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大明的大部分的教科书却是用的雕版印刷,因为雕版印刷印制精美,活字印刷也就是能看罢了,偶尔还有错字、漏字。
  当然,给皇帝办差,三经厂的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已经差距不大了。
  兴安拿过来草稿,俯首说道:“臣领旨。”
  “喜宁这个家伙是真的能活,岳谦、季铎、袁彬还有朕那两个无名缇骑,去哪里了?”朱祁钰并没有见到他的汉使,还有那个信仰崩塌的锦衣卫校尉。
  朱祁钰从未责怪过袁彬的忠诚,袁彬忠诚的对象是大明。
  是朱祁镇辜负了袁彬的忠诚,但凡是朱祁镇在北狩之后,不那么的丢人现眼,袁彬也不会请奏了。
  一个大好儿郎,被朱祁镇折磨成什么样了。
  兴安摇头说道:“臣不知道,也没消息传来。”
  朱祁钰猛地站起来说道:“不是怀安城下冲阵了吧,那可是三百怯薛勇士!”
  石亨将瓦剌那三百怯薛勇士炮决了,就是物理意义上的炮决,大明军将其驱赶到了预定战场之后,火炮齐鸣,尽数轰碎了。
  胡濙没有撒谎,若非那莫罗有了身孕,也要死。
  “糊涂!”朱祁钰这边都将瓦剌女婿朱祁镇给杀死了,自己派出去的人居然还没回来。
  朱祁钰对着兴安说道:“让夜不收们四处找找,朕派的人哪去了。”
  此时岳谦、季铎、袁彬还有两名无名缇骑,正在追捕喜宁。
  他们并没有以卵击石。
  喜宁趁着夜色抢了一匹快马,就奔着茫茫草原而去,袁彬二话没说,撒开脚丫子就追了上去。
  两个人的身影出现之后,在外围高度紧张的岳谦和季铎,也立刻追了上去,可是他们的马匹连夜赶路,已经体力不济。
  岳谦和季铎以及几个人翻身下马,就开始了追逐的步伐。
  人能跑的过马吗?
  在常识中,马匹的速度更快,但是袁彬一直没有跟丢。
  季铎和岳谦也没有跟丢,他们一直远远的缀着袁彬。
  草原上,呈现了惊人的一幕,一匹马在前面狂奔,后面一个人在狂追,而后是六七个人在狂奔追逐。
  喜宁的马匹很快就从疾驰变成了快跑,但是袁彬依旧没有跟丢,他一直在查看着马蹄的印记。
  这场人与马的赛跑,跑了多久?
  大约一个时辰,喜宁的马匹终于累瘫了,没有力气,也不能再跑,任凭喜宁再怎么用匕首扎马匹,马匹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地上,随后抽搐了两下,便死去了。
  喜宁向后一看,整个人都傻了,他看到了袁彬依旧在天边,向着他追来。
  喜宁拖着自己的衣服,也开始跑,但是他根本跑不过袁彬,又过了半个时辰,喜宁软在了地上,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但他真的跑不动了。
  “狗东西,还想跑!”袁彬浑身冒汗,光着膀子,为了追喜宁,他就穿着一个裆裤和一双鞋。
  他身上滴着汗,看着软在地上的喜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笑容,慢慢的走了过去,本来想勒死喜宁,最后还是算了。
  他将喜宁的衣服撕掉,拽下来将其结结实实的绑好,把喜宁的袜子塞到了喜宁的嘴里,才坐在了草原上,气喘吁吁。
  岳谦和季铎过了不到一刻钟,也跑到了喜宁和袁彬的位置。
  岳谦和季铎的打扮,和袁彬相差无几,都是穿着裆裤,浑身是汗。
  “你……你跑什么啊!”岳谦一行人气喘吁吁的扶着膝盖,愣愣的问道。
  喜宁躺在地上,跟死了一样,看着天空一动不动。
  他都骑着马跑了,结果还是被追上了。
  袁彬自然是认出了岳谦和季铎,这两位是汉使,虽然没什么接触,但是袁彬还是见过的。
  他指着地上绑的结结实实的喜宁说道:“这位,喜宁!让他跑了,我这辈子,都活不安宁!”
