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打了一天,就打完了?”朱祁钰挠了挠头,这期待了五个月,就这一天就……大获全胜了?
  于谦却是摇头俯首说道:“瓦剌狡猾,遇敌不敌立刻溃逃,这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他们也跑习惯了。”
  于谦十分隐晦的提到了过往战果不丰。
  他没有对太宗文皇帝不敬的意思,但是太宗皇帝五次北伐,战果其实并不多,这才是大明对草原部落的常态。
  大明京营到了,草原人望风而逃,千里之内无马鸣。
  于谦继续说道:“陛下,这一仗,岂止是打了一天,是整整打了五个月啊。”
  “自陛下定策以来,京营发动以山石为敌,开山修桥铺路,征调民夫运粮军备,而怀来、顺圣川、贾家营、万全都司、宣府,皆是人人出力,加固城墙、组织百姓。”
  “这以一件件,无不是在起大势,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非一日之胜,乃数月辛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战之胜,绝非一日之功。”
  于谦的意思很明确,战争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已经不单纯是纯粹的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行动。
  朱祁钰站起身来,点了点头,于谦说的有道理,这不仅仅是军事胜利,同样是政治胜利。
  “瓦剌人狼奔豕突,胆气已丧,再接战,则畏缩不前,士气不足,他三年之内,敢再度南下的几率小之又小。”朱祁钰用力的吐了口浊气。
  “他们可以获得短暂的胜利,但是胜利终归是属于大明的!”
  “瓦剌人要与我大明争国运,这争来争去,天命依旧在我大明!”
  朱祁钰的这个皇位,在削掉了太上皇帝号后,虽然礼部尚书胡濙反复找补,但说到底,还是篡来的。
  但只要他一直获胜,就没有人可以审判他,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是一般的公理。
  只要不断的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那朱祁钰这个皇位,就像当年朱棣的皇位一般稳固。
  当然,朱祁钰在剥皮揎草这件事上,则是继承了当年的太祖高皇帝。
  总体来说,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是继承了列祖列宗的意志。
  宣府胜了,国运之争,大明赢了。
  那另外一件事,也可以办了。
  “于少保给太后贺礼准备点什么?”朱祁钰笑着问道,既然宣府之战如此迅速的获胜了,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朱祁钰为何不住皇宫?
  除了风水上对生育率的影响之外,他不能向也先一样,跑去别人的主场作战,尤其是在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
  瓦剌人这次一头扎进了杨洪的口袋里,因为宣府是杨洪的主场。
  朱祁钰愣头青一样冲进皇宫里,那不是跑到太后的主场去撒野?
  于谦并没有准备什么礼物,摇头说道:“两袖清风。”
  于谦不会送礼,也没送过礼,正统年间,他一次万寿礼都没送过。
  当年王振活着的时候,他不送,现在王振都死了,朱祁镇也北狩了,他更不会送了。
  于谦就这性子,朱祁钰也是知道,他笑着说道:“于少保,就不好奇,朕准备了什么吗?”
  他自然是让兴安精心准备了一番,这礼除了宣府大捷以外,还有一件妙物。
  于谦眉头紧皱,思索了一番摇头说道:“家无余财,也送不出什么礼物来。”
  “兴安,从内承运库随便取一件,反正最后还是要送回内承运库的。”朱祁钰回头对兴安说了一声,笑着说道:“走,入宫给太后祝寿去!”
  这段时间,朝臣们都准备了贺礼,但是陛下一直没动静,所有人也都没动静。
  经过上次削太上皇帝号的事以后,朝臣们多少琢磨明白了。
  陛下动,要小心被钓鱼,陛下不动,那更要小心被当鸡给宰了!
  总体来说,陛下的所有政令都可以批评,但是要将四大要素,现象、问题、原因、方案,只有这四大要素齐全,陛下还是会认真看,并且召朝臣奏对问策。
  过去那种混淆是非,浑水摸鱼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朱祁钰秉承了钓鱼佬的优良传统,再次空军,打的窝儿,也白打了。
  朱祁钰要入宫送礼的事儿,立刻就在六部衙门传开了,大家都等着陛下进了午门之后,才从各衙门走出来,手里拿着准备好的礼物。
  太后贺礼,是孝道,这是必然要敬送的。
  但是送什么,很有学问,像往年那样送金银财宝肯定不行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节俭修德,朝臣们要是再拿钱去宫里,那就是与陛下唱反调!
  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字画之类的宝物,这些东西,无价无市,最容易送礼。
  比如陈循大学士就搞了副字画,这字画,放在江南值三千两,可是放在皇宫里,就不是那么的真贵了。
  朱祁钰自然知道了朝臣们都在等他送礼,他一动,大家都跟着动了。
  朱祁钰来到了慈宁宫门前,颇为感慨,上次来,还是登基前,来了一趟。
  “皇帝陛下驾到!为慈宁宫为皇太后贺寿!”兴安高声喊了一嗓子。


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悬切
  朱祁钰给孙太后送礼,是给孙太后体面。
  他现在力主北伐,一切的政策,都在围绕北伐,若是孙太后带着勋戚们,给他捣乱,那他这北伐,必然不得安宁。
  他给孙太后面子,就是告诉孙太后,那些龌龊的心思,比如行刺、毒杀皇子、联合勋戚外廷架空皇帝、仗着太后之位干涉朝政等等,这些朱祁钰底线之内的事儿,不要做。
  否则朱祁钰一定以雷霆手段,将孙太后外戚一众,连根拔起。
  他不愿意内斗,不是怕斗不过,是怕内耗,无法北伐,无法给天下臣工万民一个交待。
  总体来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之耻,洗刷这个血仇,唯有血仇血报!
