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0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大明诸府织造局都在上奏此事,绣娘嫁了人,各府织造局缺员严重,女工又不好招揽,绣娘又不好培养,这妇人生子后再回织染局,已经在朝中形成了一定的风力,朱祁钰朱批了奏疏,廷臣们对这件事争论比较大,主要是女子抛头露面。
  结果礼部尚书姚夔说:明随唐制,那唐朝女子不也抛头露面,唐朝还有女官,大明为何不可?要否定女子嫁人后仍可做绣娘之议,就要先反驳唐朝,宋朝小家子气,大明臣子瞧不上,总不能说唐朝小气吧。
  到底是劳动力缺失,各地织染局可是朝廷国帑的一个大进项,最终此议,廷议通过,在松江府试行。
  劳动使人自由,工作赋予人权。
  “谢父亲教诲。”朱见澄认真思考了一番,发现自己虽然年轻,虽然满腔热忱,但经验奇缺。
  “去玩吧,这奔波了两年,歇五日再进学侍左右听政吧。”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太子去玩几天,不用太着急上课,也不用太着急听政,劳逸结合才是王道。
  兴安怅然,陛下也知道劳逸结合,自己整天忙的脚打后脑勺,也不肯多休沐几日。
  “儿臣告退。”朱见澄略显无奈,他其实很想说自己已经游山玩水玩了两年了,自己这番没有小抄的奏对,到底是过关了,朱见澄深知父亲秉性,有话会当面说,有错会当面训诫。
  朱见澄走后,朱祁钰对着于谦等一干臣工说道:“太子不错,朕很欣慰,不求其开辟,但求守成。”
  于谦总觉得陛下的要求太高,再怎么看太子也是个守成之主,这已经属实不易了,若是有汉宣帝那般继往开来的本事,实乃大明之幸事。
  王文则是略显惆怅和担忧,他也是太子的老师,可是他讲的内容,太子听了,可只听进去了一点点。
  “兴安,你现在去把胡老师父给太子的注解的那些四书五经取来,朕也看看,总觉得胡老师父对朕有所隐瞒。”朱祁钰越琢磨越是不对味儿,胡濙讲学,他时常去听,这胡老倌没给太子掺私货,他决计不信。
  朱祁钰和于谦等人商议了很久的国事,才拿起了胡濙注解的四书五经看了看,果然发现了一些不对劲儿的地方,胡濙真的把经典注解的奇奇怪怪了。
  胡濙把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注解成了朱见澄理解的那个模样。
  朱见澄读这种四书五经,再走万里路,不把圣贤书读出“世道把人变成鬼”才奇怪。
  朱见澄去玩了,他从讲武堂出来后,就直奔西土城而去,朱祁钰已经让他每日跟着操阅军马,去西土城大营的权限他已经有了,他这次去西土城,是尝鲜去了!
  忠国公石亨,要带着泰安一号前往宣府,途径北土城,朱见澄要坐着火车去宣府!
  石亨打北土城坐火车至西土城,听闻太子到了西土城,就吓了个激灵,这小太子想什么?
  石亨现在可是大明勋贵第一人,国公爷,还掌着兵权,眼下昌平侯杨俊人在西域。
  唐朝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旧事,就像是画片一样在石亨的眼前闪现着,谁敢说京营姓石?石亨非要拔出钩镰枪和对方拼命不可。
  京营上下人人,认得陛下,掌令官、庶弁将都是天子门生,石亨得多想不开,才在大明朝搞将领造反这种事?
  小张屠户那可是忠国公府的座上宾!
  石亨想了想,若是太子真的有什么打算的话,他打算用出襄王绝技——装病。
  当得知太子放了假,只是要坐火车去宣府尝尝鲜之后,石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让天子乘坐下一班,他这班打的是头阵,也算是为王前驱了。
  至于太子那班车,参考陛下旧事,搞个防滚架,软包车厢,五点安全带,一个时辰跑个二十里,随走随停便是,权当观光旅行了。
  朱见澄看到了石亨那班火车在汽笛鸣响之后,开始缓缓加速,虽然不及快马,但速度仍然算得上风驰电掣,比一般车驾快得多。
  他满是期待的坐上了火车,然后就发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疑问。
  这车怎么这么慢。


第九百九十三章 走出去和带回来
  朱见澄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在慢慢的倒退,火车跑的的确很慢,而他的对面是朱见济和朱见深。
  朱见澄回朝放假,朱见济和朱见深是被朱见澄拉来的,兄弟三人好久未见,格外热切。
  大家不存在利益冲突,自然见面尽欢颜,要是为了皇位争夺不休,见面还不如不见。
  大明皇帝兄友弟恭在太庙一剑捅死了稽戾王,但是这些兄弟们,相处的倒还算融洽。
  “火车走的实在是太慢了。”朱见澄看着窗外缓慢倒退的风景,再看着呼啸而过的火车,就是一阵挠头。
  为了验证京宣驰道的可靠性,京宣驰道上,可不止一班火车在跑,而他们这辆皇嗣专用火车,占了一条车道,很多火车经过时,都会鸣笛六声,以示尊敬。
  当然这种尊敬,在龟速前行的火车面前,更像是嘲讽。
  大家都是火车,你怎么就那么慢咧。
  “慢点好,慢点好,慢了走的踏实。”朱见澄宽慰着自己。
  朱见济则是满脸放松,他满是调笑的说道:“让父亲把火车司机拉到解刳院里,下一个司机就不敢慢了。”
  朱见深则摇头说道:“那可不行,哪有这样的?把司机给杀了,车岂不是要翻到了沟里?可是既然已经杀了,那只能稍微弥补一些遗憾,给司机恢复名誉。”
  朱见澄听闻,想了想笑着说道:“不如拉上车窗,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摇晃身体,做出火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哈哈哈!”朱见澄此言一出,三个小伙伴已经乐开了花。
  这是个笑话,三个人能明白的笑话。
  朱见济和朱见深关系极为要好,但彼此也时常攻讦。
  朱见济说的是让父亲杀掉司机,其实是朱见济在嘲讽朱见深的父亲稽戾王,一旦稽戾王复辟,于谦这个司机,必死无疑,而且是不得善终。