  “歇会儿,歇会儿,累死了。”几个人坐在了草原上,看着天边白云朵朵,风吹草低见牛羊,郁郁葱葱的草场,风一吹,如同波浪一般翻涌着。
  几个人喘着粗气,相顾无言。
  “稽王这会儿该进京了。”岳谦喘匀了气儿,叹息的说道。
  季铎一脸无奈的说道:“稽王回京要治我的罪!袁彬,当初你也在阳和,我去送衣物,稽王居然说我克扣他的衣服!”
  “天地良心!”
  袁彬无奈的摇了摇头,当时他的确在,当时的情况,的确让袁彬都只能摇头叹息。
  后来他被喜宁给吊在栏杆上,差点死了,结果迷路回到了东胜卫,还是季铎救得他。
  这又在草原上相遇了。
  袁彬更加挠头,无奈至极的说道:“你还好,陛下交代我杀了稽王,可倒好,稽王都回京了,我还在草原上抓喜宁,我还以为是稽王呢。”
  “你也要杀稽王?”岳谦惊讶的问道。
  袁彬更是惊讶的说道:“也?难道你也有陛下的敕命?”
  这一下子,全都通透了。
  所有人都是要杀稽王的人,但是稽王回京了。
  喜宁面如土色,连稽王都要杀,他这个宦官回到京师,也是千刀万剐的命,而且这帮人,怎么这么能跑!
  岳谦作为正使,他想了想开口说道:“咱们这是在哪儿?弄清楚了,回京请罪吧。”
  三人骑卒打天边策马而来,他们勒马停在了不远处,高声喊道:“尔等何人!”
  岳谦认真打量了下三人的装束,看到了系在臂膊上的红方巾才松了口气说道:“汉人!大明汉使!抓大奸细!”
  夜不收大约有两千人左右,散在草原上,要找个人其实并不容易,但是谁让这场追逐太过于奇怪了,引起了很多人的警惕,夜不收的三人队,就这样找到了他们。
  “稽王已经伏诛!陛下差人寻几位回京复命。”
  坐在草原上歇着的几位,面面相觑。
  陛下这是自己动手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
  在岳谦、季铎、袁彬等人遇到夜不收的时候,朱祁钰正在讲武堂聚贤阁,召开第二次大明盐铁会议。
  参加之人依旧是文渊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六部各司主事、内承运库的算盘太监等。
  朱祁钰手中的书,已经在此之前,发了下去,国富论很长很长,朱祁钰只是就劳动分工、货币的作用、商品的价格等五章内容,按照记忆力的内容,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写了下来。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群臣见礼,朱祁钰示意诸公平身,而他自己本人坐到了正中央。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朕躬安。”
  大明的在廷文武,如愿以偿,每天都能看到陛下。
  在奉天殿、在文华殿、在讲武堂、在京营、在王恭厂、在泰安宫。
  俞士悦颇为兴奋的说道:“陛下,上次三部联袂,打击私盐盐引,颇有成效,两浙、两广的私盐盐引,就查处了三十四万余引,查没近四十余家坊刻私盐盐引,一百八十余盐场窝主参与其中。”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已经看到了俞尚书的奏疏,私盐盐引,需要长时间、多次的查处,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就能见到功效。”
  大明在未能理解盐引就是货币这个本质的时候,大明的私盐盐引,就从来没有查办过,地方私盐盐引和官方盐引同时流通,一边混乱。
  这等同于私铸货币。
  汉代的时候,晁错削藩,导致了七王之乱,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汉高祖刘邦,封的吴王刘濞。
  吴王刘濞的封国,在苏西南、皖南、浙北之地,此处产铜,滨海。
