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0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万余人,缺衣少食,无心作战,按照之前大明京营的标准,哪怕是层层朘剥之下,也不应该连件厚衣服和点干粮都无法置办。
第五事为:警惕势要豪右掌控大量社会资源后,对政治权力的进一步篡夺。
在这个问题的定性上,姚夔干脆将此事定义为了十恶不赦之谋叛大罪,以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夏氏威逼利诱任何县衙蠲免事为例,势要豪右威逼各级官府报灾逋以谋厚利者以谋反论,以江西学阀为例,警惕朝士半江西之危局。
第六事为:警惕赞之倍之,对朝政阳奉阴违,加倍执行反对政令。
确保大明政令能够得到实施,而不是被蓄意破坏,当以谋反论罪,首恶入解刳院,从犯斩首示众,家眷流放爪哇等,以收威吓惩戒之效。
第七事为:警惕暴力过度使用权力。
以朝阳县堂和五城兵马司连粪车都要抓一把之事,要对滥权之事内外禁绝,以此为量刑基础,对滥权进行流放海外作为处置。
第八事为:确立朝廷拥有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权力。
以确保朝廷拥有调节各个利益团体矛盾的能力,而这一点上姚夔说的语焉不详,大抵就是皇帝那套再苦一苦势要豪右,维持肉食者和劳动者的数量平衡,防止财富过度集中,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低下、内需不足等等,这一事,皇帝高瞻远瞩,姚夔并没有着墨太多。
第九事为:民乱地方地面官员负责制。
一旦当地掀起了民乱,从巡抚到县尉统统倒霉的负责制,搞不过可以请朝廷甚至请陛下援助,这一点姚夔的表弟姚龙就是受益者。请皇帝出马,只要为国为民不为私利,陛下绝不会怪罪。
民乱是封建帝制的最大威胁,作为被大谄臣胡濙带了五十年的礼部,终究是站在维系皇权的角度,以福建民乱大案,确定了这一责任制度。
第十事为:坚持以考成法为核心升迁的唯一标准。
这是当年陛下以亲征换来的政治成果,不容有失,遴选贤才、过滤素位尸餐官吏,是大明吏治除反腐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工具,也是京官维持自身地位的核心工具,绝不容失。
大抵就是正统十四年八月以来至景泰十四年二月,若干重大事件的政治定性和决定。
内十事之外则是外十事,在外十事的论述中,朱祁钰虽然原则上赞同姚夔所言,比如以《海夷藩国疏》为基本形制、开海是纾困内部矛盾的重要工具等等,但是开海刚刚有了一些成果,在很多事儿上,还是雾里看花,这外十事儿,因为邸报篇幅有限,朱祁钰只取了两件,即海夷藩国疏和开海为国之长策。
姚夔这本兴衰疏,既是大明对过去十四年大明政治大思辨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与期许。
邸报一登,士林哗然,有志之士,无不痛骂礼部违背礼制,皆是谄臣!
礼部官员没有文人风骨,就知道当皇帝的舔狗!
