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鼎明-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着这死寂难看的场面,李征如同没有看到般,慢悠悠的说道。
    “什么!?”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若是这般说法,那三斗的赋税就完全是德政了!
    “你们没有听错,每亩收成过石才会收三斗赋税!但是有个条件,你们每户都需出一壮丁参加护田队训练。”
    虽然如今李征有足够的粮食来练兵,他一系列作战收获多多,有了这些钱粮,他才有底气在规矩之中寓兵于民。
    “大人如何做到每亩一石?各位上官可同意?”
    不出意料,出头的依旧是那个刺头许国忠。
    这一次祝千户没有跳出来,而是看向李征脸上的表情。
    果然李征还是一副不以为忤的模样,依旧带着一副笑脸,不过却没有回应许国忠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这个你无需知晓,本官自有安排。本官想问问你,你家的粮食可够食用?能否度过来年夏收?”
    “流寇来了一躺,地里的庄稼分毫未剩下,哪里够吃,许多日都未曾半饱了!”
    许国忠摇摇头,一想起自己那十几亩被流寇吃个干净的田地,脸上就不断的抽搐。
    “你一个小旗官都没有存粮,想必你们这些军户家里多半都已经断粮了吧!”
    李征看向其他普通的军户,声音也郑重了起来。
    “求大人垂怜,赐些口粮吧!”
    听了李征的话,许多军户都垂下了头。李征猜的没错,他们这些军户,根本就没有存粮,许多人已经就着草根,挣扎了许多日了。
    “本官正是为此而来!”
    李征只是简单的一句话,顿时让这些军户们个个精神抖擞了起来,人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李征,期盼他下一句话便是放粮赈济。
    “不过本官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想吃粮,除了家中没有男丁的,想要粮的必须出一丁入护田队!只要入队,就可按月领五钱银子,半石米粮!”
    “粮饷本官可以提前在报名后便下放,不过本官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有人敢于不听号令,或者触犯军律,便会被逐出护田队,所下发的粮饷直接收回!”
    “另外别想着以次充好,不是青壮推来护田队者,后果自负!”
    “若是有人一户出一丁想多领多占,欢迎举检,举检人奖粮食一斗,被检人逐出堡去!”
    “现在开始重新统计军籍,每统计一户便自行推举青壮一名,家属到那边领粮饷!”
    李征将规矩全部说完,伸手一指高台一旁数十辆大车,人群顿时沸腾了。
    看李征当众郑重的说出这些话,又见到无数物资就在一旁等待。军户们也是大多选择了相信,毕竟大厅广众之下所说的话,想要吞回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家老小活命的希望就在眼前,众人发疯一般的向着高台涌去,场面一时间又开始乱了起来。
    “排队!”
    李征有些后悔把那个有眼力劲的张俊才打发去屯留安排事务独挡一面了,不得不自己来维持会场,用力的踢了一脚迟钝的廖呜弘,同声高呼道。
    但是人群立即兴奋过了对,根本无人理睬。
    这个时候廖呜弘终于醒悟过来了,拿出了自己的火铳,小心的用火折子点燃火绳。
    “轰!”
    两支火铳的轰鸣声,终于压盖了全场,校场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看着又一次拨刀在手的十几个亲兵,再听到列队的命令后,终于开始笨拙的开始列成纵队。

第七十六章 统一事权
    时间飞快,转眼之间又是一年的除夕到了。
    这一年新年是李征过的最踏实的一年,因为他终于完成了在潞州统一事权的工作。
    在一个月的忙碌下,韩店、长子、屯留三地的开荒都完成的很不错,各地的护田队,治安队也纷纷成立。
    这也让李征手下的近千人一下子缩水了小半,毕竟每地的护田队都是五百人上下的规模,每一个走马上任的家伙都会带上一队数十人的官兵当作骨架,好快速的形成组织力。
    而且以老带新,也能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壶关靠拢的时间有些晚,虽然赵海相比徐勇,与自己的情分更足一些。但赵海却是比徐勇头脑要好上许多。
    靠着自己支援的那些钱粮,他连消带打,已经基本掌握了壶关的大局。相比于完全招架不来的徐勇,赵海明显更有当土皇帝的本事。
    不过无论赵海如何挣扎,却是挡不住李征已经开始的渗透。尤其是他用匠户换李征钱粮这个空子,一下子让他的努力消失了大半。
    看着原本过的最凄惨的匠户们,如今个个虽然还达不到每日荤腥不断,但顿顿已经可以吃饱了。
    而且最令人羡慕的是,匠户的粮饷发放的还十分的准时,靠着粮饷养活家小已经不成问题了。甚至一些大匠,还有结余的钱财,可以给家小购置一些新布做衣服了!
