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鼎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秦王这一次也确实给李征帮了大忙,虽然陕西连年灾荒,更是经过无数兵祸,但是一直处于明军核心保护圈内的秦王,积蓄是极为丰厚的。
只是秦王交代出来的钱粮,就已经足够李征在陕西组建十万大军数年所需,看在这些钱粮的份上,李征并不打算把事作绝。
不过不杀人,废掉他的王爵却是必须之事,一来可以给下面追随的官兵一个交代,第二也是表明了他与大明彻底的翻脸的态度,给所有人一个明确的姿态。
洪承畴李征也没有斩杀,而是令人将之软禁起来。
虽然这家伙在历史上是汉奸中的大佬,满清能够快速的灭亡南明,他在其中起的作用起码超过七成。
不过如今的他还没有去做这些事情,李征也早过了义气用事的年龄段,这种老狐狸是足够聪明的,可以说如今在潞州府内还无人可以及的上他。
若是将来形势分明,李征也不愁他不为自己效力,毕竟汉奸都敢做的人,做一个新朝元老还有什么心理障碍可言的?
唯一令李征觉得遗憾的是,哪怕是全城搜捕,也没有拿到孙传庭。这个大明的死忠份子,就如同卢象升一般,一日不见到他的尸体,李征就得一日为之忧心。
西安城的收尾工作很是繁杂,那些入城的降兵所造成的破坏委实太大了,城中缙绅富户十不存一,作为整体家族存在的,更是一个也找不到。
好在血淋淋的人头,让这些降兵知道什么叫做军纪,杀人时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纵火,否则的话,这西安城只怕就会成为一片废墟。
乱世之中,与后世的虹收效应一样,省会城市驻扎着最多,最精锐的军队,也将全省的富户,大缙绅大地主全部吸收而来,西安城一破,得到的东西完全是出乎李征的预料。
甚至李征都想不到,已经残破成这般模样的陕西,居然还聚敛着如此众多的财富。
上千万两的银子就不好了,单单乱世之中价比黄金的粮食,就有近百万石,其他古玩字画玉器之类更是多的数不清楚,其中一些肯定会被没有眼力的乱兵给祸祸了,但是聚拢在一起之时,还是令李征都有些为之眼花。
三日的抢劫,除了官府衙门与秦王府外,整个西安城北城基本上成了一片废墟外加蜂窝。
无数勤勤恳恳搜刮钱粮的降兵,直接将整个北城地面刨的如同蜂窝煤一般,大地上处处都是被挖掘的地面,无数的地窖与秘室也被一个个的掀开,西安权贵们数百年来的积蓄,完全成了降兵们的盛宴!
李征算是开了眼界,明白为何民间有言,贼过如梳,兵过如锑的言语了。
作为国家暴力机器,一旦失去控制,造成的危害绝对要比贼寇在更大。
因为贼寇抢劫时还担心有官兵前来围剿,因此并不敢用最浪费时间的地毯式的搜索。但官兵他们是合法的名义去抢劫的,根本不担心被人收拾的后果,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努力将最后一个铜板也抄入口袋!
不过李征并不眼红,因为他早就定也三七分成的协议,这些降兵无论抄到多少,他都会拿大头,三成收获给他们看似不少,但是他们既出命又出力之时,这点钱粮并不算多。
三天后,恋恋不舍的降兵们也不得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北城权贵区,因为李征给他们的时间已经到了。
这三天内,李征也没有闲着,西安城下,他便直接传缴全陕,要求他们献城归顺。
三天后,李悦率领五千潞州军步军,降兵一万,向南攻伐而去。
李开远带着潞州军骑兵外加降兵两万,向北进逼宁夏、甘肃。
不过最忙的却是李开莫,在紧张统计缴获物资,镇压一些不配合三七分成的降军等待工作,已经有些焦头烂额。
三日之内,临近无数州县送来的无数降表更是直接将他给淹没了。
若非这次准备充足,从山西调来大批学院文学生帮忙,估计他连合眼的机会都没有。
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着,李征却是坐不住了,随风谍报无数警情陆续而来,大同镇已经开始不稳!
