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远的不提,就说说当年永乐朝时候,大明水师横行南洋西洋,咱们的二桅小船做生意,可用带火铳、弓弩、火炮吗?一听说是明人,皆蜂拥而至,那些南洋番子无不翘首以盼。”
  “现在呢?咱们的商舶不带火炮、火铳、弓弩、长短兵,能出门吗?倭寇横行,海盗猖獗,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
  徐承宗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徐承宗家里有两千多条不违背大明律的二桅小船,生意好不好做,他不知道吗?
  他当然清楚。
  在烟云楼五层的这些豪商们,他们也都清楚。
  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番子强劫、海盗肆虐、倭寇横行,商舶的成本越来越高。
  过去他们不懂,陛下已经做出了财经事务的总结,把道理讲的浅显易懂。
  “你们家生意好做吗?”徐承宗似乎是在问某个人,又似乎在问所有人。
  台下许多人摇了摇头,除了少数人不赞同外,多数人都很赞同。
  生意比以前难做,大家都清楚,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说不来,细细想来,才念起了永乐年间,那天下无敌的大明舰队,横行海上时的好处来。
  徐承宗继续说道:“天下这好处啊,咱们不能占尽了,对不对?”
  “赵武衍还在南镇抚司的衙门里关着,查补完了,就要砍头了,你们摸摸自己的脖子,再想想陛下登基以来的所有事,自己好好琢磨下,是不是会带来灭门之祸。”
  徐承宗挥了挥手,示意大家都散了去。
  这些势要豪右的商贾们,本来以为徐承宗是接了赵武衍的班,继续带着他们一起对抗皇帝暴政,但是来了才知道,徐承宗已然是投献了。
  徐承宗做事,凸显了一个威逼利诱。
  孙忠当初是怎么逼迫李贤就范的,现在徐承宗就怎么逼迫这些巨贾豪商们就范。
  请客、杀头、倾轧、威逼利诱、收下当狗。
  朱祁钰站起身来,才发现这烟云楼五层复式的二楼上,只有他的人在,其他的包厢里空空如也。
  虽然陛下以「山东豪商」的身份活动着,但是陛下就是陛下。
  徐承宗不知道也还好,既然知道了,他是断然不敢让二楼包厢里有别的客人,和陛下平层,他徐承宗不是活腻歪了吗?
  陛下的永乐剑,皇帝都杀了一个,亲王杀了三个,郡王杀了十几个,驸马都尉杀了一窝。
  徐承宗可不觉得自己一门两公,能躲得过那锋利的永乐剑。
  朱祁钰下了阁楼,徐承宗在楼梯边上恭敬的等待着。
  朱祁钰叮嘱的说道:“魏国公,到了十二月中的时候,赵武衍和萧敬唐等一干人等,就会被推到天地坛下斩首示众。”
  “到时候,你让这些人再去观礼,知道什么叫做厉害,这次大约有两百多人会被砍了脑袋,数千人流放烟瘴之地,近万余送往永宁寺。”
  “你可以组织他们去送行,万余人哭哭啼啼的场面,在配合你的手段,的确可以稳定到寒潮之后。”
  “文武并重,他们才能晓得其中厉害不是?”
  徐承宗俯首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钰离开了烟云楼的时候,笑着对陈婉娘问道:“你去不去见一下你的牙婆?”
  陈婉娘猛地打了个激灵,连连摇头说道:“陛下,奴家不敢,也不能。”
  朱祁钰暗道一声可惜,那牙婆虽然徐承宗说是没啥关系,但是朱祁钰是万般不信的。
  若是陈婉娘去见牙婆,这不就是个饵了吗?
  然后就可以钓出一个国公来。
  但是显然这个饵朱祁钰还没下,魏国公就开始避嫌了,如此好饵,着实可惜。
  朱祁钰点头说道:“嗯,带两名缇骑,愿意逛逛就逛逛,不愿意逛逛就可以回宫了。”
  “陛下要舍了奴家吗?”陈婉娘满是幽怨的问道,这才相处了不到半个时辰,又要分开了。
  朱祁钰揉了揉陈婉娘的脑袋说道:“朕要去做的是国事,好了,回去等着朕。”
  陈婉娘抿了抿嘴唇,凑到了朱祁钰的耳边低声说道:“我等着陛下,早些回来。”
  朱祁钰拉着陈婉娘,却低声问道:“那晚娘是做那趵突泉,还是黑虎泉,还是珍珠泉呢?”
  陈婉娘白皙的脖颈上立刻爬满了红润,满脸通红,情不自禁,用极低的声音糯糯的说道:“陛下又逗弄奴家……”
  “陛下喜欢什么,奴家就是什么。”
  趵突泉是济南府第一大泉,有三柱鼎立、水涌若轮之奇观。
  黑虎泉是济南府第二大泉,因水激柱石,声如虎啸而得名。
  珍珠泉是济南府第三大泉,曰大者为珠,小者为玑,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却是四季不会断绝,绵绵流长。
  三泉其色各异,其中滋味,各有不同。
  朱祁钰拍了拍陈婉娘的胳膊,示意她先回去,陈婉娘一步三回头,即便是隔着厚厚的帷帽,依旧能看到她眼中的那些不舍。
  朱祁钰还没走到羊市口的时候,车驾便来到了他的身边。
  他上了车,锦衣卫从大街小巷的行人中,汇集了过来,护卫着车辆顺着聚宝门离开了向着凤台门而去。
  他今天要去视察马鞍厂,随行的有于谦、李贤等人。
  一来,是去看一下马鞍厂的进度,最主要的是看一看工部右侍郎王卺的工作,做的到底如何。
  二来,则是去看一看俘虏营的俘虏们的劳役和改造之事。
  朱祁钰笑着问道:“李贤,上次你看完了胡尚书写的奏对题注本,对你的前两问,有答案了吗?”
