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0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彬的山野袁公方,在倭国占据了三大银山,每年的倭银,直接输送到了国帑和内帑,导致大明海商,贩卖货物到倭国,连倭银都取不到,只能换硫磺、倭女、铜等物。
  “朕刚刚立下了规矩要流放天山以北镇西关,瞧瞧,这就有人撞上来了。”朱祁钰拿着奏疏对着兴安说道:“吏部尚书王翱可是盯着他呢,他还上奏疏,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广西右布政王宇,浙江台州府宁海人,其家族世代为海商,王宇这道奏疏显然是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的延展,大明很大,朱祁钰能容得下批评的声音,若是就这一道奏疏,朱祁钰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关键是这个王宇是个贪官,已经被王翱给盯上了。
  广西闹出了攻破州县的民变,已经被广西总兵官泰宁候陈泾、广东总兵官欧信,联手平定。
  两广巡抚叶盛、广西佥都御史吴祯节都通过了反贪司的稽查,这个右布政王宇却没有,王宇纵容自己的侄子王寿看管广西官库,计省审查之时,王寿不敢火龙烧仓,为了平仓横征暴敛,导致了苗民生变。
  这件事,还是在广西修平陆运河的巡河总督徐有贞督办。
  王宇斩首示众,家眷包括王寿在内,流放镇西关,是朱祁钰对这次民变的最后处置结果,目前三法司已经通过气儿了,缇骑正在前往广西进行查补,拘捕王宇、王寿等要犯,等到查补结束,再拿到廷议上廷推后处斩。
  这一来二去,至少要一年的功夫,这是大明体制僵化的体现,但也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按照刑部尚书俞士悦的看法,犯罪事实清楚,人赃俱获,徐有贞从王寿家中翻出了近五十万银来,砍十次都够了,但是皇帝坚持不能办黄纸案、白纸案,要办驾贴案,俞士悦只能走程序,让王宇在牢里多活一年。
  于谦对这个案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头总督南京粮储轩輗刚刚表现出文人的气节来,给文人们好好的长了长脸,这边右布政王宇就搞出五十万贪腐的大案来,陛下心中对文臣的疙瘩稍微松一点,王宇这又给紧回去了。
  属实是该死。
  苗民叛变俘虏中,有一批阉割的苗民名单要入宫,朱祁钰本来打算直接朱批,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名,将其单独圈了出来说道:“这个广西桂平县大藤峡人汪直,送到沂王府去,给沂王做大伴。”
  汪直,明宪宗朱见深的亲密战友、威宁伯王越的好友、西厂厂公、健全武举制、主持成化犁庭、久镇辽东,是大明为数不多拥有军事天赋的太监。


第九百八十章 破门谬论
  “陛下,盐铁会议要开始了。”兴安小心的提醒着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每月一次的盐铁会议的群臣们已经来到了聚贤阁,在等待着皇帝陛下。
  朱祁钰批阅了最后一份奏疏,这是一封来自交趾的奏疏,广西、广东、交趾的毒蛇极多,关于如何消灭毒蛇,如何治疗蛇毒,两广交趾的巡抚们,都拿出了具体的方案,解刳院也对蛇毒问题开始了一整轮的研讨。
  解刳院给出的研究方案,是非常不人性的,但是解刳院里的凌迟犯已经被剥夺了作为人的资格,所以这种凌迟犯的方案,朱祁钰依旧朱批。
  冉思娘已经整整六个月没到后院来侍寝了,朱祁钰很疑惑冉思娘到底在研究什么,但是每次见面,略微有些疲劳的冉思娘,对自己的工作都是闭口不言。
  朱祁钰拿起了备忘录,翻看了一遍后,来到了大明的盐铁会议厅,持续了整整十五年的盐铁会议,第一百六十七期盐铁会议,如期召开,而《景泰盐铁新论》拥有却没有写到一百六十七卷,大约只写到了三十卷左右,并不是每一期的盐铁会议都言之有物,大多数连续几期,都是关于一个问题的讨论。
  胡濙尚在,《景泰盐铁新论》的编纂,完全由胡濙主持,胡濙离世后,此编纂工作,交给了礼部尚书姚夔,计省三司使李宾言。
  三十卷的《景泰盐铁新论》也是大明儒学士必读之物,完全是因为乡试和会试有可能会考到,大明自有国情,完全对上负责制,提学官们也要想办法表述自己的立场,那么考一些关于盐铁论内的观点,披着一层做学问的皮,显得便没有那么的刻意。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陛下威武!”
  文武诸官见礼,朱祁钰伸手示意大家坐下说话便是,盐铁会议并不是严肃政治表态会议,只是探讨一个方向,说它重要,它不算形制,只会形成一个提议,说它不重要,它却能决定财经事务的走向。
  这次盐铁会议的议题极多。
  “陛下,又有些钱荒了。”户部尚书沈翼开篇就抛出了一个议题,而后开始了综述。
  户部再议论钱法和钞法,随着大明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商品的不断丰富,大明有再次陷入钱荒冬序之可能,对此三司使李宾言也表示了自己对钱荒的担忧。
  而兵部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战争对经济有补偿性,即战祸之福。
  在兵部看来,战争期间的技术发现和进步,可以局部提高个人或者区域的生产力,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言论就是典型的兜售战争进化论的贩子。
  朱祁钰听闻所有人的说辞之后,开口说道:“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的知道一点:生产力等于购买力,而不是金钱这种特殊的商品,去衡量购买力,这听起来的确非常荒谬,甚至是不符合常识的。”
  “容朕缓思,如何去更加巧妙的去解释这种违背常理的经济学现象,如果可以理解生产力才是购买力这个本质,户部就明白朕为何至今仍在坚持钱法,兵部也能够明白,即便是不在本国的战争,战祸非福。”
  十五年份的大明皇帝多次对外发动战争,从正统十四年起,大明一共历经了京师之战、宣府之战、集宁之战、河套之战、亲征平叛、再复交趾、远征和林、再复旧港、辽东之战,和正在进行中的远征康国。
  真的要是论起十全武功来,朱祁钰这个皇帝实实在在的十全武功。
  这里面真的算得上战役规模的有:京师之战、亲征平叛、再复交趾和远征和林,其余都是这四场关键战役的延续罢了。
  当了十五年皇帝,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的大皇帝陛下,居然好意思说战祸非福这种话?