  某个歼敌一亿的运输大队长,始终奉行一条,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结果虎踞东南了。
  朱祁钰作为皇帝,要力保朝堂不要出现党争,进而影响国朝大事。
  勋臣外戚一体,勋臣外戚互援,在朝堂上,并不少见。
  “太后。”朱祁钰对着慈宁宫的孙太后拱了拱手,算是见礼了。
  孙太后颇为平静的说道:“皇帝辛苦。”
  “参见太后,太后万福。”一众朝臣在于谦的带领下向孙太后行礼。
  此时的孙太后坐在鸾座之上,却是目光流转,于谦居然来了。
  于谦以刚正闻名遐迩,何为刚正?
  就是从不献媚。
  于谦自从永乐年间进士及第之后,从来没有一次去参加过万寿节。
  朱棣在生日这天是看不到于谦的,这让朱棣非常生气!
  朱高炽也看不到,朱瞻基也看不到,朱祁镇就更看不到了。
  而这次于谦坐镇京师,统筹京师之战,又安排宣府诸多事宜,其贤名远播四海之内。
  于谦不来给她孙太后祝寿,她孙太后能说什么呢?
  大宴赐席那天,于谦就没有参加,而是去了大兴继续推广农庄法。
  正是这种做派,于谦才在外巡抚十九年,却始终做不得京官。
  于谦现在在京执掌牛耳,连皇帝陛下都时常问政,于谦之前的做派,这种清名,是可以继续维持的。
  于谦从来不愿意参加这种宫廷酒宴,也不愿意参加万寿贺岁之事。
  但是今天,于谦来了,还带着群臣们行礼,献礼。
  她知道,这是陛下给她的体面,毕竟是尊亲。
  孙太后深吸了口气,笑容满面的说道:“众爱卿辛苦,平身。”
  “皇帝陛下贺礼!东坡古砚一方。”兴安高声喊道,拿着一方古砚递给了孙太后。
  孙太后拿起了古砚,端详了许久说道:“皇帝有心了,宫中藏砚,多为东井藏星,像这等素心雕龙之好物,朱砂鹊眼、紫袍金带,实属罕见。”
  “德比颛顼,却也是刻的,极为周正。”
  于谦等一众朝臣听闻之后,面面相觑,但是却不敢吱声。
  “少保、兵部尚书于谦贺礼,松鹤延年祝寿百鸟朝凤木刻一副。”兴安再次高声喊道:“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献桑柘郊原邻舂社饮图,一卷。”
  “文渊阁大学士……”
  兴安陆陆续续的高声报着礼单,而这次的礼单冗长,半个多时辰之后,才陆陆续续献完,缓缓的退出了慈宁宫。
  “陛下,那方砚是假的吗?”于谦跟在朱祁钰的身后,有些疑惑的说道。
  朱祁钰自然知道于谦要说什么,摇头说道:“那方砚,是真的。”
  “那是内官购置,走了眼,买到了赝品啊。”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东坡古砚,苏东坡苏轼,是宋神宗臣子,而宋神宗姓赵名顼,按照避讳之事,东坡古砚上,怎么会有德比颛顼这样四个字呢?”
  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一,德比颛顼,出现在任何古砚上,都不奇怪,唯独不可能出现在东坡古砚上。
  “德比颛顼,是朕让人刻的。”朱祁钰却是负手而行,告诉了于谦实情。
  古砚是真品,那行字则是新刻上去的。
  于谦这才恍然大悟,这才是陛下的万寿节贺礼。他赶忙俯首说道:“陛下英明。”
  于谦开始还奇怪,为何陛下送一方古砚还神秘兮兮?
  但是这时他才完全明白了,这古砚送的到底是何物。
  这不难理解,古砚新字,是有寓意的。
  如果说这皇帝位是古老的,那行字是新的,就是陛下这个皇帝,是既定事实了,太后不要太过于纠缠此事了。
  连于谦都进宫献礼了,这多大的面子啊!你要是不体面,那大家都别体面。
  于谦为什么进宫?
  眼下农庄法,利益损害最大的就是勋戚。
  这勋戚觉得自己委屈,好不容易侵占的地,这就被皇帝以农庄法给收走了,他们自然是不乐意。
  受了委屈,自然要找家长,那孙太后现在就是家长。
  稳住了孙太后,勋戚们无法形成合力,才可以顺利的在京畿推行农庄法。
  孙太后虽然出身布衣,但是也做了这么些年皇后、太后了,自然能看出来这物是真的,只有字是新的,所以才会说,德比颛顼,却也是刻的极为周正。
  也算是当着群臣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朝大学士们,谁不知道宋神宗叫什么呢?
  古砚新字,太后也认了,毕竟礼孙太后收了。
  陛下是锐意进取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陛下并不是拿不起刀,只不过是眼下北伐才是大明的主要矛盾,党争一起,大明北伐之事,又何从谈起呢?
  于谦连连感慨的说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陛下圣明。”
  于谦这段话的意思是,兵器,是主杀伐的不祥之器,万不得已才使用它,胜利了不自鸣得意,如果杀了人,还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主杀伐,而对杀伐乐此不疲,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则寡助,则失天下。
  这段话,也非儒家经典,乃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于谦讲的道理和陈循讲的道理,向来不太相同,大家都讲仁恕之道。
  陈循则老是说什么敬天爱民、钦天命、法祖宗、正伦理、笃恩义、戒逸乐,这类修身之事,一套一套的念经,念得朱祁钰头皮发麻。
  劝仁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