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谦的话简单而直白,朱祁钰就是头猪,他也不能死。
一旦他死了,天下必乱,再无转圜的余地,他就是大明的旗帜,他只要还活着,这天底下,他就是皇帝。
天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就是这个道理。
朱祁钰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点头说道:“于尚书,总是说,做在前面。”
“无论是练兵还是维持军纪,还是对敌,都是如此。”
“朕总觉得于尚书胜券在握,此战大明必胜!”
“但是于尚书却时时都准备送朕和朱明南下,这是不是有点……”
怪怪的,味儿不对。
于谦笑着解释道:“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方可百战而不怠。”
朱祁钰立刻就明白了,就是把最坏的结果也考虑进去,哪怕是京师保卫战输了,大明也不至于亡。
“朕明白了,于尚书不愧是济世之才。”
于谦赶忙俯首说道:“陛下谬赞。”
朱祁钰四处查看着民舍,这些军卒们的神情非常的坚毅,并没有有一点点的胆怯,甚至目光中之中带着仇恨和愤怒。
于谦提到了另外一件事,低声说道:“陛下问兴安城外接战为何大明的军士们不怕,兴安就问臣他说的对不对,他是怕自己胡说,蒙蔽了陛下的判断。”
“陛下,军士们不怕。”
“他们不想自己的妻子被瓦剌人任意凌辱,他们不想自己的儿子做瓦剌人世世代代的奴仆。”
“他们已经过了五百多年这样的日子了。”
“他们是大明的军士,如果他们战死了,他们的父亲会上战场,如果父亲战死了,他们的弟弟会上战场了。”
“如果臣战死了,臣的儿子会上战场,臣的儿子战死了,臣的孙子会上战场,直到战至最后一刻。”
“陛下,这是臣的答案。”
朱祁钰看着那些军士们来去匆匆的身影,虽然十分稚嫩,但是却丝毫没有胆怯,与朝堂上那些在廷文官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朕明白了。”朱祁钰再次点头,在一些问题想不明白的时候,于谦总是能够给出他正确的答案。
第四十八章 欢乐的空气
朱祁钰一直在巡查着德胜门外的民舍防御,以小窥大,朱祁钰完全想不到用什么办法攻破九门外的民舍。
他十分的欣慰,大明有个于谦,可以倚重。
群龙无首,就会变成乌合之众,哪怕是再强大的军队和战争底蕴都是白扯。
朱祁镇被俘,大明朝堂群龙无首,军队也是如此。
而此时的于谦军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阿谀奉承者何其多也?
就朱祁钰知道的就有文渊阁大学士江渊、工部尚书石璞二人,多次请命前往兵部协助于谦,文渊阁大学士属于内阁,一般都会挂有礼部尚书的虚衔。
这二人都是正二品公卿,但是依旧愿意在于谦手下做事。
不仅如此,二人还多次前往于谦府上拜访,但是都吃到了于谦的闭门羹。
于谦要是愿意结党营私,朝中在廷文武、军中军士,哪个不愿意甘愿做他的门生?
王直那句「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其实代表着王直意识到于谦的权势。
石亨、刘安本有大罪,都是于谦说情,才让朱祁钰下定决心启用。
兴安作为朱祁钰的大伴,却因为经验不足,皇帝垂询,兴安要向于谦请教。
交结权宦、结党营私、挟天子以令天下,不是自古以来那些权臣们做的吗?
如果于谦愿意建立自己的政治小团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京城保卫战之后,朱祁钰最大的敌人,就是于谦。
但是他没有,并且在战事紧急之前,精心筹备;在战事紧急之时,带兵驻扎在了城外,亲冒矢石,披坚执锐,上阵杀敌。
有这样的臣子,是朱祁钰最大的幸运,也是大明的幸运。
于谦将朱祁钰送到了德胜门城下,犹豫再三,才说道:“陛下,京师乃是天下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万姓、孥藏、仓储咸在,若一动则大势尽去,宋南渡之事可鉴也,妄言当斩。”
“城中百官和一些翰林院庶吉士大肆鼓吹南迁,陛下,万不可轻信。”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百官再言南迁皆斩,朕已经下了敕喻。”
“那臣就安心了。”于谦十分欣慰的说道。
他最害怕什么?
最害怕年轻的郕王登基之后,不知道南迁兹事体大,他不在城内,小人妄言谄媚之后,朱祁钰真的动了南迁的心思。
此战生死未卜,他怕偶尔一时的劣势,朱祁钰被朝臣们哄骗,若是真的南迁,大明就真的亡了。
朱祁钰给了于谦最大的信任,军事指挥权不断的下放,有什么事也事事请教。
这看起来有点傻,确实颇有一些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的蠢笨。
“他年同上凤凰台,今朝独占麒麟阁。”
“于尚书,城外一切之事都拜托于尚书了,若有犹豫,朕可随时下城来。”朱祁钰再次站在了德胜门的吊篮前,对着于谦说道。
于谦的父亲于彦昭,带着年幼的于谦,去祖坟扫墓的时候,路过凤凰台。
于谦的叔叔吟上句: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立刻接了下句:他年独占麒麟阁。
麒麟阁是汉武帝建于未央宫之中,供奉功臣的阁楼。于谦少年有大志。而今天于谦的志向终于实现了。
朱祁钰只是简单将时间调换了一下,却是对于谦极大的肯定。
于谦长揖俯首高声喊道:“恭送陛下。”
朱祁钰坐着吊篮上了城头,他看着城外的大军颇为感慨,这些大明儿郎无愧于大明军士四个字。
而此时也先带着三万骑卒与十万步战,已经至密云城下,与脱脱不花的两万骑卒五万步战会合。
脱脱不花是瓦剌人的可汗,而也先是瓦剌人的太师,也先的姐姐是脱脱不花的可敦。
也就是说,脱脱不花这个瓦剌人的可汗,是也先的姐夫。
但是也先作为瓦剌太师,可没有于谦那样的操守,他联合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多尔济,架空了脱脱不花。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天底下的权臣都是变着花样架空,有操守的又有几个呢?
