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走出了门房,翻身骑上了大黑马,直奔承天门而去。
  今日是朝议的日子。
  朱祁钰打马从御道直奔奉天殿而去,群臣们早就知道了陛下会骑马过来,所以早就让开了一条路。
  马蹄声阵阵,朱祁钰至奉天殿翻身下马,一步步的走进了奉天殿内。
  卢忠站在丹陛台上,用力的甩了三鞭,这奉天殿朝议终于开始了。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群臣见礼。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躬安,平身。”
  兴安大声的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王直、王文出列俯首说道:“陛下,臣等请大计闰察,以一贪,二酷,三浮躁,四不及,五老,六病,七罢,八不谨为计,考绩擢黜。”
  胡濙出列俯首说道:“《礼》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臣亦请大计,庶察典肃而人知劝惩。”
  吏部、都察院、礼部三部已然沟通了大计之事。
  于谦本来有话说,突然意识到了自己是武勋了,也不再言语,默不作声。
  于谦忽然觉得,站在了武勋这一列后,无比轻松。
  这朝堂上的议论,他都可以站在干岸上看着,颇为有趣。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历年吏部、都察院虽有填注考语,但不过虚文。龙钟庸劣,既得姑容,即才具优长,亦无由自见。于培养人才,澄叙官方之道,盖两失之。”
  大明每三年一次大计,都是怎么计呢?
  就是碳敬、冰敬的孝敬,这个时候都察院的填注考语,多数都是虚假的,把那些庸人劣人都比作是人中龙凤,这对国家培养人才,澄清官场的初衷是完全背道相驰的。
  比如那福建布政使宋彰,一十六年的时间里,得了三次一等甲上、两次二等乙中的考语。
  结果宋彰干了什么?
  把百姓逼得走上了绝路,把福建搞得一团乱麻。
  朱祁钰继续说道:“同榜、同乡、同师,朋党横结,上下沆瀣一气,官官相护,姑息、因循、怠玩、玩愒、偷玩、贿政,谄媚阿谀之风盛行,屡次大计,如同儿戏。”
  朱祁钰点出了第二个大计困难的地方。
  那就是大明的朋党之风,虽然未曾酿成党祸,但是因为同榜、同乡、同师出身,导致地方官员官官相护,最终导致了姑息养奸、有法不遵,有例不循、怠政懒政、崇尚空谈、善推诿等等,这些官场的陋习,成为常态。
  朱祁钰说到第二点的时候,吏部尚书王直满是羞愧俯首说道:“臣羞愧。”
  王直正统八年升为吏部尚书,至今已经有七年有余,大计两次,未能把事情做好。
  但是王直之说自己惶恐,未说自己有罪。
  正统年间就那个氛围,连皇帝身边的太监都以索贿闻名天下,就是王直有力气,他能用得上吗?
  就比如京察,就是他请旨的,他知道怎么做,但是正统年间,他能怎么做?
  除了随波逐流,即便是有想法,也只能叹一声世态炎凉。
  难道仅凭他一人就可以澄清寰宇,就可以把这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吗?
  他王直何德何能?
  区区之力,怎复清天?
  朱门迷醉权贵喜,囹圄沧桑生民怨。
  朱祁钰很不喜欢朝臣们说自己无能,显然王直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世道不让他那么做。
  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王直站直便是,他继续说道:“人浮于事,官场糜烂之风,甚至及于讲学之书院,此风若是再不止,窃权罔利、流毒善类、燎原之形,不殊董卓,卒以亡国。”
  这玩意儿的风气不止住,朱祁钰会被人评价为明实亡于景泰了。
  岂不是遂了那些读书人的愿,真的成了亡国之君了吗?
  朱祁深吸了口气说道:“朕今日以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为则,定天下考成大计,月有考,岁有稽,三岁考满,名曰考成法。”
  朱祁钰将手中的一本敕谕递给了兴安,让兴安诵读。
  群臣莫不变色。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
  兴安知道手中的这份圣旨的分量,陛下在京师搞了这么多的新政,可是从未向天下推行。
  并不是不能,而是陛下睿哲天成,英明天授,深知这新政,不是一蹴而就,更非一旦一夕之间可以完成。
  和群臣们不同,兴安知道陛下身后没有高人,他将陛下的所有决定理解为了睿哲天成,英明天授,就是天生干这个事儿的。
  草率推行,只会是党祸盈朝,最终惨淡收场,且不见王安石的青苗法,最后都变了青稻钱一般的高利贷,为祸乡里?
  朱祁钰面色平静的看着朝臣们的脸色。
  纵观古今新政,全都是以军队为压舱石,方能推行。
  商鞅变法的第一条就是奖耕战,奖励耕种的同时奖励作战勇武;
  范仲淹变法,是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定边患,随后入朝做了枢密副使,以《答手诏条陈十事》开启了庆历新政。
  枢密院的职能和大明的五军都督府等同,都是最高军事机构。
  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更是打出了纵观北南两宋三百年的唯一一次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战例,熙河开边,拓地两千余里,三次开边,抚羌族三十万帐。
  当时西夏、辽国还以为那个武德充沛的中原王朝,又回来了!
