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处乃是交通要道,根据于谦的说法,当年金人完颜宗望,就是通过北古口攻打北宋的幽州,也就是现在的顺天府。
  也先已经被土木堡之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是此时他依旧是那个带领瓦剌人南征北战的将帅。
  即便是已经急不可耐,但是还是张弛有度,拿到了北古口和紫荆关两处关隘。
  即便是撤退,不仅可以从紫荆关、居庸关一线退出,也可以通过北古口退出。
  未虑胜,先虑败,是一个将领必须要考虑在前的事。
  于谦的关门打狗战略,并没有失效,反而恰恰证明了其有效,只要杨洪腾出手来,也先就不得不退。
  北古口若是那么好走,也先何必要在内三关碰的满头是包呢?
  全因为北古口并不利于大规模兵力转进,太难走了。
  朱祁钰宣读了战报,整个朝堂一片喧哗,兴安立刻高声喊道:“肃静!”
  “有事启奏,没事就各忙各的,蒙兀人的弯刀没有砍到你们脑袋上之前,尽可安心!”朱祁钰看着这群胆怯的臣子,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于谦、石亨、范广、刘安,各种勋戚带着大明备操军的预备役,走出了城郭,进驻城郭外的民舍,准备吸引也先主力,防止京畿和河北生灵涂炭。
  这帮文臣们在这里哭哭啼啼,真的是惹人生厌!
  文人无骨。
  文官之首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临危不惧,堪称人主之典范。”
  “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
  “君者,磐也,民者,水也,磐圆则水圆。”
  “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陛下如山岳高峻岿然,如日月贞明普照,臣以为诸公惶恐,完全是因为陛下至十团营久不至奉天殿,君有动作,兆亿庶众咸瞻仰,以为则而行之也。”
  “陛下到了,他们自然不会再惶恐了。”
  这马屁拍的,真的是老母猪带凶罩,一套一套的。
  朱祁钰认真考虑了下王直的话,居然觉得这文绉绉的大一堆话,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在确定朱祁钰的权威。
  事实上也是如此,朱祁钰到了奉天殿后,才安定了下来。
  “这等阿谀奉承之词,王尚书还是莫要再说了。”朱祁钰对于谄媚两个字,颇为不喜。
  让文臣们拍马屁,他们能换着花样夸个几天几夜不休,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他们不嫌寒碜,朱祁钰还嫌他们嘴臭呢。
  “陛下说的是。”王直默默退下,站稳了身子。
  “金尚书,京师粮价现如何了?”朱祁钰问起了民生大计,民以食为天,这粮价自从锦衣卫去了一次朝阳门的东市之后,似乎已然平抑。
  金濂跨出一步,想了想说道:“京城米粟价格稳定,一石七钱上下,略有波动也属正常。”
  七钱?
  之前四两,现在七钱,的确是平抑粮价了。
  这帮狗奸商,哄抬物价奇货可居,大发国难财,等到打完了仗,一个个都要去刑场走一遭。
  乱世用重典,朱祁钰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俞士悦继续说道:“柴米油盐酱醋价格都与平常无二,反而因为瓦剌人兵锋将至,商贾抛货,价格略降了几分。”
  “陛下,最近各诗社活动频繁,却对粮价闭口不谈,可见还是能吃饱了。”
  朱祁钰差点笑出声来,点头说道:“朕知道了。”
  “时刻注意,若有人囤货居奇,恶意倒买倒卖,让五城兵马司逮捕即是,若是有人阻拦,到锦衣卫衙门卢忠去就是。”
  金濂俯首说道:“臣领旨。”
  “俞士悦,京师盗寇是否猖獗?”朱祁钰点名了刑部尚书俞士悦。
  俞士悦俯首说道:“比平日里更加安静了一些,兵事在即,宜用重典,平时小错,现如今怕是要从重从严,总体来说,蟊贼还是非常怕死的。”
  “于尚书,让臣协助都督卫颖防守德胜、安定两门,也是因为城中无大事,所以才放心让臣去做。”
  俞士悦协防德胜门和安定门,这件事朱祁钰当然知晓,他点头示意俞士悦退下。
  他认真想了半天,看着吏部尚书王直问道:“王尚书,朕殊不知,群臣喧嚣于殿,究竟为何?”
  “这不是没什么大事吗?还是朕浅薄了?没看到危急隐于水面之下?”
  王直再次站出来,俯首说道:“那倒不是,就是没什么大事,甚至连琐事都没几件。”
  “那哭什么?”朱祁钰眉头一锁。
  这帮人……难道单纯是因为怕吗?
  金濂憋着笑,但是他一句话不说,其实就是陛下猜到的那个理由,群臣们在怕。
  “又没让你们上城墙,更没让你们出城与瓦剌人接敌,做好自己的事就好。”朱祁钰站起身来,一甩袖子,向着文华殿而去。
  兴安大声的喊道:“退朝。”
  “恭送陛下。”王直带着群臣高声呼喊着,送走了朱祁钰。
  “陛下,于尚书广宁门外来报,城外发现瓦剌斥候,询问是否接战。”一个锦衣卫带着甲胄,却是疾跑而来,气喘吁吁的禀报着。
  朱祁钰很快就意识到一个很可怕的问题。
  虽然实际指挥者是于谦,但是于谦都是代行皇帝令,也就是说其实兵事上,事事都要得到朱祁钰的批准。
  他才是京师保卫战的真正指挥者。
  这种事,大军在城中的时候,本来没什么。
  但是现在到了城外,敌人已经杵到自己家门口了,于谦还在汇报和请示。
  他不通兵事,但是他知道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现在还是小股斥候,以后呢?敌人的主力部队,也要请示不成?
