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鼎明-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李征大军行到辽州之时,李自成已经开始兵围洛阳,人数达到了空前的百万人,将整个洛阳围的水泄不通,河南府形势已经完全糜烂。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不好的消息还在后面,崇祯十年十一月底,已经出关的建奴大军却是再一次来了一个回马枪。
十一月二十七,两白旗与镶红旗一万五千人突然再次入关,同来的蒙古人虽然少了大半,但也有万余骑,一时间遵化诸城再次全部戒严。
但是在镶黄旗和正蓝旗押送物资丁口回辽东之后,完全没了制约的满清大军,已经是无可抵御。
三河,香河,武清数城连续陷落,大明朝廷再次为他们的不作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满清大军在京畿并没有停留,这里本来就已经洗劫过了,油水并不大。
在高速杀入河间府后,便直接越过已经是一片废墟的河间府,突然破入山东省内。
在山东他们终于如同老鼠掉进了米缸,山东在北方诸省中算是极为富庶的,虽然经过孔有德之乱,但数年时间后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这次在有精确的地图和向导之后,满清大军更是如入无人之境。
山东总兵刘泽清部根本不堪一击,一战未打便即逃入济南城,放任满清大军在山东大地上到处肆虐。
没有李征在,满清大军根本毫无顾忌,大肆分兵四出。
东昌府、济南府、青州府三府,一时间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第411章 完全不一样
满清大军行动很快,十一月底来了个回马枪。
十二月初,便即横跨近千里的距离,杀入了山东境内,完全就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
山东地方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就连最基本的坚壁清野也根本没有,别说本来就没有多少自保能力的村镇,就连城池也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三府之中,不足十天便即陷落十数城,至于村镇,则根本就没有任何剩下的存在。
这一次,受了一肚子窝囊气的满清大军,完全是将这股怨气撒在了山东百姓头上,无论是谁遇到了他们,就只有钱粮尽没,全家就死一个下场。
半个月不到,除了个别城池地方官员应变及时,又有足够的能力和手腕动员全城守城,这才保得城池不失之外,其他城池基本上都全部陷落。
并非满清大军突然之间攻城能力大大提升,而是城中本就潜伏着众多的细作。许多都是天启年间浮海而来的辽东人,这些人向来被当地人鄙夷和不公正对待,本就满腹怨言。
尤其是孔有德作乱后,就算当年是参加剿灭孔有德乱兵的辽东人,也是被当地人以有色目光对待,这些年的积怨下来,报复起来那完全就是天翻地覆。
当满清大军汇师于济南之时,他们的人数已经庞大了一倍有余,大半都是当年留在这里的辽东难民,不过他们此时已经成了满清汉八旗的一员,成了这里所有汉人的敌人。
因为兵部尚书杨嗣昌误判德州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地,传令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于是造成济南防守极为空虚,除了刘泽清带来的八千余人,只有乡兵和莱州援兵1200人相助守城。
这时清军绕开德州,经临清,渡会通河,直插济南城下。
清军围城近月,明军拒城而战。
正月初二,城破巷战死者无数。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被俘。随后,清军屠济南,尸积十三余万。
崇祯十一年正月十七,在济南与满城尸首一起过了一个大年后,睿亲王多尔衮终于将济南城全部搜刮一空,率军饱掠后北返,放讪赶紧来收降自己。
崇祯十年完全就是流寇的末日之年,在兵精粮足的官军面前,看似声势浩大的流寇完全就是一个可怜的鼻涕虫。
杨嗣昌也许有一万个奸臣的理由,但将所有剿饷尽数发放而下,本人一概不取的态度下,已经是大明难得的忠贞之臣了。
也因为他后方的鼎力支持,明军在吃饱穿暖之下,战斗力可以说是崇祯末年时的巅峰之时。
若是崇祯皇帝之后不是不断犯混,只选择最错的选项,哪怕只在关键之事上选择一次正确的选项,那大明这一茬的流寇大亨,基本上都可以绝于崇祯十年了。
只是李征的出现,完全将这一形势弄的稀烂,四正六隅还未开始,就已经被李征四面出击给撕的到处都是大洞。
因为李征位置特殊,将各路官军的联系完全隔绝,根本做不到相互配合。而崇祯鲁莽的征讨李征的旨意,更是将官军原本收拾流寇的两大主力,害的一个被打残,一个被打的龟缩城中不出,各路流寇这才能够极为潇洒的四处游荡。
满清方面也因为李征在崇祯七年的表现,令皇太极不仅在满清中的威信一直不能达到历史中的高度,而且因为收获并不多,更是令满清这两年过的都有些紧巴巴的。
在没有足够的物资收买人心之下,皇太极崇祯七年强行收拾莽古尔泰的后遗症也开始渐渐出现。虽然如今大家只是颇有些怨言,还根本没有到群起反对的层次。
但皇太极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之人,当然不可能放任这种情绪不断的扩张。既然无法在内部节流,那对外开源便是唯一的选择。
只是崇祯九年的立国之战,虽然胜的酣畅淋漓,但是毕竟时间太短,不仅给人一种占便宜就跑的印象,更是因为所获钱粮数量委实太小。
若是山西那几家大商行若是还在,那满清将根本无用的金银交换各类物资之后,倒是可以让内部资源十分的充沛,也可以将所有的议论声压下,只要人人都有利益可得,那就不愁人心不附。
