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0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中会行封驳事职权,封驳皇帝圣旨。
  大明朝有一种动物棋,老鼠能吃大象,六科给事中就是老鼠,大明皇帝就是大象。
  六科给事中觉得没问题,没有遗漏和补充,会送往内阁,内阁再发往六部进行执行。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负责监察政令的是都察院的御史,这帮御史就是闻到腥味儿就会扑上去撕咬的猎犬,为了晋升极为大胆,最好的求名方式,就是骂六部、骂内阁、骂司礼监、骂皇帝。
  而御史们,甚至会指着皇帝的鼻子骂,若是把皇帝骂生气了,皇帝一顿廷杖,这御史的名声反而更大了。
  执行到地方后,各地巡抚会在地方巡抚查看政令的执行,监察百官是他们的职责,如果巡抚包庇,还有巡按御史,巡抚和巡按是一样职责两套班子,都有直达天听上奏皇帝的权力。
  若是巡抚和巡按与地方势力,沆瀣一气,不肯好好监察。
  大明但凡是个有品秩的官员,都可上书朝廷,上奏言事,这叫公车上书言事。
  大明有骨气的读书人还是有的,肯抬着棺材上谏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嘉靖四十四年,海瑞写出大名鼎鼎的《治安疏》,指着嘉靖老道士的鼻子骂嘉靖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无财用的时候,海瑞只是大明朝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正六品,不照样骂了皇帝?
  嘉靖皇帝只说了一句,他要做比干,朕还不是商纣王呢,但还是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最终也没把海瑞杀了。
  因为海瑞骂得对,这就是让嘉靖最最最难受的地方了,海瑞在骂他,因为海瑞骂得对,嘉靖就不能杀他。
  大明的制度设计,用一句话去总结,就是众目睽睽,自我纠错。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从制度上兜住了皇帝的下限,但是碰到稽戾王那种千古昏主,那用什么制度也兜不住。
  这个制度并不完美,但已经是大明多番斗争下来,最好的结果了。
  这个制度最可怕的问题就在于:一旦皇帝本人,不再处理政务,那大明这一整套制度,就会立刻完全失效,进而造成系统性的崩溃。
  “也就是说,哪怕是咱们这皇位上,栓条会盖章的狗,也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朱见澄思考了很久,才发出了自己的疑惑。
  于谦立刻怒不可遏的说道:“胡说!什么话!什么话这是!”
  “皇帝位置很重要的,他要从这么多的意见里,选择出一条能够运行,而又不会伤害到根本的意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太子殿下是储君,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于谦在发怒,朱见澄却不是很害怕,因为他知道于谦是怕他当了皇帝后怠政。
  大明的官场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在这里想出头,那可不是什么简单之辈,能斗到文华殿坐着廷议之人,根本没有一个简单的。
  朱见澄只是笑,于谦甩了甩袖子,没有多说。
  其实皇位栓条会盖章的狗,大明也能跌跌撞撞的维持下去……
  于谦像个老农一样把两只手揣到了袖子里,眼神明灭不定的说道:“最近解刳院发现了一种名叫失荣症的病,就是身体里的有一部分的组织,像树的瘤子一样,只索取养分,却不干事,最终这树就死了。”
  “皇帝要负责剪出这些瘤子,就是李贤最近那二十四问的核心价值,苦一苦势要豪右的原因。”
  “所以说,皇帝还是很重要的!”