因为姚夔这本奏疏,在不经意间把骂皇帝是亡国之君的翰林、禀生们给骂了一遍。
第九百六十九章 纸贵墨贵,书就贵,读书就贵
景泰十四年三月初三,又是一年踏春时,士子们往往会以踏青诗会的名义,前往京师附近的游山玩水之余,进行相亲。毕竟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便又到了繁殖的季节,其中西山游人如织,士子们借着大好春光吟诗作赋,仕女们在庙里烧柱香,求个美好的姻缘。
而此时的大明皇帝朱祁钰,正在接见工部尚书王卺、工部左侍郎年富,年富前往河南巡视河道后,再次回到了京师,而这一次年富回京,将会接替王卺成为大明的工部尚书。
朱祁钰手里拿着两本奏疏,对着王卺和年富说道:“一刀纸是一百张,七十文一刀的是黄本纸。”
“十八枚景泰通宝,能买一斤里脊肉,那么四斤里脊肉才能换一刀黄本纸,纸张泛黄而有异味,不凝墨。”
“稍微好点的本纸一刀就要四百到五百文,二十多斤的里脊肉才能换一刀,而那最好的磁青纸(黑纸抄金粉经书用的),仅仅一张就要二两五钱银子。”
“一斤最下等的墨,就要二百四十五文景泰通宝,一只笔,就是最差的也要三十文左右。”
“脱产供养一个读书的人,仅仅一年,就需要四银左右,京师京营的军士,一年才二十银左右,可是京营也就只有二十四万人罢了,一个京营的军户,当差之时,最多养两个孩子读书。”
京营军户比大明工匠要赚的更多一些,而大明工匠,省吃俭用可以养两个读书的孩子,但是大明农庄的农户,只有壮劳力,才能在不脱产的情况下,让一个孩子在社学里读书,而灯油更加昂贵。
农庄法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半工半读,能把蒙学读完都是少数,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生活不只是养孩子读书,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钱?
朱祁钰之所以能够对群臣吆五喝六,是他连内帑的钱都很少动用做自己的私事,因为他软饭硬吃!
冉思娘嫁给皇帝,朱祁钰不仅一分钱没花,还捞了个聚宝盆,冉思娘皇庄药厂出产的康复新液、光悦面脂、百宝丹、养颜丹等等成药,是泰安宫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吃软饭怎么了?人冉思娘乐意。
年富满是笑意的说道:“陛下,这就是臣今天来的目的,精于度数,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制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的器历局司正詹忠诺,这几年,又做了一些玩意儿,臣以为值得陛下移步一观。”
年富作为于谦的好友,当年在河南一起打过土豪的战友,从来不晃点陛下,眼下解决不了的问题,于谦从来不会开口,年富也不会,年富既然他来到了讲武堂说起了大明读书难的问题,自然是有话要说。
朱祁钰这才了然,笑着说道:“哦,这样,献祥瑞是吧。”
“是的。”年富非常确信的说道:“臣今天就是奏闻陛下,器历局要献祥瑞。”
献祥瑞有着极其明确的规定,分为五种嘉、大、上、中、下,而伴随着祥瑞,需要写一篇颂,来歌颂皇帝的功绩,皇帝受祥瑞后,群臣要引证古典,再上一份贺表,皇帝再令礼部画影图形,昭示全国,最后还要专门定制专门的器具来放置祥瑞。
这是一整套的献祥瑞的流程。
这些祥瑞的画风五花八门,比如雍正刚登基那会儿,有人鼓噪雍正擅改遗诏、弑君篡位的风力,这种事总是越描越黑,皇家辛密更是不宜公开。
有些个朝臣们就在清孝陵,就是顺治皇帝的坟头,种了一大堆的蓍草,作为祥瑞献给了皇帝,皇帝龙颜大悦,当场弄了个金漆织云龙纹描金箱盛放这些蓍草,以昭示自己的正统。
献祥瑞这种事,是被大明清流嗤之以鼻的行径,而且很容易陷入幸进的舆论风波之中。
年富马上就要履任,在上位之前,借着祥瑞表明自己谄臣的身份,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年富这种正臣,搞这种献祥瑞的事儿,难道就不觉得无耻吗?
不觉得,因为他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为可以推动大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若是能一直献,他巴不得每天都献一个,工部要是能每天献出一个嘉瑞来,年富做梦都笑醒了。
景泰年间的祥瑞,不是麟凤五灵也不是景星、庆云,更非名物,而是奇技淫巧的生产工具。
朱祁钰来到了钦天监十大历局,而十大历局的对面就是贡院和国子监,国子监的监生,看着皇帝的大驾玉辂来到门前,就知道这又是去钦天监。
时至今日,陛下登基至今,就从来没有进过一次国子监,监生都是天子门生,陛下真的是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相反钦天监,陛下倒是常去,这不,又来了。
监生们对对面那群天文生恨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因为国子监的监生,并不会那些讨好皇帝的技术。
当然国子监的监生们会对别人说:他们高贵的人格,不允许他们趴在地上,讨好皇帝!
