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来的,价值几何?”朱祁钰放下了这皮质护目镜问道。
“石景厂钢铁司为了工匠准备的。”石璞赶忙说道。
朱祁钰颇为欣慰。
这一个皮草缝两块玻璃,并不是什么大的发明创造。
他欣慰的是,大明的官员,终于意识到应该保护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大明的官员,逐渐意识到劳动者,是大明的财富,这一根本事实。
在朱祁钰孜孜不倦的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大方针的领导下,大明终于开始走上了这一步。
为工匠们配上劳保用品。
好事。
虽然朝臣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保护劳动报酬,也是保护财经事务稳定的必要手段,但是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准。”朱祁钰将护目镜还给了石璞,示意会议继续。
这场会议在继续,除了盐引之外,工部还讨论了下关于石景厂四司生产的一个计划表。
户部尚书金濂点着钢铁司说道:“洪武十五年王允道上言,恢复元时磁州临水镇官冶所,太祖高皇帝言,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罢黜各地官冶所,按产量纳税三十分之二,是为铁课。”
说到这里,大家都有些沉默。
朱祁钰知道金濂在说什么,磁州临水镇官冶所,元时一年产铁百万斤,王允道上书请旨,请朱元璋恢复官冶所。
结果王允道被廷杖流放海外,大约送到了爪哇。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罢黜大明十五所官冶所,改为十五抽一的铁课。
朱祁钰现在办的石景厂,其实是违反祖宗的决定。
石景厂不就是官冶所吗?
“继续。”朱祁钰要办石景厂,朝中反对的意见并不是很多,因为铁课已经收不起来了。
户部尚书金濂,左右看了看,深吸了口气说道:“正统一十三年,山西阳城铁课六十二万三千斤,按照十五抽一的铁课,阳城一县产铁定额为九百三十四万五千斤。”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高皇帝给山西一省定额为一百一十四万七千斤。”
“也就是说近阳城一县的定额,就是洪武二十八年山西一省定额的七倍以上。”
“时过境迁,而朝廷法度不变。”
定额是朝廷派下去的产量,铁课是朝廷收多少铁。
阳城一县的产量,已经是朱元璋时期给山西一省产量的七倍了。
工部尚书石璞接过了话茬说道:“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去岁铁课应为一千八百万斤,铁定额两万万六千九百二十三万斤。”
“但是铁课岁收仅为两百万斤左右。”
两百万斤多少?
一千吨。
大明铁定额产量为两亿斤,大约十六万吨,但是朝廷因为没有官冶所,收铁课就收了一千吨。
石璞面露难色的继续说道:“各处铁冶,久已住罢,今内库国帑所贮铁有限,而营造。军旅差遣、在京各官署所费靡多,恐岁用不敷。”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所以,官冶所,势在必行。”
大明一到用铁的时候,就得向民间扑买,用粮食或者银子去换,这从永乐年间就开始了。
朝廷没有官冶所,就受制于地方,受制于势要之家把持的铁厂,就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皇帝想办点事,就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势要之家,他们肯做,让百姓才跟着做。
得钱得物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而现在随着石景厂的逐渐建成,朝野之中,也不断的浮出了不尊祖训、与民争利的种种声音。
想要站着把这个皇帝当了。
朱祁钰就得做出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与其去折腾已经完全崩坏的铁课,不如另辟蹊径,官冶所必须要办。
偌大个大明王朝,朝廷手中就一千吨铁可用,临到用铁,就得扑买,万万不行。
胡濙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陛下,太宗文皇帝,当初其实多次反复重开官冶所,而后还多次下西洋,臣以为此事,也不算违背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训啊。”
“陛下,太祖皇帝锐意进取,国朝初创已与今日大有不同,太祖高皇帝言,革故鼎新,方为万世之良策。”
胡濙专门为朱祁钰打补丁,违背祖制?
根本不存在。
太祖高皇帝一生践行革故鼎新,进退而不失其正,就不算违背祖制!
祖训还有宦官不得干政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不也成了既定事实了吗?
诸位大臣都长长的松了口气,胡濙的解释很合理!
大家都没有违背祖宗的决定!
营缮司主事蒯祥俯首说道:“陛下,即便是石景厂日夜不息,这恐怕也仅仅够朝廷用度,臣以为也应督促民炉铁匠,来到石景厂看一看,学一学,景泰炉之巧妙。”
“自采自炼,如同盲人摸象,始终不得要领,铁料极差,钢料极少,臣以为应行教化之功,方为治世无遗贤,不为天下无遗利。”
蒯祥的意思颇有点大明版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只不过在大明的语境里,就是教化之功,大明的官冶所,并非与民争利,而是代表着大明皇帝的教化之功。
朱祁钰却摇头说道:“此事以后再议,石景厂初露锋芒,亦未成定式,不宜擅动。”
他否了蒯祥的建议,不是蒯祥讲的不对,而是时机不对。
现在这个时间,石景厂还没开始发力,若是早早炫耀一样让人看,万一失败了或者无以为继,岂不是贻笑大方?