  刘濞在自己的封国里大肆铸钱、煮盐,富硕至极,所有吴国百姓,不纳赋税,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起兵之时,仅刘濞手中,就有二十万大军。
  私铸货币,等同谋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规矩。
  大明也是如此。
  但是大明朝廷,并没有意识到,其实盐引,已经等同于货币,过去的数十年内,两广、浙江、南直隶,湖广大肆私发盐引。
  而且很多私发盐引的窝主,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煎盐,方便水商承兑盐,才随意开兑。
  不教而诛谓之虐。
  三部联合布政司及地方有司,进行全面盘查此事,是一件长期性的国策。
  只要慢慢执行下去,只有再有人大规模私发,那就要枭首、籍家了。
  现在只是籍家,没收非法所得。
  内承运库太监林绣俯首说道:“陛下,内承运库太监们,得出每年最多可以多发一百三十余万引盐引。”
  这个数字是海专精计算的数字,是比较准确的。
  但是朱祁钰却摇头说道:“盐引事关民生社稷,尤其是涉及到了边镇粮运和盐场之事,不宜过多超发,就以查抄盐引为准,大明宝钞的例子,犹在眼前。”
  他继续说道:“朝廷超发的每一张盐引,其实都是朝廷向百姓的借贷,朝廷就是债主,我们每超发一张盐引,超发的盐引,就需要私盐场去承担使用价值。”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借贷的权力,出借给私盐盐场,让私盐盐场的窝主成为债主之一。”
  “于国不利,于民不利。”
  大明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大明皇帝。
  让私盐盐场的窝主,堂而皇之的分享这个权力,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
  朱祁钰必须要讲清楚,财富即权力。
  大规模的超发,必然导致权力共享,这涉及到了,谁才是大明的主人这一根本问题。
  大量超发,这不仅仅是在僭越君王的权力,也是在僭越朝廷的权力,这也是朝廷绝对不允许看到的。
  “陛下圣明。”户部尚书金濂松了口气。
  他就怕大明盐引,变成了另外一个大明宝钞,在深入的学习了陛下写的大明版国富论之后,金濂就上奏,请停超发,但是又不能不超发。
  因为盐引不超发,都拿去当货币用了,大明就没盐可以用了。
  打击了私盐盐引,却超发了数倍官盐盐引,那对盐政二字而言,是在毁掉根基。
  一点都不超发,则无盐承兑,盐屯在盐场里,百姓却看着盐价高涨,却无计可施。
  超发多少?
  查处多少私盐盐引,就超发多少官办盐引即可。
  石璞坐直了身子说道:“李贤已至南直隶,他写了很多的奏疏,其中多数都是盐丁劳苦,行至淮安府,便不住感慨,十五进灶舍,双泪日日挂。二十不识牛和马,三十摸错自己家。”
  “当地百姓常常把盐场,称为盐牢,苦不堪言。”
  十五岁灶户孩子就要去盐场,烧灶时的浓烟熏灼,每天都是泪流满面,二十岁不到就看不清牛和马了,三十岁的时候,连自己家门都摸不到了。
  这就是盐丁现状。
  石璞继续说道:“但是李贤在奏疏中,也反复提到,有的盐场,却并非如此,其中奥妙,在于煎盐法子不同以外。”
  “臣以为可让巡盐御史,多多搜集盐场煎盐之法,改善盐灶,也多购置护目,让盐丁不至于煎盐时瞎了眼睛。”
  “护目,保护眼睛,烟熏火燎,也易衰力配以面罩更佳。”
  “可有这护目实物?”朱祁钰点头问道。
  石璞从袖子里拿出一物,递给了兴安,俯首说道:“正是此物。”
  朱祁钰拿了起来,看了半天,不知道什么动物皮,缝制两块镜子,以绳索系于脑后,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防火星四溅,还是好物。
  “哪来的,价值几何?”朱祁钰放下了这皮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