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群臣重重的松了口气,陛下并没有怪罪吴敬的不恭顺。
  朱祁钰再次转过身来,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大踏步的走出了奉天殿内,若非群臣看着,他一定大笑三声。
  大明是有很多数学家,吴敬恰好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数学家,他一声致力于对数学的继往开来,整理了历代算学。
  《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就是对过往数学的一个汇总,对未来方向的一个探索。
  承上启下。
  但是这书和吴敬这个人一样,因为党争不断的景泰年间朝堂,明珠蒙尘。
  现在这颗明珠,滴滴溜溜的滚到了朱祁钰的面前,还发着光,仿若再说,快把我捡起来吧!
  钓鱼佬什么时候最高兴呢?
  钓到巨物的时候!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一步步的离开了奉天殿,越走越乐呵,居然还有这等意外之喜。
  吴敬要献的书,很快就被礼部送到了泰安宫;吏部尚书王直用最快的速度调取了吴敬在浙江搞田赋税收的过往经历;
  刑部翻了浙江的卷宗,确定了吴敬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
  户部紧急把吴敬当年算的田税折银的账本算了一遍,确信此人并非贪赃枉法之人。
  王文找了几个浙江道的御史,让他们对吴敬在浙江为官的过往,紧急的稽查了一番。
  唯有工部尚书石璞看着忙来忙去的众人,感慨了一句:忙,都忙。
  六部之中,兵部尚书于谦,去了山外九州督军,似乎只有工部对陛下没用。
  没到傍晚时分,工部尚书石璞,就被喊去了泰安宫。
  朱祁钰在批阅算科卷,写的都是满满当当,有几个考生拿算学题当申论在写,长篇大论。
  批改起来并不复杂,一百五十多份算科卷,没多久就批改完了。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石璞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安,赐座。”
  “朕寻石尚书来,是有十卷书,看看是否对工部营建有用。”
  十卷书已经被打开翻阅过了。
  这书包罗万象,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类九大类,每一卷都以古问、诗词、比类三部分构成。
  古问,自然是古代的种种问题;
  诗词,是大明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就如解余数问题的诗词一般;
  比类,是大明眼下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
  吴敬的最后一卷书则是继往开来的开方,包括开平方、开立方、开高次幂、开带从平方和开带从立方。
  属于纯粹数学研究范畴。
  朱祁钰对这十卷书爱不释手,但是他还有批阅工作要做,他批阅完了,还需要给内阁,这件事可一点马虎不得。
  这可是全国仕林分蛋糕的大事,也不好耽误。
  石璞看了许久说道:“陛下,能不能借臣拿回去看啊,这眼看着要宵禁了。”
  上次顾耀抗旨不遵,非要在宵禁之后去太白楼吃酒,吃酒也就算了,还十分嚣张的对五城兵马司的人说,他是都察院的人。
  顾耀三人的坟头的草,都三丈高了。
  石璞也是心怀恭敬之人,自然不会违背宵禁。
  朱祁钰笑着说道:“有用就行,我已经让三经厂雕版了,等到一个月后,这十卷书就可以大范围的印刷了。”
  “当然也可以先用活字印刷书,印几本,让群臣们先看看。”
  朱祁钰对于如何提高计省的计算能力,一直比较头疼。
  他虽然有《算术》的教科书,但那是给目不识丁的乡野百姓用的,顶多算蒙学。
  他一直打算自己写一本,给计省的太监和宦官用的算学教科书。
  但是他的确很忙,国事家事天下事,几次动笔,也因为一些事耽误了下来。
  现成的教科书,现在就摆在了朱祁钰的面前,而且是极为成熟。
  是吴敬十年来,在浙江盘算田亩税收,所见所想,几乎把整个大明最需要的东西,都写了出来。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打算在讲义堂再填一门课程,就是算学,但是在此之前,先让吴敬去翰林院任文林郎,负责国子监的算学讲学吧。”
  “兴安你记一下,回头提醒朕,别让朕给忘了。”
  兴安从袖子里掏出了备忘录,刷刷几笔,便写了出来。
  石璞看着那十卷书,他也是读书人,当然知道这十卷书,意味着什么,可是陛下说要雕版印刷,那他只能等一等了。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石璞面露难色,看着那几卷书,略微有些不甘心,但还是俯首说道:“臣告退。”
  石璞带着的工部是六部之末,他还是离开了书房,即便是再抓心挠肺,那也得等陛下印出来,才能一窥全貌了。
  朱祁钰已经将算科卷批完了,除了吴敬,全都不及格……
  算学在大明是末学,不过没关系。
  他是皇帝,只要他一声令下,国子监那帮整日里没事干的学生,就得学这东西,还得考。
  牛不喝水?强按头便是,强扭的瓜他的确不甜,但是它解渴啊。
  国子监有多少学生?
  九千余名。
  这都不是让朱祁钰最感到惊喜的地方,让他欣慰的是,大明学子的勇气。
  朱祁钰好杀人的名声,从朝鲜到帖木儿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吴敬今天站了出来,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而且是献书阙下。
  但是这依旧代表着大明士林的正气,还有极其微薄的一丝。
  这一丝的正气若是引导好了,大明士林或许能变得更好一些。
  其实不意外,毕竟能有于谦这样的臣子,说明大明朝还是有正气的。
  泰安宫里灯火通明,朱祁钰在认真的研判着策问卷,朱祁钰会在策问卷上画“O”或“X”,画O越多,则代表此人的策问越符合朱祁钰的心意。
  朱祁钰别的不管,主要管他们屁股,坐在哪一边。
  奉天殿,奉天翊运,乃是国之公器所在,那不能找一堆屁股外的人坐进来。
  汪美麟过来看了一眼,叹了口气,交待了兴安几句,让陛下不要熬太晚,早些休息。
  忙于国事的陛下,当然对大明上上下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就苦了这宫里的四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了,其中宫怨,几多哀愁。
  争宠?