盐铁会议,自然是有盐有铁,梳理一下过往大明关于盐铁的诸多惯例和管理办法,然后推陈出新,改变目前大明盐课、铁课的窘迫。
每次开盐铁会议的时候,朱祁钰都不得不感慨,大明真的强大,如此粗放式的管理之下,大明一直到万历年间,依旧有万历三大征,落日前的最后余晖。
计省计算,石景厂的年产量在五千吨左右,比之一千吨的用度,强太多了。
一年五千吨,在大明这十六万吨面前,看似不起眼,但是这是朝廷能够直接掌控的钢铁料。
就跟知府收田赋一样,收不齐,就得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没办法站着把官给当了。
于谦则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盐铁国之重器,盐引做钱币万万不可,盐引涉及边方粮草,又涉及国朝盐政,牵一发而动全身,臣以为,应早做定夺,天下缺钱,朝廷应该想办法。”
货币,极其重要,陛下写的书里,也很清楚。
金濂附和的说道:“白银,白银是最合适之物。”
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户部尚书!
“铜钱小而分量重,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故用盐引。”于谦直接点出了为何商贾们要用盐引当做大额商品交易的原因。
礼部尚书胡濙点了点桌子说道:“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这是朱元璋的祖训,不得以金银做货币进行交易,违反者罪之。
胡濙在提醒大家,这又是一条祖宗的决定。
祖制不可违。
户部尚书金濂眉头一皱说道:“正统四年,敕谕,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吏俸米、军人月粮,近为粮储不敷,减分支给,以钞折充。”
“正统十三年,某就曾上奏,钞法久不行,新钞一贯,时估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甚至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面值一贯的钞,仅仅价值一个铜板,堆积在市集之上,过往之人,连捡都懒得捡!”
“这只是正统年间吗?建文四年、永乐三年、宣德七年、宣德九年,屡次折钞!”
金濂说完这句话,便不再言语,整个朝堂之上,一片安静。
金濂发言非常大胆,虽然他是拿着正统年间说事,但其实月粮折钞这件事,在洪武年间就开始了。
大明宝钞怎么被玩废掉的?
宗族礼法,皇明祖训。
驰用金银之禁,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只能朱祁钰来做。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朕来说两句。”
“首先纸钞废弛之事,并非我大明独有,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时,大观三年,改四川交子务为钱引务,改交子为钱引,旧交子皆毋得兑换现钱。”
交子,就是一种四川的纸钞,唐末到五代十国的战乱对蜀中影响不大,蜀中极其发达,四川的钱不够用,就出现了交子这种纸钞。
宋徽宗赵佶,将交子改为钱引,旧钞不得兑换为大观三年的钱引。
“宣和三年,因为方腊在江南民乱之事,以军食不继,增印钱引六十三万缗,而后在宣和四年,以相同的理由,便宜增钱引三百万缗市军储。”
“钱引自此废了。”
宣和这个年号,也是宋徽宗,宋徽宗屡次超发钱引,直接将钱引制度个玩坏了。
朱祁镇是不知道大明的盐引当做货币使用,他要是知道,不知道要超发多少。
朱祁钰再次说道:“朕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大明宝钞,现在的确是废纸一张,礼部、户部,可以拟诏废钞了。”
“不废不行啊,百姓们都不认了,商贾们也不认了,只有朝廷认,能管用吗?”
“废了吧。”
朱祁钰宣布了第一件事,废大明宝钞。
这玩意儿不能再印了,那不是货币。
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们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大明宝钞就是一种没有成本的,纯粹的对下剥盘的道具。
正如金濂所言,不废钞,也是置于闹市,连看一眼都懒得看。
废钞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不废钞新货币政策无法推行。
胡濙和金濂互相看了一眼,俯首说道:“臣等领命。”
朱祁钰继续说道:“杜牧二十三岁过阿房宫遗址感慨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
“秦人来不及哀悼强秦,秦朝就迅速衰亡了,而后人哀悼它,却不以它为镜子,只会重蹈覆辙。”
“我们看到了钱引、中统交钞、中统宝钞、至元宝钞,皆是废纸一堆,也应以此为鉴,方知兴衰。”
“朕以为,大明并没有到可以发行纸钞的时候,纸钞刊印、假钞横行,再推新钞,不过是车轮子转了一圈而已。”
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长到车轮子转来转去印下了无数车辙印记。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这句话有时显得偏驳,有时却显得极为正确。
纸钞二字,对于大明还太早了。
再发行纸钞,不过就是金圆券的翻版罢了。
“弛用金银之禁,可自朕始,但是如何弛用?需要做到何种地步?又应该以何种方式弛用?都需要大家细细琢磨推敲,不可一蹴而就,否则与宝钞何异?”
于谦深吸了口气,陛下真的是越来越稳健了,去年颇有些急躁的陛下,现在越来越稳重了。
这是因为……朱祁镇死了吗?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群臣皆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看着所有人说道:“这样,今天盐铁之议,暂时到此为止,诸公回去之后,仔细思索,下次到廷议上,大家再群策群力,拿出一个具体的弛用金银之禁章程来。”
“臣等告退。”胡濙、陈循带着朝臣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