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说的流放之事,那至少得拿出世券勘合一下,算一算功勋能顶多少罪,才能决定是否流放。
  呐,有功劳在身,说话就是硬气。
  虽然世券在很多的情况下,都像是废瓦片一块,有的时候更像是催命符,但在绝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有用的。
  朱祁钰不再追问,反正过几天就知道了,他开始推动八十万大军过长江的兵推棋盘,继续说道:“说说这河套三府的事儿吧。”
  于谦总结性的说道:“如果大明能够在河套站稳三年,则河套的百姓会对彻底对瓦剌背弃,事实上,渠家让河套地区的人心向背彻底倒向了大明了。”
  朱祁钰点头,果然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总会有人站起来踩油门而不是刹车。
  诚不欺我。
  于谦继续说道:“如果能够在河套站五年,那河套的百姓会心向王化,如果能够在河套站稳二十年,这河套地区在大明朝,就不会再次变成草原人的牧场。”
  这个说辞和于谦之前的说辞非常的相似,三年、五年、二十年以上,稳定、执行、长久之策。
  这也符合于谦一贯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政治理念,来自《管子·牧民》。
  于谦十分确切的说道:“大明军威武,勇武,战斗意志极其顽强,无论处于什么情境下,大明军队都有死战到底的勇气,他们或许想过恐惧,但是军令一到,绝不后退。”
  “臣初听闻东胜卫火药库爆炸一事,就以为大事要遭,但是武清侯十分沉稳说没事,果真无事。”
  “四勇团营在大爆炸之后,击败了敌军,并且有效还击,逼迫河套的瓦剌军无法驰援集宁等地,瓦剌人不得不撤出集宁。”
  “四勇团营,无愧勇字。”
  于谦认真的想了想说道:“而且他们十分的忠诚,三府之地的东门,都叫泰安门……”
  他说到了一件趣事,石亨是征虏将军,他直接大笔一挥,把所有的东门都叫做泰安门了。
  朱祁钰一愣,无奈的摇头说道:“其实不需要做这些,朕知十二团营之忠心。”
  忠诚是不可以量化的,但是却可以灌输和教谕,这是必然的。
  大皇帝你知道大军忠诚,但是军队也要表达的。
  于谦继续落子,他颇为认真的说道:“臣在河套未曾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这是北衙京营,首次未曾在陛下御驾亲征时,对外征伐。”
  这是一种武将的自保手段,他们实在是被宣德、正统年间的兴文叄涓挠械隳д耍貌蝗菀着蔚搅颂粼俅紊穑晕淙硕嘤泻翊跃慷嘤卸魃停亲匀皇强删⒍谋碇倚摹
  生怕历史的车轱辘再转回去,那日子,太难熬了。
  朱祁钰点头,他并没有对军队表示忠心有任何的不满,相反他很乐意看到这种状态,军队还是思考的少一些,令行禁止,方得始终。
  于谦继续开口说道:“在臣离开的时候,靖虏府已经开始设钞关,武清侯那性子,是个收税的行家,虽然不具体经手,但是把那些走商路的商帮们都给拦下挨个缴税了。”
  “陛下猜猜看,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折银几何?”
  于谦很少在皇帝面前打哑谜,除了胡濙,那是胡尚书的私事,于谦不好多数,这是公事上唯一一次,于谦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朱祁钰试探的说道:“一万两?”
  于谦十分确定的说道:“是十万两白银,这还是秋冬季的商队,来往不便,若是到了春夏,那来往商队更多,一年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了。”
  于谦说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渠家那么疯狂是有理由的,他们占着河套不知道赚了多少!
  一百五十万两什么概念?
  是一个半襄王府,九重堂每年不到九百两银子,仅仅在靖虏府设置钞关,一年钞关营收,就可以养一千六百六十个于少保!
  可以养活于少保到公元3119年!
  “这么多?”朱祁钰有些不信,大明坐商是三十税一,行商是三十三税一。
  于谦略微有些无奈的说道:“武清侯说得惩戒性的收几年横税,是五税一,所以才会有这么多。”
  “武清侯在收税这事儿上,富有经验,他说都得这样收,否则这些家伙,不会念着朝廷的好。”
  “五年后,降低一些,他们就会感恩戴德了。”
  “武清侯说,这帮家伙都是记吃不记打,时不时抽冷子来一下,才会老实。”
  朱祁钰继续推进,他的大龙已经将于谦的八万北府军团团围住。
  “那商贾肯缴税?五税一啊。”朱祁钰摇头,这么高的关税,不是逼着他们走小路避开关卡吗?
  这能收的上来?
