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选择?
  有些问题,看似它有两个选项,其实它只有一个选项。
  江渊目光闪烁的看着王直的背影。
  若是王直这次选错了,这位置,他江渊未尝不可以期盼一下。
  王直认真思忖了许久说道:“陛下,考成之事,臣以为极善。”
  “同榜、同乡、同师,党祸之风甚烈,臣以为陛下之法,可绝此弊,事必专任,乃可以图成,工必立程,而后能责效。”
  “陛下圣明!”
  江渊颇为失望,只能感慨,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了。
  王直在于谦之前,乃是百官之首,但是他早在君出之祸后,就将这百官之首,交给了于谦。
  他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正统年间,世风日下,可以怪这世道不公,区区之力,怎复清天,难道景泰年间,还能怪这世道不公吗?
  陛下一片公心,给了王直舞台,王直思忖许久,最终决定,跟随陛下前行。
  陛下都在前方开路,亲自拿出了这等苛政猛于虎的考成法来,他只是执行者罢了。
  朱祁钰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若是王直掉队,那江渊已经累计了足够的资历,做这个吏部尚书也未尝不可。
  可惜,即便是站在六部尚书之列,有点不伦不类的陈汝言,都知道这个选择题该怎么选。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出列,俯首说道:“臣并无异议。”
  考成法的确和户部、刑部息息相关,但是挨骂的并不是他们,所以金濂和俞士悦为何要反对呢?
  朱祁钰点头示意他们归班,然后看向了石璞,疑惑的问道:“石尚书,你什么态度?”
  石璞左右看了看,作为六部之末,他已经习惯了别人不问工部的意见了,所以他也没站出来表态。
  官冶所在洪武年间被废置,市舶司和各船厂在宣德、正统年间相继被废置,他们工部现在的权责,仅限于皇陵了。
  就连兴修水利这种事,都是都察院的巡河御史和巡漕御史在督办了,他们工部有什么权柄?
  没有。
  所以石璞完全没料到,这么大的事儿,还需要他们工部表态。
  他赶忙说道:“臣没有意见,陛下行事,张弛有度,并无不公。”
  他能有什么态度,有反对的功夫,还不如想着怎么把胜州煤铁厂办好,结结实实的办下几件实事儿,方才正途。
  今年河套地区的煤炸供不应求,即便是如此,因为渠家人犯下的滔天罪孽,河套路有冻死骨。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站出来俯首说道:“臣以为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考,该部举之。若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朱祁钰愣了片刻细细品味了一番说道:“哦,如此甚好。”
  王文的意思是六部查各地巡抚、巡按,六科促六部,内阁督六科,层层管理,都察院则查容隐欺蔽者。
  翻译翻译就是套娃。
  王文作为都察院的头头,自考成法三个字一出,就在思考如何为陛下查漏补缺了。
  陛下的考成法,显然是陛下身后的高人,深思熟虑的结果。
  好不好?当然好。
  都察院没有反对的理由。
  但是这一环套一环,终究是没套全,王文补上了这一环。
  王文看到得到了陛下的首肯,端起了手,乐呵呵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美滋滋。
  陛下身后有高人不假,但是他们六部、都察院的尚书、总宪,都是从科举闯出来、到了地方卷了十几年,最终卷到了这奉天殿内。
  王文此言,证明了他们也是有能力的!可以为陛下查漏补缺的!
  虽然他们不足以和陛下身后高人相媲美,但是他们也是人中龙凤。
  陈循作为文渊阁大学士,左右看了看,叹息了一声,这首辅他算是当到头了,安心去修《寰宇通志》才是他的归宿。
  他搞学问极好,梳理文章极佳,但是这考成他就不擅长了。
  他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请廷推文渊阁大学士,为陛下理政。”
  朱祁钰点头说道:“群臣举荐密推,朕择优敲定文渊阁大学士名录。”
  密推举荐,朱祁钰选出两到三个人入阁,负责此事。
  陈循叹息,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胡濙左看看右看看,奉天殿之上,头头脑脑们,都已经表达了他们支持陛下推行考成法。
  但是一些人正在蠢蠢欲动,他们正在搜肠刮肚找到一个合适的说辞,来反对苛政猛于虎的考成法。
  最少不骂两句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陛下真是亡国之君,解解恨?