以至于长生天下,只知道太师也先,却不知道可汗脱脱不花。
密云县城离北古口不远,之所以脱脱不花简简单单的拿下了密云,是因为于谦早已将密云的百姓迁至宛平。
密云县城城墙低矮,年久失修,本就是个围十里的小土城,于谦判断不能防守,直接将百姓送进了更大的砖石城宛平。
脱脱不花非常恼火,都说中原富硕,这夺下了一座城池,却是空空如也,他本意打算补充粮草,结果连个树叶都没有。
脱脱不花坐在首位,而也先坐在次座之上,他的两个孩子和两个弟弟在左,阿噶多尔济在右。
与其说是脱脱不花领兵自北古口入,还不如说是阿噶多尔济领兵。
朱祁镇坐在正中央,被瓦剌人的头领们围观。
“这就是大明皇帝吗?我还以为是甚三头六臂的神仙。”脱脱不花打破了中帐的沉默,引起了一连串压抑的笑声。
也先含笑不语,看着满脸涨红的朱祁镇笑容满面,这个大明皇帝被俘,实在是让他也是始料未及之事。
“大汗,明日我们行军至京师城下,是不是该定个计策?大明京师围七十二里,城墙高逾三丈,护城河宽约十丈,该如何攻城?”也先放下了茶杯,草原多腥腻,喝茶是草原诸部的传统。
由大明京师送来的供养朱祁镇之物,都被也先给截留了,这贡茶不得不说,比茶砖清爽可口的多。
“济农以为呢?”脱脱不花问着自己的弟弟阿噶多尔济,济农在蒙兀语中,代表副汗的意思。
他们兄弟二人也曾经兄友弟恭,但是随着瓦剌人南征北战,疆域越来越大,阿噶多尔济越发不满副汗的位置,最终,兄弟阋墙。
阿噶多尔济联合也先,架空了他。
所以到底是也先连个阿噶多尔济,还是阿噶多尔济野心勃勃,联合了也先呢?
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脱脱不花的意见不重要,也先的意见最为重要。
“不如我们问问我们的大皇帝,看看他有什么好主意?”济农阿噶多尔济乐呵呵的看着朱祁镇说道。
“哈哈哈哈!”
这次是哄堂大笑,在场的将领每一个,笑的合不拢嘴。
他们之前在脱脱不花调侃朱祁镇的时候,压抑着笑声,不是畏惧大明皇帝的威严,而是害怕应和脱脱不花,让也先心生不满。
现在济农调侃朱祁镇,大家自然是不再压抑。
整个中帐大营充斥着欢乐的空气。
朱祁镇脸色涨红,但是依旧一言不发,他知道这个时候,只能忍耐,否则这帮西虏稍有不顺意,就会对他折辱更甚。
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战朕参与
“太师,我愿意领两千兵马为先锋,长驱直入,直取彰义门,领先登之功。”也先的胞弟孛罗站起身来,站在中央,掷地有声的喊道。
他是也先的亲弟弟,一个妈。
他跟随也先南征北战十数年,有长生天下第一勇士之称,他瞟了一眼朱祁镇,嗤之以鼻的说道:“我看着大明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
“土木堡之外,居然临阵移营,居然无人阻拦,被我马军两次冲锋,冲的人仰马翻。”
“而现在京师守军,居然敢出城驻扎,九门之外民舍驻防,这不是觉得自己老寿星上吊,嫌自己命长吗?”
朱祁镇驻扎在土木堡的时候,被也先大军团团围住,那时候军营前后堑壕一丈深,一共三道遍布竹签,而军寨哨塔和火炮无数,就如同一个无从下嘴的乌龟壳。
大明军队与元军厮杀数年,自然知道彼此的弱点,扎硬寨是大明军的传统,面对这个乌龟壳,也先也是一筹莫展。
但是朱祁镇命令移营四里,而移营的目的,是为了水源。
以兵部尚书邝埜为首的文官、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将,对这个命令提出了坚决的反对。
他们已经派出了快骑前往宣府和大同求援,只要守住两天,大军至,里应外合,自可破敌,解土木堡之围。
但是军中水越来越少,朱祁镇让王振强令移营,他实在是渴的受不了了。
移营过程中,伯颜帖木儿发现之后,立刻以数万骑兵冲阵,将移营过程中的大明军队冲的七零八落。
最终将朱祁镇被伯颜帖木儿所俘虏,孛罗再另外一侧,没能拿住朱祁镇的项上人头,他对此一直颇有怨气。
“太师,我愿领三千骑卒为孛罗压阵。”平章事卯那孩站了出来,此人长得极其魁梧,膀大腰圆,一说话就是嗡嗡作响。
朱祁镇被卯那孩看了一眼,只觉得浑身发冷,立刻缩了缩身子,引得中帐大营内的将领再次哄堂大笑。
伯颜帖木儿是也先的另外一个弟弟,不过他和也先并不亲近,他给自己四个儿子取了四个汉姓,属于瓦剌人中少有的亲明的人。
伯颜帖木儿让自己的女儿莫罗伺候朱祁镇,据听闻,相处的还算不错。
如此折辱朱祁镇,伯颜帖木儿虽然有话想说,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胜者是不会被嘲弄和审判的,败者在长生天下呼吸都是有罪的。
也先笑意盎然的摇了摇头说道:“彼时,你的祖先,明太祖朱重八曾说,大元百有余年,气数已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