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瓦剌人出身的子女,甚至无法补充死亡军卒的数量,但是在军营附近,能够看到无数、奔跑着,如同散养的羊群一般的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数不满四岁,都因为贫瘠而死去,很多地方不满九岁,极少数可以成长到十四岁,就可以骑马打仗了。”
  朱祁钰其实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那就是那个颇为棘手的瓦剌女人,朱祁镇带回来的那个瓦剌女人莫罗。
  莫罗怎么那么大的胆子,跟随着朱祁镇回到京师?
  甚至在回京的路上,比朱祁镇都表现的更加刚强,无所畏惧。
  直到夜不收将消息传回来,朱祁钰才知道,原来漠北的环境如此的恶劣。
  即便是回到京师龙潭虎穴,九死一生,她也要搏一搏,让孩子像个人一样,活下去。
  而不是脸上全是麻斑,经年累月的不洗脸,手指和耳朵里都是黑灰,说不定哪天死了也不知道在哪里。
  莫罗算清楚了个账,这个孩子在京师,活下来的几率比漠北更大。
  莫罗显然赌对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贫穷无疑不会鼓励生孩子,但是也无法阻止生孩子,但是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抚养。”
  朱祁钰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养济院的孩子,长大成年的有多少吗?”
  养济院,是大明善政之一,朱祁钰之前在太常寺墙外,听到唐云燕弹唱帝姬怨之前,看到顺天府的衙役们抱走了在街上冻的发僵的乞儿。
  群臣再次沉默,这个问题,十分的突然。
  陛下这问的和之前的问题,风马不相及,聊着劳动报酬,怎么突然扯到了养济院孩子成活的问题上了?
  他们毫无预习过。
  于谦坐直了身子十分确信的说道:“十之三四。”
  “前些年臣回京专门去了养济院,问过一次,若是冬天给够柴薪,则至少半数可以成丁。”
  朱祁钰点头说道:“此乃大明善政。”
  于谦说的很对,错非爆发疫病,否则这些养济院的孩子,比草原上的孩子成活率,还要高许多。
  朱祁钰继续说道:“丰厚的劳动报酬,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增加百姓的体力、改善生活的状态、对日后抱有期许,丰衣足食,让孩子读书写字生活便有了盼头。”
  “劳动报酬充足,则百姓能够显著的改善他们对子女的供养,从而使多数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成丁。”
  “更多的成丁,势必会放宽和扩大大明国力的上限,换句话说,更多的人口会有更多的财富。”
  “大明才会更加繁盛。”
  朱祁钰比划了一个手势,横向的、纵向的。
  胡濙咳嗽了一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民安则国泰,这里的民,是天下黎民百姓。”
  陛下卡在嗓子眼的话,说不出来。
  但是胡濙是干什么的?
  那必然是察言观色,立刻把泰安宫国泰民安的典故翻了过来,解释了一下陛下比划的手势,让群臣理解。
  什么叫专业?
  没有这种能力和水准,也配当大明朝的礼部尚书?
  国泰民安。
  朱祁钰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前不久,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南直隶,将近百万百姓,起于阡陌,将整个东南,打的千疮百孔,至今宁阳侯陈懋,依旧在安定福建,班师不得,七十多岁了,为国征战。”
  “福建布政司使宋彰等一干人等,已经查补完了,明年缇骑将押解一干人犯至福建,斩首示众。”
  大明没有财经事务,也没人懂,更没人研究,大家都这么糊里糊涂的混日子,怎们能搞好政治呢!
  金濂的头皮有些发麻,他一直以为地方的叛乱,是地方官员的错,但是似乎现在看来,这是户部的责任,但又不是户部的全责。
  他眉头紧皱,思索着陛下说的所有的话。
  财富、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劳动。
  那劳动是由成丁贡献,唯有成丁多了,这财富才会增加,财富增加则成丁会更多,那劳动更多,财富就更多。
  这是一个正循环。
  大明显然处于正循环之中,成丁的数量在高速的增长,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朝廷的赋税,依旧是每年三千万石米粱,折价之后,大约在两千万左右白银。
  而且似乎出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人丁增长了,财富增加,抚养子女的成本应该降低才对。
  但是百万规模,不亚于黄巢起于阡陌的大叛乱,刚刚在福建结束。
  这中间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劳动报酬的极不合理。
  导致了百姓流离失所、舍本求末,导致了耕地荒芜、马政败坏,导致了东南大乱。
  而胡濙想的更多。
  兴文叄洌宋囊残肆硕哪炅耍瑓'武也叄Я硕哪炅恕
  兴文兴了什么?陛下搞农庄法,翰林院的学士最合适去宣讲政令,可是陛下敢用吗?哪怕用那群在卫所儒学堂读了几天书的掌令官,也不用翰林院的学士。
  兴文兴出了一堆的毛病,兴文兴了一群只知道空谈阔论、务虚避实的翰林院学士,正经学问没多少,坐师那套虚礼,倒是越来越完善。
  叄涞故歉愕糜猩猩瑓'武把五军都督府、马政、京营,全给叄鋮'的喘不过气来,连瓦剌都围困京师了。
  继续兴文叄湎氯ィ竺骰褂屑改旯耍
  下次瓦剌来了,直接播迁吗?
  六部明公、都察院总宪、所有的给事中和侍郎们,经过陛下一讲,全都通透了,这道理看似简单,但是要理清楚,却是极难。
  陛下身后有高人,必定是九十九尺那么高!
