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0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兴仍然不执兵刃,底气十足的说道:“但有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在珊瑚宫海之前的风暴中,的确是太师椅卡住了舵轮,才没有偏航,这是真的!”
  “就只有这一件事是真的!”李宾言立刻反驳道。
  唐兴表情悲拗的说道:“一件事是真的就是真的!李老三,我差点回不来了!你知道吗?!”
  “我唐兴出海五年,缺衣少食百般辛苦,你也为我想想啊,大明也是第一次全球航海,大家都没有经验,有什么远洋的病,有什么远洋的困难,我们都不知道,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吗?我不带把椅子出海,不竖个念想,路上万一人心散了,我就是再厉害,能把船队带回来?”
  “所以,借你威名一用,你也不肯吗?”
  “当然肯,可是……可是……”李宾言犹豫了下,出海,的确是辛苦,他清楚,唐兴需要一个念想,竖一个旗子,李宾言这个太师椅,的确好用。
  李宾言犹豫了。
  朱祁钰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李宾言心软了,这不是李宾言好糊弄,到底是抵背杀敌的战友,唐兴打出苦情牌,这李宾言自然有点难以招架。
  朱祁钰笑着问道:“国丈的意思是,朕准备的远洋船,还是单薄了些?朕的错。”
  皇帝有错吗?皇帝当然不能有错,那有错的是谁?
  大明皇帝是极其擅长拱火的,这一出手,就是一张皇恩牌,压住了唐兴的苦情牌。
  李宾言立刻反应了过来,自己差点上了唐兴的当,这个人,巧舌如簧,大明远洋水师,船坚辎重,准备极其充足,否则那么多的倭人,早就死绝了,哪里活着六百人?
  “你还在诓我!”李宾言再抖剑花,面色再次变得坚定了起来。
  唐兴暗道不好,若不是陛下出言,他还真的糊弄过去了,结果陛下轻描淡写一句话,把这事儿给堵住了!
  唐兴眉头一挑,一转苦情,反问道:“李宾言!你不要不识好歹,我就是看你想去天边没去成,可怜与你,才带着太师椅出海,你不知道吗?你知道,你当时不阻拦,现在阻拦,我可是从松江府出发的,抛开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你就没有一点错了吗?!”
  唐兴打出了一张同罪牌,再加上一张抛开事实不谈的牌。
  诡辩,谁还不会呢,就是不会诡辩,看陛下刊登在邸报上的《诡辩二十四法》也学会了!
  李宾言思考了很久,终究是将永乐剑插回了剑鞘,无奈的说道:“罢了,罢了。”
  就这么算了?没意思。
  朱祁钰这热闹看的一点都不尽兴,这老李就这么认了?
  朱祁钰忽然回想起了胡濙临终前评李宾言的话,李宾言,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官僚了,他知道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
  唐兴固然给李宾言洒下了无数的故事,这些传奇故事,何尝不是一种风力和名望?当大明海贸事汇聚到了一个符号之上,李宾言作为新党党魁,是不是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抱负?
