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宾言虽然精神不济,但还是十分确定的说道:“不疼。”
  “你可真是福大命大啊。”陆子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李宾言看着兴安的大红色宦服,愣愣的问道:“通倭的人,送到京师了吗?”
  兴安点头说道:“应该到了吧,查补完了之后,就送太医院了。”
  陆子才接过了话茬说道:“太医院的奸细不够用了,得亏李御史,这下至少能用一两年。”
  李宾言吸了口气说道:“饿。”
  “开饭!”兴安点头大声的喊道。
  能吃是福,走狗屎运的李宾言在鬼门关转悠了一圈,被陆子才给拉了回来。
  陆子才认真的打开了手札,开始认真的记录着这几天李宾言的反应。
  李宾言也是医学观察对象,当然他不会被片开看看,胃有没有被腐蚀。
  而此时的京师城内,极为专业的卢忠,已经完成了查补。
  他现在也懒得动刑,但凡是有点抵抗的,他都把人扔到太医院转一圈,回来,只要没疯,都是鬼哭狼嚎的一般,老老实实的交待问题。
  卢忠带着案卷,来到了讲武堂,上了聚贤阁,对着朱祁钰行礼之后,俯首说道:“陛下,都查补完了。”
  朱祁钰点头接过了案宗,持续了将近四个月的天字第一号案,落下了帷幕。
  天下震动,孔府上上下下,被抓了数百人,衍圣公被鞫了京师,仕林之间一片哗然,最近京师都在议论此事,沸沸扬扬。
  但是一直在查补,几乎所有的衙门都会到锦衣卫打听消息,但是锦衣卫衙门落着锁,没查补完之前,任何人不得入内。
  朱祁钰不停的翻动着案卷,衍圣公府所有的典籍之中,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他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就像是那些大善人的家训一样,全都是修桥补路、开设学堂、教导仁义礼智孝,但是所做的所有事,全都是一模一样。
  大善人们看不得百姓们苦,索性就把人吃了。
  大明的百姓,苦不堪言。
  朱祁钰吐了口浊气,说道:“李御史这次巡抚山东有功,点一枚……头功牌,送至山东,赐银币五百枚,赏三品赐服冠带。”
  “希望李宾言回来之后,放下对势要豪右之家的幻想。”
  “李永昌,通知文渊阁,明日朝议褫夺衍圣公封爵,要反对的,找好说辞,别被朕摘了脑袋。”


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医院
  大明大皇帝陛下要褫夺衍圣公爵位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师,无数学子瞠目结舌。
  大明只有一片天,那就是陛下。
  但是看陛下的意思是居然是不再设衍圣公,引起了无数人内心惶惶不安,他们更想知道,陛下到底想要做什么。
  次日的清晨,朱祁钰来到了奉天殿内,坐在宝座上一言不发。
  群臣觐见,都知道陛下现在心头窝着一团火气,这团火气有几部分构成。
  首先是家恨。
  朱元璋当年以布衣登基称帝,九个月驱除鞑虏,位极人主,孔克坚胆敢三请方至,这是对大明朝最大的不恭顺!
  但彼时天下初定,人心惶惶,衍圣公这个牌坊,不得不竖起来,才被曲阜孔氏指着鼻子骂暴发户骂了八十多年。
  其二是枉法。
  山东响马极多,李宾言三番五次遭到了刺杀,甚至在昌平马驿的门前,甚至发生了响马与大明军队的火并,这是何等的狷狂?在大明的土地上,对大明的钦差大吏明火执仗的围杀。
  其三是里通倭寇。
  在唐兴的奏疏之中,有一伙倭寇居中作乱,这群倭寇的尸首和两个受伤俘虏已送至京师,在卢忠反复查补之后,确定了孔彦缙的确通倭,花费了三千两白银,买李宾言项上人头。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稽首见礼,陛下这火气都写到了脸上。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朕躬安,但是心如刀绞。”
  群臣一听这话,也知道了今天陛下褫夺衍圣公这件事,就是再多人反对也怕是要办了。
  于谦带领群臣俯首说道:“臣等惶恐!”
  朱祁钰继续说道:“胡元昏乱,致纪纲不立,主荒臣专,使威福下移,故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乱,豪杰蜂起,万民萧索!”
  “朕德不逮,治化未臻,太祖开辟,问政胡元得失,言:其失在于纵,元实非宽也。朕不敢忘。”
  “太祖三请胡元僭封衍圣公孔克坚方至,太祖礼遇相待,赐宅马米,授官,孔家人蔑弃礼义,彝伦攸斁,肆意指摘我皇明天命。”
  朱祁钰吐了口浊气,告诉群臣,这是家仇。
  当年朱元璋为了天下受了委屈,孔家人四处对别人说,天下三家,凤阳朱氏,乃是暴发户,小家子气!
  时至今日,大明皇帝,要把当初的怨气给出了!
  告诉他们孔家人,究竟是谁的天下!
  “仲尼之道,广大悠久,明先王之道,立教经世,万世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有赖焉。”
  “人有积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必求明师教之。盖师所以模范学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
  “然,常人且知求圣贤之学,况孔氏子孙乎?”
  “衍圣公孔彦缙蒙学肄业,不修德行,不谦下族人,伪为慈祥、伪为恺悌,却无仁爱之实、乐易之诚。”
  “使如此贪纵放僻、败伦乱纪之人而称孔子徒,乳臭之人、鲜衣怒马而后孔氏,而曰尊之厚之,于乎!不以桀哉!”
  朱祁钰说的是孔彦缙的德行,孔彦缙实在是没德行,嗜酒如命,好逸恶劳,贪纵放僻,如果不把他给办了,和夏桀商纣又有何异呢?