但山西的皇商们更是被李征收拾了大半,没死的要么逃的远远的,要么就是没什么能耐的,根本就无法象之前那般,通过贸易源源不断的为大清补充粮草铁料等战略物资。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内部物资短缺也远比历史上要来的更加快速一些,崇祯九年的物资眼看就要消耗一空,内部补充的物资完全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之后。
为了维护自己在满清中的超然地位,皇太极必然要找一个立威和攫夺的对象,而大明这个软柿子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满清为何比历史上提前一年出兵的原因,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意思。
李征几次令满清受挫,不断累积下来之后,满清内部的矛盾就会比历史上更快的爆发出来,这完全不是人力所能够压制下来的。
同样改变的还有其他的人,没有充足粮饷供应的洪承畴只能坐困愁城,却毫无办法。
孙传庭更是因为没有粮饷,无法扩编军队,也只能在洪承畴手下领着一军,完全没有他单独发挥作用的机会。
卢象升更是连四正六隅计划都没有赶上,便即在满清入寇之中壮烈殉国,所部天雄军也为之四散。
其他流寇的日子过的也还算凑和,左良玉这个没有狠人在旁,就只会磨洋工的家伙,更不可能独自赔上老本为大明火中取栗,而张献忠小日子过的依旧悠闲,虽然地盘没有,但全国各地到处旅游却是根本不考虑门票问题。
尤其是李自成,更是比他历史上提前五年开始围攻洛阳,而罗汝才提前五年与他汇合,更是令他声威大震。
这一系列的变化,完全就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出现,将一切都开始改写了。
虽然历史的巨轮努力的自我更正回自己应的轨迹,试图走上原本的道路。
譬如觉得还没抢够,趁与潞州军谈和之后来一记回马枪的多尔衮,如历史上一样再次抢掳了山东,但是无论形势还是方法,都和历史上完全的不一样了。
第412章 洛阳城破
洛阳城下。
洛阳攻城战已经进行了月余,却依旧进行着,大批大批的青壮,刚刚扔下锄头,便又一次拿起钢刀,为了一口吃食,呐喊着向洛阳城冲击而去。
李自成不比李征,他有着充足的人手,而且他也不是很心疼这些炮灰们的生命。
说直白点,李自成并没有那么远的战略眼光,不会去考虑拿下洛阳之后,还有多少百姓能够为他种田纳粮,他如今唯一的目标便是拿下洛阳,还有其中数之不尽的粮仓和财富。
李岩不比李自成的短视,但是对于这种情况却也没有多少可说的。
拿不下洛阳,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他在痛惜之余,也只能自我安慰,这是成大事前必须的牺牲。
不过李岩也不是什么事也不做,他的五千杞县子弟兵,并没有投入到这种拿人命填城的勾当之中,他一直不断的对这些子弟兵进行着训练,就算损耗极大,却也在所不惜。
通过李征的起家史,李岩也明白一个道理,兵贵精不贵多。
杂兵太多,除了消耗粮食之外,也只有充当炮灰填沟的作用了。
不过练兵需要的钱粮数目委实太过于大了,李岩本部每日支取的粮食数量,更是令得所有闯营将领都有些坐不住了。
近一个月来,五千人的兵马,所需的粮食数量已经超过一万石,平均每人每月两石上下,每人每天平均三斤向上。
无论怎么说,这样的供应也是极为奢侈的,甚至比之闯军老营都要奢侈许多了。
这也顿时引起闯营上下的诸多不满,十数日来前来找李自成抱怨之人,都已经快要将李自成大帐的门帘给掀烂了。
好在李自成却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仅始终坚定不移的支持着李岩的练兵,还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李岩拜为制将军,这可是与为李自成杀妻杀子誓死相随的刘宗敏等人一个级别的存在,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决心。
这些还不够,李自成甚至还千方百计的寻到一些山西走私商,从他们的手中买到了众多的火器,全部送入了李岩的新军之中,殷切的希望他能够训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火铳营。
这些火铳无一不是贵的令人咋舌,老式的火绳枪,在潞州军中已经淘汰不用的货色,在这里也是二十两一杆,至于新式燧发枪,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两一杆!
好在李闯手中有的是银子,而且银子在他们抢劫的序列中,一向是排在最后,重要性远远不及粮食布帛和铁料!
大明这个时代,基本上所有物资都掌握在官绅手中,流寇就算有银子,也找不到可以花的地方。
银子这东西饿不能吃,饥不能喝,打仗更是官军拼命抢夺的东西,除了占地方和惹麻烦,完全没有其他的任何价值。
因此无论走私商定的价位有多高,李自成都是眼睛也不眨一下,全部收购而回。
在与李征的潞州军交战数次之后,李自成对于火铳的威力也是历历在目,心中一直对组建一支火铳营念念不忘,千方百计的找寻火铳,一杆都不愿意错过。
至于将火铳营交于李岩统领,除了显示他的大度和胸襟之外,也是效仿古人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只要人材肯投诚而来,他就不吝于官职钱财,还有充足的信任!
在李自成这般推心置腹的重用下,李岩也散去了最后一丝犹豫,完全的将全身心投入到造反这个极有前途的职业当中,决心辅佐闯王做出一番事业来。
洛阳战虽然伤亡惨重,但在百万人中,挑选出合格的青壮数量却也极为惊人,达到了近四十万人!
毕竟在这个狗娘养的时代,能够坚持活下来的,无一不是身体康健而且身体素质极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