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鼎明-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民郑芝虎(郑彩),见过王爷!”
两人在李征进来之后,便即十分驯服的跪倒于地,恭敬有礼的唱诺道。
“起来吧。不知你家家主考虑的如何了?”
李征挥挥手令二人起身,然后平静的问道。
“多谢王爷好意,我家大哥自然愿意追随王爷!只要王爷饮马长江后,我郑家立即举家来投!”
对于这个问题,郑芝虎显然早就已经有了准备,回答的十分干脆利落。
“举家来投,那你家的海上生意呢?”
李征品了口茶,玩味的向着郑芝虎问道。
“这些都是小节,任凭王爷按排便是。”
郑芝虎并没有被问道,还是十分干脆的回答道。
李征嗯了一声,心中却是对于郑芝龙的评价再次上了个档次。
并不是因为郑芝龙这么识相,而是郑芝龙表现出来的这种识相,不是他真的愿意将一切全部交出来,而是打着以退为进的主意。
李征虽然没有学过谈判学,但是毕竟也经营过一家公司。平时遇到斤斤计较的客户时,他反而没有多少压力,若是碰上了一开门便一脸憨厚,二话不说便将自已所有底牌全部亮出来之人,他却是会立即变得警惕起来。
原因无他,被坑的多了,自然而然学会了防备。
这东西就如同后世推销之时免费品尝,或者免费赠送一样。李征过往经历让他深深的明白,一开始打头免费招牌的东西,到了最后都会让人裁个大跟斗。
就如这郑芝虎这般说话,看似所有主动权全部在李征手中,但是李征却是根本不可能就这般点头答应。
一来这郑芝虎根本不是郑氏的老大,他答应的再多,郑芝龙事后都可以全部推翻,丝毫做不得数。
二来,却会逼迫李征先开口说一个价钱,变被动为主动,谈的来就谈,谈不来,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和李征翻脸。
不要小看这个先开口,在谈判中,谁想提条件谁就会注定被动。
好在李征这一次并不打算象满清那般吞并郑芝虎的家业,他是深知术业有专攻这个道理的,他手中陆战强手数不胜数。
但这些旱鸭子一到了水上,立即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绵羊,就算成功夺了郑家基业,在郑家影响力极大的船队上面,他想要理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然后快速形成战斗力,也根本不可能。
“本王打算保举郑一官为大明靖海候,提督闽粤水师总兵官,不知两位觉得如何?”
想了想,李征便开口说道,直接给两人扔了一个炸弹下来。
“靖海候?”
两人顿时呆住了,委实想不到,李征出手竟然如此大方。
“多谢王爷恩典!不知王爷需要小的家主做什么?”
虽然心中欢喜,但是郑芝虎还是略有疑惑的问道。
所谓无功不受禄,李征下了这么大的本钱,若是一无所求,他们反而不敢轻易接受。
对于二人表现出来的淡淡怀疑,李征这才松了口气,不怕他们有怀疑,就怕他们完全就是一副磕头虫的模样。
敢于有置疑,这才是正式进入谈判的征兆。
虽然李征的身份注定要高他们一头,但是在如今李征没有什么水军在手的情况下,双方其实身份地位并没有如郑氏固有思维中的那么大。
在李征看来,这基本上可以算是双方平等的谈判,既然是平等地位,那双方就要讲究利益平衡以及双赢模式。
“你们应该听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吧。”李征沉吟了一会儿,看着两人点头表示听过,这才继续说道,“本王打算如他们一般组建一支大明的公司,暂时叫做四海商行吧。运行机制与他们差不多,你们在外拥有可以代表大明的资格,本王也可以在大明境内支持你们所有的合理要求,允许你们在大明内征召人手,采购货物,甚至火炮、火铳,强大你们的力量,与他们争夺吕宋香料群岛。作为回报,朝廷要在其中抽取三成的商税!”
三成的商税,比之大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三十抽一的比例,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整整十倍。但是这恰恰也说明了,李征对于海贸利润的深刻认知。
而随口道出吕宋这个香料群岛,这也让郑芝虎明白过来,李征并不是大明天子那般对海洋一无所知,而是进入过深入的了解。
“大王是准备在江南开海了么?”
更重要的是,郑芝虎敏锐的发现了李征话里潜在的意思,顿时急不可耐的道。
“不。本王的意思是,当本王拿下江南之后,便会在全大明全面推行海贸!”
李征摇摇头,目光盯着郑芝虎,一字一句的道。
一听到全面推行海贸,郑芝虎顿时身体一震,这才明白过来郑家未来的定位。
第513章 皇太极死了
郑芝虎并不是初出的稚儿,当然明白全面推行海贸的意思。
这并不是仅仅鼓励民意开拓海路,更重要的是,大明未来的目光必然会从陆上走向海洋。
而维持这么一个巨大的海贸市场,庞大的水师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海贸带来不仅仅是万帆竞流,更是有着无数的风险,这个年代的海商,可是亦商亦盗的,若是没有强大的水师作为支撑,那大明漫长的海岸线必定会处处烽火!