  但是现实往往是不需要逻辑的。
  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
  于谦感慨万千的说道:“臣起初也是如此以为,然后就到了靖虏府呆了半个月,商贾基本都走的官道。”
  “陛下,未闻王化之地,不曾教谕蛮荒之在,山贼横行,走官府大道,山匪极少,他们宁愿交两成的税,也不愿意货物全丢。”
  “武清侯他……还借着练兵,专门吓唬那些商队,碰到武清侯,也是他们倒霉。”
  “而且都是老熟人了,他们一看,诶,这不是武清侯吗?也就乖乖把税交了,知道斗不过武清侯。”
  石亨在大同府的时候,就时常和东胜卫的杨汉英,跑到河套去狩猎,真的是熟面孔,商帮们也就懒得挣扎,直接把税交了。
  当年大同府的河套双煞,现在一个是武清侯,一个是赛因不花了。
  非要试一试,武清侯,可是真的会发飙的!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石亨除了是个悍将以外,显然是个合适的税务官,精通武装收税的精髓,而且对于尺寸拿捏的极好,并未曾作出纵兵劫掠之事。
  这纵兵劫掠,最大的问题就是军纪崩坏,而且石亨在大同府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不杀人。
  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无论是土匪还是马匪,亦或者是瓦剌、鞑靼、大明势要豪右之家,都得交钱。
  现在石亨是合法逼税了,那玩的花样就更多了。
  于谦十分郑重的说道:“陛下,这条丝路何其繁茂,就臣和那些行商们交谈,渠家在关外,自西域至天方,至少有百余家铺子,这些铺子就是负责集散来往货物。”
  “渠家三兄弟虽然被拿了,但是他们还有一些偏房旁支跟着瓦剌,去了和林,这条商路,他们又开始走了。”
  “不可不防。”
  朱祁钰对此早有预料,他拿出了卢忠为渠家三兄弟做的临终关怀说道:“于少保看看这个。”
  于谦拿过来一看,瞬间就变的愤怒了起来。
  “窃国为私的蛀虫!”于谦翻了几页,但这只是口供,不能坐罪,仍需查补。
  几乎有民信局的地方,居然都被腐蚀的一干二净,大明的朝廷命官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商帮窃国为私,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自己的腰包鼓鼓囊囊!
  朱祁钰拿过来了那份口供,摇头说道:“吃的满嘴肥油!”
  “所以本来该年末进行的大计,推到了明年开春,朕等大军回京,再动手。”
  大军不回京师,朱祁钰不举行大计,一来是防止天下有变,二来也是进攻和防御的间隔。
  办一定要办!
  怎么办,如何办,还是要讲一点方式、方法。
  大军征战一年之久,总不能回来就再战,不是人人都是石亨,不是人人都可以疲兵再战。
  朱祁钰继续说道:“大军已经征伐了河套地区,渠家付出了族诛的代价,若是他们仍然不吸取教训,继续贪赃枉法,就是不知天命了。”
  于谦松了口气,陛下要是此时办,这件事不见的能办的圆满,但是稍微延后一些,这件事就可以办的圆满了。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会下旨追缴私印盐引、私印宝钞、走私贩私的税赋之事,若是他们冥顽不明,渠家就是他们的下场。”
  一如当初,朱祁钰清理西山私窑的时候一样,先追缴下钩,若是不肯追缴,那就不能怪大皇帝不客气了。
  他又拿出了一份奏疏,乃是征南将军、宁阳侯陈懋的奏疏,名为《江南水师再建参议疏》。
  朱祁钰笑着说道:“渠家能跑,他们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之前浙江按察司弹劾宁阳侯,在漳州月港私建港口一事吗?”
  “其实陈懋的奏疏来的晚了一些,陈懋以为,从福建至京师,漕运不便,想要再造四百艘大船海运。”
  “但是这海运,总得有船护着,所以就起意再营建水师,四百料战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划船等战船二十艘,以护卫泛海运福建等地运粮诸事。”
  “他还请求营建市舶司,与朕的想法是不谋而合,将贡舶和商舶都纳入大明管辖。”
  “算算时间,也该起运了。”
  海运能省不少的运费,江南到京师的运费是多少一石粮大约要五斗米去运,这消耗太大了,海运只有不到一斗。
  但是海运危险,虽然是近海,但是海盗猖獗。
  于谦也不在下棋,看完了整个奏疏之后,眉头紧蹙的说道:“这不行啊,福建已经蠲免二税,这今年还要蠲免不成?那金尚书岂不是要气死了?”
  朱祁钰摇头说道:“于少保,宁阳侯已经七十有二了,他做事很周全,于少保想到的,他也想到了,他向各地农庄借的粮营建的船舶,福建不缺粮,缺钱。”
  “这市舶司和营建船队费用,宁阳侯希望可以能按福建粮价折银,大约二十万银币。若是金尚书小气,月港市舶司,朕就不带着他发财了。”
  “这钱朕出了!”
  有钱,说话就是气实!
  福建米价几何?
  不到两钱一石,一枚银币能买五石米,二十万银币大约能卖两百万石米,这还只是把一枚银币当成二两银算。
  事实上,在宣府一枚银币可以当三枚,在福建则是没有价钱……因为福建至今还未有银币流通过去。
  这两百万石米运到京师,最少能卖百万两银子,这是个大赚特赚的买卖。
  金濂不做,朱祁钰自己做。
  于谦不是很明白物价,但是他对陛下很了解,陛下从来不做赔本的生意。
  作为大明财经事务第一人,这海贸的口子既然开了,自然没有停下来的道理。
  于谦摇头说道:“金尚书可不糊涂,算账这事,金尚书还是很厉害,估计内帑和国帑,又要吵一架了。”
  朱祁钰想起那场面,就差拿着算盘砸对面脸上了,他笑意盎然的说道:“吵吵闹闹的好。”
  “对了,于少保,那刘昇,给于少保出难题了吗?”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现得好,也得配合得好
  于谦想起刘昇的一番话语,就是叹息,无奈摇头。
  刘昇不适合在京师打混,他应该回嘉兴府,有他老爹看照着,也不会出事,再这么下去,怕是要遭殃。
  刘昇不是李宾言,李宾言是对势要豪右之家有点幻想,但是一旦经历,便知道总结,而不是浑浑噩噩。
  于谦无奈的说道:“只盼着他翰林院里算学老是考不好,陛下革了他的功名,也比丢了性命要强。”
  刘昇会死吗?
  在于谦看来,这么继续招摇下去,定会死,居京师大不易,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小心谨慎。
  虽然浙江每次恩科,都有三十名左右的进士,但是乡党二字,看似紧密,不过是为了利来利往,这般愚蠢,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