  李贤俯首说道:“臣愚钝,至胡尚书题注本到的时候,方才领悟。”
  于谦满是笑意,陛下俗字俗文他李贤不明白,翻译成道与名,相辅相成,李贤反而明白了。
  不过胡濙不愧是四十年的大明不倒翁,官场常青树,总是能最为敏锐的、最为精准的将陛下的话翻译成大家都听的懂的话。
  “到马鞍山还有段路程,你的问题可以接着问了。”朱祁钰笑着说道。
  左右闲来无事,朱祁钰总是要回京的,那南衙诸事,总要有个人看管,李贤能在僭朝的时候,勉力维持了稳定,还是值得培养的。
  而且他不在京师,北衙的盐铁会议成果寥寥,李贤那十四问,每一问,几乎都问到了根子上。
  比如投机,导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有序差异,转变为对立,最终变成绝对矛盾,这是财经事务,第一个社会根本矛盾。
  比如货币本质和事实,也就是社会劳动和它表现的价值之间的差异,构成第二个根本矛盾。
  李贤并没有立刻问出第三问,而是俯首说道:“陛下,臣愚钝,在询问第三个问题之前,臣想在财经事务之事上有些愚见。”
  “陛下不用大明宝钞而用景泰通宝,臣以为陛下亦有轮廓文章。”
  朱祁钰点头说道:“李爱卿有何高见?”
  李贤赶忙俯首说道:“臣不敢当。”
  “首先金银铜铁锡,乃是物料,累计供给,正因为其使用价值较低,交换价值极高,所以被定为了御制银币和景泰通宝的用料。”
  “这样一来,即便是有投机,哪怕是飞钱,本身也有一定交换价值,而不是像大明宝钞那般,废纸一堆。”
  朱祁钰点头,涉及民生,再稳妥,也不为过。
  大明财经事务是极为脆弱的。
  李贤继续说道:“其次,金银铜铁锡,不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换钞,钱法比之钞法,更加耐折耐用,大明不铸钱印钞,也导致了投机者的擅权。”
  “定御制银币和景泰通宝的轮廓文章,乃是制斗斛量权,即便是投机者想要僭权,成本也极为高昂。”
  “陛下,其实有很多前宋铸钱,还在市集上流通,臣以为应当全都更换为景泰通宝。”
  于谦想了想开口说道:“李御史,我提醒你,大明不是不铸钱,宝源局虽然铸钱不多,但是还能满足朝贡赏赐所用。”
  即便是每年铸钱两千万枚,相比较三十亿的需求来说,杯水车薪,但这是国家之制,大明是有这个制度的。
  李贤的话如果被御史们听去了,是要被抓着喷到致仕的。
  “谢于少保教诲。”李贤惊了一身的冷汗,赶忙俯首说道。
  朱祁钰点头说道:“你继续说。”
  李贤俯首说道:“其三,则是金银铜铁锡,供给大致固定,但是,一旦发钞,则数量可以随意增加,完全不受供需限制,面值虽小,但亦有利可图,一旦有人仿制,随意增发,怕是物价横飞,介时真的是比天灾还要恐惧。”
  李贤督查私发盐引之事,盐引毫无疑问是一种货币。
  盐引涨跌,牵动多少民生?
  朱祁钰感慨万千,李贤是有才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一旦朱祁钰解释了一些问题,他就会触类旁通。
  他点头说道:“你把你写的这三条,送于北衙,做题注本注解,的确如此。”
  “那你得第三问是什么?”
  李贤颤抖的问道:“陛下,于少保曾言,天下人人为私,陛下,臣请问,朝廷应该承认私权吗?”


第三百六十一章 钞法比钱法,更安全
  于谦沉默不语,这个话题在李贤一开口,终于变得危险了起来。
  于谦至今不知道那十四问里到底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承认不承认私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于谦是承认私权的,所以他从来不掺和户部和内帑争斗,金濂是承认私权的,所以户部天天跟陛下撕扯。
  户部和内帑的有序竞争,也是有益于朝政的。
  朱祁钰是提前看过李贤的十四问奏疏,这是李贤在僭朝最大的收获。
  他既然让李贤开口,朱祁钰自然是准备好了答案。
  “我们作为朝廷,执掌公器,自然要承认私权的,否则不就是再兴井田制了吗?”朱祁钰首先直面回答了李贤的这个问题。
  朱允炆在方孝孺的一力催动下,甚至想要开启井田制,这不仅得罪了武功军勋,甚至得罪了势要豪右、缙绅、富商巨贾。
  江南本身应该是势要豪右之家的基本盘,朱允炆都把自己的基本盘得罪了,争道之事上,如何能成呢?
  朱祁钰话锋一转,十分郑重的说道:“但是朕不承认:私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公权,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于谦终于松了口气,满是笑意的俯首说道:“陛下英明。”
  在陛下手下做臣子,不用费任何的心力。
  陛下身后有高人,这是于谦一直以来的认知,但是陛下身后的高人,也跟着南下了吗?
  于谦并不打算溯源这个问题,陛下说得对,他没有什么好劝谏的。
  于谦他只打算做一个臣子该做的事。
  臣子有六正六邪。
  谄言以邪,坠主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
  入则辩言好辞,出则更复异其言语,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
  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若是国家昏乱,所为不道,敢犯主之颜面,言君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
  于谦只打算做个忠直臣工,不打算做亡国之臣。
  对于私权和公权的讨论,要追溯到于谦在京师之战后的那句人人为私,陛下一人公耳。
  这种争论一直从于谦第一次这么说,再到开海的时候与民争利论,再到现如今平定叛乱之后,面对南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