  朱见济、朱见深、朱见澄三兄弟讨论过,若是当年父皇未曾在太庙亲手杀掉稽戾王的后果,那大明就是党锢盈天,朝中大臣围绕着两个核心,斗的你死我活。
  朝廷里不能有两个核心,否则就会妖魔鬼怪横行。
  党争的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父皇亲手杀掉稽戾王,一个是稽戾王复辟杀掉父皇。
  而三兄弟讨论的便是稽戾王复辟杀掉父皇后,会做些什么。
  稽戾王一定会继续追杀景泰年间的所有有作为的臣子,因为站在稽戾王的角度,所有在景泰年间有作为的臣子,都是叛臣,都是不恭顺,于谦这个百官之首,首当其冲。
  这就是朱见济说的,杀了司机。
  而朱见深作为稽戾王的庶长子,自然要继续推演,稽戾王复辟成功后,朱见深就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他要做的大抵就是恢复于谦的名誉,以期许大明这火车,能够继续向上爬。
  而朱见澄则是扮演的朱见深之后的君王,朱见澄表示,如果这样的话,他只能蒙着眼睛,晃动着身体,假装大明还在锐意进取。
  但是三位接受了胡濙正经帝王教育的皇嗣,其实都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国事如永远在上山的列车,不进则退,一旦停下前进的步伐,必然向下滑落,想要再次向上,那需要何等的伟力?
  “人字坡到了。”朱见澄看着火车停在了山脚下,便知道京宣驰道的最难点到了。
  这里设计的是一个人字形坡度,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通过人字形结构,将陡坡一分为二,减少爬坡的阻力,同时提高装载量,减少下坡的危险。
  火车鸣着汽笛爬上了居庸关的陡坡,走到停留的位置,太子朱见澄忽然开口说道:“大明可以接受一定时间的稳定期,为下一次的爬坡蓄力。”
  朱见深略微有些不赞同的说道:“其实停在半山腰也不错,我们在火车上是看不到山顶,看不到目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走着走着,人心就散了,停在半山腰,是个不错的办法。”
  朱见济却笑着问道:“你说的不对,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半山腰,而不是在山脚下呢,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爬的是一个人字坡,还是十个人字坡呢?停在哪里合适?所以,还是得攒足了力气,就往上爬。”
  “我同意哥哥的看法。”朱见澄深表赞同的说道:“因为一旦停下,就会开始向下滑动了。”
  朱见济和朱见澄是大皇帝的亲儿子,他们都有很强的开拓性,但是朱见深没有,因为他的父亲是稽戾王,能把大明停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就已经是值得歌颂的事儿了。
  居庸关在缓慢而坚定的火车头牵引下,缓缓的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上,朱见澄又开口说道:“竭尽所能往上爬,往下滑的时候,就能滑的慢一点,滑的时间久一点。”
  “不错。”朱见深极为认真的说道:“爬的高,往下滑的时候,不仅能滑的久,而且不至于太过于陡峭。”
  居庸关这段人字形火车道极为的险要,若是人摔下去,保证粉身碎骨,但人字形驰道,虽然多走了些路,上山容易,下山也容易,滑落的时候,也不至于直接从山顶直接滚下去。
  “我打算去锡兰,征服那片满是羊一样百姓的土地。”朱见济率先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他如果在锡兰、在印度,自己的弟弟在国内也能好过点,无论是来自于海上的敌人,还是来自于陆上的敌人,都要先踏过他的尸骨,才能进犯大明。
  “我打算去海的那一边,舟师彭遂已经回航,那是一片新大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朱见深选择了一个最难的方向,根据彭遂的探索,在那片广袤的大陆上,是拥有文明的地域,去那里有挑战,更有机遇。
  对于朱见深而言,想要完全摆脱他那个糟糕父亲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到海的那一边。
  “三弟朱见浚似乎看上了秘鲁的银山,他活泼好动,希望不要在探险中出些什么事端才好。”朱见澄再次坐上了火车,对着两位哥哥说道。
  八皇子嫡出朱见治,是对太子继承皇位威胁最大的那个,在法理上如此。
  但是在能力上,朱见济才是威胁最大的那个,但是朱见济选择了出海去,这是大明的国策,也是朱见济一直以来的愿望。
  大明太小,放不下他的志气,他要成为大明广开大洋中闪耀的一个。
  太子朱见澄似乎在思索着一个复杂的问题,他忽然开口说道:“火车开到了哪里,大明的疆域就到哪里,宝船驶到哪里,大明的海疆就到哪里。”
  在大明忠国公从宣府拉回了货物之后,京师之内,并没有太大的反响,因为那呼啸着的怪物,早已经在北土城和西土城之间奔波,大明朝的百姓们,多少已经习惯了那种呼啸之声。
  几乎所有大明的百姓,都认为那是武德充沛的皇帝陛下,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动武,而特别修建的。
  跑的是马,铁马,都是为了皇帝的武功。
  毕竟秦始皇修驰道的初衷就是如此,让大秦军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奔向战场。
  而朝堂的明公们,已经悄然发现,火车的可怕,那就是这个铁疙瘩,可以不知疲倦的拉着沉重的货物,在驰道上快速的奔驰,这代表了朝廷的威严将随着驰道进一步的延伸到大明的角角落落。
  这代表着,大明可以摆脱一个自古以来困扰中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