  胡濙当然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站了出来,笑意盎然的说道:“陛下,胡元以宽纵失天下,臣以为陛下之政看似严苛,不过是百官严苛,百官食朝廷之俸,代陛下安方牧民,忠朝廷之事,乃是应有之意。”
  “《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若是攻讦陛下考成之法,莫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胡濙是赤裸裸的威胁,上次被说成不忠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的那个稽戾王,坟头的草已经能喂羊了。
  他旗帜鲜明的支持陛下搞考成法,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奉天殿内的所有人,若是想攻讦考成法,那就得掂量下能不能喷的过他。
  别到时候,被他扣一顶大帽子,最后官丢了,脑袋也丢了。
  群臣无奈,看着中气十足的胡濙,这至少还得受十年的委屈。再看看那个刘吉刘棉花乐不可支的样子,这委屈不知道要受到什么时候。
  什么礼法岂是不便之物,简直大逆不道。
  李宾言看事情结束,俯首说道:“陛下,臣请设密州市舶司设宝源局,以供海商承兑银币。”
  金濂眉头紧蹙的看着陛下,陛下丝毫不意外,显然是早知此事。
  他大袖一展,出班俯首说道:“陛下啊!朝廷体制乃是陛下手脚肱股,安能弃之如敝履?!”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养寇自重
  朱祁钰是坚持开海之人,而经过了上次奉天殿朝议,王复被革职之后,他开海之决心,已经昭然若揭。
  大皇帝如同正午的烈日一样高悬,天日昭昭。
  关于开海,金濂始终持有坚决的支持态度。
  而且他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太宗文皇帝在南洋和西洋开辟航路,随后因为种种原因,文皇帝的开辟之功的胜利果实,被篡夺了。
  大明朝廷的市舶司,也仅限于管理贡舶,而不管理商舶。
  开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是也并不困难。
  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哲学的学者,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他从未到过中国,却断言中国没有海洋文明、中国与海不发生关系。
  这种教师爷一样论断的口吻,因为崛起于海洋的欧洲强盗文明对世界秩序的强烈影响,蔚然成风。
  最终在教育体系、学科建设等等领域,形成了一道坚定的中外壁垒,将中国排除在世界之外的封闭体系,并且将中国,固化为了一个故步自封、守旧、不思进取的形象。
  这是文化入侵的结果。
  朱祁钰来到了大明,是一个市舶司、龙江造船厂、被弃置,文皇帝开辟的航道被窃取的时代,但是依旧能看到无数的海货在大明的市集上销售。
  中原王朝始终在拓展着自己的海洋空间,而且不断的提高着造船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已经由近海走向了远洋。
  串联起了无数个“海”的概念进入了“洋”的区域,也由断断续续的“点”,链接成了区域性、规模性的路。
  这些路,就是当然文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走过的路。
  现在这条路被占着,大明因为没有海军,朱祁钰只能先从最基础的造船厂和工匠开始进行。
  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扩展大明对海路、海贸的影响力。
  比如朱祁钰的御制银币,可以在大明境内流通、可以作为货币使用的银币,就是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
  自从御制银币的消息传出之后,从倭国石间而来的倭银越来越多,密州市舶司因为距离京师最近,也成了海商们的首选。
  而且这个的确是很赚钱的买卖,铸币税这个东西,其利极厚。
  金濂作为户部尚书,自问自己既有从龙之功傍身,一如既往的支持陛下的种种政令,可是到头来,陛下去密州市舶司赚钱去了,却没有带着户部一起发财!
  金濂是愤怒的,他掷地有声的说道:“朝廷虽厚往薄来,但是所费不足当互市十分之一,自密州市舶司建立以来,贡舶之往来,不足商舶十分之一。”
  金濂这段话揭露了一个大明朝贡贸易的一个事实。
  那就是大明从来没在朝贡之事上亏过一分一毫,这也是鸿胪寺卿杨善,公然在朝堂上和陛下讨论朝贡赚赔的基础。
  比如在正统九年,倭国进贡倭刀3610把,但是各大名、寺社附搭贡舶达35000多柄(《日本一鉴》卷七)。
  朝贡朝廷之物若是一份,则市舶司贡舶互市乃是十份,商舶私贸则是百份。
  这种规模下大明与世界互市,大明是不会亏的,中原王朝与海洋不发生关系,这种论断简直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这种规模的海贸,需要多少银币去做支持?
  按照现在密州市舶司的行情,大皇帝拿着银币去市舶司换取倭银,那是在拿麻袋往内帑装钱!
  金濂痛心疾首的说道:“陛下设盐铁之议,总论财经事务之事,常言谷租对朝廷之重,亦令天下缴税纳赋,更是身体力行,将有司代管皇田庄亩悉数纳赋。”
  “陛下啊,朝廷是陛下之手脚肱股,安能弃之如敝履?”
  “陛下自登极以来,一片公心,所作所为皆为大明公道二字,虽有内帑争利,不过是为京营厚赏而为,臣请陛下勿忘公心。”
  金濂的愤怒是合理的,大皇帝赚钱不带着朝廷,短期内自然是皇帝赚的盆满钵满,但是长期来看,朝廷只出不进,也不是长久之策。
  朱祁钰笑着说道:“此事朕昨日与李御史刚沟通,金尚书勿忧。”
  金濂一听这话,立刻松了口气,赶忙俯首说道:“啊,原来是刚沟通,臣惶恐,陛下圣明。”
  金濂说完就归班了。
  翘首以盼,等待着明公炮轰陛下的诸多臣子,眉头紧皱的看着这一轮的交锋,完全没弄懂是怎么回事,就结束了……
  就这?
  发生了什么?
  没个明白人讲一讲,到底是什么激怒了金濂,陛下为何一句勿忧,金濂这一副死谏的模样,就偃旗息鼓了?
  胡濙当然听明白了,但是他才懒得给别人翻译。
  其实不过是金濂深知陛下秉性,陛下连圣旨缎面都重复使用的人主,若是真的打定了主意,这海贸的铸币税要自己赚,他户部尚书就是死谏,也没办法挽救局面。
  但是陛下说勿忧,那就是说发财不忘记朝廷。
  这是来自两个极度吝啬的吝啬鬼之间的默契交流。
  其中三言两语之间的妙处,这些连大宴赐席都没座位的朝臣,自然听不明白了。
  “李御史,在你离京之前,朕与户部商定之后,会给你答复,暂且归班吧。”朱祁钰示意李宾言归班。
  李宾言是又犯蠢了吗?
  自然不是,他故意那这个说事,其实是掩盖商舶私带武器入港之事。
  到了海上,可有善类?
  武器自保,乃是寻常,海盗、倭寇可不讲什么大明律。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