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尚书,当初唐代宗,任用了刘宴和李抱真,三年内,富国强兵,有了中兴大唐之盛,是真的吗?还是人们对盛唐的悼念呢?”杨洪看着西方,愣愣的出神,他问到了一个历史问题。
  胡濙知道这可能是杨洪最后一个心结了,唐代宗真的和历史上评价一样吗?
  杨洪问的是唐朝的代宗皇帝吗?
  他其实担心的是大明。
  “真的。”胡濙给了杨洪一个十分确定的答案,他笑着说道:“那时候大唐朝两都沦陷,天子去了剑南道,可比土木之后的大明朝还要糟糕几分呢。”
  “克复两京,平定祸乱,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杨洪又看向了讲武堂的聚贤阁,他看到了陛下站在窗前,看着他。
  “你说咱们的陛下,会不会比代宗要强?”杨洪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伸出了手,晃了晃,随后无力的垂下,眼睛缓缓闭上。
  眼前走马观花的闪过了无数的场景,他想要睁开眼,但是却始终无力。
  命数到了。
  胡濙宽慰的说道:“那自然肯定是了,咱们陛下,连自己后路都断了,再加上唐代宗的时候,国力不足平定跋扈的藩帅。”
  “咱大明和陛下一样春秋鼎盛,土木之变的祸害,不是慢慢消除了吗?”
  胡濙还要继续说,但是他看到了杨洪无力垂下的手,面色不忍,但还是停下,对着陆子才招了招手。
  陆子才叹了口气,走了过来。
  朱祁钰合上了窗栏,快速的向着楼下走去,来到了杨洪的面前,抓住了杨洪满是老年斑的手。
  杨洪已经走了。
  “陛下。”陆子才俯首说道:“昌平侯已经走了。”
  朱祁钰点头平静的说道:“朕知道。”
  兴安俯首说道:“陛下,七十岁了,喜丧。”
  朱祁钰点头平静的说道:“朕知道。”
  秋风吹走了树杈上最后几片倔强的黄叶,风忽然大了起来。
  “陛下,臣请遣官赐葬祭等事。”胡濙叹息的说道,杨洪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心结,的确如同兴安所言,乃是喜丧。
  朱祁钰点头继续平静的说道:“准,让杨杰承袭昌平侯,为父守丧吧。”
  生老病死,人间常态。
  陆子才号称人间阎罗,但是他毕竟不是真的阎罗,没办法给杨洪增寿。
  其实陆子才,是有些猛药,可以让杨洪再撑上一段时间的。
  但是陆子才不忍,到了冬天时候,那些过往的伤口,就会像蚂蚁撕咬,痒痛无比。
  再撑下去,受更多的痛苦。
  陆子才也有镇痛之物,比如最近到了京师,渠家的福禄三宝,就是镇痛良药,但是杨洪是天人五衰,如此折腾一个老人,那不是医者仁心。
  杨洪会被葬在金山陵园里,稽戾王葬在那里,杨洪也会葬在那里,但是稽戾王乃是以庶民之礼下葬,而杨洪乃是以国公之礼下葬。
  灵堂设下,兴安带着圣旨代天子葬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昌平侯杨洪,洪武凤阳人,自少武勇,由百户积边功,累迁至昌平侯。”
  “奉命备御宣府最久,号令严肃,士卒精强,虏寇临边,辄夜遣人劫其营,虏甚畏之,曰:以我两人,不能敌宣府军一人。”
  “盖一时边将之能振兵威,以慑虏心者,莫与比。亦颇知好文,事尝请建宣府儒学以教武职子弟,至是卒,朕闻悼悯不已。”
  “朕尝读史记,至田氏齐威王言其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楚不敢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朕意古有未然者,及观昌平侯将守北边始信其事盖有。”