若是朝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海洋,那凭借大明海量的物资人材,组建出一支强大的水师完全就是数年工夫而已。
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之时,大明那堪称恐怖的舰队一旦再次现世。他们郑家赖之以为长城的海盗舰队,在湟湟大明面前,完全就是被碾压的份。
他毫不怀疑,这个在大明已经冉冉升起的新朝之主,完全有魄力也有能力将这么一支庞大无边的舰队打造出来。
“王爷明鉴,这江南对南洋红毛鬼的生意,向来是以草民兄长代为操持。并非草民兄长霸道,毕竟红毛鬼向喜劫掠,若没有武力保障,恐怕单独商船前往,会有去无回。”
还是头一次,郑芝虎觉得在与朝廷的谈判之中,完全处于了劣势地位,不过为了郑家的核心利益,郑芝虎还是硬着头皮的解释道。
“本王也无意让大明商贾恶意竞争,开海贸也并非让所有人都下海,组建四海商行的目的也在于此。
虽然到时天下商贾皆可经营海贸,但能够出海贸易的只会有数家商行代理。而且各个商行代理的货物不能相同,需各理其业。避免同行竞争,令得大家都没得钱赚。
不过这都是本王初步的设想,而且如今还无法为你们提供各种便利,却要让你们从现在起便要缴纳商税,算起来你们确实是吃亏了。不过本王虽然如今正是需要钱粮之时,但也不打算占你郑家便宜。
你郑家有现成的船队,也算是占得待机,本王现在可以许你郑家挑选三种货物经营权,作为你郑家的补偿。
当然,这都算是画大饼来着。毕竟本王如今还没有完全解决北方的问题,眼下还顾不得南方,你们还是有拒绝的资格的。”
正当郑芝虎内心焦燥难安之时,李征温和平静的解释着,但最后的声音虽然依旧温和,但却是让郑芝虎身体猛的一震。
“郑家不敢!愿意听从王爷安排!”
不过这一次郑芝虎却是不敢再象之前那般以退为进,急忙惶恐的回答道。
“好了,你无须跟本王保证什么。只要回去将本王的意思告诉郑一官便是了,本王等待他回复的时间还是有的。”
对于明显智力不低的郑家人,李征觉得敲打的已经足够了,便即好文安抚道。
其实细想一下,三成的商税虽然不低,但是相比于独吞对外代理权,却是可以直接的在对外定价之时将这笔损失弥补回来,完全就算不上什么损失。
而且优先选择三种货物代理权,更是一个肥美的肥肉,海贸之中最赚钱的货物垄断权,足够补偿郑家接下来几年白白拿出的商税了。
“王爷说笑了。王爷肯给郑氏一口饭吃,郑氏自然愿意誓死追随王爷!为表示我郑家诚意,家兄愿奉上军饷白银五十万两以资军用。”
郑芝虎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小心思,眼前的李征已经让他清楚的明白,这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人,便立即将大哥交待的投名状拿了出来。
“本王不缺钱,只是北方连年战乱,田地抛荒极多。若是郑一官有心,多从南洋购些稻米回来,这才是本王需要的。若是有懂得机械与火炮铸造的西洋人,郑家若是碰上了,送到本王这儿,本王自然会有酬谢。”
李征摇摇头,并没有直接接受,他现在并不缺钱,如今北方缺的是粮食,而不是银子。
虽然明白这是富可敌国的郑芝龙表示自已足以的投名状,但李征还是明白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他要的是这几年郑家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相比这些,这点银子却还不放在李征眼中。
毕竟对于聚拢银子,李征已经有了其他搜刮而来的办法,不是用刀子,而是用货币改革。
这个办法虽然成效慢,但是却胜在润物细无声,而且搜刮的更是彻底干净。
毕竟若是能够用官府的信用,慢慢将货币的信用建立起来,那轻便易携带的纸币,不用象那样笨重体积大,还要查验成色、买卖还得称枰铜钱、银子,绝对能够充当货物交割的最佳媒介,快速的在全国流通起来。
一旦全国流通起来,那还怕那些把金银埋在地窖中的地主老财们,不把他们的金银全部送入银行,兑换成纸币?
朱元璋当年在银子铜钱紧缺之时,也曾经印过大明宝钞,但是朱元璋却是只印发不回收,结果却让好好的聚宝盆宝钞变成一张张废纸,而李征却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王爷客气了,草民这就回去准备粮草,解押北来。至于王爷要的这些红毛鬼,草民也会一个不剩的给王爷送来。”
对于李征的要求,郑芝虎当然不会轻视,虽然郑芝虎不明白啥叫机械,但是却不妨碍他去问他的兄长。这点小事,他还是可以直接做主的。
“回去告诉你的兄长,若是有能力的话,多护佑一下在吕宋,爪哇国的汉民,也替本王警告西班牙人,莫要让他们觉得我华夏无人!”
当郑芝虎已经再次行礼,准备离开返回福建时,李征却是再一次将他叫住,十分郑重的说道。
“草民遵命!”
虽然不明白为何李征会维护那些已经弃国的百姓,但是这却也不是郑芝虎能够理解的,他痛快的应了下来,反正要不要执行还得问他的大哥。
看着郑芝虎身影消失在门外,李征也沉默了下来,也许这个时代的人普遍都觉得那些离开国家讨生活的人,是背弃了这个国家,但是李征却是不会这样认为。
历史上那一次次的屠杀,更是让李征记忆深刻,眼下能够有保护他们的机会,李征便不会再允许这种事情再度发生。
“王爷!辽东急报!皇太极死了!”
正在李征目光森冷之时,一声急促的脚步声快速由远而近,里面的消息更是令李征都直接一跃而起!
第514章 到达山海关
这个消息来的如此突然,甚至都让李征端在嘴边的茶杯都停滞在了半空中,足足一分钟这才恢复了动作。
皇太极暴毙,并不仅仅是满清死了一个奴酋,而是满清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国运。
这可不是大明风雨飘摇的崇祯十七年,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