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琏摇头说道:“我没啥意见。”
  谢琏代表的势要豪右之家,有钱、有粮,没有兵,也没大义体统,他能咋办?
  出钱出力最多,不想交税纳赋,结果却是要交三份税,他们是受伤最重的那个。
  孙忠看着还在发愣的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这种事不应该是孙继宗第一个站出来,代表外戚、诸王表态吗?
  孙忠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示意孙继宗表态,孙继宗还不说话,孙忠又故意咳嗽了两声。
  孙继宗主要是不知道他爹啥意见,这两次咳嗽,他依旧不知道,思考了良久,才开口说道:“我不同意!”
  王骥满是疑惑的问道:“你为何不同意啊,这不挺好的吗?行制总是要有的吧。”
  孙继宗看了一眼他爹,他爹正仰头看着南京奉天殿的房梁,颓然无比,孙忠已经在思考是被活活气死,还是直接挂房梁上比较好。
  孙继宗嘴角抽搐了下,他赶忙说道:“我的意思是我本是外戚勋贵,东阁大学士是文学士,我要做武英殿大学士。”
  孙忠坐直了身子,自己这儿子,总算是有几分急智,这都圆回来了。
  王骥想了想说道:“随你吧,李尚书以为呢?”
  李贤摇头说道:“都行。”
  大学士为三殿三阁,职能自然不同,但是在这僭朝,自然不必区分的那么明显,反正最后都是要被砍头的,啥名头不是砍?
  李贤面色平静,但他其实埋下了一个雷。
  咨政院就是将拿主意为一个人,变成了四个人,这种分权,虽然看起来极为合理,而且非常的公平。
  但其实祸患无穷。
  大明皇帝打过来了,再到咨政院里商量下,怎么打?等到兵临城下了,才吵出结果来,可以直接排队砍头了。
  为何郕王会从留守变成监国,最后变成皇帝?因为大型组织的利益如同九头蛇一样,各不相同。
  群龙必然有首,国之利器,岂可借人。
  商量个半天,啥也不是。
  但是平日为了利益吵一吵,还是够用的。
  李贤为了保证这个南衙僭朝不散架子,导致失纲大祸,也要保证陛下大军至,一脚可以踹翻它。
  李贤可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这样做,有所不妥吧?”陈逸作为南京右都御史,面色疑惑的问道。
  陈逸继续说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李尚书,如此这般行事,莫不是心怀旧主,颠覆社稷?”
  陈逸的话可谓是极为诛心了。
  陈逸说的很有道理,自古就没听说过,这国家大事,还能商量着来的,这不乱套了吗?而且陈逸对李贤狷狂的态度颇为不满,借此攻讦。
  李贤却是含笑不语。


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
  这六十四条,分成了四个方面去厘定这南衙的朝纲。
  李贤经过数日的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满足了几乎各方的利益,最终修订而成。
  他既然敢拿出来,自然想到了面对各种的苛责和刁难。
  李贤笑着问道:“心怀故主,请问陈御史,你觉得新主是谁呢?”
  这个稀碎到极点的朝堂,连个能拿主意的人都没有,全都在喋喋不休,全都在争名夺利,因为各种利益集团抱团结成了各种朋党。
  李贤的法子,算是勉力维持住了这个南衙的朝堂,他这第一曰行制,就是因为朝廷别说主少国疑了,主在哪呢?
  是诸王外戚?是军勋军头?是缙绅豪右?
  无论谁去做那个主,都是掰扯不清的事儿,要不然孙忠也不会把什么都不懂,只会笑的朱文圭拉出来了。
  正因为无定主,所以才不得不搞出咨政院去吵架。
  李贤的这个问题何其的致命?在讨论是否心怀旧主之前,首先要回答新主是谁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此法不通,请问你有何定国良策?若是有,尽管说来,我可以唯陈御史马首是瞻,绝无二话!”李贤又扔出一个问题来。
  现象是南衙朝廷快散架了,连仅存的所谓大义的名头,都是废纸一张,狗屁不通。
  都这个样了,还要搞朋党相争,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李贤不是不擅辩,他之前只是懒得辩罢了,现在陈逸提出质疑,李贤反而问对方,这个问题要不要解决?如果要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如果没有,请听我的。
  事实上,陈逸若是有本事,早在北衙登奉天殿,跟皇帝吵架去了,哪里还会在南衙混吃等死?
  真正有才能之人,大部分都奔着站在奉天殿上去了。
  陈逸只知道问题在哪,他哪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国策?
  李贤叹了口气说道:“唉,若非被你们胁迫,我岂能落到如此地步?若是当日让我一头创死在石狮之上,我最少能在北衙捞个头功牌,家属落个宽宥。”
  “陛下恩赏分明,我也能混个大明忠义之士,若是以后有人说起李贤,也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声,贤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而非现在这副贰臣贼子,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模样了。”
  李贤这话说的孙继宗面色极为尴尬,逼良为娼的那个人就是孙继宗。
  李贤继续追问道:“我的确是心怀旧主,但是又徒叹奈何?时也命也,我若是有颠覆社稷之心,我直接坐视这朝廷散了架,不更好吗?”
  “自己都颠覆了,还用我吗?”
  李贤这第三个问题,就是他很有才能,如果他此时不站出来制定朝纲,其实完全可以看热闹,看着这稀烂的地方散架。
  陈逸听闻深吸了口气,三个问题,他一个也回答不上来,他既无法说新主是谁,也无法说朝纲何在,更无法说李贤当个日子人,得过且过有哪里不对。
  因为整个南衙奉天殿上,全都是日子人。
  反而李贤不是日子人,在积极的制定政策,推行陛下的律例,在制定朝纲总宪,在试图让这个散架的朝堂变得像模像样。
  陈逸俯首说道:“某唐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贤没有回答,负手而立。
  他终于知道胡濙当初怒斥贺章之后,为何好几天都是喜气洋洋,见到谁都是乐不可支,吵架吵到对方无话可说,原来是如此爽利之事!