  “杨公洪,修饬边防,经画岁计,训练士马,振起荒颓,与夫建立庙学,以教兵戎子弟,赈恤孤寡,以酬士卒死难,尤德政之大方,公之葬也,朕亦悲痛。”
  “特赠颖国公,谥武襄,以昭其功,钦此。”
  朱祁钰为杨洪盖棺定论,肯定了杨洪戎马一生的功绩。
  杨洪其实也想着再撑一下,等到大明军凯旋,但是苍天何薄。
  朱祁钰作为天子,他要让这些为国戍边征战的国士,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朱祁钰需要力保大明价值观的正确,英雄就应该被赞扬,而不是被诋毁。
  朱祁钰虽然接受了杨洪的离去,但是他依旧是怅然若失,毕竟是国之重臣。
  他偶尔也会拿着【宣府之战】的兵棋棋盘,发呆许久,也会想起当初,于谦和杨洪两个人,打的石亨、杨俊、孙镗三个人溃不成军的样子。
  毕竟【天子北狩】的结局,是朱祁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但是人走了就是走了,人死不能复生。
  兴安形色匆匆的走上了聚贤阁俯首说道:“陛下,最近京师出了个事儿,新科榜眼刘昇,酒后肆意,和蔡愈济因为那曹姓的男伶,吵了起来。”
  “就是那个近时冶容,衣色大类妇人,妆容尤胜于娼,不能辨其男女的曹姓男伶。”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怎么回事?刘昇不是应该在翰林院进学吗?他怎么和蔡愈济吵起来的?”
  骂曹姓男伶是人妖物怪的就是蔡愈济,蔡愈济是那种十分传统的学士,他那里能见的了这种妖物?
  但是似乎新科榜眼刘昇,要给这男伶站台。
  兴安犹犹豫豫的说道:“太白楼的戏班子都是外请的,这戏班子是刘昇家里的生意。”
  “刘昇乃是嘉兴府富家子弟,和这曹姓男伶同乡有旧,而且这曹姓男伶,本就是刘昇的旧好。”
  朱祁钰认真分辨了一下点头说道:“同乡、有旧、自家生意,所以,刘昇给这曹姓男伶站台,本就应该对吧。”
  兴安不敢再多说,他只负责打听消息,告诉陛下事情的前因后果,至于如何处理,那是陛下的事儿,他不敢置喙。
  但显然,大皇帝最近很不高兴,杨洪走了,陛下现在连个下棋的人都没了。
  这刘昇,怕是撞上了。
  “战况如何?”朱祁钰颇为平静的问道:“是蔡愈济这个老御史赢了,还是刘昇占了上风?”
  兴安无奈的说道:“蔡愈济作为监察御史,事情繁杂,现在是刘昇在挑衅,蔡愈济都不知道这事,最近吏部、都察院准备大计,蔡愈济都忙疯了,哪有空搭理刘昇。”
  京察,是抽空京师鱼塘里的水,大计就是抽空天下鱼塘的水,把每条鱼都翻过来看看,拾掇拾掇,看看是不是烂了心,黑了肠的人间之屑。
  朱祁钰立刻就明白了,刘昇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好友站台,更是为了博名。
  怎么升官最快呢?
  当然是踩别人,博得名望。
  这种人在官场上历来不少,蔡愈济是搭理他吧,没空,不搭理他,显得势弱。
  这件事尬住了。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片刻说道:“大计是国朝大事,蔡御史为国忙碌,耽误不得。”
  兴安俯首说道:“自是如此。”
  朱祁钰接着说道:“这等小事,不是什么大事,还是这新科榜眼啊,他太闲了,若是他整日忙忙碌碌,还会为了一个伶人闹得沸沸扬扬,闹的朕都知道了?”
  兴安摇头说道:“陛下说的有理。”
  朱祁钰灵光一闪说道:“你去寻新科进士翰林院掌事吴敬过来。”
  “这刘昇不是闲的慌吗?朕给他找点事儿做。”


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为官?不回!
