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鼎明-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事情真的演变到了这一步,那若是不能快速突破关防而走,等到对方稳固边防,然后大军再四面合围而来,那满清这里的大军就会有全军覆没于关内的凄凉下场!
在封锁消息的同时,更是快马通知皇太极,希望这位无所不能的四哥能够从这种危局中找出解决的办法。
但皇太极毕竟是人不是神,尤其是这种原本已经将满清不世大敌李征团团包围在一座小小的城池之中,覆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突然传来的噩耗,几乎差点让皇太极直接吐出一口老血来。
不过就算强行压下了心中烦闷,但是皇太极原本已经数月未曾流淌的鼻血,却是无法控制的不断流淌起来。
越是思索,鼻血就越是流个不停。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皇太极脸色不断变幻,难以决断之时。
山海关加急求援信使却是满头惶恐的到来,他带过来的消息,更是令皇太极眼前直接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当皇太极再次醒来之时,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了。
而此时的他也已经从噩梦中走了出来,无论如何,满清大军命运全决系于他一人之身,无论如何他都要拿一个章程出来,才能对的起多尔衮给他争取的这段时间。
若只是李征的人马开始封锁边关,皇太极还并不是很恐惧,大明漫长的边防线上,只要时间充足,漏洞肯定是能够发现的。
就算是一时发现不了,只要大清集中兵力猛攻一个点,还是可以强行的破围而出,根本不算是什么难事。
但是蒙古草原上的潞州军骑兵,却是让皇太极内心惶恐起来。
他想都不用想,这起码数万的骑兵肯定不会是想在草原上吓唬那些蒙古人的,这些人肯定是打算扫平沿路蒙古部落,然后再驱赶着他们奔向他们的最终目的地。
这些骑兵的目的地根本不用怀疑,肯定是自已的辽东。
在皇太极将大清大半的兵力带出来后,这些潞州军肯定能将辽东搅的一塌糊涂,他甚至可以想象的到,无数满族奴才们,在无边的铁骑面前,只有不断横死当场的下场。
更可怕的是,这些可不是没有什么攻城能力的蒙古人,他们是最擅长于攻守城的汉人。
皇太极甚至都不敢想,若是他们长驱而入盛京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过在危机之中,是最考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候,皇太极显然是个中翘楚,他很快便即冷静下来。
静心思索了片刻之后,皇太极发现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第一便是立即拔营向东,全军全速赶往山海关,只要山海关还在自已手中控制,那八旗就不会有覆没之虞。
不过这肯定不会是一路顺风,甚至可以说是凶险万分。
他不相信这一切在这座小城中被围一个月的李征会不知晓,甚至八成可能就是这家伙在背后运作。只要自已一旦开始露出撤退的意思,李征肯定会不死不休的在后追击。
现在看来,这一次看似李征势穷被围在这里,事实上完全就是他自已心甘情愿的被围在这里,完全就是为了把自已牢牢的套在这里。
只不过这个时候看穿这一切,明显已经晚了。是人都会有虚荣心,在潞州军与大清八旗屡次交战中,从来没有有过胜仗的他们来说,这一次击败李征,并将李征团团围困在这小城之中后。
皇太极的威名,如今已经在满清中至高无上,人人看向他的目光都是带着敬畏和钦服,在这种目光之下待的久了。
于公于私,皇太极就更加不肯放弃这个彻底绝灭最大对方的机会。若说皇太极没有防备李征的援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是没想到,李征竟然胆大至此,他的援军根本就不是前来求援于他,而是用了一个堪称鱼死网破的打法,直接来了一个瓮中捉鳖!
身为一个政治集团的首领,居然能行如此险着,这种事情皇太极是根本干不出来的,这才让喜欢以已渡人的皇太极没有察觉背后的危险,一时间被动之极。
第二条路,便是另外选突破口了,不过皇太极只是思索一下便即放弃,李征甘冒大险,若是没有完整的安排,他是肯定不信的。
第三条路,那就更加疯狂了,直接冲击李征如今肯定已经空虚的老巢,来一个以命搏命,同归于尽。
不过这个疯狂的想法虽然美好,但是皇太极却是明白,先不说成功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就算成功了,李征最后也不一定会山穷水尽,只要他这三万多人马一脱困,汉地无论何地,他都能重新发展起来。
失去了辽东根基,大清就算在这种绝境之下能够爆发奇迹击败甚至击杀李征,那也完全成了殉葬品。
但事实上,皇太极深深的明白,就算让整个大清作为殉葬品,也不可能斩杀的了李征,最多只是能够将李征的发展生生打断。
乐观的话,可以扼制李征十年,甚至只有数年时间,他还没有高尚到愿意做这种嫁衣王的程度。
眼下唯一的退路便是山海关,不过却是不能大张旗鼓,满八旗肯定要全速后退,然后是蒙八旗,而汉八旗则不能退却,而且还得做出全力攻打城池的模样,一定不能让城中的李征发现任何端倪。
正在完善着思路,大营中却是突然出现嘈杂声,而且嘈杂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似乎整个大营都开始动荡起来……
鼎明
第481章 一线生机
“主子,蒙古人全部乱起来了!”
皇太极还未出声询问,便见索尼惊惶失措的爬入大帐,刚入帐便即扑倒于地,急促的说道。
“什么?!”