  他立刻对着兴安说道:“兴安,立刻拟旨,令于尚书便宜行事。”
  “以后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禀报和奏准,任何在我大明域内,与敌接战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不可懈怠。”
  于谦这等小事为什么要请示?
  他带着二十二万军士,聚集在九门之外,任何一点点异动,都有可能招惹到皇帝的忌惮,所以他才会如此小心。
  稍微弄不好,朝臣给他扣上一个谋逆的罪名,于谦又如何辩解呢?
  朱祁钰想的更多一点,也先若是直接打出朱祁镇这张牌,大明的将士怎么办?
  是开火,还是不开火?
  朱祁钰给出的答案是,与敌接战,天经地义。
  无论是谁,想要攻破大明京师,都得问问手里的刀枪剑戟铳,同意不同意!
  正如王直所言,朝中无大事,一群文臣逼逼赖赖了个半天,只是怕自己的脑袋落地罢了。
  他和王直谈了谈城内的局势,尚且还算稳定,能跑的早就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人,不想跑的人。
  朱祁钰骑着快马向着广宁门而去。


第四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
  朱祁钰先做好了自己的本职任务,巡视各个城门,因为秋收已过,不能跑的百姓,大部分都已经安置在了城中的官舍之内,所以关闭城门不用担心百姓们无路可逃。
  他在京师九门巡逻了一圈之后,并没有发现异常,稍微问了一下城下军卒,才知道于谦也在巡视各门城防,转到了德胜门才停了下来。
  德胜门是兵道,所有的军士进出,只能通过德胜门,各城门各司其职,德胜门因为有水门两个,十分容易攻破,所以也是重兵云集。
  朱祁钰坐着城头的吊篮,慢慢的下到了城墙之下,随行的锦衣卫则是一个个顺着绳索就滑了下去。
  朱祁钰作为郕王自然是会点武艺,但是这种十多米滑落,他还是做不到,他摇了摇头,才骑马向着德胜门外的民舍而去。
  大明京师自徐达攻破元大都,将汗八里改名为北京,这里已经经营了将近八十年,尤其是朱棣靖难成功称帝后,经过重新规划和建设的京城,发展越来越快。
  城池不能容纳那么多的百姓,而有些百姓无法承受城中高昂的衣食住行,只好住在了各个城门之外。
  其中最大的聚集地在朝阳门外,因为粮道的缘故,朝阳门外的百姓最多。
  这在大明叫做厢,厢之外则为野。
  朱祁钰骑着快马来到了民舍之中,翻身下马,来到了德胜门外的十团营大帐,一个很普通的宅院里。
  “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于谦正在和石亨、刘安商量着迎敌之策,就听到通禀,陛下从城墙上下来了,就赶忙出门迎接。
  “朕来看看。”朱祁钰并不是不信任于谦的指挥,也不是不相信他的忠诚,只是单纯想来看看。
  待在城中着实无趣至极,忐忑至极。
  虽然知道战争的结果,但是事到临头,他还是颇为紧张。
  他带着火把在民舍之间穿行,一看就是百姓离开时撤离的非常匆忙,满是凌乱的痕迹,一些军士在收拾着杂物,堆放在院落之中。
  而且朱祁钰注意到他们在修一些一丈多高的墙壁,将一些十字路口,变成了丁字路口。
  而在民舍的一些高处建起了很多的塔楼,上面有哨兵,远远看过去,还能看到铜钟悬挂着。
  而且各种刀车、楯车都停在路边,随时可以用。
  “丁字街可以阻拦骑兵的冲锋速度和强度,而楯车可以有效的阻击骑卒的快速冲阵,并且在这种巷道中,我军在各屋屋顶的高位,也可以用弓箭、火铳进行攻击。”于谦边走边说,对于城外决战的想法,于谦并非临时起意。
  这些工事,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布置停当的,尤其是民房改造。
  “为何不设置鹿角和撒铁蒺藜呢?”朱祁钰有些奇怪的问道。
  于谦颇为无奈的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拖延也先主力和精锐,让他们不去别的地方,四处劫掠,所以,需要将他们钉在城外的民舍之内。”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马军,其实完全不需要如此的无奈,只需一只精骑牵扯,就足以让也先投鼠忌器。”
  “可惜了……”
  于谦的目光看向西北方向,那边是土木堡,大明的精锐,包括马军都折戟在了土木堡,强而有力的马军,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就足以培养的。
  甚至大明还能不能恢复之前马军规模,他都有一些悲观。
  “缇骑呢?”朱祁钰听出了于谦的无奈,立刻有了提议。
  缇,是明黄色的布,缇骑通常指的天子亲军,在大明,锦衣卫就是缇骑。
  缇骑额定一万两千员,除去死在土木堡的数千精骑之外,大明还有近五千左右的缇骑。
  “朕之前就说过,于尚书不必顾忌,战时一切都以于尚书之命为准。”此时就朱祁钰和于谦两个人,朱祁钰直截了当的说明了自己想要获胜的决心。
  他本身就是个庶皇帝,反而少了那么多的顾忌,既然需要精骑,而他直接指挥的精骑,就是锦衣卫!
  于谦看着朱祁钰说的中肯,也没有再遮掩,十分确定的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若是战事不顺,缇骑要护着陛下和后宫南下,一路上流匪、山贼、败兵,这最后的精骑是为了皇室南迁。”
  “朕有为大明战死之决心。”朱祁钰十分确定的说道。
  于谦认真的考虑了很久才说道:“刚才陛下提到了王直在殿上说,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殿上大臣们为何抱头痛哭,这就是群龙无首,陛下若是蒙难,那大明就真的完了,不是谁都有宋高宗赵构的运气。”
  于谦的话简单而直白,朱祁钰就是头猪,他也不能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