  瘤子多了,树就会死,树会长瘤子,人会长瘤子,国家也会长瘤子,皇帝不见得能把瘤子给剪干净,攒的多了,自然亡国。
  于谦很赞同襄王殿下的话,大明终究是要亡的,但是亡国不怕,只要不亡文明,就不是什么大事。


第九百九十七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于谦带着朱见澄走了很久,久到了大明第一条由北衙到南衙的铁路修建完成之时,久到了平陆运河修建完成之时,于谦才带着朱见澄准备回京师了。
  景泰二十五年春二月,满树桃花、梨花栖木,天边点点白云风中住,寒冰消融,河水汩汩桥下流淌,从轮台城回到了集宁的于谦,带着二十三岁的朱见澄,坐上了泰安二号车型的火车慢慢的向着宣府、居庸关而来。
  于谦已经七十七岁,早年间为大明奔波,在地方履任了二十五年的他,耗废了他不少的心力,他现在已经坐上了轮椅,这个岁数的胡濙,还在龙行虎步,但是为大明耗费了无数心力的于谦,七十七岁时,已经需要别人推着前行了。
  于谦一身的儒袍,打理的极为整洁,就像他这个人一生那般的干净。
  时至今日,于谦所有的财物,都是由皇帝陛下赏赐,九重堂、铁册军、车夫、护院、田亩、爵位,都是由当今大明皇帝赏赐,于谦是有世袭铁券,也就是说,晋国公的爵位可以与国同休。
  于谦的儿子于冕有六个女儿,在景泰七年,于谦总督浚国公陈懋军务凯旋,大明皇帝下旨让于冕纳妾生子,最终于冕终于不负皇帝所托,生下了两个儿子,这晋国公位算是有了传承。
  “于老师父?”朱见澄轻轻叫了一声于谦,火车车轮与铁轨撞击的声音极为嘈杂,但是于谦一直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让朱见澄有些担忧。
  于谦两鬓斑白,即便是有太医随行,朱见澄还是有些担心。
  于谦睁开了眼,认真的辨认了一番,看到朱见澄担忧的神情,才笑着说道:“有些晕车。”
  “还有半个时辰就到西土城了,算算时辰,父亲已经到西土城。”朱见澄坐在于谦身边,是个极为恭敬的弟子,他提醒着于谦,公务繁忙的陛下,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来到了西土城。
  朱见澄从来不觉得父亲是来接他这个太子回家的,父亲就是来接于谦的,当年他南巡回京,王复也是当日回京,次日事毕,太子才见到了他的皇帝父亲。
  “嗯。”于谦已经把自己所有能做的事都做了一遍,还去了一趟西域,他其实想走到撒马尔罕去再回京,可是走到轮台的时候,于谦已经察觉到了身体有异,若是去了撒马尔罕,怕是不能安全回到京师了。
  于谦的身体状况,太医院随行的太医,每天都会一封鸽路送往京师。
  汽笛长鸣,于谦乘坐了泰安二号车头牵引的火车缓缓入站,已经四十七岁的大明皇帝,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数年操阅军马的皇帝陛下,仍然是英气勃发,站在春风之中,武弁服的下摆,翻卷着。
  朱祁钰的左手边,站的是冉思娘,这个太医院的大医官医术之精湛,现在已经成为了太医院的院判。
  陆子才和欣可敬,相继去世,埋入了大明金山陵园之中,陆子才和欣可敬的去世是为医学献身,两人为了研究血清疫苗,在与疾病的战斗中,与世长辞。
  朱祁钰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让三皇子主持,礼部给了谥号。
  那是朱祁钰在景泰二十年后,唯一一次动怒,朝中士大夫们觉得给贱业谥号,有失体统,朱祁钰把四个撺掇着上谏之人,送到了天山以北放羊去了。
  这四个士大夫是翰林院的编修,他们本人、家眷、儿孙都受过陆子才和欣可敬的恩惠,有一个大臣,犯了肠痈,就是急性阑尾炎,差点疼死,由欣可敬主刀,救了狗东西一命,狗东西不思救命之恩,还以贱业驳斥皇帝赠谥号之事。
  朱祁钰恨不得砍了狗东西,但又因为上书言事,事涉言路,只好以不义之名,把他们四家全都流放到了天山以北,而且不让轮台城惠民药局给这四家诊治。
  冉思娘在大明的杏林之中,早已经成为了一方巨擘。