  次年,王安石就被罢相,启用,再罢相,最后,在神宗崩后,高太后临朝称制的元祐年间,所有的新法政令皆被罢黜。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三月,甲申日,对九岁的万历皇帝进讲帝鉴图说:「汉文帝劳军细柳事,因奏曰:古人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将官受制文吏不啻奴隶。」
  「夫平日既不能养其锋锐之气,临敌何以责其有折冲之勇?自今望皇上留意武备将官,忠勇可用者,稍假权柄,使得以展布庶几,临敌号令,严整士卒用命。」
  张居正以汉文帝劳军细柳营为由,说将官的地位如同奴隶一般,必须要提高忠勇可用的武人地位,授予权柄。
  从一开始,张居正的所有新法改革的核心,就是把军队当做压舱石。
  张居正跟谁的关系最好?抗倭名将、镇虏大将戚继光。
  张居正在未做首辅的时候,就力主把戚继光从南方调往蓟门,作为压舱石。
  蓟门在京师东北方向,不到一百里的地方,属于京畿。
  在20世纪红色浪潮奔涌的年代里,有一位通过选举要走红色路线的南美理想主义者,阿连德。
  在当选之时……
  就直接说道:「我得提醒你注意另一件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小部分军人接受了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如果不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的话,还有出乱子的可能,这个乱子就是军事政变。」
  阿连德当选的三年后,被陆军司令军事政变,最终以身殉道,英魂长存。
  历朝历代,无不说明一个问题,一个政权的稳固,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朱祁钰对官僚常怀警惕之心,即便是大明开边四府之地,但是他依旧没有推行他在京畿等地区的新政,而是先拿出了考成法来。
  政策的推行的确需要武装力量的支持,更需要方式方法。
  毫无疑问,张居正的这套考成法,是行之有效的。
  兴安拿起了圣旨,阴阳顿挫的说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近年以来,章奏繁多,各衙门题覆殆无虚日,然敷奏虽勤而实效盖鲜。”
  “朕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请申明。”
  朱祁钰几次下旨,尚节俭、止贪腐,效果呢?听之者,恒藐藐。
  天高皇帝远,理他作甚。
  “祖宗成宪,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限置、立文簿存照,仍另造文册二本,一送该科注销,一送内阁查考,其各抚按官……”
  考成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官僚进行KPI考核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距离远近、轻重缓急,定下限制,并且要形成两本文册,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点检。
  月有考、岁有稽。
  每月吏部、文渊阁都要对所有的文册进行考察,每年都要派人京官巡抚出京巡查,缇骑、中官俱有。
  考成法是否有效,自然是有效,是所谓: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若是无效,张居正也不会被骂几百年,他也不会差点就被开棺鞭尸了。
  张居正首辅生涯,从万历元年兵科给事中蔡汝贤弹劾张居正通虏开始,一直到张四维彻底把张居正抄家为止,十余年的时间内,被弹劾了不知凡几、数不胜数。
  兴安终于念完了奏疏,整个奉天殿立刻开始了吵吵嚷嚷,变得像菜市场一般热闹。
  兴安高声喝道:“朝堂重地,禁止御前喧闹,肃静!”
  议论声才慢慢的小了一些。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笑着说道:“衮衮诸公,有什么好说的吗?”
  考成法一听就是严苛之政,朱祁钰在等待着他们的反对之声。
  于谦左右看了看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之考成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课吏职,一号令为主,陛下动容出辞无一不中,礼节用人行政无一不当,诚不世出之英主也。”
  于谦首先代表了讲武堂、十二团营表了个态,这件事陛下要办,他支持陛下的决定。
  石亨看着于谦就是啧啧称奇,这帮文人实在是太能说了,他读书不多,整不出那么多花样来,俯首说道:“陛下剑指,臣等死不旋踵。”
  忠诚!
  回朝的户部右侍郎江渊,看向了陈汝言。
  陈汝言为陛下不喜,人尽皆知。
  几次陛下问政,陈汝言都有错漏,比如人云亦云,弹劾于谦,比如集宁、河套之战,陈汝言就断言瓦剌必然望风而逃。
  江渊主持科举,又跑了一趟河套,若是这次陈汝言回答错了,那兵部尚书岂不是……
  陈汝言虽然已经成为了兵部尚书,但是兵部大事,其实依旧是于谦这个少保在打理,陈汝言的能力还是稍弱。
  于谦去印只去兵部尚书印绶,未曾去少保印。
  陈汝言紧随其后俯首说道:“臣以为此法极佳,并无不妥。”
  陈汝言坐到了这六部尚书的位置上,才知道于谦之不易,多少双眼睛盯着,恨不得剜掉你的肉喝你的血。
  江渊颓然,这陈汝言,居然变得小心起来。
  他又看向了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王直完全没想到,他只是按照过往惯例,以九法大计天下,这把水放干了,把鱼拿出来看看就是。
  陛下这是打算每个月、每年都捞出来看看不成?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呢?
  这考成法若是他王直直接推行下去,怕是第二天他就要被弹劾到死了。
  天下那么多的巡抚、那么多的按察司、那么多的巡按,都会连章弹劾。
  哪怕知道是皇帝推行的,但是你吏部作为主事,居然没有劝陛下宽仁,行如此苛责之政,那不是吏部的失职吗?
  一个选择题,摆在了王直的面前。
  是推行,还是不推行考成法?
  推行被天下仕林们骂的狗血淋头,不推行,今天就直接当殿致仕算了。
  如何选择?
  有些问题,看似它有两个选项,其实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