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他并不怕消耗战,对于关宁军这些城老鼠,他自信就算围也能将他们一个个围死,饿死。
    虽然崇祯十年入寇,八旗损失不小,但是在充足的钱粮和掳掠而来的无数包衣帮衬下,通过赏赐下无数阿哈将大量满人从劳作中解脱出来后,大量无甲旗丁入军,然后少量抬旗已经驯服的汉八旗之后,却也将这个缺口给填了起来。
    这样的抬旗自然不可能长久进行,否则满清的根基就会动摇,但皇太极也不是没有其他准备。
    在满清妇人无法为族群瞬间带来无数新生命之前,一年来皇太极不断的向北入山搜捕生女真,在充足的人手操作之下,生女真的捕捉数量不断升高,大量生女真被补入战斗部队,也极大的充实着满八旗单薄的人口数量。
    经过一年多的恢复休养,满八旗实力不仅完全恢复了战前的数量,在质量上因为众多生女真的加入,反而更加强大了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虽然人在盛京,但是对关内的局势却是从来没有忽略过,在关内李征与李自成飞快崛起之后,他更是生出一种事不我待的紧迫感。
    崇祯十二年九月,皇太极在盛京祭天告祖,誓师起兵伐明,尽起满蒙汉大军一十三万,数路齐举,大举围攻锦州。
    锦州的祖大寿这一次再也当不了他的飞将军了,逃无可逃的他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咬牙坚持近两年,而是在谈妥投降后的待遇之后便即直接献城投降。
    当皇太极的大军来到大明关内最后一座关隘之时,山海关新任总兵吴三桂却是将他的脚步挡了下来。
    山海关作为万里长城第一关,这些年又因为满清大军的威胁,数十年来关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修茸,可谓坚固异常。
    如今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借口,吴三桂也就没有历史上那般痛快的答应投降,而是选择了抵抗。
    他的抵抗并不是为了大明,更不是为了关内争雄的两强,李自成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投诚。
    在他看来,李自成这种靠流寇劫掠为生的流寇,根本就上不了台面,更不可能成为新朝之主,绝对不是他能够投降的人选。
    至于李征,倒是有新朝气象,制度严谨而且人材济济,更重要的是,李征大军可是唯一一支连败满清大军的军队,还是同文同种的汉人军队。
    无论哪方面考虑,投降李征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但唯一的缺陷便是他距离李征距离实在太远,潞州军的触角如今只是探到宣府境内,距离山海关还有千里之遥,中间更是隔着京畿地区,根本无法为他后盾。
    他如今之所以抵抗满清大军,完全是为了投降满清。
    这看似矛盾,事实上却是一点也不矛盾。
    他不需要击败满清大军,只要让满清大军明白,只要他肯抵抗,满清大军想要越过山海关,就得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代价足以令满清方面肉痛!
    事实上,皇太极在试探了几次攻击之后,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坚固的山海雄关前,只要关上的明军还有战斗的意志,他就极难强行突破而过。
    手握数千家丁,还有两三万普通明军的吴三桂,只要他还想抵抗,皇太极就不可能逾关而过。
    山海关可不是锦州,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四面围攻,吴三桂的粮道他更是无法切断,依山傍水的山海关,更是他无法靠围困能够解决的。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皇太极反而不着急了。
    因为他沉静下来思考之后,也想明白了一个问题,那便是谁想占据大明京城,就极有可能成为全天下的众矢之的,这也不是他想要的。
    皇太极在派人向吴三桂以平南伯招降之后,双方开始漫天要价,着地还钱的使者来往之后。
    满清大军留下万余停在了山海关外,大部开始撤向锦州,大肆从后方迁丁锦州、宁远,一副准备屯田种地,长期耗在这儿的架势。

第443章 变故
    崇祯十二年底,是一个极为诡异的一年。
    大明,关宁军,李征集团,李自成集团,满清集团,围绕着京畿山海关开始一种静态的对峙场面。
    李征大军云集于宣大二府,前锋抢占京城顺天府美峪关,保定府紫荆关,距离京城已经不足百里,对京畿虎视眈眈,却是从不向前踏出一步。
    李自成动作稍微温柔了一些,一统河南、安徽、山东之后,大军大举进入大名府,顺德府真定府,河间府,只是步步向南向北蚕食而来,从两个方向对京城形成威胁,其前锋已经夺下天津卫,距离京城尚有两百余里。
    满清大军则继续与吴三桂纠缠着,对于吴三桂要求的亲王爵位则是态度暧昧,始终不肯松口答应。
    这并不是满清舍不得一个傀儡般的王爵,这种王爵满清有不少,三顺王就是这样的,虽然他们都是名义上的王爷,但是在满清内部根本就没有多少话语权。
    毕竟那些人都势穷而投,本身又没有多少嫡系人马,还是顺字开头的王爵,根本无人会在意他们。
    但是吴三桂这并不一样,他手握重兵,就算满清想要动他也是会掂量一下利弊,他只要一获得王爵,虽说与满清王爷们还达不到一个级别,但是却也是极为重量级的人物。
    更别说吴三桂可不是孤家寡人,关宁军还有其他的军头,他们若是有了一个核心人物,团结在一起的话,这股政治力量也是非同小可。
    毕竟南边大明京城还有关宁军数万人马,目前为止只有祖大寿与吴三桂在关宁军说话声音最大,若是以祖大寿例,封吴三桂一个公爵,剩下的小鱼小虾,一个伯爵就足以打发,满满倒也无所谓。
    但是若是给吴三桂封王了,那下面的关宁将领们还不知道会多出多少个公爵,一旦抱成团,那就更加难以收拾。