  四十二岁的冉思娘,并不见老态,她保养的很好,她其实一直在等,等自己成了黄脸婆后,就再也不寻陛下,让陛下永远记得她漂亮的样子。
  但是这个企图,一直没有成行,保养极好的冉思娘,依旧宠冠后宫。
  皇帝的右手边是石亨,石亨的年龄和于谦相仿,现在已经无法为大明皇帝为先导,但是此时的他,仍然能够直挺挺的站在皇帝身边,为陛下的泰安型列车保驾护航。
  和林总兵官杨汉英是临死之前,都没能见到这个脑后长着反骨的家伙,成为大明的安禄山,杨汉英临走的时候,还见了自己送到广西的儿子,已经考中了进士的儿子,继承了杨汉英的和林总兵官职位。
  石亨现在比以前瘦了不少,但是精神还很好,打仗负伤虽然冬日会酸疼痒,但还能撑得住。
  颖国公杨俊在凯旋之后,特进了国公位,杨俊的这个国公位,并不像石亨和于谦的国公位那样,是石亨和于谦自己挣下的,杨俊的父亲杨洪,是大明册封世袭昌平侯,薨逝后赠颖国公,而杨俊把这个国公位名正言顺的落到了自己家里。
  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仪,站在后侧,他们俩是年轻将领的杰出代表,说年轻,连最小的张懋都已经三十四岁了,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中流砥柱,张懋依旧赢不了朱仪,这么些年夺冠军旗的大比之中,张懋输的稀里糊涂。
  火寻侯王复是在场的唯一文官,当然他是以世侯的身份出席,王复已经坐稳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大明正在筹划这盘踞在吕宋的大食人进行最后一击,而王复不日将前往南衙,转道松江府出海征伐吕宋。
  车门缓缓打开,缇骑们带着大楯站成了两列,将大楯锁好,阻挡着春日的寒风。
  朱见澄推着于谦走出了车厢。
  “臣年迈,无法行全礼,还请陛下恕罪。”于谦想撑着身子站起来,但没能站起来,只好坐在转椅上见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一走就是五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于老倌,带着朕的太子跑去建国了呢。”
  “长大了。”朱祁钰拍了拍朱见澄的肩膀,示意他让开,自己来推。
  当年于谦扶着他坐上了龙椅,现在于谦走不动了,朱祁钰推着他前行。
  冉思娘给于谦切了好一阵脉,眼神有些暗淡,看着皇帝抿着嘴唇,眼眶里含着一些泪,医术精湛又如何?她握着人药论又如何?留不住就是留不住。
  朱祁钰勉强的笑了笑,对着于谦说道:“朕再想想办法。”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于谦倒是颇为豁达的说道。
  朱祁钰推着于谦向着他的大驾玉辂而去,笑着说道:“于少保一走五年,大明也发生了不少的事儿,石景厂现在不挖煤了,因为挖煤地下水沉降,造成了京师供水困难,这大同到宣府、宣府过居庸关到京师的铁路通了,煤炭供应倒是稳当,石景厂转成了军械厂,到底还是能养的住匠城和匠户。”
  “大明隶属于工部的官厂有三十多个,这些都划了特区,隶属于各州府道的官厂有近千个,运营大抵是不错的,李宾言这家伙,审计真的是毫不留情,朝中倒了一个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那可是沈翼的嫡系。”
  “沈翼也上书致仕了。”
  沈翼老了,他比金濂就小几岁,沐阳伯金濂走后,张凤无德被斩首后,沈翼担了十数年的担子,终究是担不动了。
  “江渊和陈汝言走了,去年冬天走的,没挺过去。”朱祁钰将于谦推上了大驾玉辂,等待一众上车之后,才略微有些感伤。
  陈汝言让贤江渊,而后受命就任两江总督,至广州电白港市舶司,任上暴疾,卒,朱祁钰令广州府将陈汝言尸首送回了京师,安葬金山陵园。
  江渊兵部尚书致仕后居京闲住,七十四岁与世长辞。
  “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