  陛下见都见不着,怎么争?


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头功牌
  汪皇后、杭贤妃、唐李贵人,有怨言吗?
  并没有。
  毕竟四个人也很热闹,平日里做做女红,聊聊家常,照顾下四个孩子,这日子也是繁忙的很,充实的很。
  陛下是在忙正事,闲的时候,总会翻牌子的。
  朱祁钰确实很忙,科举是国朝大事。
  眼下朱祁钰手中有个考魔官员,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也是唯一的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了。
  名叫商辂(lu),现任翰林院侍读。
  这个成就在大明有多么难以完成呢?
  整个大明朝三元及第的只有两人,一个是黄观,一个就是商辂。
  不过黄观是洪武年间的三元及第状元郎,他比较倒霉,作为建文朝重要文臣,他一力推动削藩和井田制。
  黄观、方孝孺等人,在朱允炆英明神武的领导下,削藩削到了太宗文皇帝朱棣的头上。
  最后黄观和家人皆溶于水了。
  黄观的三元及第的功名,还被朱棣给剥夺了。
  所以商辂就成了明朝唯一一个三元及第,并且保住了功名的人。
  朱祁钰对商辂没什么好感,因为商辂和徐有贞一样,是坚定的正统派,宗族礼法大伦、亲亲之谊的坚定拥护者。
  但是他们的大伦讲的不如胡濙。
  既然学问做得好,朱祁钰就让商辂在翰林院做学问去了,非要挤到朝堂上,说错话,不是和黄观一个下场吗?
  最后被剥脱了功名,和家人一起溶于水,大家都不体面。
  三元及第,就是乡试、会试、殿试皆为头名,三榜魁首,解元、会元、状元,就是三元及第。
  治学自然是一等一的,但是屁股坐哪头,那就说不准了。
  一个学生要到奉天殿内考试,需要走多少路呢?
  首先就是童试,考中了秀才,就可以不服劳役,见官不拜了,而且还可以给别人担保,担保别人考秀才。
  非亲非故的为何要给别人担保呢?
  因为有钱……
  每个儒童找秀才们担保,是要给甘结费,方能在履历上写廪生某保,一个人要二两银子。
  而且一个县的秀才也就那么十几个,大县,一次儒童考试就有数百人,这一人担保十几个人,就够一年的用度了。
  这在县里都是体面人了。
  还得接着乡试,乡试考过了才是举人,中了举,那可了不得,在整个府,那都是场面上的人!
  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举人可以到京师参加会试,也可以直接做官,像海瑞、罗炳忠一样。
  中了会试头名,叫会元,会试考完了,大多数功名都比较稳当,吴敬那种行为已经非常冒险了。
  殿试头名才叫状元。
  吴敬在贡院艰难的度过了三天的时间,他一直惶惶不安。
  过了会试之后,贡士们,都会接到贡院里住着,等待放榜。
  胡濙突然带着人冲进了贡院里,把每个人都扔进了盥漱房,里里外外洗了个干净,今天又要面圣了,要给他们沐浴更衣。
  “快点快点!”胡濙催促着贡士们,领着他们向着承天门而去。
  胡濙的精力极为充沛,他最近在医学之道,又有了精进。
  尤其是太医院的陆院判和欣院判,两位院判在医道之上高歌猛进。
  胡濙最近和陆子才、欣克敬走的比较近,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胡濙并不好奇陛下到底吃几碗饭,那是找死,胡濙有恭顺之心。
  胡濙只是本着一个医学生的态度,在求教。
  孔夫子曾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胡濙可以。
  他最近在给陛下准备万寿节的贺礼,他写了一本医学长卷,打算献于阙下,结果这书还没写完,奇书献于阙下的头功,就被吴敬抢了先。
  胡濙生气吗?
  一点都不,因为吴敬,就站在了胡濙的身边。
  胡濙精神奕奕的说道:“某告诉你啊,不要紧张,陛下又不吃人。”
  “别听坊间乱传,你看你在奉天殿内,把陛下叫住,不仅没有坏事,还有好事发生。”
  “你抖个什么劲儿?”
  吴敬是非常紧张的,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多么大胆,所以到现在腿还在打摆子,当时就是脑门一热。
  但是似乎京师的朝廷上衮衮诸公,对吴敬颇为满意。
  于谦不在京师,能劝得动仁恕之道,还有谁?
  陛下不开心,他们日子就难熬,他们就得担心,会不会被拉倒菜市口。
  陛下这几天,见到谁都是春风和煦,满脸笑容,可见吴敬献的书,让陛下颇为满意。
  群臣们看着胡濙如此精神,就是重重的叹了口气,这胡濙太健康了,这还得受多少年的委屈?
  再看看胡濙的另外一侧,那个棉花一样满脸笑容的刘吉,就再次叹气。
  哪怕胡濙走了,还有个刘吉刘棉花替补呢。
  胡濙这精神状态如此良好,居然还找了接替他洗地的人!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朱祁钰坐着辂车来到了承天门外,他刚走到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