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见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平身。”
兴安一甩拂尘,高声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只见左班中闪出一员大臣,配玉带金鱼,乃工部尚书石璞,他高声奏道:“臣连日接得开封等处水灾文书,道:黄河水溢,牵连淮、济,其势甚汹涌,恐有陵寝淹没,城郭倾颓之祸,介时淮南一带,尽为鱼鳖。臣不敢不奏,请旨定夺。”
朱祁钰已经和石璞沟通过了此事,石璞将自己前往开封府,治理黄河。
朱祁钰开口说道:“黄河夺淮入海,百姓苦不堪言,历代治河,皆是黄河上排列数百艘大船,号令众多船工用耙疏浚河底,这主意看起来很妙,但结果是上疏则下积,此深则彼淤。”
“摁下了葫芦浮起了瓢,这种哪里有窟窿就堵哪里的事儿,难道要一直如此做下去吗?”
用耙疏浚河底,降低黄河这条地上河的河床高度,看似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是不尽如意,因为一旦挖掉了一个地方的河床,就会很容易导致决口,结果就是上疏则下积,此深则彼淤。
石璞站直了身子说道:“治理黄河有三,其一,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
“束水攻沙,通过筑堤束窄河道,过水断面窄后流速加,达到冲刷淤积的目的。”
朱祁钰点头,束水攻沙,好计策。
“那过往为何不用呢?”朱祁钰笑着问道,这番奏对其实早就奏对过了,现在的奏对是说给朝臣们听罢了。
石璞言简意赅的说道:“因为凌汛,河面太窄,则凌汛至则毁堤。”
“其二呢?”朱祁钰点头继续追问道。
“其二,复建贾鲁所修堤坝,使黄河复东汉王景故道,黄河由南北归,过济南府至宾州,再入渤海。”
“陛下黄河善淤、善决,善徙,黄河六徙,若摺扇的扇骨,多至数十根。武陟、荥阳是扇纽,扇骨的分布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黄河的改道,民不聊生。”
王景故道,乃是东汉修建。
王景筑堤后的黄河,黄河自此稳定了八百余年,并无迁徙,确是位置比较理想的一条河道。
所以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元朝的时候,贾鲁去治河也是走的王景故道,虽然大获成功,但是元朝很快就纲纪崩坏,这黄河便再夺淮入海了。
“既然有此河道,为何不用呢?”朱祁钰询问道。
石璞言简意赅的说道:“没钱没粮。”
迁民需要钱,组织民夫挖掘河道需要钱,修筑河道堤坝需要钱,维护河道需要钱。
都要钱,但是朝廷没钱,怎么修?
所以这治河之事始终停留在了纸面上,从来无法推进。
朱祁钰点头说道:“所需多少?”
“三百万银币可筑堤,若是肯增至五百万银币,可保百年不徙。若是肯持续给银,年不过十万银币,可两百年无虑。”
金濂立刻瞪大了眼睛,五百万银币!
这真的是太多了!
金濂出列说道:“陛下,大明连续两年动兵,户部空空如也了!”
朱祁钰满是怀疑的问道:“不是吧,上次金尚书不是说,户部钱粮依旧充盈吗?这次打仗也没用多少啊!”
金濂一脸痛心疾首的说道:“陛下,这些钱粮都已经有了去处,五百万银币,臣真的拿不出来啊!”
“很好,金尚书。”朱祁钰却是先赞扬了一下金濂的态度。
至少金尚书是奔着百年无忧去的,涉及到了国家大事的时候,金濂虽然平日里扣门,但是还真的舍得花。
直接奔着五百万去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请清田厘丁!
“陛下。”金濂长揖,俯首说道:“臣有本上奏。”
“不用奏了,朕知道你要说什么。”朱祁钰笑着说道:“盐铁会议再议就是。”
“这次的治河之事,朕出七成。”
金濂立刻眼睛一亮,但是五百万的三成也是一百五十万了,不是个小数目,但是治河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仔细核算,应当无碍。
“这得感谢南直隶的势要和商贾啊,他们不仅赞助了这次的平叛之战,也赞助了大明治河之事,朕甚是欣慰。”朱祁钰感慨的说道。
就像是渠家和孔府支持了大明平定河套之战一样,此次南下,叛军搜刮了一部分,朱祁钰又在南京两次对势要商贾出手,平定叛乱和治理黄河的钱,也都有了。
噶韭菜,当然是要奔着又高又壮的韭菜噶,割百姓,捞不到多少油水,还惹一身骚。
“陛下圣明。”金濂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段奏对不需要翻译,朝臣们都明白,陛下治河出七成的意思,就是先堵住金濂炮轰陛下吃独食的嘴。
慎独的学问,被人奉若瑰宝,但是在当下的大明却不是很合适。
泰安宫和户部的灯盏里灯芯,只有一枚,但是遇到了国家大事,该出钱的时候,户部都奔着五百万去了,皇帝自然也不能落后。
这美名不能都让朝廷官员拿走了,皇帝也得有美名才是。
毕竟修完了河也要立碑著传,名声大家都可以分一分。
皇帝拿七成,朝廷拿两成,剩下一成,则是归石璞个人所有。
这个透明人一样的工部尚书,居然要去修黄河,修好了自然是美名天下扬,治不好,那是要遗臭万年的。
石璞继续说道:“其三,则是山西等地开采煤田,抑制煤价,防止靖安三府、甘肃等地大肆砍伐树木。”
“《庄子》曰: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皆因柴贱煤贵,若是柴贵煤贱,则民不伐则川固,绅不烧则丘茂。”
“此为三法,束水冲沙、黄河故道、固川茂丘,其三者相辅相成,方为治河之法。”
石璞在引经据典,但是他没有引孔孟之言,而是引的庄子,这和于谦很像。
因为孔孟之法,无法解决一些问题了,幸好种花家文明源远流长,总能找到先贤们洞若观火的观察,进而引用。
大家都没有离经叛道,但是却能解决一些事。
战争给大明带来了许多的痛苦,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让朱祁钰的心跳加速了几分。
从于谦开始,大家终于不再抱着孔孟之说,而是寻找更多的根由去解决问题。
他当然知道一些朝廷里的暗流涌动的规矩,但是那些规矩,朱祁钰作为皇帝,有的可以改变,有的则不能无法改变。
因为一些想法,在朝臣内心之中,根深蒂固。
但是现在这种根深蒂固的礼法大伦,终于有了松动的可能。
这正是朱祁钰希望看到的。
朱祁钰露出了一些笑容说道:“准。”
“臣叩谢圣恩。”石璞行大礼叩首,随后归班。
金濂看了一眼左侍郎张凤,示意他赶紧出班。
张凤继任了江渊的户部左侍郎的位置,需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他赶忙俯首说道:“时四方兵息,而灾伤特甚,国初天下田八百四十九万余顷,去岁数既减半,加以水旱停征,国用何以取给?”