  “兴安,朕这科举选了这么个东西出来当榜眼,是不是朕的问题?”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他停下了笔,长长叹了口气。
  兴安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不是选出了吴敬吗?还有那个不断请战,请求前往河套的王悦,大名府人,出身军籍。”
  “王悦常感叹两宋之危亡之事,痛恨外族入侵,北方生灵涂炭,愤懑于怀!”
  这科举选仕,选之前又不知道榜眼刘昇,还有这种爱好。
  王悦,后来改名为王越,景泰二年,进士出身,第三十三名,乃是大明文官封爵的三王之一,这三王分别是王骥、王越、王阳明。
  王越善骑射、身材孔武有力,如果只看气质,那肯定以为是武将,但他的确进士出身,第三十三名。
  乃是成化年间,朱见深座下悍将之一。
  “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朱祁钰点头,兴安说的有理。
  不是他这个大皇帝出了问题,也不是大明的科举出了问题,而是刘昇这个人有问题。
  朱祁钰点头说道:“你去翰林院把王悦宣来,既然请命前往河套,为大明戍边,那就让他去就是了。”
  “还有刑部右侍郎江渊。”
  吴敬和王悦很快就到了,江渊稍微晚了一些,他最近在追查山西缙绅私发盐引之事,忙得头晕脑胀。
  朱祁钰首先对吴敬说道:“吴掌院,新科进士们太闲了,朕给你定了个章程,按这个去考他们算学。”
  “一共二十六道题,选择题十二道,填空题五道,大题九道,分值给你列好了,就按这个去考他们,就暂定七天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六个月一终考。”
  “每次出卷送到朕这里一份来,每周、每月、每末考试,都要把打分送到朕这里来。”
  吴敬拿过了陛下写的敕谕,冷汗直流,他呆滞的问道:“陛下这考试糊名不?”
  朱祁钰点头说道:“糊名,当然糊名,告诉他们,别闲着,若是一直考的很差,就一直在翰林院待着做翰林吧。”
  翰林院本身就已经很卷了,朱祁钰又给他们弄了个卷的分类。
  考数学。
  这刘昇要是依旧不知悔改,为了个男伶继续说话,朱祁钰定会革罢他的功名。
  国子监、翰林院都会考,但是翰林院翰林们的成绩,会放在他的案前。
  至于朱祁钰看不看,那是大皇帝的事儿。
  但是这些翰林们,就得琢磨琢磨了,每次都考倒数,被陛下瞄一眼,岂不是这辈子仕途就毁了?
  王悦挠头,他对算学不是很感兴趣。
  “臣遵旨。”吴敬叹息,这帮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学子和进士们,这次算是倒霉了。
  朱祁钰转头对着江渊说道:“江侍郎你挂兵部右侍郎印,任征虏总督军务,前往河套,协助武清侯,安定河套,让于少保归京。”
  “让刑科给事中林聪,参赞武清侯军务。”
  朱祁钰打算把于谦召回朝了。
  江渊曾经参赞孙镗军务,死战西直门,还负了伤,河套之战已经平息了,剩下的事儿不是很复杂,于谦可以离开河套了。
  于谦再呆在河套也是浪费,还不如召回朝廷,继续为国朝效力。
  《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王悦,你不是请命去河套吗?朕命你任河套三府监察御史,前往河套替换林聪,参赞四勇团营都督杨俊军务。”
  “朕知你好战,但是军阵不同别处,若是抗命,则有十七禁五十四斩高悬,切莫骄纵。”
  王悦面色大喜,他本身就是军籍出身,对附庸风雅压根不感兴趣,科举考得好,他也是凭借着策问边事得了好多O,才得了三十三名。
  整日里待在翰林院,人都坐麻了。
  “臣等定不负君命!”江渊和王悦俯首领命。
  朱祁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就是为了把于谦调回京师。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问道:“山西的私发盐引,查的怎么样了?朕可不信,只有祁帮在私印盐引之物。”
  江渊摇头说道:“陛下,这河套刚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