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大半年来,皇太极虽然一直活着,但却是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晕迷之中,偶尔清醒之时,却是完全说不出他的意见,整个人身体已经完全的瘫痪。
    望着只能眨眼睛表示自已活着的皇太极,满清上下无不垂头丧气。这样的皇太极,根本无法对如今满清有任何的帮助。
    多尔衮曾经想出一个办法,让皇太极眨一下眼睛表示同意,眨两下眼睛表示反对,倒是终于能够让皇太极表达自已的意见出来。
    但当兴奋的满清权贵们,前来问询该当如何渡过眼前劫难之时,却是突然发现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众人轮流发表自已的意见,从全面动员满族同胞与潞州军决战,到化整为零的骚扰战,甚至再次聚拢蒙古人,更异想天开的绕道攻入大明之类的想法不一而足,但皇太极却是统统表达了反对。

    既然排除了所有的可能,那再不可能的情况也变成了可能,也许撤退黑山白水的老林子里,重新过上渔猎的生活,才是唯一能够延续种族生存的办法。

    只是这个唯一的办法,却是十分惊人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提起,或者说在他们彻底山穷水尽之前,谁也不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

    “摄政王,太后请你入宫议事。”

    正在多尔衮一脸纠解之时,屋外响起了心腹奴才的说话声。
    

第516章 殿议
    与历史上多尔衮充当满清摄政王时不同,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是一点也不想当这个摄政王的。
    而且在这个时代,他当上摄政王还是他拼命推辞接任皇帝位置之后的折中方案,除却豪格虚弱的表示不服之外,其他人更是没有丝毫的阻碍。
    满清向来是强者居上,虽然皇太极将满清体制更改的面目全非,但在生死存亡之际,遵从强者明显是最优的选择。
    多尔衮无论哪个方面,都要远远强于豪格。虽然屡屡被皇太极打压,但是就算是皇太极,也不得不承认多尔衮是除他之外,大清最堪撑起大局之人。
    而多尔衮此时的实力,也是足以让人坐上这个位置。
    满八旗如今两黄旗实力折损大半,尤其是正黄旗,更是在盛京城下几乎被打了个全军覆没,但靠镶黄旗,已经无法对两白旗有任何的压制和制衡。
    而两红旗只剩下几千残兵败将,根本无足轻重,两蓝旗正蓝旗更是在盛京城下元气大伤,至于镶蓝旗,从来都是凑人数的,旗主济尔哈朗,更是没有勇气与多尔衮刚正面。
    两白旗虽然损失也不小,但因为多尔衮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反而保留着最大的元气。
    虽然论起势力来还不足以完全压制两黄旗无法抬头,但是论起人数和精锐数量,如今已经可以稳稳的坐居满清内部第一。
    在绝对的实力和地位面前,再看向豪格时,多尔衮发现自已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满清面临前生死危机之时,现在的他更是已经没有心情去理会豪格了,如今他的权势想要弄死豪格,完全就象捏死只鸡,只是他更不愿意满清在这个时候出现内乱,否则就是立即有灭族之祸。
    满清在盛京中的皇宫,只是当年明初之时,辽王镇守辽东的王府,但在辽王改藩南昌之后,这里也就没落下来,当皇太极定都沈阳之时,曾经大肆翻修和重建,这才成了满清的皇宫。
    之前多尔衮每次进入皇宫,都会觉得宫殿极为的巍峨和庄严,但今时再次进入满清皇宫之时,却是没来由的觉得有些破败和萧索。
    多尔衮来到皇宫之时,满清内部的权贵们,已经到的差不多了。
    当内监一声嘹亮的摄政王到,所有权贵们都侧面于外,看着多尔衮昂首挺胸的进入大殿之中。
    “给摄政王看座。”
    见到多尔衮入殿,皇位上的一个小男孩,顿时有些紧张的吩咐道。
    他是知道这个王叔与自已老爹之间的龌龊的,也明白多尔衮肯定不会对他有多少好感,眼下多尔衮得势,他不恐惧才是怪事。
    多尔衮也没有客气,向着小皇帝道谢一声后,便四平八稳的坐于椅中。
    “王叔,刚刚收到蛮子城急报,明国李征携兵二十万大举进犯我大清,已经到达山海关,不知王叔有何应对之策?”
    小皇帝虽然紧张,但还是依照皇太后布木布泰事先教好的话语,轻轻的发问道。
    “本王想听听各位王爷贝勒有何高见。”
    多尔衮没有直接回答,目光却是扫向殿内的满清权贵们。
    如今的满清朝堂可不是当年四大贝勒共同南面的状况,在皇太极强横的专制下,朝堂之中敢于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乱说话的下场,可是十分凄惨的。
    多尔衮眉头一皱,皇太极当时的专制让他十分不快,但是却不能否认皇太极政策的正确性。
    毕竟皇太极的个人智慧,已经完全碾压了整个满清权贵集团,而且为了能够让整个满清拧成一条绳子,根本不可能让各旗自行其事。
    有的时候,意见太多也并不是好事,尤其是面对着一帮子蠢货的时候。皇太极大多数时候,需要的并不是让别人的意见补充自已,他需要的仅仅只是众人对他服从而已。
    皇太极能用的法子,多尔衮却并不一定也能用,而且他也没有皇太极那般的威势。
    当他的话音落下,豪格便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声的道,“明军人数来的再多,又有何妨!在这辽东,咱们满洲便是无敌的!当年皇祖父能够以区区数万装备不齐的八旗击败大明十数万大军,咱们现在盔甲齐备,钱粮充足,又怕他个甚!只要豁出命去,照样给他们再来一次萨尔浒之战!”
    豪格的话听着十分提气,但能够站在这里的人,基本上都已经告别了年少轻狂,更不可能被这几句话一煸,便即热血上脑。
    萨尔浒之战虽然振奋人心,但其实之中有太多的幸运成份,过程更是惊险多多。就算是努尔哈赤,想要重复第二次萨尔浒之战,也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多尔衮更是毫不理会这种匹夫之勇的意见,眼见殿内众人根本没有人有说话的意思,多尔衮也只能开始一个个的点名,转头看向代善,拱手道,“二哥,你的意思呢?”
    虽然明知代善为人极为滑溜,但多尔衮觉得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也由不得代善再行拖延,不过他是有些错估了代善的无耻。
    “这些大事,十四弟看着办就是了,我老了,拿不了这个主意。”
    代善却是摇摇手,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
    多尔衮心中暗暗骂娘,但是脸上却是还得一副笑脸,继续带着笑脸看向济尔哈朗,“郑亲王呢?”
    “这事还得摄政王拿主意,小王向来愚笨,从来只是听令行事,不敢置喙。”
    济尔哈朗更是一推四五六,开玩笑,这话谁说也轮不到他说。
    多尔衮一笑,也并没有在意,本来他问济尔哈朗,也只是客气一番而已。指望这个皇太极的跟屁虫提出撤退的建议,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阿济格,你的意思呢?”
    多尔衮目光最后看向了阿济格,这个一母同胞的兄弟,也是最后一个争取的对象。
    “十四弟,我觉得应该撤出盛京。李征率领的潞州军可不是咱们之前打的明军,虽然我不相信他有二十万人,但是就算只来一半十万人,咱们也不可能挡的住。
    若是咱们全部缩在盛京之中,只会给李征来一个一网打尽!”
    阿济格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坚定的说道。
    “阿济格!你要逃么?你还是不是我爱新觉罗氏的子弟?我们爱新觉罗氏何时在敌人面前逃过!”
    一听到阿济格居然建议逃跑,豪格顿时怒不可遏的咆哮道。
    出乎豪格意料的是,他这般痛骂阿济格这个懦夫,大殿之中竟然没有人肯开口支持于自已。
    ps:昨夜睡着了,不好意思。