“山东无额田,甲方垦辟,乙即讦其漏赋。臣请以稽为决,准轻则征租,不惟永绝争端,亦且少助度支。”
张凤的意思很有趣,就是说大明建国的时候,天下纳税的田有八百四十九万顷,去年征税只有四百二十万顷田地了。
这是为何呢?因为灾伤。
这个灾伤二字,就十分耐人寻味了,到底是真的受灾了,还是没有受灾呢?
张凤的意思是调查清楚后,如果轻微的话,就不免税,防止诊断的同时,可以资助国家开支。
户科给事中成章即可出列说道:“陛下,祖制岂可擅自更改?”
监察御史杨穟立刻出班,高声说道:“臣亦弹劾张凤灾伤之年,强征田赋,实乃不修仁政,致陛下于横征暴敛之恶名。”
户科给事中成章率先反对,然后是监察御史跟进。
灾年了还要收税!这天底下还有没有王法?
在张凤的奏禀之中,需要以稽为决,核查地方是否灾伤,这就需要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去配合了。
若是得不到都察院的支持,张凤这个灾伤核准定制征税,就没办法推行下去。
朱祁钰看着都察院众多御史,笑而不语,既不准奏,也不批驳,而是等待着户部继续出招。
张凤振声问道:“祖制?国初都江南,转输易。今居极北,可守常制耶?”
“给事中和监察御史,敢请问,定都江南是不是祖制!今不过稽查灾伤,尔等百般阻拦,是何居心?”
张凤反驳的是祖制,但是问的却是何居心。
户部给事中成章,嘴角抽搐了下,高声说道:“太祖高皇帝言:凡岁灾,尽蠲二税,且贷以米,甚者赐米布若钞,以度民生!”
“今日却以稽为决,准轻则征租,怎么不是违背祖制!”
监察御史杨穟挺直了腰板,厉声说道:“陛下以民为邦本,惓惓以生灵为念,为万民谋福祉!今日你户部为了些许税赋,便灾年征租,又是何居心!”
张凤抓着风宪言官的懒惰攻讦他们居心叵测。
而成章拿着皇明祖训里的话:灾伤减税。
的确是高皇帝当年定下的爱民祖制。
而监察御史杨穟的角度则,是以当今陛下定下的民为邦本的朝纲,给张凤扣了一顶横征暴敛的大帽子出去。
朱祁钰看着风宪言官,这些人的战斗力果然很强,逻辑完整,论据十分的充足。
胡濙看了看陛下的脸色,他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无意卷入这纷争,只是户部给事中成章引得祖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洪武十九年太祖高皇帝准户部奏请,凤阳等府被灾秋田粮,以十分为率,减免三分。其余七分,除存留外,起运者,照江南折银则例。每石征银二钱五分,送太仓银库,另项收贮备边。”
“以后事体相类者,俱照此例。”
礼法这件事上,胡濙始终拿捏的死死的。
大明的灾伤在洪武初年,的确是免征二税,且贷以米,甚者赐米布若钞,但是很快朱元璋就发现上当了。
这四百四十九万顷额田,累年减少!
成章眨了眨眼,有些愣神的说道:“啊,还有这等事儿?”
胡濙笑眯眯的反问道:“给事中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啊。”
这个问题,它不好回答。
成章说真的不知道,是不学无术,假不知道,那是故意欺瞒。
胡濙四十年的常青树,上次被都察院的御史贺章摁着脑袋承认自己无德,他虽然时常说自己无德,但是他可是六部尚书,心里能没点脾气?
这一句话,就问的成章进退两难。
成章不愿意作答,正准备归班,朱祁钰坐直了身子问道:“余事休提,成给事中,你是真的不知道吗?”
成章打了个哆嗦,俯首说道:“臣诚不知,洪武十九年旧事,历经靖难,文章散佚,臣不曾修史,对此所知不详,臣惶恐。”
朱祁钰点头说道:“这样啊,那成给事中,就再去翰林院学两年吧。”
这不是革职,是让成章去翰林院再读两年书,翰林院现在考算学,真的去读书,就要面对七天一小考,一月一月考,六月一大考,一年一岁考的数学考试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