  “曲阜,至圣先师首善之地,兖州,先民开辟卿云之所,响马、山匪、豪奴盘亘其间,亦有大盗横行霸道,拦路强劫,今时,倭寇亦至兖州!”
  “何人之过?”
  “衍圣公作威而联羽翼,或比匪而效奔趋。”
  卿云,说的是卿云歌,传唱的是舜禅位于禹,群臣恭贺唱和之作。
  兖州,古九州之一,今日变成了如此生灵涂炭的模样。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厉声说道:“曲阜、兖州,腐烂如此,民不聊生,朕,痛心疾首!”
  “山东户部清吏司来报,钦拨祀田、汤沐田、学田、投献田、自置私田、胭粉田,总计约有十万余顷,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浙江等地,遍布七府数十州县!”
  “孔府算盘响,佃户眼泪淌,交租如进鬼门关,一关更比一关难啊。”
  朱祁钰说完此话,群臣立刻就议论纷纷。
  要知道,陛下前段时间,为了推动诸王、勋戚、缙绅一体缴税纳赋,清了一下宗室田亩,陛下手中田亩,不过九万顷!
  孔府居然有十万顷!
  而且遍布两京三省七府数十州县,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要造反啊!
  怪不得孔彦缙如此积极推动举人罢考,威胁朝廷,这十万顷田,多数都是膏腴之地,上百万亩土地,光是藁税折银就超过了百万两!
  他们为何要联袂举人罢考,就是看着陛下的天下纳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有大势所趋之象,不得不为,不得不跳出来。
  孔府当然如同疯魔一样,不惜刺杀朝廷钦差大臣,也要保住自己的特权。
  王珝、高崇、孙昱、国盛、尹妟、王育、杨瓒七人出列,颤颤巍巍的跪下。
  他们都是山东学子。
  尹昱俯首说道:“陛下,臣诚惶恐,孔子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衍圣公孔彦缙臣贪淫暴虐已彰闻,依法提问,固所当然,宣圣乃万世名教宗室,孔彦缙不思先祖抚世立教之功,如不严惩,于法有碍,于理无宜。”
  “臣请陛下褫衍圣公之位,坐以斩,首恶之徒悉数明正典刑!”
  尹昱为什么反复请陛下杀人?
  这只是他自己的意思吗?这是整个山东仕林的意见。
  因为山东大多数举人已然进京参考,在马上就要切分的进士名单份额的现实利益面前,尹昱必须要站在朝堂上,为整个山东的学子们发言。
  这些举人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就指望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这临近会试居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万一陛下扩大了打击面,尹昱这七个山东进士出身,怕是落叶也不得归根了。
  衍圣公是谁?他能分给山东仕林一个进士名额吗?
  他不能!
  这次曲阜罢考之事,万一恶了陛下,陛下稍有一点要削减山东进士名额的意思,整个北榜直隶、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官员,立刻就会群起而响应。
  共襄瓜分山东二十一人名额的盛举!
  这对山东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噩耗!
  就是你文宣圣裔又如何?
  尹昱七人俯首帖耳,其怒意比朱祁钰更盛几分。
  “里通倭寇之人呢?”朱祁钰吐了口浊气,继续问道。
  尹昱大声喊道:“送太医院!以儆效尤!”
  朝臣天天劝陛下仁恕之道,但是真的涉及到了自己地头上的利益的时候,那是真的不客气。
  胡濙站出来俯首说道:“里通倭寇乃是奸细,谋叛,谋反之大罪,亦乃祖制。”
  “前明州卫指挥林贤帅兵守御,以备东海防倭。不期指挥林贤当在京随驾之时,已与胡惟庸交通,结成党弊,高皇帝就贬林贤海外倭国。”
  “林贤居海外三年,暗私往倭国取回,就借倭国国王兵,假作进贡来朝,意在作乱。”
  “其来者正使如瑶藏主、左副使左门尉、右副使右门尉,率精兵倭人带甲者四百余名,倭僧在外。”
  “林贤凌迟处死。今日孔府里通倭国,应依例送往太医院。”
  太医院缺了奸细,现在正好有了奸细,不正好吗?
  既所求,固所愿。
  既然有求,那就满足他们,这不是仁慈的父亲应该做的事吗?
  朱祁钰点头说道:“文渊阁拟诏吧。”
  有些事不上称还好,上了称,千斤都压不住,密州私设市舶之事,不上称,那是私人海贸,一旦上称,那就是贪赃枉法,通倭大罪。
  胡濙借着俯首说道:“陛下,衍圣公,其意为繁衍文宣圣人之后,但是臣查了半天,前元时,延祐三年封孔思晦为衍圣公,但是这个孔思晦的父亲孔浣,臣穷经尽典,未曾发现有只言片语。”
  “这个孔浣仿佛是凭空冒出来的一般,臣以为应派出巡抚等官,查一查这个人。”
  胡濙这次一地三洗。
  他首先就质疑了孔彦缙这个衍圣公的合法性,这个孔思晦的父亲,压根就没有任何记载,乃是元仁宗查孔氏家谱,然后废孔思诚立孔思晦为衍圣公。
  可是孔思晦的父亲,却没有任何的明文记载,这是值得商榷的事儿了。
  这就给了天下读书一人一块遮羞布。
  他孔彦缙,都不是文宣王孔仲尼的后人,如此为非作歹,国法严办,法不容情。
  大家依旧是儒家门生,孔仲尼坐下圣徒,岁月依旧静好,是衍圣公的繁衍二字出了问题。
  其次,他给了陛下最大的灵活的处置空间,无论陛下是要废了衍圣公的爵位,还是把孔家数千人尽数流放,亦或者衢州孔氏立为衍圣公,都有了进退的空间。
  最后是给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