第517章 撤退
    整个皇宫大殿一片寂静,只有豪格那愤怒的声音在回荡。
    “今日若是逃了,日后大清就再也不是大清了!”
    豪格怒目环视了整个大殿,愤怒的情绪在众人的冷漠之中,也开始慢慢收敛,以手掩面低沉的嚎叫道。
    听到豪格难得的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语,所有人都是身体一震,但人群还是在沉默着,还是无人应答。
    谁都明白,一旦放弃了盛京,满清就会再一次被打回到原本的形态,最好的可能是回到十数年前,成为一个大明边地叛乱的小部落。
    最差也是最大的可能会是,满清从此回到数十年前,变成只能在白山黑水间拦路打劫的强盗。
    只是他们这些人中的老人,比如代善都早已经忘记了年幼之时的渔猎工夫,年轻一代更是从来就没有在这深山之中生存的经历,族群入山之后的生活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首发
    “那请肃亲王给拿个章程,如何能够稳赢李征的大军,或者说,如何能够确保大军不幸战败之后,咱们的退路不被封锁!”
    阿济格目光冷冷的盯着豪格,站了出来,以更大的声音咆哮着问道。
    豪格顿时沉默了,也许战场搏杀,他不输于这里的任何人,但是让他策略军国大事,一下子便将他给问的闭口不言了。
    “以不足四万之兵力,对抗李征十数万大军,哪个敢言必胜的,请站出来!”
    眼见豪格终于消停了,阿济格却是没有停留,再次向大殿之内人问道。
    “打又不敢打,撤退又没有人敢说!难道什么事都要让十四弟去背么?那好吧,大家都装作看不见那十数万正在赶来的大军,咱们就在这盛京等着那李征到来,到时大战一场,是死是活,各凭天命便了!”
    多铎也站了出来,他脾气本就暴燥,眼下没有了皇太极的压制,更是百无禁忌。
    “老十七回来,这么大了还这般孩子气!还有没有人有其他的意见?”
    多尔衮干咳一声,轻飘飘的用孩子气将多铎这咄咄逼人的话语给圆了回来,并且打破了大殿内的死寂,涩声问道。
    作为满清第三代的掌舵人,无论撤退的命令如何的合理,如何的对族群生存有极大的好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掌权之时,他是下这个命令的人,也是担负这个责任之人。
    “十四弟,大家都明白你的苦心。只是这数万人撤入大山,哪个山能够容纳的下咱们这么多人?”
    眼见如今情势已定,代善终于不再滑溜,开口问道。
    多尔衮鄙夷的看了一眼这只老狐狸,这老东西永远都是这个模样,担责任的时候溜的比谁都快,挑刺时却是一针见血。
    “二哥多虑了,李开远部就在旁边虎视眈眈,根本不可能走的了数万人。
    而且我也不打算进入大山之内,起码咱们还有朝鲜这条路可走。
    朝鲜国虽小,但是却足以容纳咱们剩余的族人,而且朝鲜北地山川险阻极多,只要扼守几个要害之地,层层抵抗数月工夫,就不怕他李征能够死盯着我们不放。
    相比于咱们,关内才是李征的重中之重,他是不敢将大军空耗在关外,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钱粮耗在朝鲜这块弹丸之地。”
    多尔衮显然已经仔细衡量过得失,从容的说道。
    听到多尔衮的话语,殿内众人都是稍稍松了口气,比起入山当野人,朝鲜虽小,却也算的上是人间天堂了。
    看着众人满意的目光,多尔衮却是在心底深深的叹了口气,事实上多尔衮更希望的是,八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