  金濂打开了自己的会议记录本,认真的问道:“陛下,这劳动报酬究竟以何等标准定策?臣愚钝。”
  能让了户部尚书金濂,这个在地方、在朝廷,为官三十余载,征战东南,与陈懋抵背杀敌的官员,真心诚意的说出臣愚钝这三个字,何其不易?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朕以为,百姓最少要取得保证一户生活费用两倍的劳动报酬,才有余力照料子女。”
  “其实家中妻子,劳动所得,能够维持自己所需即可。”
  “这是一个底线,最基本的报酬标准,只要低于这个底线,那幼童死亡就是必然。”
  “如果想要赡养家庭,那一个成丁的收入,应该得到家庭生活费用的四倍以上的劳动报酬,才有可能让其读书写字。”
  “这样长大的孩子,才是一个成丁,而不是土匪流寇。”
  大明的女子,并非大家闺秀,基本都要劳作,男耕女织,女子能织养活自己已经不错了。
  那么一个成丁的劳动,必须要是家庭所需生活费用的两倍,才有余力照顾孩子,想要读书写字,就需要四倍。
  朱祁钰继续说道:“如果想要鼓励人丁兴旺,那一个成丁的收入,至少应该是生活费用的六倍以上,才会有余力多养育后代。”
  生活费用为何?
  柴米油盐酱醋茶、维修住所、带着孩子看病等基本支出费用。
  朱祁钰核算过,其实真的很低很低,大明人口极多,产出极多,但是大明没有法定货币,自从大明宝钞糜烂,宝源局没有履行其发币的职能,大明始终处于钱荒的状态,钱贵物贱,物价并不是很高。
  大明有善政惠民药局,隶属于太医院,在各州府县均有设立。
  朱祁钰叹了口气说道:“如果要给一个数字的话,每户每年所费不过米七石五斗,按京师折价不过五两银罢了。”
  京师米贵,但是贵也有限。
  于谦愣愣的说道:“京畿地区、山外九州,亩产一石,一年麦梁豆两熟,这不就正好是下农十亩之维?”
  于谦说的是下农的标准,一家十亩地,一年两熟,再刨去旧的亩税,会有十五石左右的作物收获。
  正好够陛下所言的成丁的劳动报酬,必须要生活费用两倍以上的劳动报酬,才能妥善的抚养孩子。
  下农养两个孩子,正正好能养活。
  但是低于十亩,就必须要去做佣户,但是所得微薄,勉强维持。
  慢慢的下农变成了游惰之民、末作之民,最后变成山匪流寇,为祸一方。
  于谦深吸了口气,他终于理解了为何陛下要推行农庄法了,京畿、山外九州、福建,因为兵祸,天怒人怨,不提高劳动报酬,百姓哪里还养得起孩子呢?
  恢复人丁,才能彻底恢复战乱后的国力。
  这和当年刘基所说的万夫一力,不谋而合。
  果然是太祖遗风!
  于谦和王文都是巡抚地方十数年的臣工,深知民间之疾苦,他们知道出了问题,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
  两倍可度日、四倍可读书、六倍可以人丁兴旺,陛下给出了一个十分详细的体系,来解释到底给百姓多少才够用。


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中国,中央之国!”
  “大明拥有寰宇之下,最多的可耕土地、最勤劳的百姓、最可靠的水利,大明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却始终停滞。”
  朱祁钰停顿了一下,即便是喜宁、郭敬这等为虏前驱的二鬼子,说起什么也是,暗通中国某人。
  中国二字,本身就是中央之国。
  何为中央之国?
  就是天下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
  这就是中心之国、中央之国的含义。
  大明无比的强大,强大到京营一战溃败如斯,兵败如山倒,依旧能崩掉瓦剌一颗大门牙。
  “但是我们却是长期的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这种停滞状态,会因为战乱、会因为百姓起于阡陌,慢慢向滑落。”
  这是一个很违背经济学常识、很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实。
  大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和经济停滞的叠加态,当朝廷观察的时候,大明是在停滞的,但是在朝廷不观察的时候,他的确是在高速的发展。
  在这停滞不前的社会里,是不可能看得见的现象。
  但是大明就是如此的神奇,始终处于一种可持续崩溃,而不崩溃。
  可持续停滞状态,在不进则退,退则立亡的经济学中,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模型,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大明,却始终处于可持续的停滞状态。
  朱祁钰说道:“你不可能在瓦剌找到足够的劳动报酬,来养育自己的子女,交趾、满者伯夷、朝鲜、倭国,亦是如此。”
  “因为他们也在停滞,他们的人口会慢慢的减少,战乱、土地荒芜、短暂有一两个强人,统治数年,国进,之后再次开始衰退。”
  “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两倍以上生活所需费用的报酬,那么我们就可以阻止大明的倒退。”
  “如果提供四倍以上生活所需费用的报酬,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大明高速发展。”
  “如果提供六倍以上生活所需费用,那么大明终将天下无敌!”
  朱祁钰依旧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由耕地荒芜、马政荒废、东南大乱的现象为切入点。
  发现大明此时政策的问题,随后给出了原因,那就是劳动报酬给的不够,随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增加劳动报酬的给予。
  胡濙拿起了笔,快速的写道:「景泰元年十二月戊申日,上于讲武堂聚贤阁与群臣议马田政,总论二政得失也。」
  「上言:民进则国进,国进则民强,民强则国泰,国泰则民安。可为万世不移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