皇太极顿时脸色一变,也不顾鼻血横流,直接撕下两条布条,将鼻孔堵上,便即急匆匆的行出大帐。
刚出大帐,皇太极的脑子便嗡的一声,直觉得又是一阵天旋地转,不过皇太极却是硬生生的将这股眩晕压了下去,目光死死的盯着远方,忍受着眩晕带来的阵阵不适。
满清大营已经完全乱套了,蒙古人甚至已经开始与满八旗刀枪相向,就差一个刺激,就能直接开战了。
草原上络绎不绝的求援使者,多尔衮根本无法做到全部拦截,甚至有些看到多尔衮截拿蒙古求援使者的场面后,更是小心的迂回而前,再也不敢与满清方面打照面。
而当这些历经磨难的使者,将消息传递而来后,却是让蒙古远征大军全部炸开了锅!
虽然在外围不断的截杀使者的多尔衮给皇太极争取了时间,但是却是在皇太极却是在连续的噩耗之间体力不支晕厥,却是完全浪费了多尔衮的这片忠心。
好在皇太极只是眩晕,并没有脑梗,稍一清醒过来,便即命令使者立即传令,命多尔衮立即回师增援山海关。
同一时间,他亲自出面安抚蒙古各台吉,当着众人的面,狠狠抽了带兵弹压的济尔哈朗数鞭,诚恳的向蒙古诸台吉保证,大清会优先照顾蒙古人撤出关外,满蒙一家亲的固有政策。
眼见蒙古台吉们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皇太极也不再渴求什么迷惑战术了,经过这么一闹腾,李征只要不瞎,就会明白他的计谋已经得逞了,直接宣布全军火速撤兵山海关!
他已经考虑的极为清楚,蓟州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却是地形复杂,道路难行,一旦被人前后夹击,瞬间便是覆没之危!
山海关虽然道路遥远,但是却没有什么山川险阻,只要保住山海关,大军回家的路就不会断绝,一切就还有希望。
至于蒙古人,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皇太极委实不愿意就此放他们各自离去,人心若是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他是深深明白蒙古人对满清的重要意义,根本不愿意就此让蒙古人离心离德,因为那将意味着满清将再次恢复到天启六年,老奴努尔哈赤去世之时后金那几乎完全崩溃,生死存亡于一线的危急时刻!
甚至形势会更加的恶劣,毕竟那个时候并没有潞州军这般强悍的对手,他还可以从容周旋。
但眼下若是满清露出破绽,潞州军势必不会给大清丝毫的喘息时机,必定穷追猛打,直至身死族灭为止!
皇太极想的极好,不过这个时候撤兵,真的有那么容易么?
当李征发现满清大军的燥动之时,城中已经憋屈了月余的潞州军更是人人看的真切,瞬间便即欢声雷动。
在大胜就在眼前之时,潞州军士气昂扬到了极点。李征也不耽误,借着高昂的士气,便即下令立即开始全方位的骚扰,蛰伏近月的潞州军火铳兵率先出击。
六千火铳兵尽数出城,从各个方向隔沟轰击满清大营。
在火铳兵的掩护之下,无数骑兵飞马出城,人人马背上只有数包泥土,急驰而来之后,将马背的上的土包飞快的扔入壕沟,三千骑兵只用了半个时辰不到,便将皇太极半月有余的心血化为泡影。
香河城北的壕沟已经被填平,大军向北的通道完全成为坦途。
这一次撤兵,皇太极也是下了血本,为了安抚蒙古人,憋屈的选择让他们为大军先锋,先一步撤离战场,向山海关撤退。
汉八旗又一次成为牺牲品,在正红旗与镶蓝旗的督阵下,死死的盯在香河城北,城东方向,忍受着潞州军一轮轮的进攻。
好在这一月来,皇太极也没有闲着,围绕着香河挖掘了无数的藏兵洞,和无数的防御工事。
这原本是为了阻止李征突围的设置,此时却是成为阻止潞州军追击的强硬底牌。
躲在防御工事后的汉八旗,只是一味防御,倒也打的似模似样,火炮火铳不断的轰鸣着,与潞州军鏖战近日,却是平分秋色。
不过在第二日,汉八旗却是恐惧的发现,潞州军并没有一味与他们在城北死磕,其他三个方面他们也在快速的突破着,尤其是基本上没有任何留守兵力的南门,更是已经完全被踏平。
在两万余等待已久的骑兵挣脱牢笼之后,自城南迂回而至城北后,眼见事不可为的正红旗与镶蓝旗并没有选择决战,而是快速扔下汉八旗,打马便向山海关而去。
满八旗一撤退,汉八旗顿时失去了所有的战意,无数人跟着便向东北而逃。
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了,两条腿根本不可能跑的过四条腿。
被围月余,潞州军中大多数损伤都来自于汉八旗的火炮轰击,此时看到这些出卖祖宗的汉奸们,人人更是眼睛通红,根本不管不顾逃跑不及的汉八旗们如何哭喊求饶,大军所过之处,千里不留行!
两个时辰不到,在骑兵与火铳兵的两面夹击之下,三万余汉八旗汉奸兵一个不剩的全部被斩杀于战场之中。
尽管不收俘虏的政策,令得潞州军至少多了千余伤亡,但是却没有一个官兵后悔,这些汉奸的可恶远胜于远道而来的侵略者,他们才是最令人痛恨的蛆虫!
耽误了近一天半时间,李征也根本来不及打扫战场,只留下近千骑照顾受伤的官兵,大军毫不停留,直扑山海关而去。
无数官兵欢呼响应,憋屈了这么久,大胜的契机就在眼前,谁又能不狂呼喧泄心中的郁气!
……
蓟州府蓟县。
满清军队没了袁都督的策应,这一次却是再也不能如同崇祯二年一样,从数万明军面前潜越而过,当道立营的潞州军就如同一道坚固堤岸,稍有靠近,便是铳炮齐呜,完全就是一副魂过身不过的架式。
不过皇太极并不打算走蓟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