  “有了。”朱祁钰笑着说道:“诸位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于谦心神一凛,面色严肃的坐直了身子,陛下不讲故事还好,一讲故事,都让于谦有点打哆嗦,比如之前陛下将猪和羊之死,把猪比作大明百姓,势要豪右但凡是吃猪肉的时候不小心,就会被临死的猪狠狠的拱上那么一下,但是羊面对刀子的时候,只会抖个不停。
  于谦还以为这天底下没有羊这种百姓,结果帖木儿王国治下的天竺人,大部分都是羊。
  去印度种棉花,已经成为了大明势要豪右们发财的新路,印度棉业产业规模,已经快要超过松江府棉业规模了。
  天竺人甚至不用阉割,就会乖乖的干活,那边的宗教只能说经过了多次入侵改良后,变得更加有利于入侵者的统治。
  朱祁钰环视了一圈说道:“这日,朕坐着车驾出门,撞坏了一家米面店的门板,可是朕是皇帝,米面店老板惊扰圣驾,朕不砍了他就算是好的了,自然不会赔他门面钱。”
  于谦立刻俯首说道:“陛下,这故事不合理,锦衣卫不会让这样的事儿发生,陛下也不会不赔钱。”
  陛下让宦官们买点小吃都要付钱,更别提这种事了。
  这种假设可以假定他人,但是不能在陛下身上假定,皇帝,圣名无垢,功业无亏,胡濙走了,陛下的英名将由于少保守护。
  皇帝陛下的英名就是皇帝陛下本人都不能玷污。
  朱祁钰想了想,便开口说道:“某个衙内的家人,急于买米,几脚踹开了米面店的大门,买了米后扬长而去,一群人便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米面店的门和倒在地上的米袋,不一会儿,有一些人便理性思考了起来。”
  “这位善于理性思考的买米人,就开口说道:这件坏事的背后还有好的一面,你看,这门坏了,是不是修门的工匠有了活儿?要是这门永远不坏,这做门的行当,还怎么赚钱?这修门的工匠拿了钱,又会去向别的商家买东西,这不是促进了经济,促进了消费吗?促进了就业吗?进而得出这样一个谬论来。”
  “踹门的衙内家人,不仅不是社会的祸害,还是造福众人的大善人咧。”
  朱祁钰拧开了茶杯,让群臣们消耗一下这个故事到底荒谬在哪里。
  户部右侍郎王祜不解的问道:“臣愚钝,虽然感觉不太对,但这人说的的确有些道理,似乎好像,这门坏了,反而成为了好事一般,这问题出在哪里呢?”
  户部郎中、国子监祭酒、计省吴敬沉思了片刻说道:“受损失的是米面店的老板,他本来应该拿着修门的钱去成衣店购买一件成衣,但是他无法去裁缝那里购买成衣,因为钱用在了修门的工匠这里,而不是在裁缝那里。”
  “门匠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本应该是成衣店的裁缝所起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忽略了这个裁缝,是因为这个裁缝从来没有在故事里出现,而且也不会出现,这是典型的谬论。”
  “然也。”朱祁钰拍了拍手笑着说道:“果然是算学之师,逻辑缜密。”
  “我们先来看兵部给出的战争之福的说法,巨大的破坏行为能让人们受益无穷,这显然是错误的,兵部所言,战争似乎是对经济是有利的,甚至非和平所能及。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似乎也能看到的只是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的‘生产奇迹’,战争时期庞大的需求‘累积’或‘滞塞’,会给战后带来繁荣。”
  “真的是这样吗?”
  朱祁钰抛出了一个问题,让所有人思考之后,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并非如此,战争之福的谬论,不过是破门谬论套了一层极为臃肿的马甲罢了。”
  江渊立刻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但,如果战争不发生在大明四方之地内,就不会对大明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对大明的生产体系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大肆破坏具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会造成净损失、不幸或灾难,这便是兵祸,但是大明因此获得了土地、人口、矿产等一系列的生产资料。”
  “对大明而言,能够获胜、不发生在本国的战争,可以看作战争之福。”
  朱祁钰听闻一愣,这江渊难不成是跟着尼古劳兹修习了低道德优势?这番话如此堂而皇之的说出来,不怕卫道士们指着江渊的鼻子骂他无德吗?
  朱祁钰点头说道:“江尚书所言有理,所以要区分内外,当破坏发生在了国内,战争非福,这便是外战急不得,内战缓不得的根本原因。”
  “兵祸在国内,那就是纯粹的破坏,是生民凋零,生灵涂炭。”
  江渊一番话甚至涉及到了王化的核心理论,这里是财经事务专题会议,便不会过分深入的讨论关于王化的议题。
  朱祁钰说战争非福,是内经济,而江渊所言战争之福,是外经济。
  即便是对外战争,为了军事行动而让步的生产力,是不是也会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影响国内生产,是不是某一种战争非福的具体体现呢?战时军管的紧急状态,的确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