第424章 三攻开封
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李征带着近卫营渡过黄河进入平阳府。
陆续的情报不断到来,大同镇此次并没有入晋的打算,而是不断的调兵遣将,向西增兵,似乎有对榆林动手的趋势。
对此,李征却是松了口气,姜家在榆林经营百年之久,可谓根深固蒂。大家同为明军,战力半斤八两,短时间内谁也不可能耐何的了谁。
只要西安方面派出一两千潞州军,再派一些收编重组的降兵助战,大同军的攻势就根本无需多操心。
不过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在陕西组建一支嫡系军队,完全按照潞州军的模式建立,毕竟如今的潞州军是客军,让他们长时间驻扎在家乡之外,难免会令他们有思乡之情。
若是将他们的家眷也一并迁出,山西如今的格局顿时会被大动干戈,星散各府的家眷如何迁出,田产收入如何估算,如何将他们运达数百里外,完全就是一个超大工程,太过于劳民伤财。
除了大同这个烦恼事之外,李自成也是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在李征回返平阳府后,李闯的消息也不断传来,李闯第二次攻开封依旧是铩羽而归。
不同于第一次,这一次不仅仅是依靠开封府的力量,还有湖广的援军到达。
左良玉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也许是之前打李自成太过于容易,令左良玉起了立功的心思,竟然不远千里来中原肆混。
但在尉氏县一战,左良玉顿时有些怀疑人生了,统领的数万大军与李自成、罗汝才联军大战了足足七日,却是各有胜负,根本没有他预想中的摧枯拉朽的场首发
近一年来,通过严酷的战场淘汰法则,李自成很是锻炼出来一批锐兵,这些人不仅有战场搏杀经验,更有敢上战场的胆量。
更因为这一年来,打的大多都是顺风仗,虽然训练几乎为零,但是凭着一股子血气与士气,却是与左良玉的数万大军打了个五五开,丝毫不落下风。
等到李岩部从洛阳增援而来之后,左良玉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李央部训练尚短,尤其是火铳营更是成立不足月余,但是左良玉的兵也不是久经训练之辈。
在似模似样的火铳齐射之后,左军直接原地崩溃,左良玉更是极为干脆,眼见事不可为,便十分熟练的扔了将旗,带着自己的家丁,只管打马向南狂奔。
李自成双眼发红的追击了数十里,左军遗尸数十里,血染大地,总算是出了胸口多年的一股郁气。
不过此战虽与左良玉打了个五五开,但李自成所部也是元气大伤,开封之战只是围了十数天便因为粮草接济困难草草收军,重返洛阳休养生息。
这一仗李自成也终于收到了政治资本,那便是河南府开封府周边州县,都开始对形势绝望,一些胆子大的地方官员,已经开始与李自成偷偷摸摸的进行着接触,试探着闯营对他们的观感。
好在闯营之中有李岩、牛金星这些文人们加入,也让闯营从之前对大明官员态度从死路一条,开始有了投降免死的转变。
在李岩与牛金星的策划下,开封府距离洛阳府最近的荥阳城第一个开门纳降,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家伙立即得到了闯营的极大优待,不仅安然无事,更是直接被闯营提拔为自家的开封府知府。
虽然眼下这个开封府知府只掌管荥阳这一县,但是却是给其他文官们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半个月之内,开封府黄河以北的原武,阳武,封丘三县相继递上降表,黄河以南的密县、新郑,禹州都先后表示臣服。
虽然这些臣服投降都是秘而不宣的,但是李闯集团却是十分慷慨的答应他们不得已的苦衷,并且同意他们大军到达之后再公开易帜的想法。
唯一困难的是,是说服闯营内部这些脑袋里面全部装着浆糊的武夫们,为了让他们明白虚以委蛇是政治的基本手段的这种常识,就让李岩等为数不多的文人们差点抓狂。
好在自己不懂,但是却十分懂得相信别人的李自成,最后拍板将这些伤脑筋的事情交给文官们后,这些闯营的文武才不约而同的都松了口气。
鉴于山西李征如今大军远征西北的难得机会,在重新整编休整后,李自成也开始着手准备第三次攻打开封的事宜。
对此,闯营上下文武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尤其是明白时日无多,完全在与山西的李征赛跑的李岩,更是急不可耐的不断催促李闯进兵。
如今最具威胁的湖广左良玉已经兵败而回,河南各地官军完全无力,周边各省更是被建奴折腾的百弊从生,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断然不能容忍有任何的闪失!
只有拿下开封,整个河南才算成为一体,只要开封一下,整个河南完全可以传缴而定。
就算零星不从者,大军一到也只有成为齑粉的下场。
山东如今饱受肆虐,山东官兵已经不仅仅是伤筋动骨了,而是直接元气大伤,一年之内根本别想恢复到崇祯十年前的状况。
若是开封城拿下的时间足够短,甚至可以顺势入山东,荡平官兵还余下的残兵败将,将山东也裹囊于怀,那闯军必定会声势大涨。进退余地更加巨大,再不似如今旦夕可灭的窘状。
在闯营文武以及统帅上下一心,都誓取开封的背景下,各项物资准备工作进展极快,而地方秩序的好转,也为闯营进军提供了方便。
一些年久失修的道路,已经开始陆续维护,大军通过的难度极高的地区,也开始有民夫在有饭吃的诱惑下不断的修葺之中。
这一切统计到李自成手中时,就变成了极为清晰的事实,那便是距离他第一次从洛阳到开封的时间,竟然缩短了十天上下!
更可喜的是,他当初拍板任由李岩等操持的招降,也收到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不仅仅是之前暗中要求投靠的城池纷纷在大军到来之时开门出降,并提供粮草辎重,一些没有联系的县城,也在闯军到来之时,开城投降,这一路上,闯军顺风顺水,更是耳聪目明,方圆数十里任何风吹草动,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齐占的情况下,李自成再次兵临开封城下,大军四出,逼迫开封周边城池选边。
仅仅只有半月时间,开封府便成了一座孤城,城外,便是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李闯大军……
第425章 甘肃五镇
在开封城遭遇第三次攻击之时,大明朝廷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压抑气氛之中。
各地送来的消息就没有一件是好的,要么出现灾害,要么就是被人兵临城下。
山东之事刚刚了结,满清大军于三月中旬才彻底消失在边墙之外。
但陕西剧变却是让大明朝廷上各位大佬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开封府最强力的援军却是被闯营彻底击溃,遁逃回湖广的左良玉,更是纵兵掳掠当地,在朝廷责罚还未被讨论出来之前,便席卷起十数万的人马。
这个消息传来后,所有怒发冲冠要求皇帝重罚甚至斩杀左良玉这个败军之将的声音,全部消失无踪。
有些尴尬的文武大佬们突然对天地灾害造成的百姓困苦上了心,一连数日都是不断的哭求皇帝开放内帑,赈济各地的灾民。
至于左良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