    最直观的风向便是,原本无人肯嫁女过去的匠户,如今也一下子吃香起来。许多人都开始将女儿嫁到匠户处,只为时不时能够来打一下秋风,为一家老小混上一顿饱饭。
    人都是不患贫而患不均,看着原本还不如自己的匠户,在搭上李将军这条线后立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还很佛性的军户们都坐不住了。
    这数月来,壶关军户的怨恨就一直居高不下,只是因为潞州府各地都不太平,才没有出现众多逃亡的人。
    但眼下韩店处已经和李征合流的刺激下,众多的军户顿时发现自己有了选择,从十多天前,许多军户不顾寒冬腊月寒风刺骨的困境,纷纷加入逃亡的队伍之中。
    赵海也曾几番派人拦截,却是效果不佳。许多派出的人,出去了就没有再回来,甚至就连他费力收来的家丁,都开始有人动摇。
    毕竟赵海只是让他的家丁吃饱,就已经花尽了心力,想要让他们如同匠户营那边,隔三岔五就有荤腥,那简直就是要了他的老命。
    眼见局势越来越不稳,无可奈何之下,赵海也只能召集麾下商量对策。
    说是商量对策,实际上也只能说是问问下面的人对于投靠李征,到底有没有人有意见。
    出乎他的意料,下面的人对于投靠李征完全没有抵触心理。
    这些人可不是下面的军户,对于韩店之事已经打探的明明白白。
    李征收编他们的条件可是极为优厚,尤其对于现在的壶关更是如此。
    毕竟召集壶关的军户已经逃的十去四五,他们空有大量的田地,却是无人可以耕种。这些田地若是无人耕种,没有产出,那与荒地又有什么区别?
    在这个灾年中,流民遍地的情况之下,居然会出现人力不足的局面,委实是一件可笑之事。
    但这事却是的确发生了,而且不仅仅是本地的军户,就算是新来的流民,前几天还算听话,但一打听到潞州府内的事情之后,逃亡便不可避免。
    他们试过很多办法留下这些人,但只要一日他们不忍痛割出大量的肉安定人心,拿不出和李征同等的财物安定人心,这种局面就是无解的。
    有人看管时,流民们还能被约束,但一旦离开监视的人的视线,大量的逃亡就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人能够确定这逃亡何时难能终止。这似乎完全取决于李征那边的田地数量,但他们又绝望的想起,李征这一次征战长子,屯留,似乎得到了大量的田地,这会儿应该是来者不拒的。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满足他的胃口,没有一人能够保证,但田地一荒就是一年,谁也不愿意受这个损失。
    那此时接受李征的收编便是最好的办法了,至少这是保证他们利益的最好办法。
    看到一致同意接受李征整编的手下们,赵海却是沉默了。
    不同于徐勇那个夯货,赵海却是看的出来李征的意图。更清楚的明白,一旦李征这个护田队成立并且站稳脚,就会完全将他架空。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毕竟长子等三地传来的情报都显示,李征征召的所谓护田队,可是五日一操的!
    这种强度的训练,虽然远远不及李征本部日日操练的强度,但却是将大明众多的军队比了下去。
    而自己的家丁,如今能够做到的,还只是十日一操。而且还是只操半日,可以想象的到,若是这所谓的护田队几个月半年以后,将是何等强悍的存在!
    可以想象,壶关这里有一支不仅人数上远远超过自己,而且精锐程度也远远超越的军队在手,到时候还有自己说话的可能吗?
    而且他已经不止一次以沉默拒绝了李征的暗示,若是这般被架空了,会不会被秋后算帐?这一点也不能不令左右为难,心中更是放不下自己这土皇帝的地位。
    不过这一次他沉默的时间还没多久,便收到了一则惊人的消息。也许是因为他挡了别人的财路,他下面的人已经开始收罗他的黑材料,准备收拾他了。
    而且带来消息的人还善意的提醒他,在长治城内的李征明显已经有耐烦了,也许这次的倒赵事件,背后有李征的影子也说不定!
    这个消息一下子让赵海沉默了,虽然他觉得这不象是李征的作风。但事关利益,他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这个可能,而且这段时间,他与李征越发有些疏远,甚至已经有些陌生了。
    再次沉默了半日后,赵海便完全放弃了抵抗,直接命一个千户替自己去和李征谈判,便颓然的回房休息了。
    李征的答复自然极快,一切以韩店例,让所有壶关官员都吃了一个定心丸。
    消息传开,壶关军户逃亡的势头直接嘎然而止。甚至有之前逃走的,也开始陆续回返,毕竟祖地若还有希望,谁会愿意背井离乡?
    壶关官员自然无人干涉,他们巴不得有人回返,毕竟治下有人,他们这官当起来才会有意思!否则,下面可以管的人竟然空空如也,就算自封个皇帝,那也尴尬无趣的紧!

第七十七章 新年
    李征难得的这几日并没有在军营中度过,虽然他在潞州府已经统一了军事权,但相对的,他自己的麾下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置到了四地。
    好在这些分散出去的大部分都是新兵,而且为了不给人以口实,李征也是半强制的让这些人‘退役’,到了各地成立护田队。
    刚刚得知自己要被‘退役’,许多新兵顿时不干了。但好在李征如今对下面的掌控力远远超过以往的将领,然后保证了这些人所得军饷不会比现在低,这才让人心安定了下来。
    虽然有人隐约提出想让李征拿田地来补偿,但这些人无一例外的被李征强制退了役。如今李征手中的田地虽多,但李征肯定不会愿意就这般白白拿出来,有句话不是说么,难以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眼下田地不仅是李征手下人的盼头,更是李征回收赏赐维持通货膨胀的最有力武器,当然不可能这么的随便发下去。
    眼看年头将近,虽然不抱什么希望,但手中有钱有粮的李征还是觉得再扩一次军。
    出乎他的意料,募兵工作十分的顺利。只是募兵五百人,但闻讯而来的青壮人数却是超过了三千!
    既然小看了如今大明人力资源的丰富,李征当然开始挑挑捡捡,很快五百身强力壮的青壮便挑选完毕。
    看着那些眼巴巴年头军营,却是没法入内的青壮们。如今家大业大的李征一人给了一斤粮食,既是让他们不白跑这一躺,又可以借他们的口宣传一下潞州军的作风,方便下次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