朱祁钰下了大驾玉辂,来到了十大历局,墨翟卷着裤管的塑像风采依旧,而钦天监监正贝琳带领十大历局和天文生们行礼。
之前的钦天监监正许敦,没有挺过去年的冬天,染疾而亡,葬在了金山陵园之内,许敦这一生都没有获得过个人奇功牌,但是他带着钦天监获得了三块集体奇功牌,朱祁钰给了许敦官葬的待遇,礼部还给了谥号,还给许敦的儿子三代降袭了一个钦天监的官位。
贝林和器历局监正詹忠诺带着陛下走在钦天监内,来到了一架红绸盖着的机器面前,而后兴安拉开了机器。
这台纸机甚为简单,用木料做浆桶和机架,使用了两个辊子拉伸转动的环形无端铜网。
造纸时纸浆从浆桶中撒入铜网上,纸浆中的水通过铜网流回浆桶中,湿纸页经过小辊压水,成为半干的纸页,从机后卷取下来。
詹忠诺用手摇动着纸浆机说道:“浆桶有单页的木板,可以将桶内的纸浆搅动到铜网过筛,而后水流入浆桶之内,继续使用,辊压机压水,加快湿纸变成纸页。”
“这是最简单的纸机。”
“最简单?”朱祁钰很明显听出了詹忠诺话里有话。
詹忠诺颇为凝重的转动着纸机继续说道:“这面铜网制长27寸,宽48寸,在一刻钟的时间,可以制作四十五丈长的半干纸,一天大概可以制作五百四十斤的纸,是最简单的黄本麻头纸,是给遍布大明各地的农庄使用的,可以用畜力,可以用水力,极为简单就可以架设,铜网可以更换为钢网,虽然寿命更短,但是成本更低。”
“每一个农庄架设一台纸机,需要五到六个成丁操作,即便是孩子也可以参与切碎麦秸秆、针叶、木叶、竹、芦苇、甘蔗等备料之事上,农庄就地取材,可以供五百户到一千户学子使用。”
黄本麻头纸,就是逢年过节烧纸钱的那种黄色的纸,即便是如此,一刀仍要七十二文钱,农庄读书不易,能就地取材就就地取材,能节省成本就节省成本。
朱祁钰很是欣慰,看着面前这台一丈长、三尺高的纸机,不住的点头。
“陛下请这边来。”詹忠诺带着皇帝来到了一间厂房面前,打开了厂房的大门,里面大约有五十多步长,这才是詹忠诺要献的祥瑞,基于大明现状,既要有符合农庄小作坊生产使用的纸机,也要有符合大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流水线造纸方案。
因为皇帝要来,工坊里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甚至连灰尘都看不到,这是不符合工坊现状的,天子亲自视察,停下生产,打扫工坊,是一种腐朽的官僚作风。
但从钦天监、十大历局诸官,到普通工匠,都没有任何的怨言。
这是展示,展示他们的成果,给陛下留下个好印象,如果能够通过陛下的验收,推广全国,那是善莫大焉之事。
“这边是备料间,所有来料在这里切麻、臼捣、洗涤、浸灰,这里是入口,这里是出口。”詹忠诺说完,工匠们开始向里面填料,蒸汽机开始咆哮,备料机开始飞速旋转,将麻、甘蔗料、秸秆等物片碎,碎料在往复运动的锤头下变成了一摊散料,而后在筛子中过水,流入了灰池当中。
詹忠诺继续带着皇帝往前走,便到了蒸煮房,他指着并排的三架三人高的竖炉说道:“这边是蒸煮房,从备料间来料入炉内,蒸煮加入大黄、碱等助宜漂白,铜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