,甚至连曹文诏也不可能去做。
    若真是到了捧杀的那一步,李征绝对会二话不说给朝堂那帮子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322章 山西总兵
    崇祯九年三月十九,李征接到了京城来的天使的圣旨。
    不出意料,李征被任命为新任山西总兵,镇守山西,并且加封李征为奋武伯。
    对于出任山西总兵一职,李征没有觉得任何意外。
    毕竟如今山西虎大威元气大伤,又被调往大同镇守边,山西内几无可战之兵,让李征镇守山西已经成为必然。
    但是这一道加封伯爵的诏书,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所谓无功不受禄,这段时间他寸功未立,却突然被加官进爵,怎么看怎么有一股子不怀好意扑面而来。
    李征当然不会给那些文臣们什么把柄,对于加封自己伯爵的中旨,立即表示不敢拜领,并且当场写就一封奏章自陈。
    中旨这东西,是皇帝赏赐的,并不加用内阁附属,拒绝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而且这种明显是文臣们憋着坏主意的中旨,李征当然不可能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请辞虽然似乎是得罪了皇帝,但总好过把柄落于文臣之手,他可是深切知道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文臣们的厉害。
    若非如今的平阳府已经一片废墟,当地缙绅十不存一,他甚至连平阳府都不想去理会。
    那个地方平原宽广,没有任何险要之地可供扼守,更兼是流寇流窜河南,陕西的必经这地,完全就是珍上烫手山芋。
    在来回的公文纠缠之时,李征也是得到了一个令他叹息的消息。
    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三月初六日,后金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大明上下什么重视,但李征却是知道这是皇太极开始集权称帝的试探。
    接着不断的消息传来,后金开始陆续建立六部,设立前锋营,扩编乌真超哈营,收拢后金八旗各旗手中汉民,扩大汉八旗,并将汉八旗的指挥权挂在兵部名下的举措后,李征就明白,该来的还是注定要来的。
    崇祯九年(1636)四月十一日,后金国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次日,清太宗率百官祭太庙,尊奉父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祖父到始祖都尊奉为王。
    十天后,清太宗大封其臣属。其诸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及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封为王。
    这一日起,在大明的土地上,已经出现了两位皇帝,一南一北,满清正式成立集团公司,开始与庞大的明帝国集团公司完全撕破脸,不死不休。
    唯一与历史上不一样的是,皇太极比历史上的威信却是差了不少,崇祯七年在山西的一战大战看似不胜不败,但对于满清来说,没有掳掠到大批钱粮的战争,就是失败。
    这一仗虽然令皇太极战无不胜的神话破灭,但并没有对他的威信造成多大的动摇。
    只从他在代善与多尔衮联手抵制的情况下,依旧十分干脆利索的办了莽古尔泰就可以看出来,他在满清内部已经是一家独大,无可抗手。
    卢象升如今并没有出任宣大总督一职,他还远在安徽、河南到处追击着张献忠。
    令李征意外的是,洪承畴竟然再一次率领陕西官兵出陕压向河南,更奇怪的是,陕西兵竟然与之前在山西时作战的态度完全不同,军心士气都极为高昂,行军速度更是远远超过去年的最高水准。
    原本还觉得是洪承畴带兵真有一手,但仔细一想,李征也是明白过来。
    在残破的山西打仗,打赢了也没有任何的好处可拿,这一次出兵虽然远了一些。
    但作战区域都是南方富庶的土地,在这些地方刮地皮,可要远远强过在山西搜那仨核桃两枣的。
    不过这些与李征无关,李征可以想象的到,当洪承畴的奸诈与卢象升的勇猛结合在一起之时,所产生的威力将是何等之大。
    相信这股力量,绝对会给正在兴头上的流寇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训的。
    李征并没有收到调令,只是行文他固守山西,严禁流寇再次窜入山西。这个任务说轻不轻,说重不重。
    对于李征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好处更大于坏处。
    在接到自己出任一镇总兵的旨意后,李征便没有顾忌的开始了爆兵模式。
    大军数量直接从五六千的人数,一次性扩充一倍,数量高至一万三千左右。
    随着李征的高升,他麾下的将领也个个水涨船高。
    不仅仅参将多了四五个,首席大将李悦也喜气洋洋的升迁为副将,至于游击将军,更是多出来一大堆。
    李征没有兴趣去安徽和张献忠捉迷藏,他的目光已经锁定在了平阳府那无数的良田之上。
    尤其是解州,临晋,闻喜这块地方的连纤大田,更是令得垂涎三尺。
    这些地方可是流寇肆虐的重灾区,这几年城破的次数已经数都数不过来,田地中更是荒芜一片,估计想找到原主人都难。
    不过当李征委派吴雄才找上第一座城闻喜城,来到县衙找主薄商议圈定田亩之时,却是遭到了断然拒绝,令吴雄才意外的是,无论他如何塞钱还是明里暗里威胁,都是完全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无奈之下,吴雄才只能报告李征,等待着他来处理。
    对于这种不爱财的文官,李征也觉得来了兴趣,这年头竟然还有不爱财的文官,简直比大熊猫还要珍稀啊!
    就为了这份为官的清廉,李征二话不说就派人抄了他的家,在这位主薄声嘶力竭的咆哮声中,李征只是淡定的坐于县令大位上,翻阅着田亩黄册。
    当看到田亩黄册上,无数田地地契名字上都写着黄贯映的大名后,李征也是明白过来,为何自己找他圈地,他却摆出一副完全公事公办的嘴脸了。
    敢情这里的田产,这么多都在他的名下,自己来这里,是抢了这家伙的肥肉了。
    不过对付这种人,李征向来十分有心得。
    二话不说,便有专门的人士观摩了片刻黄主薄的墨宝,然后便直接开始帮他书写通寇的文书。
    写完之后,更是给黄冠映仔细打量了一番,看着他的脸色从惊讶变为愤怒,再到破口大骂。
    李征没有任何阻拦,气定神闲的掉头专业人士开始做旧,磨边,将一封封书信整理归类,半个时辰不到,十数封与流寇来往的信件便新鲜出炉。
    在黄贯映破口大骂再到苦苦哀求声中,一家十余口全部被拉出城外,以通寇罪全部处斩!
    消息很快便传至其他各县,吴雄才顿时发现,根本无需他上门,各县便纷纷送上无数良田帮助潞州军安置屯田……

第323章 破关入寇
    李征这种态度,摆明了就是强取豪夺。
    但在这乱世,这一套却是最有用的。李征不会傻到与他们理论,或者找什么证据来扳倒他们,因为对上明末这些伪君子们,这是策略注定必败的。
    乱世要的是刀,要的是杀伐果决,更重要的是要表明态度。
    当李征的态度很明显的摆在面前时,这些缙绅大户们便全部静悄悄了,甚至连出面讨情面的都没有,除了弹劾的书信不断向京城飞去以外,再没有了任何办法。
    对此,李征也早有准备,在行动之前便上书朝廷,言明开垦荒田以为军屯,为朝廷减轻粮饷压力。
    虽然朝廷这些年对于潞州军的粮饷供应,始终达到不李征所需要的百分之一,但这个说法自然是十分的政治正确。
    至于可能会出现的笔墨官司,李征并不是太在乎,如今他手底下,会摇笔杆子的正人君子数量已经不少了,完全不惧怕这种文墨对垒。
    在这个严重干旱的年代,就算没有赋税,在没有灌井和水渠的帮助下,田地基本上都是赔钱货。
    但再赔钱也是有人要的,不过当这些人伸出去的手,碰到刀子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缩了回去。
    更别说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