  陈逸憋了气,但还是俯首说道:“李尚书,某诚小人,还望恕罪。”
  李贤才点头说道:“朝堂之争罢了,不必挂怀。”
  陈逸无奈,才能比不上,斗嘴也斗不过。
  李贤在确定了行制之后,继续说道:“第二曰,厘法,春秋曰:往者略依胡毋生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绳墨无以束民,厘法细则大家可以看看。”
  这个细则,其实就是之前陛下为了约束风宪臣工,专门制定的律法。
  刑部尚书俞士悦、大理寺卿薛瑄、都察院总宪王文,在去年制定的《宪纲事类》。
  总计有《宪纲》、《宪体》、《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刷卷条格》等九十五条。
  而这九十五条,李贤用了半宿的时间分散到了五类之中,作为厘法的依据。
  这东西好不好?肯定好!
  大明皇帝出品,必属精品。
  想要让法度能够约束臣民,先约束执法的人,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别说这帮南衙的酒囊饭袋了,就是北衙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所有人都交头接耳,不断的沟通着这九十五条,最终确定了的确是个不错的厘法工具。
  “其三曰:确权。”李贤满是笑意的说道:“这部分的内容,若是靖远伯、会昌伯你们有问题,我们可以到咨政院里详细勘定,但一旦制定,还需遵守。”
  确权,主要是确定咨政院、六部、都察院等职责。
  最主要的是确定诸王戚畹、各军勋的继承、法律上的特权,主要脱胎于八议八辟。
  也不算是旧瓶装新酒,是在这奉天殿内,诸王戚畹、军勋、缙绅的主要诉求。
  比如分儒户、缙绅,比如豁免一体完粮,征比钱粮不与百姓一例滚催。
  当初闹到罢考,就为了不交税。
  这部分确权完全确定了所有人的诉求。
  王骥看完之后不断的点头,左右商量了下说道:“这部分很好,若有补充,拿到咨政院再谈。”
  谢琏也频频点头,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我缙绅、士大夫怎么能和泥腿子同日而语,一例滚催呢?
  最后的量度,是确定天下税法,尤其是钞关、市舶司,这部分已经在做了,更加没什么疑问了。
  孙忠认真的研究了下这部分的内容,欣喜若狂,他笑着说道:“李尚书真乃是密勿帷幄,人望之如神。为太平宰辅,定策元勋是也。”
  “殿下,此乃定国六十四条,还请殿下准许。”
  朱文圭满是和煦的笑容,点头说道:“准。”
  这李贤的四曰朝纲,几乎把这南衙岌岌可危从危亡的局面立刻挽救了回来。
  李贤笑着说道:“我有新檄文,待咨政院用印,便可送往北衙了。”
  孙忠抓着拐杖站了起来,满是惊讶的说道:“新檄文?”
  李贤将新写好的檄文递给了孙忠,孙忠看完长笑不已,递给了王骥,王骥愣了许久才说道:“吾诚不如君贤啊。”
  谢琏看完也只能感慨,李贤真的好生厉害,这就是大明朝京官正五品的实力吗?
  谢琏眉头紧皱,他意识到了不对。
  正五品在大宴赐席上,连个座位都没有……
  这么个正五品出来就这么厉害,那北衙那群人得多厉害啊。
  李贤新的檄文,剥离了陛下七宗罪的部分,确定了是皇帝苛责,逼的大家不得不反,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核心的论点就是,陛下不要受奸佞的蛊惑!陛下啊,你赶紧改悔吧!
  只要陛下改悔,我们还是陛下的亲亲之谊!
  只要陛下改悔,我们还是陛下的戚畹帮衬!
  只要陛下改悔,我们还是陛下的良德缙绅!
  “好,好啊!不错,印绶监需要赶紧刻印,这咨政院大印,还是由李尚书持,诸位以为如何?”孙忠看完了檄文,连连点头,提出了建议。
  李贤打了个哆嗦说道:“还是会昌伯持有吧。”
  “我老了,不中用了,眼睛看不清楚,听不清楚,还没什么精力,如何处理这些错综复杂之事呢?还是李尚书来吧。”孙忠要是再年轻十岁,他就拿着这印了。
  孙忠倒是想把咨政院大印给孙继宗,但是谁能服气呢?
  这个蠢儿子,他自己都想打死。
  “要不让靖远伯持印?”李贤当然不愿意沾染这种晦气的东西,持这印绶,岂不是要上皇帝送太医院的名单吗?
  王骥摇头说道:“李尚书既然是提议设立咨政院之人,那就李尚书持印吧,我觉得可行。”
  李贤除了才能,既没有钱,也没有兵,更没有自己朋党臣工,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李贤颓然的看了眼谢琏,无奈的说道:“要不谢侍郎持印?”
  谢琏摇头摆了摆手,他何德何能,他就是李贤手下干活的驴罢了,他哪有拿主意的能力?
  李贤无奈,叹息的说道:“那只能我拿了,唉。”
  李贤在朝堂之上,一口一个陛下,说他是心怀故主,那是必然的,但是他被胁迫着不得不造反,的确合适持印绶。
  咨政院有三票,李贤是文渊阁大学士,持有咨政院大印,但是他不投票。
  三方商定好了,他负责印章,但是他又有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