  天边已经去不成了,新党党魁,要做好。
  李宾言终于图穷匕见,将永乐剑举过了头顶,俯首说道:“陛下,臣请陛下收回永乐剑。”
  “兴安,拿回来吧。”朱祁钰之所以赐李宾言永乐剑是保护他,既然现在他已经学会了自我保护,这把剑就该收回来了。
  于谦颇为欣慰,唐兴也是李宾言能够利用的因素,永乐剑过去是保护,现在对李宾言而言却是幸进的枷锁。
  于谦非常满意李宾言的表现,这个人是他选的,他的成长代表了于少保的眼光没错。
  “走,大宴赐席!”朱祁钰大手一挥,带着众臣向着是奉王殿而去。
  大宴赐席,大明皇帝依旧是依照惯例,滴酒不沾,日野富子作为倭国使臣也出现在了大宴赐席上,她看着那些倭人足轻的眼神格外的羡慕,大宴赐席,这些足轻们有了大明身份,是坐着吃酒,日野富子作为使臣,却只能站着。
  待到所有人散去之后,朱祁钰并没有马上回泰安宫或者讲武堂,而是一步步的走到了太庙,从兴安手中接过了点燃的香,放在了香炉之中,看着列祖列宗的画像,静静的看着。
  他在静静的诉说着自己的功绩,自己在太庙砍了稽戾王后,并没有给大明列位先祖蒙羞,今日又有荣耀尽归大明之事。
  朱祁钰负手而立,看着朱元璋、朱棣等人的画像灵位,开口说道:“咱大明起于群雄蜂起之时,依靠百姓,打下了江山,怎么护持百姓,咱也不是很会,咱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肉食者们,去海外朘剥去,朕给他们搭了广阔的舞台去朘剥,要是再在门里横,咱只能下手不留情了。”
  秋风忽然吹动了一下,画像似乎翻卷了一下。
  “权当列祖同意了。”朱祁钰看着香火燃尽,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都已经走了,怎么解读他们的意见,解释权归大明皇帝所有。
  皓月当空,今天是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节,也先虽然死了,但不代表朱祁钰停止了祭祀土木堡阵亡军士,这个心里的疙瘩,虽然解开了大半,但他还深刻的记着。
  这个日子,已经成为了朱祁钰的思政日,每到这一天,他都会静下心来,把这一年总结一番,而后再继续向前。
  自正统十四年大明天变至今的大思辨已经悄然结束,但大航海时代到来的大思辨,又徐徐展开。
  新形势下,大明又将何去何从?
  朱祁钰大跨步的跨出了太庙,向着讲武堂而去,他现在已经很少回泰安宫了,他不在泰安宫,太后、后妃、孩子们才最安全。
  旧时代的残党反扑,必然扑向朱祁钰本人。
  “陛下威武!”朱祁钰走出太庙,由三名天子缇骑带领的两百明光甲缇骑们,已经恭候殿外。
  守护就是天职!忠诚就是底色!
  这些墩台远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们,他们的眼神里除了狂热就是坚定,墩台远侯们清楚的知道,他们能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是因为陛下比他们更加伟岸。
  即便是朱祁钰一再强调,自己做的工作微不足道。
  “摆驾,回讲武堂后院。”朱祁钰坐上了车驾,告诉了兴安目的地。
  只是回到了讲武堂后院的朱祁钰,听到大别墅里面的欢声笑语,脸色一变,冉思娘那个小妖精,居然把高婕妤也给喊了过来,这是要玩两面包夹芝士!
  只有小孩子才觉得这是享受,已经迈入中年的朱祁钰,却知道腰子受不了!
  即便是他每日操阅军马,身体机能摆在那里,对付一个他还游刃有余,对付两个,实在是力不从心。
  “呀,陛下回来了。”冉思娘看到了朱祁钰的身影,立刻从二楼的窗台冲了下来,石灰喷灯的辉光之下,冉思娘的皮肤就像是嫩豆腐一样滑嫩。
  “陛下,明天还有盐铁会议。”兴安小声的提醒着陛下。
  “照例进行。”朱祁钰向前走去,男人,不能说不行,不行也得行!