    若是吴三佳只是一个公爵,那随便找个理由,再多提拔几个关宁军将领为公爵,那就可以很轻松让整个关宁军成为一盘散沙,再不可能变为影响极大的政治团体。
    更重要的是满清内部的公爵都不多,一下子让这么多手下败将位置高在自己人之上,满清内部肯定会有无数不服气之人。
    皇太极是一个懂得隐忍的人,从他当政之初,可以容忍三个人与自己平起平坐数年,更一直等到稳操胜眷,还忍耐着拉一个打一个,直到有压倒性优势,这才真正露出獠牙就可以看的出来。
    他明白现在的局势谁先出头,谁就会遭到各个方面同时的打击,因此对于吴三桂不断的讨价还价,皇太极反而更加从容的不断应付,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战略局面。
    吴三桂与皇太极不断的打嘴炮之时,李征与李自成也不断的交流着。
    这个时代的李自成没有前世那般的激进,并不是他的性子改了,而是身边有一个李征这般强悍的存在,让他没有任何激进的可能。
    李自成刚刚占领大片的领土,正处于急需时间来消化的阶段,因此对于李征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调动,那是极为敏感的。
    虽然看着李征动员军队的方向是宣大二府,并不是对着闯营大本营洛阳,但是李自成依旧不敢有丝毫掉以轻心。
    因为他如今正是最脆弱之时,本来就不多的军队还被分散在三省镇压地方反抗势力,无论哪个方向,李自成都挡不住李征的雷霆一击,说不定战事一起,就会形成连锁反应,落得一个不断崩塌的局面。
    因此,从洛阳出发至大同的使者络绎不绝,在不断的陈述李自成坚决遵守盟约的同时,也在探听山西方向的意向。
    不过李征并没有撕破协议的打算,事实上他对目前的局势也有些捉摸不透了,心中也在犹豫在该如何行动。
    满清止步于山海关,这个变故令李征有些措手不及,原本在他盘算中,无论李自成还是满清,都不会在势如破竹之时止住脚步。
    李自成有的是机会北上拿下京城皇袍加身的机会,但是他却生生的止住脚步,只是满足于蚕食向北,主力始终停留在洛阳保定天津一线,死活不肯向西北再进一步。
    而皇太极明显就是另外一只老狐狸了,山海关虽固,但却根本挡不住他,只要他再一次绕道朵颜草原由蓟州入关,就足以令京城之外的关宁军与山海关的吴三桂不攻自首发
    但这老狐狸却是停在山海关外,看似完全处于了被动,但是从他不断的迁丁向南屯田的举动来看,这老狐狸的盘算打的才是最精的。
    只要他在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屯田一年以上,立稳了脚,那他就成功缩短了后勤距离,可以坐看关内风云,选择最为恰当的时机突入关内,分得最美味的一口羹。
    而李征现在看似最强大,可以拥有最大的主动权,但是却是最为被动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他最佳的策略便是南下夺取京城,然后大举进攻三方之中最弱的李自成,趁着李自成强吞三省消化不良之际,将李自成彻底的从这场天下争霸中除名。
    但是这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李自成虽然容易打,现在也是最好的攻打机会,但是打下来之后呢,李征也会面对李自成如今一般无二的局面,蛇吞象的局面下,只能是消化不良,不分兵镇压地方,那就会地方不靖,占领与不占领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一旦分兵,满清趁机大举入关,李征就会陷入主力分散而被动挨打局面。
    更可怕的是,一旦让满清大军以集攻散,那潞州军就算战力再逆天,也只能是处处失利,那潞州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会被打的粉碎,而这个政治影响力才是最致命的!
    这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对人心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潞州军之所以这数月来,基本上一箭不发,却是顺利拿到上千公里的土地,这个名声的作用至少也占了八成以上。
    但他若是不动,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大明朝廷这块肥肉他还可以直接忽略,但是让李自成再稳个一年两年,将占领的土地消化,那李自成也会立即变成一个极为棘手的存在,单单一城城的推过去,就不知道推到猴年马月了。
    至于满清那更是不用说了,只要拿下摇摆不定的吴三桂,他就是如今战略地位最优越的存在,进可攻,退可守,谁也无法短时间内收拾了他。
    在李征左右为难之际,李征完全忽略掉的大明京城却是突然出现了变故……

第444章 一点就透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围城已经数月的京城,终于坚持不住了。
    漕运断绝,京城内本就百物腾贵,围城之后,更是度日如年。
    在原本仇恨的支持下,大明文武百官对于反咬一口的关宁军都是恨之入骨,发誓要与其决一死战。
    但是数月过后,城内百姓饿殍遍地也就算了,就连守军的家眷供应也开始捉襟见肘了。
    进入十一月,原本守军家眷每日每户半斤粮食供应,如今已经变成二三两,这点粮食,一家数口人,每顿饭也就是一人一口罢了,完全就是吊命。
    但这还不是每日都能供应的上了,许多官兵家中已经开始出现老人饿死的情况,已经令得军心开始有些动荡了。
    更可怕的是,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但是城中可以取暖的柴薪却是根本没有任何的供应。
    人不吃饭的话,还可以支撑个数日,但是穷当兵的家中本就没有几件象样的衣服,大冷天若是不取暖,夜里是真的会冻死人的。
    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