  “恭送陛下!”兴安站在后院门前,俯首恭送。
  毫无疑问,陛下是真正的勇士。
  次日的清晨,大明皇帝如往常一样出现在了大别墅的餐厅,翻阅着今日的备忘录,准备参加每日廷议和盐铁会议。
  兴安离得近,能看到陛下手指头有点抖。


第九百八十九章 作为皇帝,朱祁钰的权力无限大
  朱祁钰看着手中的奏疏,有些疑惑,户部在玩一种很新的户籍制度,这种制度是配套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但是关联性不大。
  “陛下……”兴安低声询问着陛下骑马还是车驾,按照皇帝陛下一贯的作风,白天都是骑马,晚上都是驾车。
  但是今天情况比较特殊,冉思娘和高婕妤到现在还没起床,陛下起来了,但是手在抖,可是话又不能明着问。
  “车驾。”朱祁钰收起了奏疏,并没有硬撑,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腿软手抖,非要骑马,那就是给太医院找麻烦。
  朱祁钰来到了文华殿,主持廷议。
  “户部尚书沈翼,你需要解释下这篇新户制的原因。”朱祁钰将奏疏的誊抄本,发了下去,给二十八位廷臣看了一眼。
  于谦等群臣都在小声的交头接耳的议论着新户制,这本奏疏,是户部部议部推之后,呈送文渊阁的奏疏,是户部上下一致的决定。
  沈翼想了又想,才大声的说道:“为了保护女性权益,生而为人,都应该一视同仁。”
  “很好,沈尚书,你已经学会睁着眼说瞎话了。”朱祁钰看着手中的奏疏,他怎么看,都跟保护女性权益无关才对。
  新的户籍制度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随母亲落户,这个解释起来并不麻烦,就是新出生的孩子户籍落在女方家庭一方,而不是男方。
  比如松江府男士并非明媒正娶了苏州女士成婚,只是纳妾,那孩子为苏州府人,若是要科举、入学、人丁稽查等等孩子都是苏州府。
  若是苏州府女士想要把孩子的户口落在松江府,需要跟松江府男士结婚,三媒六聘有婚书,到松江府户房将自己的户籍投靠至松江府,方可把孩子户口落在松江府内。
  在过去,松江府男士为了多子多福,可以纳漂亮的外地女子为妾室,为孩子松江府户籍,现在不行了。
  而且这个规定是普适性的,大明所有城池和所有农庄法皆行此例,非婚生子,更确切的说非嫡子,一律随母亲籍贯。
  第二个方面,则是关于奴生子的落户,若是父亲是自由人,母亲是奴仆,则孩子是奴仆;父亲是奴仆,母亲是自由人,则孩子是自由人。也是随母为贱籍。
  此条规定一出,母凭子贵,想都不要想了,子都贵不起来,母亲凭什么贵呢。
  “这些个城里的老爷们,养那么多的小妾,那乡野之人,怎么娶妻?”沈翼开始陈述这条定户疏的原因。
  第一自然是为了阻止乡野女子向城中流逝,大明的光棍汉集中在了乡野,而不是城池,因为城池有人口虹吸现象,导致城中男女比例,大约在1。5:1的地步,而乡野的男女比例,大约在3…4:1的地步。
  松江府的媒婆们,跟乡野佃户们的父母一说,孩子进了城,也算是皆大欢喜。
  说是媒婆,其实是人牙子,说是娶亲,不过买卖,说是进城,不过是给城里的老爷玩弄,进了城卖了做童养媳的,卖了做妾的,实在卖不掉就送到青楼里,反正都是给城里的老爷玩,怎么玩不是玩?
  妾室地位极其低下,自家亲戚不得往来,孩子还要被叫做庶孽,若是正妻没有孩子,庶孽还会被抱过去认个嫡母,才算是有个正经身份。
  但庶孽子,那也是松江府的人,活下去,总是比乡野要强,至少贼人打过来,还有道城墙拦着。
  这条政令一下,媒婆们再说是娶亲甚至母凭子贵,这就是拐卖,朝廷的法度,就可以把这种行径定义为人丁买卖,进而处置。
  这的确是在保护女性权益,打击大明四方之地的人丁买卖。
  至于有没有个例自己想要母凭子贵获得阶级跃迁,不在沈翼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二个原因,是限制各府县人口,限制城池的人口虹吸,城池容量有限,人太少没有人气,人太多太过于拥挤,景泰十五年的医疗条件,城池里的人过于拥挤,一旦发生疫病,那就是满城的死人,几无生还,而且这也确实发生过。
  第三个原因,则是大明海贸事带来的影响,大明的海船在增多,出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